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安全教育主題班會資料 (六年級)

  

安全教育主題班會資料 (六年級)

一、交通安全  

 1.在馬路上行走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走路要走人行道,過馬路要看清信號燈,綠燈行、紅燈停,黃燈亮時,不準車輛、行人再通行。  

 2.不要在馬路上追逐打鬧,不要追車、扒車、強行攔車。  

 3.小學生不準騎自行車上路。   

4.不乘坐無牌、無營運證、超載的車輛。  

 5.乘坐汽車前排座位,要繫好安全帶。行駛中,不要將頭、手、身體伸出窗外。  

二、學校安全  

 1.手工課、美術課等要求使用小刀、剪、針、錘等工具時,才能將安全的學生用品帶到學校,否則,這些工具不能隨身帶進學校。若使用,須經老師同意方可拿取,並在老師的監督下使用,用完後立即放回原處。在課堂上使用這些工具時要小心謹慎,防止劃傷、刺傷自己或前後的同學。  

 2.一旦被劃傷,立即到校醫務室處理,傷口較大的處理後送專業醫院,容易發生感染的,應視傷口的污染、深淺程度仔細處理,必要時要注射破傷風抗毒素針。  

 3.參加集體活動和勞動,一定要遵守紀律、服從管理、聽從指揮。要事先了解該項活動的安全常識,未經老師允許不得進入危險部位。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如硫酸、農藥等,不隨便觸摸、玩弄電器及開關等。  

 4.化學藥品濺入眼睛時,應用專用沖洗眼睛的水及時沖洗,並要採取其他的急救措施。  

 5.課間活動不要做危險的遊戲,觀看別人進行體育活動,要注意自己的位置是否安全,避免飛來的籃球、足球等傷及自己。  

 6.上下樓梯靠右行,校園內課間活動,班主任要規定學生玩耍區域,教育學生:不要奔跑、擁擠、追逐、打鬧。  

三、防火安全  

 1.不要將火柴、打火機當作玩具,也不要燒東西玩。  

 2.不要單獨使用煤氣竈、爐子、烙鐵、電暖氣高溫等用具。   

 3.現代家庭中,家用電器種類很多,少年兒童必須在家長的指導下正確使用。低年級學生應避免單獨使用這些電器,家庭中不能超負荷用電,不能亂接電線,以免引起電線短路甚至火災。  

 4.常見的滅火方法:用水滅火  用東西蓋住滅火  用沙滅火,最好使用滅火器。  

四、用電安全  

 1.不要用手、金屬物或鉛筆芯等東西去撥弄開關,也不要把它們插到插座孔裏。喝水或飲料時不要在插座附近喝,以免水或飲料灑到插孔裏,造成電器短路,着火。  

 2.在戶外玩耍時,要遠離高壓輸電設備及配電室之類的地方。不要在高壓線附近放風箏,不要到配電室中去玩。  

 3.房子周圍有許多電線,不要在電線上面搭掛、晾曬衣物,以免發生危險。  

 4.發現有人觸電,在救助觸電者時,首先要切斷電源。在切斷電源之前,千萬不要用手去拉觸電者,否則救助者也會觸電。  

 5.如果無法切斷電源,救助者要穿上絕緣膠鞋,或帶上絕緣手套,或站在乾燥的木板上,用乾燥的木棍、竹竿等去挑開觸電者身上的電線。  

 6.小學生因爲人小,無法對觸電實施救護,應該及早地叫大人來處理,並打“ 120” 急救電話,讓醫生來救護。  

五、游泳活動中的安全  

1、游泳應在有安全保障的游泳區內進行。嚴禁在非游泳區內游泳。非游泳區或水流湍急,或水下雜草叢生,或水底地形複雜,是非常危險的。  

2、參加游泳的人必須身體健康,有下列疾病的同學不能參加游泳:心臟病、高血壓、癲癇、嚴重關節炎等。  

3、中小學生參加游泳應結伴集體活動,由大人帶領,不可單獨游泳。游泳時間不宜過長,每20-30分鐘應上岸休息一會兒,每一次游泳的時間不應超過2小時。  

4、中小學生不宜在太涼的水中游泳,如感覺水溫與體溫相差較大,應慢慢入水,邊走邊搓身體,慢慢適應。  

5、下水前應做全身運動,充分活動關節,放鬆肌肉,以免下水後發生抽筋、扭傷等事故。  

六、法制教育  

1、在家遇生人,不要輕易開門。如不速之客來訪時,要先查明身份再開門。如果不能確定身份,就打電話向父母詢問,或求助鄰居。  

2、沒有家長或老師的安排,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邀請去看展覽、拍電影、做廣告等,更不能到陌生人家裏去玩。  

