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品質》教學設計2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品質》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品質》教學設計2篇

《品質》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小說以工業壟斷對手工業作坊的衝擊爲背景,塑造了誠實敬業、熱愛自己技藝的鞋匠格斯拉的形象,透過他寧可餓死也不願降低靴子的質量來表現底層勞動者高尚的職業道德。小說客觀的描寫手工業者的生存危機,讚揚格斯拉恪守職業道德的高尚品質,揭露了工業革命、市場競爭帶來的商業誠信危機。作品在不斷稱讚格斯拉手藝的同時,引導讀者注意他的命運;而最好的手藝,最悲慘的命運形成的反差產生了強烈的震撼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高爾斯華綏及其創作;

(2)理清情節結構,學習小說鑑賞的一般方法;

(3)瞭解環境描寫與人物形象塑造的關係。

2、能力目標:

(1)學習小說中如何透過細節來推動情節發展、刻畫人物形象。

(2)學會聯繫作家及時代背景正確解讀文學作品的內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認識人物身上體現出的人類社會的優秀品質。

(2)理解本文所表達的主題思想。情感態度價值觀:更深層地理解格斯拉先生的“品質”,構建現代社會生存下的正確價值觀,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

[教學重點]

1、分析格斯拉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閃現的優秀品質。

2、鑑賞小說的細節描寫。

[教學難點]

1、人物形象的分析與思考;

2、瞭解環境描寫與人物形象塑造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匯入:學校門口經常可以看見兩個乞丐,一個坐在馬路邊拉琴乞討,一個拉住行人乞討,這兩個乞丐有什麼不同?明確:拉琴的乞丐相對而言高尚些,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勞動獲取所得。其實生活於底層的人也可以擁有自己的品質,展示出自己的高尚。今天我們一起去認識另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卻品質高尚的人物——格拉斯。(透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匯入,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簡介作家及時代背景

約翰高爾斯華綏,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身於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在牛津大學學過法律。他的文學生涯開始得較晚,三十歲發表處女作,1906年長篇小說《有產者》問世,奠定了他成爲英國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後二十多年中寫了大量作品,幾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說和一個劇本。193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高爾斯華綏最重要的作品是兩組三部曲:《福爾賽世家》(《有產者》《進退維谷》《出讓》)和《現代喜劇》(《白猿》、《銀匙》、《天鵝曲》)。

《品質》寫於1911年。作者描寫的當時英國社會,資本主義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裏,人們追求享樂時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標準就是金錢和利益。現代社會機器大生產幾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業生產,大公司行業壟斷“大魚吃小魚”的情況愈演愈烈。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形下,爲了追求更大的經濟利益,一些公司採用一些不符實際的廣告招攬顧客,而爲了追求剩餘價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質量卻在下降。一部分人於是對被擠壓到社會邊緣的傳統的手工業無限懷戀,因爲這些小本經營都實實在在、童叟無欺、質樸而踏實。

(透過時代背景的介紹,使學生全面準確把握文章主旨)

三、整體感知

1、簡介有關小說的知識:描寫典型環境,敘述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題。

2、本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指名概述)

參考:格斯拉是個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卻越來越清淡,可憐的老頭兒後來就餓死了。(瞭解故事梗概)

四、問題探討

1、你是怎麼理解文題《品質》的?

參考:這“品質”既指格斯拉做的鞋子的質量好,更是指格斯拉高尚的職業道德。

2、看完這個故事,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這篇小說寫得最好的是刻畫了格斯拉的形象,透過這個問題重點分析格斯拉的形象以及刻畫人物的方法)

(1)關於格斯拉“皮革”一般的外貌描寫。(5段)

這段外貌描寫運用了比喻的方法,用“皮革”喻示其老實、執著的性格,這樣的描寫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職業巧妙地融合了起來;“死板板”“僵硬”這些詞語看似貶義,其實是讚揚,讚揚老格斯拉對品質的執著追求。

(2)與“我”關於一雙有響聲的靴子的對話描寫。(13—21段)

很好地表現了格斯拉對自己手藝的自信,對顧客誠實、認真負責的態度。如“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慮我的話”“不該”“是不是”“蹙蹙眉頭”“嚴重的事”等等

(3)格斯拉對大公司不顧質量濫做廣告的斥責。(25、26段)

既反映了資本主義壟斷時期的時代背景,他的憤怒和斥罵也體現出他不願粗製濫造、坑害消費者的職業道德。

(4)我去做鞋子時它的表情和動作描寫。(8-11段)

