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從認知賞析到生命化的閱讀--談高中教材中小說的閱讀教學(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學論文)

 

從認知賞析到生命化的閱讀--談高中教材中小說的閱讀教學(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學論文)

一瞭解情節熟悉人物的認知性閱讀

由於小說選文篇幅較長,要佔用大量閱讀時間,教師一定要組織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在一種“生活狀態下”閱讀文字。我這裏所謂的“生活狀態”指讀前處必要的背景介紹外,不要羅列一系列問題,加強一些評論和提示,使學生陷入一種負擔或先入爲主的僵化之中,爲學生下一步的個性化賞析作準備。

這種認知閱讀決不能有觀看小說改編成的電影或電視劇來代替,學生如果沒有對文字的認真閱讀索閱讀了解的只是劇情,分析的只是影視分析,語言文字退後,這已不是語文課了。語言文字的表現人的空間是影視包括演員無法做到的,而且影視又帶有導演的意圖或演員的理解把握,只是一種理解方式,我一般是在學過之後觀看,作爲一種輔助。

二  鑑賞情節人物分析問題得賞析性閱讀

   情節是初步的認知閱讀着最感興趣的方面,巧妙而又合理構思看是偶然實爲必然,情節賞析即可考察學生的認知情況,又可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平鋪直敘的讓學生說不可取,我在這方面作了一點設計,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教學中,我先給學生口述一個故事,讓學生挑處其中的不太合理的地方:“一位官家公子用借的三百兩銀子贖出了一位豔冠京師的名妓”,兩人山盟海誓,回家欲成親事,路上,這公子遇到一個陌生富商,富商勸公子就地專賣與他,名妓跳江自殺,懷抱着她一直瞞着公子的價值連城的百寶箱。”

學生對這個故事的基本質疑總結如下:(1)既然豔冠京師,三百兩銀子就贖出,老闆娘怎放;(2)即山盟海誓,爲什麼這麼容易受勸分手;(3)名妓從良,貪財的老闆娘怎會讓她帶走如此貴重物品;(4)她爲什麼不早告訴公子百寶箱一事

   於是師生一塊分析作品是如何解決這些“漏洞”的,由此分析情節的巧妙又合理的特點,在《陳奐生上城》的教學中,我設計了這個問題:“一個老實巴交,剛混飽肚子的農民進城怎會住進進階賓館?”讓學生分析這個情節的巧妙構思的特點。

   小說的人物分析要結合小說中的具體的人物描寫,不要架空,要督促學生作點評,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又給多元化閱讀創設了背景,要讓學生大膽談自己的看法,在這方面我曾用自習課進行“馬蒂爾德”“周樸園”“林黛玉”等人物性格分析討論。

小說總是透過人物的情節表現主題,透射作品的思想傾向,引起讀者對生活的思考,這是賞析性閱讀的深化層次。高二教材的幾篇小說後的思考題有意將不同主題展示給學生,不是讓學生去在其中選答案而是引起學生在“無所適從”之後的深深思考,在這方面我在課堂上儘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我也參加進去,成爲其中一員,有時我故意反駁學生的看法,讓學生陷入對生活對社會對個體的思考之中,這樣就自然過渡到小說閱讀的總極目標---     生命化閱讀

學生進入作品,展開對話,由認知到賞析,漸入佳境,但又必須從作品中“走出來”在分析主人公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主人公面對生活及處理感受方式時,思考她(他)對自己的生活有哪些啓發,是教訓還是經驗,是贊成還是反對?是深思還是一聲嘆息。。。

小說的主題又喚起我們那些在生活中生命體驗思考的喪失的,隱約的脆弱的某些東西,這些結合自己生命體驗的閱讀,我進行了一些引導和設計,目的在於創設這種氛圍,如在《項鍊》中我設計了以下問題:我們怎樣看待虛榮心?當我們處在虛榮與現實的矛盾中該怎樣處理?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主人公的做法給我們什麼啓發?生活真的象作品中說的那樣?一件小事可成全你也可敗壞你?

再如《陳奐生上城》的問題設計:當我們從一種生活狀態躍居到另一種生活狀態時,我們有過陳奐生似的困窘和滑稽嗎?我們該怎麼辦?當前“農民”這個詞變味了嗎?

以上問題一下子讓學生把自己的個體生命生活經驗帶進作品中,帶入生活中去思考,充實點亮了自己的生命,學生的心靈得到一次成長,這也許就是小說閱讀的最高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