3、如果在路上遭壞人搶劫,不要冒失地與他硬拼,可先把隨身帶的錢物給他,並儘量記清壞人的身材、面貌、口音和衣着特徵,爭取安全脫身,然後迅速報案。  

4、如果遭壞人綁架,要沉着冷靜。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先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再想辦法給家人或警方報信,還可以在沿途拋下書包裏的文具,書籍以及隨身所穿的鞋、帽等,給家人或警方留下線索。  

家長朋友們,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對孩子多一份關心,多一份教育,爲孩子的安全、健康成長而努力從小處着手進行小學生安全教育  

鏡頭一:  

課間,二年級某班幾個學生在教室的走廊上追逐嬉鬧,其中一個胖男生把剛跨出教室門的女生撞倒,自己的頭險些撞到牆角。追逐的男生們哈哈大笑地從這個倒在走廊上的女生身上跨過去……  

鏡頭二:  

某小學的四年級一位女學生放學騎自行車回家。下橋時,她爲了炫耀自己的騎車技術,雙手離開車龍頭扶手,車速在加快,突然車子一顛簸,失去平衡,人甩出車子幾米,立即休克。所幸搶救及時,才脫離了生命危險。  

鏡頭三:  

放學了,五年級某學生下樓,還有五、六級臺階他一個箭步縱身跳下去,與其他同學發生刮碰,重重地摔到在地上。只聽“哎喲”一聲,胳臂骨折。  

除了我們親眼所見和發生在身邊的類似現象外,新聞媒體時有報道。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近幾年,全國中小學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數達1.6萬之多,平均每天就要有40名中小學生死於非命。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擺在我們學校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學生傷害離我們有多遠?安全隱患時刻在我們身邊。  

建設和諧社會和諧校園“安全第一”,這是大家的共識,學校教育把安全放在頭等位置是十分必要的。安全教育是學校“安全管理”的核心,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是學校安全教育的主要任務。  

要抓好學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抓好班級安全教育。班級安全教育要從小事做起,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循循善誘,潛移默化。  

首先,曉之以理,從小事中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不少班主任總有這樣的體會:現在的學生難教。是的,現在的學生接觸的事物並不比成人少,並容易受到社會大氣候的影響,導致學校教育常常在社會不良氣氛中顯得蒼白無力。如何抵制這些消極影響呢?必須注重從學生的日常小事入手,潤物細無聲,在小事中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  

(1)從聽到的小事中讓學生懂得遵章守紀與安全同在。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聽到這樣那樣的事兒,其中不少是進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們善於發現、挖掘,學生會很容易接受教育。如:教師組織學生平時注意收集廣播、電視、生活中聽到的安全事故,然後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對學生收集的材料和體會,教師進行必要的點評,並張貼宣傳,給學生以安全警示教育。如前面鏡頭二的例子,在收集學生的體會後要告訴學生,交通法規對兒童騎自行車上路行駛有嚴格的規定,不滿13週歲的兒童是不能騎自行車上路的。十次事故九次違規違章,遵守交通法規就是珍愛生命。遵章守紀就能防患於未然。  

(2)從看到的小事中讓學生懂得文明與安全同行。  

眼睛是我們接受資訊的重要途徑,生活中看到的許多小事同樣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隱患不可根除,也時時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做的就是防患於未然。鏡頭一、鏡頭三的情況就經常在我們學校出現,鏡頭三的後果就比較嚴重。利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鏡頭一,班主任可在班隊活動課上讓學生討論:假如有同學踩着了這位女同學,後果會怎樣?假如那時是全校集會,這位女同學會怎樣?假如你當時就在這位女同學的身邊,你會怎樣做?假如你是這位女同學,你會怎麼辦?假如那位男同學的頭撞到牆角上後果會怎樣?學生在討論中,逐步認識到不文明的活動潛在許多危險,進而提高防範發生類似安全事故的意識。  

組織學生尋找發生在身邊的安全事故及藏於身邊的安全隱患,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編成小報張貼於班級或學校的櫥窗裏,讓學生得到警示教育,並提高安全防範意識。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喚醒、激勵、鼓舞。我們透過學生身邊的小事喚醒學生對安全事故的重視與防範。  

