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課文《說勤奮》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要求:

課文《說勤奮》教學設計範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樑的道理。

2、透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略知說理文的篇章結構,擺事實,講道理。

4、積累與勤奮有關的名人名言。

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學習課文,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深入感悟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這篇課文的作者提出了怎樣的觀點?

二、學習事例

1 、整體感悟

① 師:作者就這兩句話對你說十遍,你相信嗎?說一百遍呢?說一千遍呢?這樣說有說服力嗎?那要怎麼樣纔有?(讓學生自己體會有事例纔有說服力。)

② 師:作者舉了誰的例子?爲什麼舉他們的.例子?(讓學生體會:用最具有代表性的、衆所周知的事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纔會更具有說服力。)

③ 師:課文中的兩個人成功了嗎?讀課文,從中找出描述他們成功的句子

――生自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④師:他們成功靠什麼?(勤奮)劃出能體現出他們“勤奮”的句子。

2、學習司馬光的例子

①大家一定還記得一年級學過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司馬光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天資聰明)

② 天資聰明的司馬光長大後取得了什麼成就,他手中的鮮花是什麼?“終於”這個詞說明了什麼?

③司馬光怎樣用汗水和心血去澆灌的?

出示句子:

△他卻在屋裏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爲止。      △爲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後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理解第一句,“滾瓜爛熟”是什麼意思?“一遍又一遍”說明了什麼?

——理解第二句,“警枕”是怎樣的枕頭?他爲什麼要使用這樣的枕頭?      (根據時間上的不同,讓學生體會:司馬光一生勤奮)

師:讀這兩句話,好好體會司馬光的勤奮。(生自由讀、齊讀)

④司馬光的事例告訴我們:“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自由練讀第二自然段

⑤小結: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從小就天資聰明,但是他依然始終如一地勤奮學習,最後寫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學鉅著《資治通鑑》,這就充分說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3、學習童第周的事例

①學生自學,完成下列思考題,並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有關的詞句畫出來:

(1)童第周的情況和司馬光相比有什麼不同?

(2)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爲什麼他同樣取得了成功?

(3)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學生自讀,展開小組討論。

②指名回答問題1和2,提出問題“課文中那些詞語體現了童第周的勤奮努力?”

——釋“毫不氣餒”“奮起直追”

△ 小練習

“直”的意思有:A 挺直,使筆直;B 公正的,正義的;C 直爽,爽快;D 一個勁兒,不斷地。

理直氣壯(  ) 急起直追(  ) 心直口快(  )

——“天剛亮、睡覺前、習慣”

師:從這幾個詞裏,你有沒有發現勤奮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是什麼?

(指名說)

小結:(深情地)對於時間,有人說過: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力量;對於時間,魯迅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擠擠總是有的;對於時間,老師想說:勤奮的人總覺得時間那麼短,懶惰的人總覺得時間那麼長。

③回答問題3,引導學生討論“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句話的含義。

④ 練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⑤ 讓學生根據板書小結,引導學生明確:不論天資聰明還是基礎比較差的人,只要勤奮,都可以成才。

三、拓展積累

1、出示名人名言,讀記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科學家愛因斯坦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數學家華羅庚

我所完成的任何科學工作,都是透過長期的考慮、忍耐和勤奮得來的。              ——(英)達爾文

科學的未來只能是屬於勤奮而又謙虛的年輕一代。                   ——(前蘇聯)巴甫洛夫

2、你還知道那些關於“勤奮”的格言?

3、學了這篇課文,你心中有什麼感受?

4、再讀中心句:

――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板書:

15 說勤奮

司馬光(天資聰明 ) → 編成《資治通鑑》

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 → 完成蛙卵剝離手術

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