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試談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落實新課標的切入點

 

試談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落實新課標的切入點

             

                        廉江市河脣鎮二中 尹翔學

                                內容簡介

    長期以來,廣大農村中學的師生關係普遍難以平等,是語文教學實施“新課標”的首道障礙。爲了更好地落實“新課標”,以適應時代要求和建設和諧與幸福社會的需要,必須建立新型的平等師生關係,把平等對話融入語文課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並形成相應的保障機制。

                      難以平等對話的現狀  

     1、滿堂灌現象依然存在

     這是大家有目共睹,心知肚明的事。典型的現象是教師唱獨角戲,照本宣科:教案照讀,答案照抄。上完一節課,就是完成一節課的任務了事。

     2、由滿堂灌到滿堂問的矯枉過正

    實施“新課標”後,出現這樣一種典型的情況:

    一些老師用看似“啓發式”的“滿堂問”來教學。老師問學生答,一問一答,連續不斷,一節課少則十幾個問題,多則幾十個問題。要不再加兩三次熱烈的討論。其實該問的未問,不該問的亂問。很多問題既淺顯又淺薄,由於問題設計缺乏層次和深度,根本說不上什麼“探究”的價值和效果。

    這種從“滿堂灌”轉變爲“滿堂問”的狀況,走出了長期以來重讀寫輕聽說的怪圈,確實進化了許多。因爲教師能夠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表達,注意到聽說能力的培養,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又走進了另一個誤區,問題仍然嚴重。依我看,一問到底,形式單調,充斥無啓發性的問題,引誘學生鑽進預設的套子,還是以教師爲主,還是“傳話”教學;該問的未問,不該問的亂問,是不得要領,像無病呻吟,沒有抓住重點和突破難點;問題設計缺乏層次和深度,是有效的教學方法尚未形成,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樣的教學過程就足以說明問題,說重些還不如學習機的智能化呢。哪用再看什麼考試得出的教學效果呢?何況現行的筆試片面得可以,部分教師對學生答卷的解讀也機械得可愛,更不用說其它的了。

    3、形式主義的熱鬧課堂

    常聽到這類課:表面熱鬧非凡,形式花樣翻新,掌聲經常響起。實際上有活動沒體驗,有形式沒實質,爲誇張而誇張,給人的感覺是像在應付上級檢查,矇混過關。該不會是迎合“外行看熱鬧”的心態嗎?如果講得精彩,答得奇妙,不由自主地鼓掌讚許,那倒是我們致力追求的。內行要看門道。是要看教師異常清晰的教學思路,看教師激趣發現問題--合作解決問題--上升爲理論--再用理論引證解決問題的本領,看教師充分開發教學資源生成課堂資源的真功夫,看教師致力於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能力。一節課下來,我們是教了,學生是學了,知識也有了。好像沒有什麼新的東西。教給了學習的方法,發展了學生的個性,提高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嗎?好像不是我們致力追求似的。我們應該從整體上,特色上去把握,去挖掘教材,吸取精髓,抓大放小。我們能照本宣科嗎?我們能避重就輕嗎?這也是懶惰加不負責任的表現。不能說教得一塌糊塗,也有誤人子弟之嫌吧。常聽到一些不和諧音。有學生的不屑:這樣的語文課,缺多少節都沒關係;也有老師的感慨:語文是越教越不會教了;還有我的看法:這樣賣力的教倒不如讓學生自主的學。真是當今不少基層語文教師的悲哀啊!形成這種病態現象的病根究竟在哪呢?

                     根源是缺乏真正的平等

    我並不想與我們傳統美德過不去,也不想標新立異,只想讓同道中人明白自己的處境:不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難以對得起自己領的那份工資,有辱師名。能達到此目的,就問心無愧了。形成這種病態現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真正的平等關係。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社會原因

    長期以來,受等級社會意識形態的負面影響,我國師生關係就有濃厚的上下尊卑等級關係,是以教師爲本位。從“教”字的本義來看,就是手持木棍打出孝子;從“師道尊嚴”,“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天地君親師”的古訓中,也可見一斑。在現實生活中,“大人說話,小孩子別插嘴。”不也成了許多人的口頭禪嗎?我們再來看看扭曲了的人際交往鏈:老闆受了別人的氣就在公司教訓員工,受了氣的員工回到家就找茬教訓老婆,老婆不順心再教訓兒子,受了氣的兒子只好拿玩具出氣了。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哪來教育界的淨土?何來師生關係的真正平等呢?當然,不可否認有表層上的平等,有象徵性的平等,也有階段性的平等。這在基層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表現得尤爲突出,而且根深蒂固,積重難返。 我們已經跨進入了全球化的資訊社會,如果我們還人爲地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還用高壓政策逼迫學生就範,還用沉重的作業負擔壓迫學生,還把學生當成自動取款機,能保證不會“官逼民反”嗎?能保證不會出現越來越難教的惡性循環嗎?