其次,動之以情,在小事中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是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有研究表明,體驗是學生髮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徑。學生安全教育,教師只是一味地反覆叮囑或是訓斥,而沒有真正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那麼學生是無法形成良好的技能的。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也應從小事入手,在小事中讓學生體驗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及自我保護的過程,從而形成技能。  

(1)在小事中尋找教育機會去豐富學生的自我保護體驗。  

舉例來說,“有同學在削鉛筆時不小心把手指割破,捏着傷口,哭着,跑進老師辦公室請求老師幫助;有同學上體育課,不小心腳上擦破了皮,哭着……”各種各樣的大小問題 全部找 老師或者找家長,學生沒有自己處理的意識。針對這一點,班級裏可以開展一些活動,倡議大家自己能解決的小傷小問題自己解決,同 時透過 老師教,學生互幫互學練,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包紮方法。再在班上發動學生或家長志願者準備一些傷口消毒藥水及一些包紮傷口用的物品,用來平時讓學生嘗試包紮一些輕微的小傷口。學生在校園裏發生的一些小意外,能自行簡單處理,並在處理時互相幫助、相互協作,共同體驗自救、互救的過程,感受自救、互救中的情感體驗,既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又提高了自我保護能力。  

(2)在小事中創設各種情境培養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  

教會學生自我保護的方法,培養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使之有足夠的能力和勇氣沉着對付突發事件,這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也可說是現代素質教育的一項內容。在創設的情境中,透過體驗讓學生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是一種捷徑,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譬如,發現學生帶了打火機到學校裏玩,教師可利用這一次機會創設教室裏着火的情境(燒舊報紙,製造濃煙),讓全體學生參加火災逃生演習。演習後要認真進行總結,肯定利用逃生知識逃生的學生,指出演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引發的後果。在這樣的情景下,學生既能體驗火場的緊張場面,又學到了火場逃生方法,同時教育了違反紀律的學生,增強了大家防火意識,可謂一舉多得。  

再次,導之以行,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遠離安全事故。安全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促使學生形成安全行爲,從而在學習生活中遠離安全事故。學校是公共場所,學習是集體性生活,學生是未成年、缺乏責任感的人羣,安全隱患難以避免。我們要做好的就是防患於未然。防患於未然,重中之重是紮紮實實抓好養成教育,規範學生的行爲習慣,引導學生以文明的行爲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成長。學校和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認真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課外活動。以此去佔領學生課餘時間和空間,使之遠離安全事故。學校安全無小事。學校領導和教師要做有心人,安全教育從點滴小事抓起,要把平安的種子撒播進每一個學生的心田,讓它發芽開花、長成參天大樹。那時我們必將收穫更多的祥和學校

防震小常識  

地震專家介紹,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震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時間爲10秒鐘。在這短短時間內,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做出保障的安全抉擇,當地發生震時是跑還是躲?我國多數專家認爲: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  

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處開闊、安全的地方。  

身體應採取的姿勢: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儘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  

正在教室上課的學生,不要慌亂向教室外面跑,因地制宜迅速做決斷:有機會迅速撤離 時在 老師指揮下有序撤離到操場等開闊地帶;無法撤離時應迅速用書包護住頭部抱頭、閉眼,背向窗戶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待地震過後,在老師指揮下有組織地撤離,防止因人多驚慌而造成的擠傷踩傷。  

在室外上課時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   

家庭避震: 地震預警時間短暫,住在平房的應迅速跑到門口開闊地;來不及撤離的,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後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爲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具體的部位如:牀沿下、堅固傢俱附近;內牆牆根、牆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並順手拿枕頭或沙發墊子護在頭部。  

如果不幸被埋應學會自救:用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免被煙塵嗆悶窒息,還應儘可能清除壓在身上的各種物品,最好朝着有光線的地方移動。無力脫險時,儘量減少氣力的消耗,並尋找水和食物,聽到外面有人時再呼救或敲擊牆壁等。  

   

學校防震自救歌  

大震來時有預兆,地聲地光地顫搖,雖然短短几十秒,做出判斷最重要。  

平房避震有講究,是跑是留兩可求,因地制宜做決斷,錯過時機諸事休。  

教師組織速撤離, 莫荒莫亂按序出,注意高處墜落物,不推不搡不亂跑。  

強震顛簸站立難,就近躲避最明見,牀下桌下小開間,伏而待定保安全。  

次生災害危害大,需要儘量預防它,電源燃氣是隱患,震時及時關上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