表現了格斯拉對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熱情和心血,認真細緻和珍惜。如“像剛從靴子夢中驚醒過來”;對他賣出的靴子,他總是以“又批評又愛撫的眼光注視着,好像在回想他創造這雙靴子時所付出的熱情,好像在責備我竟這樣穿壞了他的傑作”,他對皮革的關注,對靴子的熱情遠遠超過他對顧客的關心。“他把我的腳放在一張紙上,用鉛筆在外沿上搔上兩三次,跟着用他敏感的手指來回地摸我的腳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點。

(5)年輕人與“我”關於格斯拉餓死的一段側面描寫。(60—67段)

側面寫出格斯拉熱愛靴子,把做靴子看得高與自己生命的敬業精神。

這樣的側面描寫能加深我們對人物的理解。

小結:透過討論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格斯拉是一個誠實敬業、熱愛自己的手藝,寧可餓死也不願降低靴子的質量、在紛繁的世界裏依然堅持自己理想的底層勞動者的形象。

3、小說在塑造格斯拉形象時,除了運用以上的方法外,還有一個細節不知同學有沒有注意:幾雙代表着格斯拉先生的精湛手藝的美麗靴子在小說中一共出現了三次,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到的?前後對比來讀,你有怎樣的體會?

明確:文章第二節作者細緻地描繪了櫥窗陳列的樣品,稱讚格斯拉高超的製鞋手藝。“那幾雙靴子太美觀了”、“叫人看了捨不得離開”、“只有親眼看過靴子靈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樣的靴子”、“這些靴子體現了各種靴子的本質,確實是模範品”、“我總覺得,做靴子,特別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簡直是神妙的手藝”……作者不吝筆墨,用最美好的話語來讚美格斯拉的手藝。第28小節,格斯拉的店堂失掉了另外一間鋪面,“那幾雙常見的舊靴子已經失去了孤高的氣派,擠縮在單獨的櫥窗裏了”,對比第一次,感覺有些淒涼,也讓人對格斯拉先生的命運隱隱地擔心。第54小節,格斯拉先生已經死了,店鋪過戶給了別人,“櫥窗裏照樣陳列着細長的輕跳舞靴、帶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長筒馬靴”,這個能做出頂好靴子的鞋匠淒涼地死去了,只留下了自己用心用生命去製作的靴子,格斯拉先生的傑作成了別人的樣品,大概是已經沒有人可以做出比這些靴子更好的靴子了——令人有無限哀嘆的感覺。

4、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藝,爲什麼卻遭受餓死這樣最悲慘的命運?(引導學生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慘命運的原因,瞭解環境描寫,理解小說深刻的主題)

分析:按照道理,格斯拉有那麼好的做鞋手藝,他應該有很好的生意,可事實上他卻餓死了,說明格斯拉一定生活在一個特殊的社會環境中。從文章第26段:“他們把一切壟斷去了,他們利用廣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壟斷去了。我們熱愛靴子,但是他們搶去了我們的生意我很快就要失業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資本壟斷的社會;從28段:“他的店鋪外面的兩個櫥窗中的一個漆上另一個人的名字了——也是個靴匠的名字在裏面,現在已經縮成一個小間”可以看出同行的激烈競爭;從第64段:“沒有一個人能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業競爭呀!他從不登廣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還要親自做。好啊,這就是他的下場”可以看出商業誠信的危機,小手工業者的悲哀。這是一個工業壟斷加劇,同行競爭激烈,許多人採用不正當的手段,偷工減料,不守誠信的社會。

歸納主題:小說以工業壟斷對手工業作坊的衝擊爲背景,客觀地描寫手工業者的生存危機,讚揚鞋匠格斯拉恪守職業道德,寧可餓死也不肯偷工減料的高尚品質,表現出對底層勞動者的尊重,同時借這個形象,揭露了工業革命、市場競爭帶來的商業誠信危機。

五、課堂總結:

小說塑造鞋匠格斯拉的形象,通篇用白描的方法,樸實無華。小說把人物外表的形似與內含的神似結合在一起;對店鋪的.描寫和格斯拉的對話,傾注了真摯的情感。在一次次的交往中,“我”對格斯拉充滿了理解和同情,體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不斷地稱讚他的手藝的同時,引導讀者注意他的命運;而最好的手藝,最悲慘的命運形成的反差產生了強烈的震撼力。

六、佈置作業:

1、設想如何讓格斯拉既保持他的品質,又能很好的生存(使學生對格斯拉所處的社會有更深的認識)。

2、選擇一個底層人物,寫一段能體現他品質的文字(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板書設計]