     2、學生原因

    “學生越來越難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上。放眼望去,有厭學者,有逆反者,有蓄意攻擊者,有輕生者,也有惡性循環的跡象。一些意想不到,觸目驚心的事情時有發生,不得不讓我們警醒和反思。我們常談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應該考慮外在因素。我覺得,外因影響很大,很多學生就有受逼迫的潛意識。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種種壓力扭曲了未成年人本來可塑性極強的心靈。往往是一廂情願的功利性因素,不排除負面的從衆心理,也不排除夾雜有類似“黑惡黃賭毒”的情結。

     3、教師原因

    再就是教師的心理問題。不可否認,肯定有待遇偏低的因素。爲人師表嗎。捫心自問,我們真正對得起這個稱號嗎?我不禁要說句不該說的話:多一個還不如少一個呢。面對新生代獨生子女,單親子女,留守子女,在電視、電腦前長大的孩子,你準備好了嗎?我們有沒有換位思考的能力,有沒有平等的觀念,有沒有民主的意識呢?特別是年長一些的,思想狹隘一些的,財商高一些的。因此,我們必須改變過去那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拋棄那種惺惺作態的陋習,轉變成平等融洽的交流者,成爲學生式的教師。上課時,有五十二位學生和一位教師,就變成五十三位同學吧。這樣,就能打破隔閡,趨於平等了,心平氣和了,輕鬆愉快了,團結互助了;就不用不好意思,不用藏頭露尾的,可以開誠佈公地交流,矛盾就會減少,心理問題也好化解。

    時代在召喚,社會在進步,人也會更理性,建立真正的平等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沒有平等,哪能和諧?偉人說得好: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應是至理名言。至高無上的皇帝只有一個,大家都想做,豈不爭得死去活來!

    那麼,如何實現真正的平等呢?

                       突破圍城的策略

    我提議:大興平等對話。把她作爲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就像大力普及義務教育來提高全民素質,大力推廣普通話使之成爲公衆語言,建設新農村來解決“三農”問題一樣,必將取得顯著成績。有目共睹的事實,毋須置疑。

   《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部分就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覺得,這是至關重要的“建議”,可以拓展到整個教育上,是我們解決疑難雜症的先決條件。

    平等對話是一種積極互動的交流,是思想的碰撞,是心靈的感應,是個性的張揚。就像談戀愛,雙方都熱情洋溢,心情舒暢,在享受這個美好的過程;都是爲了實現一個共同的目標,人心所向,心甘情願,努力奮鬥着。這樣,有利於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實現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相反,如果是爲了貶損,爲了吵架,爲了戰勝,那起碼像家庭冷暴力,談不上家和萬事興。

                    實施平等對話的依據

    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看,要組織學生進行多向對話,闡談自己的獨特體檢;在對話交流中,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接納,學會提升自己的認知。學習諸葛亮的《出師表》,可以設計這樣的對話話題:看完《出師表》後,劉禪會怎樣想和做呢?劉禪身邊的大臣們又會怎樣想和做呢?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身處地地各持己見,張揚和發展個性。教學內容開放了,也教活了。讓學生當演員吧。我們當導演多好啊。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幹,引導他們表演得更精彩,那你一不小心就成名導了。如果我們信口開河,海闊天空地誇誇其談,則往往可能“似是而非”;如果我們肢解分析,尋根究底地挖古董,則往往可能“正確但無用”。吃力不討好,惹上了咽喉炎這種職業病,可不是好玩的。身邊就有不少教訓,有的演變成不治之症。苦不堪言啊!(本段引用的爲曾曦《非凡的學習》的話)

