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永不凋謝的常春藤葉 -----談《最後的長春藤葉》情節設定的表達效果(蘇教版高一必修二)

              王愛剛

永不凋謝的常春藤葉 -----談《最後的長春藤葉》情節設定的表達效果(蘇教版高一必修二)

 小小說鋪述情節靈活自由,時空結構呈現出極大的伸縮性和靈活性,無論是敘事結構的安排,還是敘事視角的選擇,都精緻巧妙。美國作家歐 亨利的作品在這一點上尤其突出,人們稱讚他的作品是“含淚的微笑”。《最後的長春藤葉》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情節設定巧妙,取得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一 情節突轉手法掀起波瀾。突轉就是在情節發展過程中,峯迴路轉,事件出乎意料之外的轉折,從而使人物的命運,事件的結局發生重大的變化。《最後的長春藤葉》敘述患上嚴重肺炎的年輕女畫家瓊珊,看着窗外不斷飄落的藤葉,認爲那最後一片藤葉飄落時,她的生命也將結束。然而,一夜風雨交加,可是最後一片藤葉卻依然如故地掛在樹枝上,得到生命鼓舞的瓊珊竟然也奇蹟般地活了下來。小說結尾透過瓊珊朋友蘇艾之口交代:留在樹上的那片藤葉,是老畫家貝爾曼,爲了給瓊珊生命的力量,在風雨之夜,打着燈籠,搭上梯子在原來藤葉緊貼牆上畫上的。貝爾曼卻因受了風寒染病身亡。作者沒有按照平鋪直敘的方式來安排情節將貝爾曼畫長春藤葉這個重要的情節放到結尾處補出,這樣安排突出和強調事件的原因,出乎讀者意料。文中兩個突轉,一個是身患重病的瓊珊在長春藤葉的鼓舞下痊癒了,另一個是貝爾曼卻因畫長春藤葉受了風寒染病身亡,二者之間聯繫緊密,波瀾起伏。

    二 欲揚先抑的手法表現人物形象。文中有三處對貝爾曼的正面描寫,第一處是概括介紹他的不如意的生活現狀,“六十多歲的年紀,有一把鬍子,薩蒂爾似的腦袋,”“總是沒有動手畫他的傑作,替僱不起職業模特的青年藝術家充當模特掙幾個小錢,暴躁的小老頭”。第二處是蘇艾去找他當模特的時候,對他說了瓊珊的情況後,“他對這種白癡般的想法大不以爲然,諷刺地咆哮了一陣子”第三處是他到蘇艾和瓊珊住的地方充當“隱居的礦工”讓蘇艾作畫。這個人物形象很平凡,甚至有點討厭,但是他卻有一顆火熱的愛心。尤其是最後的側面描寫完成了他的人格昇華,讓我們看到了他珍愛生命,關愛他人,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爲代價的美好心靈。前面的正面描寫是“抑”,最後蘇艾的補充交代是“揚”,在抑揚中,人物的形象得到了很好的昇華。

    三 雙線敘述豐富小說的內容。《最後的長春藤葉》在事件敘述上採取雙線形式。一條是以瓊珊爲敘事線索:“十一月,瓊珊病倒--一天早晨,瓊珊病重--第二天,瓊珊病危--第三天早晨,瓊珊病好轉--第四天瓊珊脫離危險。” 第二條是以貝爾曼爲敘事線索的:“瓊珊病重的夜裏,貝爾曼風雨中畫長春藤葉--貝爾曼生病--貝爾曼被送進醫院--貝爾曼在醫院去世。” 兩條線索中,第一條是明線,第二條是暗線,將這兩條線串在一起的是蘇艾,兩條線索在結尾交會。雙線並行的結構,使得小說在短小的篇幅裏表現了豐富的內涵,達到了“濃縮萬里於尺幅之中”的效果。窮困潦倒的生活可以讓人改變很多,有時讓人無奈痛苦,但是沒有改變人們尤其是落魄的藝術家的美好心靈--珍愛生命,關愛他人。小說透過瓊珊和貝爾曼以及蘇艾三個人物,很好地表現了這個主題。

    歐 亨利的許多作品,如《警察與讚美詩》《麥琪的禮物》等,在情節設定上,都與本文一樣,在結尾處出人意料,峯迴路轉,充分體現了“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特點,人們形象地把這種結尾方式稱做“歐式結尾”。值得我們在寫作中學習。

 

王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