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範文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解釋速度的概念,能夠概括速度的定義、公式、符號、單位和物理意義。

(2)解釋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定義並學會辨析。

(3)能夠說出速率的概念並辨認速度與速率。

2、過程與方法

(1)在概念轉變的教學過程中形成全面、正確的關於速度的概念。

(2)透過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的過程,鍛鍊使用極限思維。

(3)透過對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速度與速率的區別和分辨,學會運用辨析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速度全面正確地解釋來積極培育自身科學嚴謹的態度。

(2)積極將自己的觀點及見解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

(3)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嘗試體會物理學中蘊含的對立統一。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第一課時

學情分析:

一般而言,高一學生在經歷了初中階段的學習後,思維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展,抽象邏輯思維逐漸取代形象思維佔據主要地位、學生的一般特徵主要表現爲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能夠按照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利用假設思維進行學習;

(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調控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學習過程更加具有目的性;

(3)在某種程度下學生思維不再是“抱殘守缺”,而是較爲容易接受新事物;

(4)學生學習動機由興趣支撐逐漸轉變爲由意志支撐,學習的目的性更加明確;

(5)學生之間的交流對於學生學習具有一定的影響、

關於“速度”的學習,學生在初中階段科學學科中所接受的定義是,單位時間內透過的路程、這與高中對於“速度”的定義截然不同,學生雖然透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這個基礎裏大部分仍然是迷思概念、如何將初中階段所接受到的關於“速度”的迷思概念轉變爲科學概念,達到一個新的認知平衡是本節課的一條主線、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以及前面關於“位移”、“路程”的學習爲本節課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本節課可能存在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學生根據初中階段的學習積累對於“速度”難以產生正確、客觀的認識,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轉變;二是學生對於“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兩個概念可能會有所混淆,教師應該利用課堂呈現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區分。

教學重點:

速度的概念,由平均速度透過極限的思維方法引出瞬時速度。

教學難點:

對瞬時速度的理解,怎樣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

教學方法:

問題情境引入、探測已有概念、產生認知衝突、解構迷思概念和建構科學概念、形成新的認知平衡。

教學過程:

引入:速度的二段式測驗3道題,情境引入,激發學生產生衝突。

(一)速度

“速度”的引入:運動會上,要比較哪位運動員跑得快,可以用什麼方法?透過相同的位移比較時間的長短。若運動的時間是相等的,我們可以根據位移的大小來比較。如果運動的位移、所用的時間都不一樣,又如何比較呢?

在物理學中,我們引入速度這個物理量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1、定義:位移Δx與發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Δt的比值(比值定義法)。

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國際單位:m/s或m·s—1,其他單位:km/h等

3、速度是矢量,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保持不變。如果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速度的大小不斷改變,根據求得的則表示物體在Δt時間內的.平均快慢程度,稱爲平均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1、平均速度

⑴公式:

⑵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即位移的方向。

對於變速直線運動,各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並不相同,求平均速度必須指明“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

⑶求平均速度必須指明“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

過渡: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爲了精確地描述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的快慢,我們可以將時間Δt取得非常小,接近於零,這是求得的速度值就應該是物體在這一瞬時的速度,稱爲瞬時速度。

2、瞬時速度

⑴定義: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瞬間)的速度。

⑵瞬時速度簡稱速度,方向爲物體的運動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速度”這一概念並不一定明確指出是“平均速度”還是“瞬時速度”,我們應根據上下文去判斷。“平均速度”對應的是一段時間,“瞬時速度”對應的是某一時刻。

3、瞬時速率:瞬時速度的大小,簡稱速率。

例:課本P16汽車速度計上指針所指的刻度是汽車的瞬時速率。

(三)平均速率:物體運動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值。

與“平均速度的大小”完全不同。

例1:下列對各種速率和速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

B、瞬時速率是指瞬時速度的大小

C、勻速直線運動中任意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都等於其任一時刻的瞬時速度

D、勻速直線運動中任何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例2:一輛汽車沿平直的公路行駛,⑴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1,後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2,求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⑵若汽車前一半時間的平均速度是v1,後一半時間的平均速度是v2,求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

總結: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應嚴格按照定義來計算。

例3:人乘自動扶梯上樓,如果人站在扶梯上不動,扶梯將人送上樓去需用30s。若扶梯不動,某人沿扶梯走到樓上需20s。試計算這個人在扶梯開動的情況下仍以原來的速度向上走,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到樓上?(12s)

作業:

必做:p18—1、2、3、4

選做:新新學案第一章第三節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瞭解超導體以及超導體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

能力目標

透過超導體知識的學習,擴展知識面、

情感目標

知道超導體在現代以及未來科技中的重要性,學習科學家的堅韌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從介紹昂尼斯發現水銀超導現象的物理學史知識入手,講述超導體的一般概念,基礎知識、進一步講解超導的優點、缺點和目前科學家面臨的問題。

教法建議

本節的教學要注重科技的聯繫,避免孤立的學習,要注意聯繫實際。

可以提出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師提供的一些資料進行學習。

也可以教師提出課題,學生查閱資料,從收集資料、資訊的過程中學習,提高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方法1、學生閱讀教材,教師提供一些關於超導體的材料,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學生閱讀時思考,例如:什麼是超導體現象?採用超導體有什麼經濟效益?

方法2、對於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採用實驗探究和資訊學習的方法、實例如下

實驗探究: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圖書館、互聯網查閱有關超導體方面的資料,小組討論,總結超導體的優點、缺點以及討論超導體的未來發展方向。

【板書設計】

1、超導體概念超導現象

2、超導體的優缺點

3、我國的超導體的研究

探究活動

【課題】

超導現象的歷史

【組織形式】

個人或學習小組

【活動流程】

制訂子課題;制訂查閱和查找方式;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並得出一些結論;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1、嘗試總結超導體的發展現況。

2、討論超導體的未來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

1、圖書館、互聯網查找資料。

2、交流,發現共性和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