    從課程標準的人文性看,要充分體現人文精神,把學生當作真正的“人”來看待,我們要學會尊重、喚醒、保護和寬容學生,要以塑造完善的人格爲根本目的。而我們大多以教知識爲最高目標,真正的本末倒置了。學習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設計這樣的對話話題: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金錢究竟有多重要?你又怎樣看待金錢呢?依據現實,旁徵博引,暢所欲言,辯論是非曲直,再歸納小結一下,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就都有了。這是傳統教育模式難以實現的。人文性側重於關注人在非理性、情感、動機方面的發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林妹妹。同樣,班上五十二位學生就有五十二種個性。我曾教過不少行爲怪異的學生,甚至有直接從天堂掉進地獄的。行爲怪異的學生的產生,大多數應該歸咎於我們教育的失誤:缺乏人文關懷,缺乏因材施教,片面評價學生,壓制個性,扼殺創造力,千篇一律地套用某種模式,以及延續着某些陋習。

    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各個方面,走進每個學生的心靈,進行心靈的對話。

    從課程標準的閱讀教學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對話。它包括“閱讀對話”和“教學對話”。前者形式主要有“師本對話”和“生本對話”。後者形式主要有“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總而言之,一節課,一篇文章,一個單元,都可以自始至終地進行對話。如學習《背影》。啓發激趣環節可以圍繞“我的父親是怎樣的人”進行對話,整體感知環節可以圍繞“文章出現幾次‘背影’及作用”進行對話,研讀探究環節可以圍繞“父親爲什麼要親自去買橘子”進行對話,拓展創新環節可以圍繞“如何正面寫父親”進行對話。

    從課程標準的口語交際看,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雙向或多向對話活動中,使學生的聽說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文明素養得到整體和諧的發展。這就非常適合創設情景進行對話教學。像確立“這就是我”,“瞧我這家子”,“春天的歌”等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對話。魏書生老師說:“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我們也該看重心裏話了。

    在“識字與寫字”教學中,進行同伴合作識字和體會書法審美價值時,也可以進行對話教學。如學習“欲”字的本義和推演。

    在“寫作”教學中,可以在就寫作話題進行充分對話基礎上再寫作文。如就“我爲班級增光彩”主題班會作文。在上寫作專題指導課時,像如何命題,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如何選材,如何立意,如何擬小標題等專題指導課,都能實施對話教學。

    在“綜合性學習”教學中,從“確立探究主題”到“制訂學習方案”到“開展探究活動”再到“交流分享探究的成果”,也無一不能實施對話教學。如九年級上冊的綜合性學習:青春隨想,就給予我們遊刃有餘的空間。

                     實施平等對話的方法

     1、商量法。將上課的內容與方法跟同學商量,以達成共識。這也是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念。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內容選自我國古代白話小說,重點在四大名著。課前交流得知:大多對四大名著不太瞭解,看過的也基本不識廬山真面目。於是,集體決定炫一節“四大名著”課,用表格的形式從書名、作者、時代、背景、內容提要、主要人物、思想傾向、藝術特色等方面整體把握,爲本單元教學做好了鋪墊,爲進一步探究張本,效果顯著。當然,商量應基於調查研究。接新的班級時,引導全班同學人人蔘與編寫《我的語文學習狀況》、《語文問題集》,就有了總攬全局的基礎。

     2、先學後教法。學生能學會的,老師去講,豈不狗眼看人低?此法也是洋思中學倡導的。像教學古文,學生都有講解、翻譯之類的參考書,完全可以利用之自學,互學。老師不應霸佔,提出學習目標即可。到了難點、探究、拓展等環節才進入“教”,共同探討。

     3、討論法。平起平坐,如座談會。像學習方法推介課,心理健康教育課,進行推心置腹的討論,更容易接收消化。  

     4、辯論法。可設主持人,正、反方。真理越辯越明嗎。是讀書無用論還是讀書有用論,是計劃生育好還是多子多福,是靠關係還是靠知識,是奉獻還是索取,是積極進取還是消極悲觀,都能越辯越明,比空洞說教好得多。

     5、競賽法。各學習小組之間,男、女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班級之間都可以競賽。像文學文化,文言實、虛詞,古詩文背、默等,用此法不會水淋鴨背,會記憶猶新,甚至終身難忘。

     6、換位法。師生角色轉換,讓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輪流執教。初生牛犢不怕虎嗎。把學生從座位上解放出來,走上神往的講臺。講好了,大家鼓掌;講不太好,有人幫助;講錯了,有人糾正;講不下去,有人接替。這樣,互相體會,更能相互體諒,更能有真知灼見。學習更有趣,更主動,更有成就感。

     7、演說法。師生共同組成評委。這能很好地喧泄自己的情感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如主題演講,口頭作文。

