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以實詞爲重心,抓好文言文教學(教師中心稿)

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進階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語文》(以下簡稱“新教材”)在我省試用已近三年。我們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努力探索提高其中文言文教學質量的方法。我們認爲,以文言實詞爲重心,是抓好文言文教學的可行方法之一。

一、爲何要以文言實詞爲文言文教學重心?

首先,這是由以單音節爲主的文言實詞在文言文中所處的位置決定的。衆所周知,文章是由語言符號(文字)組成的有機整體。其之所以成爲有機整體,說到底,主要依賴的是實詞的組合(詞序),而虛詞只起聯結的作用--這一點,無論現代文還是文言文皆然。有人將實詞喻爲建築中的轉瓦木石,將虛詞喻爲灰沙泥漿,正形象地說明了兩者的地位、作用。再者,文言實詞在任何一篇文言文中所佔比例,也是處於絕對優勢的。一篇文言文,如果有許多實詞的意義不甚明瞭,就無法讀懂;而虛詞,對於讀懂一篇文言文的重要性,卻遠非如此之大。--至於對虛詞意義、作用的把握,說到底,還得歸於對實詞的意義的把握(見下文所論)。所以,我們以爲,對於高中生來說,在其學習課程較多(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音、體、美及計算機等),文言功底相對較薄,既已掌握的文言實詞數量較少(就其初中階段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情況而言)的情況下,在新教材所收文言文難度較舊教材更大(這是有目共睹的)的前提下,努力從教與學兩方面下工夫,力爭在較短時期內(三年)掌握儘可能多些的文言實詞,正是現實的要求。

實詞的重要性還集中體現在與其它文言基礎知識的不可分割的聯繫上。

實詞本身就是一個音、形、義的綜合體,抓住實詞教學,就是抓住了這三方面的教學,就掃除了理解文意的主要障礙(虛詞數量少,姑不論)。由此往上,可推及文言句子(主要是句意)、文章層次乃至全篇的思想內容等;而文化常識、文學常識以及語法、修辭等方面的知識,也均與實詞緊密相關。至於虛詞,其作用、意義雖不可忽視,但歸根結底,對虛詞的把握絕然不能不顧語句的意義而去硬性記憶或只關注虛詞的形式(字面、所處位置等),只能且必須依據虛詞所在語句的含義去加以揣摩、把握。--有關理論告訴我們:虛詞所表示的種種關係(並列、承接、遞進、選擇、因果、轉折、條件、假設、目的關係)、語氣(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對形容詞、動詞的修飾限制,對處所、時間、原因、方式、對象的引進以及同詞、短語、句子的連接等,無一不建立在實詞的意義基礎之上,虛詞只是使這些關係、語氣等等更加顯明或更加精確些而已。可見,只有抓住語句中的實詞,瞭解語句的實際意義,才能更好地把握虛詞的用法、意義。要言之,提倡以實詞爲文言文學習的重心,並非置虛詞於不管不顧之地,而恰恰是爲了更好、更合理地學好虛詞。

由於上述種種考慮,我們才確定在文言文教學中,以實詞爲重心,以點帶面,穩紮穩打,循序漸進,以期獲得更好些的教學效果。

二、具體方法的探索

爲使上述設想獲得一定效果,我們在教學新教材文言文的過程中,除了向學生講清文言實詞如前所述的重要性之外,還嘗試運用如下一些方法。

1、內主外輔,抓定數,求擴充:

根據“大綱”閱讀“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50個文言實詞”等要求,我們確定“內主外輔”的原則,抓實詞訓練的定數(150個),並探尋在此基礎之上儘可能擴大掌握實詞數量的可能路徑。所謂“內主”,即以新教材爲主要訓練材料,在反覆閱讀、背誦的過程中,強化實詞訓練,逐次推進,力爭使學生早日“達標”--掌握常見的150個文言實詞。所謂“外輔”,即以推薦課外閱讀文言文(含詩詞)爲輔助手段,在增加學生閱讀文言文量的同時,使其文言文語感得到增強,並儘可能於此過程中自覺地掌握一定數量(教師不作嚴格限制)的課內未要求掌握的文言實詞。爲此我們除了將“大綱”後“附錄三”中所列《論語》《三國演義》《紅樓夢》(當然後二者非嚴格意義上的文言讀本)推薦給學生外,還增加了《古文觀止》這一舊時流傳極廣的讀本,並《唐詩三百首詳釋》(喻守真)、《宋詩選注》(錢鍾書)、《宋詞選》(胡云翼),作爲上述書目的補充,讓學生於課餘抽時間選讀。

