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編5篇

爲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指的是爲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編5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導言激趣,交代任務

1、教師先請同學們看一幅圖(出示壁虎圖),圖上畫的是什麼小動物呀?

2、介紹壁虎的外形、習性。

3、(拿掉壁虎尾巴)問:小壁虎的尾巴沒了,他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7課,《小壁虎借尾巴》。

(板書:17小壁虎借尾巴)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看拼音自由讀課文:

要讀準字音,特別是表裏的6個字,用筆標出來多讀幾遍。

2、看漢字自由讀課文:

看看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用筆標上序號。

3、指名讀全文,邊聽邊想:

這篇課文寫了誰的什麼事?

(板書、貼小壁虎圖)

三、逐段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

1、學習第1、2自然段:

(指名讀第1、2自然段)

⑴ 想想:

小壁虎爲什麼要去借尾巴?

⑵ 出示投影片:

小壁虎在牆角捉蚊子發生了什麼事?蛇咬住了他的尾巴,他是怎麼做的?

⑶ 理解掙斷的意思:

如果壁虎不掙斷尾巴,會怎麼樣?

⑷ 指導朗讀:

要用很難過,很不好意思的語氣來讀。

2、學習第3自然段:

⑴ 自由讀第3自然段,看看書上的第二幅圖,想想黑板上的問題(小壁虎來到什麼地方,向誰借尾巴,借到沒有,爲什麼?),邊想邊畫出這些總是的答案。

⑵ 看投影片回答黑板上的問題。

⑶ 小壁虎是怎樣來到小河邊的?從爬呀爬可以看出什麼?

⑷ 他看見誰在做什麼?他是怎麼說的,小魚是怎麼回答的?

(貼小魚圖)

⑸ 指導朗讀:

指導學生用有禮貌、商量的語氣讀小壁虎的話,用講道理的語氣讀小魚說的話。

⑹ 小魚爲什麼不把尾巴借給小壁虎呢?

(板書:撥水)

⑺ 看板書說說學習了第3自然段知道了什麼?

3、總結學法:

第3自然段我們是按照這樣的方法學習的:先讀讀課文,再看看圖,想想黑板的問題,邊想邊畫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下面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自學第4、5自然段,你們願意嗎?

4、自學第4自然段:

⑴ 自由讀第4自然段,看書上第三幅圖想想黑板上的問題,邊想畫出問題的答案。

⑵ (出示投影片)看,看書回答問題。

(貼黃牛圖,板書:趕蠅子。)

⑶ 老黃牛怎樣用尾巴趕蠅子呢?跟教師做動作。

⑷ 指導朗讀:

指導學生讀小壁虎的話要用很和氣、商量和問的語氣來讀,讀老黃牛的話要用誠懇講道理的語氣來讀。

⑸ 看板書說說學習了第4自然段,知道了什麼?

5、自學第5自然段:

自學方法同第4自然段。

6、學習第6、7自然段:

(指名讀第6、7自然段)

⑴ 想想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裏很難過,後來怎麼又高興啦?

(板書:長出新尾巴)

⑵ 指導朗讀:

指導學生用和氣、親切的語氣讀媽媽的話,用驚喜的語氣讀小壁虎的話。

⑶ 把第1段和最後一段連起來讀?想想你又知道了什麼?

四、總結全文

1、引導學生看板書總結全文。

2、說說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排列與組合第二課時內容(教材113頁)。

教學目的:

1. 透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

3.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 。

教學難點:

運用學過的知識有規律地排列事物,培養學生有序地思考。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數字卡片。

學具準備:

學具袋、每生準備3張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匯入,引出問題:你們想知道老師的手機號碼嗎?

2.出示手機號碼前8個數字,剩餘3個數字需要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數學問題才能獲得。

3.提出數學問題:

①用數字1和8可以組成幾個不同的兩位數?

②你們猜猜哪個兩位數是老師手機號碼前兩個數字?

③給出學生手機號碼中間5個數字後,再給學生3個數字3、7、9,並告訴學生手機號碼後三個數是這3個數組成的所有數當中從小到大第四個數字。提問:數字7、3、9可以組成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

4.學生猜測回答。

(引導學生初步感受事物的排列規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提出學習要求:

①拿出數字卡片,2人一組合作。

②一個同學負責擺數字卡片,另一個同學負責記錄數字。

③在擺的過程中思考要怎樣擺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2.學生合作交流擺數字,教師巡視。

3.小組板書展示本組結果,並說說自己是怎樣擺的。

4.全班觀察交流討論,說說你最喜歡哪一組的擺法及原因。

5.師生一起總結得論:

①用3個不同數字可以組成6個不同的三位數。

②可以用先確定個位或者十位或者百位上的數字,再按順序 排列組成三位數,可以保證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③也可以按照數字的大小,從大到小或者從小到大的順序來 排列,也可以保證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6.提出問題:用數字7、0、9可以組成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請學生用剛剛學習到的方法說出結果。

7.學生彙報結果。

8.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在有0的情況下,3個不同的三位數只 組成4個不同的三位數,因爲0不能放在數的最高位。

(讓學生經歷合作交流探索的過程,體會數的排列順序的過程。)

(三)鞏固應用,內化問題。

1.拍一拍

課件出示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一座寺廟,3個徒弟想要拍照 留念。提出問題:他們可以拍多少張不同位置的照片?請3 個同學戴上頭飾分別扮演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一個同

學扮演唐僧給三個徒弟擺站的位置,其他同學是攝影師負責拍照拍照。

2.猜一猜

唐僧也要和徒弟拍照留念,他們能拍出多少張位置不同的照片? (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理解加深,記憶牢固,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

數學思維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請學生說說自己這節課的體會。

2.老師小結。

(讓學生主動體驗學習,從中獲得快樂,並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板書設計:

數學廣角·簡單的排列 不重複

不遺漏

百十個位位位 9 7 39 3 7 7 9 3 7 3 9 3 9 7 3 7 9

3×2=6(個)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介紹維生素C作用的科普小品。文章採用故事的形式,藉助於曲折的情節,生動地向讀者介紹了維生素C的有關知識。

 學情分析

本文爲略讀課文,學生只要能讀順讀通,理解內容,弄清維生素C對保持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可以了。課堂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注重課內外延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維生素對人體的作用。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維生素對人體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老師每天都給同學們一顆維生素C,你們知道維生素C嗎?

2、那維生素C是怎樣被發現的,又是被誰發現的呢?

3、今天我們就來讀一個《維生素C的故事》。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質疑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再讀課文,質疑(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海上凶神”這種怪病有什麼症狀?

病重的船員是怎麼對哥倫布說的?他們爲什麼要這麼說?

病重的船員爲什麼在荒島上能轉危爲安?“海上凶神”這種怪病的原因是什麼?

病重的船員在荒島上是靠什麼維持生命的?

3、疏理學生質疑,佈置學習活動:

①動筆讀書:讀讀找找,自己解疑。

②真情播音員:文中有許多感人的話,請你找出你覺得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