     8、寫生法。學習美術的方法,避免閉門造車,可以依葫蘆畫瓢。這最適用於寫作課。如寫事物說明文,遊記。更進一步就是社會實踐活動,能給我們最直接、最真實的體驗,勝過紙上談兵。

    9、欣賞法。這尤其適用於文學作品,上鑑賞課,培養審美能力。用於提升欣賞的人生態度,因爲賞識的力量是巨大的。如學習古詩詞。

     10、表演法。如學習戲劇單元,編課本劇。

     11、展示法。如我的珍藏,得意之作。並能說其中的故事。

    當然,幾種方法可以融會貫通,綜合運用。這樣,才能上出特色課,讓課堂教學豐富多彩,散發出迷人的魅力。

                      保障平等對話的機制

    由此可見,平等對話教學完全可以普遍推行,也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神奇方法。那麼,怎樣保證對話教學積極有效地實施推廣呢?

    1、教師的觀念要更新。上面談到,不必瑣碎。我總覺得應該學習發達國家的,不要搞什麼中國特色吧。教師理應跟蹤世界文明的潮流,來達到促進人們生活方式文明進程目的。

    2、教師要有終身學習。這也有教師培訓的問題。教師的素質是關鍵,如果教師的素質與學生處於同一平面,那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呢?我們不能“三教九流無所不知,經史子集無所不通”,也能大致說出個子醜寅卯來。我總覺得,相對其它學科來說,對語文教師的素質應有更高要求,必須有較爲淵博的知識,必須具備一定文學修養,才能信任。時代在前進,知識在更新,不學習就等於自我封閉,不學習就會落後衰退。就有學生說老師的普通話很滑稽,就有老師看不懂學生作文,就有師生之間的“代溝”問題。肯不肯鑽研業務,會不會使用網絡,學沒學好“新課標”,懂不懂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衡量教師水平的重要標準。孔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3、重視教學資源的開發。像我們這樣的鄉鎮學校,教學資源實在嚴重匱乏。應有圖書給學生看,應有資料可供查找,應有網絡可供使用。這纔有實施對話教學的物質基礎,才談得上“世界是語文”。如果閉門造車,像井底之蛙,如何突破圍城呢?各類基礎教育網的開通,能大大緩解這一矛盾,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和全面利用這一教學資源。

    4、重視教研機構的提升。教育局等上級機關是有教研機構,也非常重視教學教研工作。恐怕鞭長莫及吧。真正落到實處地指導學校教學教研工作的,又有多少人次呢?一個學年能見一次嗎?不敢說。又有多少次走進課堂,發現和解決問題呢?更不敢說。有教學工作檢查組的到來,檢查來檢查去,多是些形式主義的東西。當然,也有實際的東西。但還有更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只有經常性的考察,深入跟蹤指導,纔會生成更多更好的實際效果。恐怕人手不夠吧?

    學校裏有,大大的有。在教師相對富餘(不少學校超編較多)的情況下,教師負擔相對減輕,加強教研工作已有可能。學校的中心工作是什麼呢?我覺得,教學和教研如同左右手,同等重要;教學實踐只有在教研理論的指導下才能健康發展。就如一個政黨必須有理論依據一樣。況且教學是動態的,是發展的,還要符合人們越來越高的期望。學校應該有專門負責教研的學術機構,來切實指導教學實踐。比如學習,整合,採用網絡教學資源。這樣,教學質量纔有保障。當然不是事務性的,而是潛心於校本研究的。“學校是真正發生教育的地方,教學研究只有基於學校真實的教學問題纔有直接的意義。”這應該從制度上加以保證,纔有實效。

    5、重視教學過程的監控。就像釣魚人一樣,樂在釣魚過程,而非吃魚,因爲不少人將釣的魚送給別人。讓師生看重和享受教學過程,而不是讓某些不全面的考試來一錘定音。我覺得,教學過程的實施很能看出問題。看課堂教學設計,看課堂教學效率,看課堂教學互動性。這也是我們教師的價值取向問題,體現出非功利性。因爲我們是在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基礎,是在造就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公民。

    6、是評價機制的轉變。評價機制要日趨多元化,切合實際,纔有利於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新課標”的實施。

    7、是教育公平的問題。只有教育公平了,纔有教師的平等,也纔有師生關係的真正平等,也纔有廣大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的真正的平等對話。

    主要參考書:

[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2] 余文森 吳剛平.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新課程推進中的通識培訓讀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尹翔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