2、“排除法”:

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必然會遇到大量的實詞,有些會是相當生疏的,甚至令人不知所云,遇此,學生往往會對文言文學習失去信心--這樣,對前述文言實詞的基本訓練就必然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要使學生增強信心,就必須使他們學而得法,學有成效,方利於上述的基本訓練。爲此,我們提出“排除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嘗試。排除法實際上就是將實詞大致分爲“基本詞”、“名稱詞”、“生僻詞”、“常見實詞”四類,讓學生將主要精力用於“常見實詞”上。這種分法當然僅僅是爲了實用,學生易懂,操作起來也並不困難:(1)所謂“基本詞”,即指那些古今意義基本無變化的詞,學生一望可知,故不必作爲知識點去學,可以“排除”之。(2)“名稱詞”包括人名、地名、官職名等專有名詞--如果說得細一些,就涉及王力先生在其《詩詞格律》中爲名詞分出的十一小類:天文,時令,地理,宮室,服飾,器用,植物,動物,人倫,人事,形體--對於這些詞,竊以爲高中學生只要瞭解即可,無須深鑽(但我們決不反對學生對此進行深入地鑽研),當也在“排除”之列。其中,如果遇到一些與文意密切相關的名詞(如人事類),教師只要講清楚,相信學生於理解上也不會有多大的困難。(3)“生僻詞”較少,在文言文尤其是“淺易文言文”中出現的頻率小,閱讀時可藉助註釋或查字、詞典去加以瞭解,不要求掌握,也就可以不把它“放在心上”、“排除”在學習任務之外了。以上三類詞,都不應成爲高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負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將它們輕卸一旁,將精力集中於常見實詞的訓練上。

3、聯想法;

文言文以單音節詞爲主。“大綱”給出的“常見實詞”均是單音節的,且一般爲多義詞,其具體意義隨語境的不同而有相應的變化,對此學生也往往困惑得很,不知如何確定一定語境

中某一實詞的具體含義。如果在平時,尚可藉助字、詞典去查尋,但在無工具書的情況下(如考場上),如何推敲、確定詞義?我們提出“聯想法”,即:根據給出的單音節實詞,推想出含有這個字(語素)的現代漢語雙音節(一般應爲雙音節)詞--寧可推想得多些,不宜過少--再從推想出的雙音節詞中挑選,以“可以帶入該詞所在語句使該語句得到最合理準確的解釋”爲一般原則,對挑選出的雙音節詞加以推敲,從而確定一個最佳的雙音節詞。進一步,考慮到問題的複雜性,也可在此基礎上,再推想出雖不含有原單音節實詞(或字、語素),但與已推想出的雙音節實詞中的某一個在意義上有關聯的新的雙音節實詞,以增加上述選擇的命中率。如:

(1)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

(2)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3)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

 

欲確定上三例中“節”的準確含義,可按照上述“聯想法”推想:

節--竹節、禮節、節制、時節、節操、季節、骨節、節拍……

經敲定,可定:(1)骨節;(2)季節;(3)節操。

但如要解釋“增收節支”中“節”的含義,還須進一步推想:節制--儉省。“儉省”與

“節制”關聯較緊,合乎原成語“小語境”,可確定。

文言實詞的學習是一個艱苦、細緻的過程,需不斷積累經驗,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我們相信,只要堅定信心,抓住實詞訓練這一重心,高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很有希望的。

安徽省廬江中學語文組

汪 業 煌

    2003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