鞋子品質:美觀神妙

品質格斯拉:誠信敬業

恪守職業道德

(外貌語言神態細節)

主題:讚美揭露

[教學反思]

《品質》這篇小說比較簡單,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平時學生對外國小說也不太感興趣,因此在設計本教案時,考慮最多的是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本課的匯入從我們學校門口學生天天見到而又熟視無睹的兩個乞丐入手,試圖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出發,去關注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勢羣體,從而引導到文中的格斯拉身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一設想得到了很好的實現。當我問到兩個乞丐有什麼不同時,學生反應強烈,爭着發表自己的觀點。在介紹作家時,我特別強調了作者在193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這一點,以引起學生閱讀本文的興趣,這一設想同樣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本文雖是一篇短篇小說,但相對來說篇幅比較長,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從分析格斯拉的形象入手,讓學生找出給自己感觸最深或印象最深的段落,既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也在較短的時間裏把握了文章的重點,瞭解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認識了人物身上體現出的人類社會的優秀品質。

在提煉歸納主題時,有學生只是把目光放在格斯拉這個形象身上,認爲文章就是在讚美格斯拉恪守職業道德的高尚品質。爲了讓學生全面準確的把握文章的主旨,我就引導學生關注幾雙代表格斯拉精湛手藝的美麗靴子,文中這幾雙靴子共出現了三次。透過對這個細節的品讀,使學生認識到,作者塑造格斯拉這個人物形象,不僅僅是要讚美他的誠實敬業精神,更是爲了揭露工業革命、市場競爭帶來的商業誠信危機。

本課時不足的是引導學生關注文中的環境描寫少了些,對作品的內涵挖掘不深。小說中格斯拉兄弟儘管在社會大生產潮流的衝擊下悲慘死去,但他的生命已經超越了這種悲慘,發出耀眼的光芒。他的品質如一面旗幟,昭示着一種高貴的精神,昭示着一種堅持的理想。對人物形象的這個意義忽視了。

《品質》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認識人物身上體現出的人類社會的優秀品質

2、理解本文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教學重點:

1、分析格斯拉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閃現的優秀品質

2、領會作者在人物描寫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教學難點:鑑賞小說的細節描寫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設計:

同學們,之前我們學習了《<指南錄>後序》和《五人墓碑記》,我們明白:人類社會之所以始終存在希望,是因爲每當黑暗籠罩時,總有思想的先驅掏出燃燒的心舉過頭頂,拆下肋骨當火把,照亮前行的路,如文天祥;總有行爲的先導挺身而出無怨無悔,如“五人”;也總有無數平凡的人,以誠實的品格守護着社會的良知,今天開始,我們就來學習“底層的光芒”,《品質》和《老王》都是體現這些平凡人的光輝的,他們的精神和偉人一樣,在人們的心中永遠發光。

二、 整體感知

一般的小說不外乎就是描寫典型環境,敘述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藉此來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題。這篇小說也講述了一個故事,一個關於鞋匠格斯拉的故事。

1.請問:在鞋匠格斯拉身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請用兩三句話來概述一下。

(提示:這是一個鞋匠,大家認爲他的手藝怎麼樣? 這麼好的手藝,他的生意應該很好吧?)

明確:格斯拉是個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卻越來越清淡,可憐的老頭兒後來就餓死了。

作者在敘述故事時採用了明暗兩條線索,一條的明線:我與格斯拉的故事;一條是暗線:格斯拉的故事。

2.按照道理,格斯拉有那麼好的做鞋手藝,他應該有很好的生意,可事實上他卻餓死了,說明格斯拉一定生活在一個特殊的社會環境中。下面青同學們找出能反映格斯拉生活環境的句子或內容,簡要評述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明確:(1)26段:他們把一切壟斷去了他們利用廣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壟斷去了。我們熱愛靴子,但是他們搶去了我們的生意 我很快就要失業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

——資本壟斷的社會

(2)28段:他的店鋪外面的兩個櫥窗中的一個漆上另一個人的名字了——也是個靴匠的名字在裏面,現在已經縮成一個小間

——同行的激烈競爭

(3)64段:沒有一個人能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業競爭呀!他從不登廣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還要親自做。好啊,這就是他的下場 ——商業誠信的危機,小手工業者的悲哀

教師歸納:這是一個工業壟斷加劇,同行競爭激烈,許多人採用不正當的手段,偷工減料,不守誠信的社會。

三.這篇小說寫得最好的是刻畫了靴匠格斯拉的形象,接下來我們重點來分析格斯拉的形象以及作者刻畫的方法。

1.請找出能體現格斯拉性格特點的句子或內容,並談談你的認識

重點點評以下五點:

(1)關於格斯拉“皮革”一般的外貌描寫。(5段)

這段外貌描寫運用了比喻的方法,用“皮革”喻示其老實、執著的性格,這樣的描寫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職業巧妙地融合了起來;“死板板”“僵硬”這些詞語看似貶義,其實是讚揚,讚揚老格斯拉對品質的執著追求。

(2)與“我”關於一雙有響聲的靴子的對話描寫。(13—21段)

很好地表現了格斯拉對自己手藝的自信,對顧客誠實、認真負責的態度。如“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慮我的話”“不該”“是不是”“蹙蹙眉頭”“嚴重 的事”等等 。

(3)格斯拉對大公司不顧質量濫做廣告的斥責。(25、26段)

既反映了資本主義壟斷時期的時代背景,他的憤怒和斥罵也體現出他不願粗製濫造、坑害消費者的職業道德。

(4)我去做鞋子時它的表情和動作描寫。(8-11段)

表現了格斯拉 對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熱情和心血,認真細緻和珍惜。如 “像剛從靴子夢中驚醒過來”;對他賣出的靴子,他總是以“又批評又愛撫的眼光注視着,好像在回想他創造這雙靴子時所付出的熱情,好像在責備我竟這樣穿壞了他的傑作”,他對皮革的關注,對靴子的熱情遠遠超過他對顧客的關心。“他把我的腳放在一張紙上,用鉛筆在外沿上搔上兩三次,跟着用他敏感的手指來回地摸我的腳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點。

(5)年輕人與“我”關於格斯拉餓死的一段側面描寫。(60—67段)

側面寫出格斯拉熱愛靴子,把做靴子看的高與自己生命的敬業精神。

這段文字與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的結尾有點相似:《最後的常春藤葉》。這樣的側面描寫能加深我們對人物的理解。

2.試用一句話歸納格斯拉的形象。

明確:這是一位誠實敬業、熱愛自己的手藝,寧可餓死也不願降低靴子質量,在紛繁的世界裏依然堅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層勞動者的形象。

四、研究探索。

1.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藝,卻遭受最悲慘的命運。請同學們從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慘命運的原因是什麼。

(1)格斯拉雖然貧窮,但寧可餓死也恪守職業道德的個性是他不幸的根源。

他親手製作靴子,不讓別人碰;他精心製作,不惜時間;他用做好的皮革;他廢寢忘食;他不預收工資……

假如他換一種方式生活,他可能活得很好。

(2)資本壟斷,機器作坊,社會風化變壞的社會背景也是他不幸的原因。

機器生產,工業壟斷,擠壓了小作坊的生存空間,人民追求時尚,把質量放在次要地位。他的悲劇命運也成爲必然。

教師歸納:格斯拉的悲劇真是由自身和社會兩個原因造成的。

2.其實這樣的結局,細心的讀者還可以從前文的鋪墊中看出來。請找找看:

明確:(1)第10段:我訂做一雙靴子要半個月

(2)第28段,他的店鋪外邊兩個櫥窗的一個漆上了另一個人的名字了

(3)第40段,他變得更加蒼老、消瘦

(4)第43段,僅一年時間,60歲的格斯拉彷彿已經75歲了

(5)第48段,很快做好,生意清淡

(6)第53段,最後一次收到學習時候,意外收到了賬單

所以第54段,當他的店鋪沒有他的姓氏,他的靴子也下架時,我們就有理由猜想到格斯拉不在人世了!

五、課堂小結:

人類社會之所以始終存在希望,就是因爲有像格斯拉一樣恪守職業道德的人在,他們以正直、誠實的品格守護社會的良知和公正。小說以“品格”爲題,目的正是以此來呼喚良知,呼喚公正。

(3)第40段,他變得更加蒼老、消瘦

(4)第43段,僅一年時間,60歲的格斯拉彷彿已經75歲了

(5)第48段,很快做好,生意清淡

(6)第53段,最後一次收到學習時候,意外收到了賬單

所以第54段,當他的店鋪沒有他的姓氏,他的靴子也下架時,我們就有理由猜想到格斯拉不在人世了!

、小結:

人類社會之所以始終存在希望,就是因爲有像格斯拉一樣恪守職業道德的人在,他們以正直、誠實的品格守護社會的良知和公正。小說以“品格”爲題,目的正是以此來呼喚良知,呼喚公正。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