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栽蒜苗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栽蒜苗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栽蒜苗教學設計

栽蒜苗教學設計1

根據教材設計安排,本節課必須提前栽種蒜苗,記錄蒜苗生長相關數據,在獲取真實數據的基礎上,學會製作條形或折線統計圖,明確二者的區別。但是根據教材安排的教學進度,正好在12月份。北方的農村小學天寒地凍,在校內實地栽種或安排學生回家栽種蒜苗,效果都不夠理想。栽蒜苗的實踐活動不能正常開展,影響了本部分內容的教學。

在第一課時教學時,面對教學中的實際困難,我認真思考,本節課教學的關鍵是繪製條形統計圖,收集數據不應該僅限於蒜苗的長勢,學生的實踐活動也不應該僅限於“栽蒜苗”。學習實踐活動應該結合真正生活實際,在生活實際場景中幫助學生體驗數據收集的方法。於是,我爲同學們創設了“小小數學競賽”的學習情景,很好地解決了教學中的實際困難。

首先,利用課前幾分鐘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小小的數學競賽,題量不多,共10道題,有一定的區分度。競賽結束後,同座位同學相互交換,對照正確答案相互批閱,數出自己計算對的題目數。然後,隨機選出幾位同學,將他們算對的題目數填入黑板上的統計表。再進一步啓發:能否學畫條形統計圖,形象地反映這些同學的競賽成績?引導學生了解畫統計圖的基本方法以及豎軸、橫軸表示的意義。要求學生根據前面的測試結果,用豎軸的一格表示一道題,橫軸中的一格代表一位同學,統計這些同學競賽做題的對錯情況,學會畫條形統計圖。

爲了讓學生體會到統計圖中一個格子表示多少個單位的必要性和不確定性,再次啓發學生思考:如果一道題按照10分計算,剛纔幾位同學的競賽分數又分別是多少?如果以競賽的分數繪製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少分?請同學們試一試,畫出你們小組同學的數學計算競賽成績統計圖。再根據圖中的資訊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師生合作解決提出的問題、最後完成課後的條形統計圖相關練習。

第一課時的設計,較好地化解了教學準備這一難點,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學習生活情景入手引入新課,併爲學生提供了真實的練習、操作、真切的感知、觀察的機會,課堂學習氣氛活躍,學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活動,從而增強了學習的動力,當堂理解了條形統計圖知識。

第二課時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折線統計圖。教學的關鍵是將栽蒜苗獲得的相關數據繪製折線統計圖,分辨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讓學生感受兩者之間的不同和各自的特點。教學中,由於同樣的實際困難:無法觀察到蒜苗的生長趨勢,不可能用收集到蒜苗的長勢數據繪製折線統計圖。

透過第一課時的教學,我感受到一點就是學生對與自己有關的活動格外感興趣,於是,我收集整理出每位同學1―4年級的數學考試成績,要求對照考試成績來繪製折線統計圖。我是這樣安排的:先公佈了一位同學的學期考試成績,指導學生以這位同學的學期考試成績爲基本數據,繪製出一幅折線統計圖。圍繞繪製的折線統計圖觀察、討論並回答:這位同學的成績變化情況以及今後在數學學習方面的發展變化趨勢。爲了進一步滿足學生學習中的成功、愉悅和興奮感,我發給每位同學本人1―4年級的數學考試成績單,要求對照自己的考試成績,並選擇學習的夥伴,運用剛剛學過的折線統計圖知識,製作一幅自己的或學習夥伴的數學成績折線統計圖。觀察、討論並回答:成績的變化情況以及今後在數學學習方面的發展變化趨勢。

學生兩次從折線統計圖中找資訊,體會到了折線統計圖中的點能夠表示數量的多少,線段能反映出數量增減變化趨勢,從整個走勢上,還可以預測到未來的發展變化趨勢。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輕鬆愉快地完成了課後練習,學會了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製成折線統計圖的方法過程,瞭解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認識到和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反思兩節課的教學效果,我認識有以下幾點:一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不能就教材教教材,應該結合各地教學實際,在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編排意圖的同時,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二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徵,選擇學生身邊熟悉的、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或內容作爲學習素材,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三是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把數學內容與“數學現實”活動聯繫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情境裏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四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爲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給他們更多的思維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主動探究。

栽蒜苗教學設計2

一、學習目標:

1、透過蒐集整理身邊的數據,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數學的價值。

2、初步探索繪製單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3、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資訊,並進行簡單預測。

二、學習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課件出示笑笑栽的蒜苗生長情況統計表。

2.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提問:你從圖中瞭解到了什麼? 組織學生根據這個統計表製成條形統計圖。

3.匯入新課:笑笑同學用剛纔的數據製成了另外一種統計圖,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折線統計圖。課件出示笑笑所畫的折線統計圖。提問: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折線統計圖上的每個點分別表示什麼?從折線統計圖上你能瞭解到什麼?(觀察課件所出示的折線統計圖,明確:(1)和條形統計圖相比,折線統計圖也有橫軸和縱軸,橫軸表示第幾天,縱軸表示數量;(2)第一個點表示蒜苗第2天的高度是1釐米,第二個點……(3)把所有的點連起來之後,能明顯地看出數據的變化情況,也就是蒜苗的生長情況。)

2.引導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說一說這幾天蒜苗的整體生長情況是怎樣的。思考:你能根據折線的走勢判斷蒜苗的生長情況嗎?(觀察折線延伸的方向,明確蒜苗的高度在不斷地增長,說明長勢很好。)

3.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說說哪段時間蒜苗長得快,哪段時間長得慢,說出判斷的依據。(仔細觀察統計圖,小組討論、交流,明確根據線段的坡度可以看出蒜苗生長的快慢:線段陡的那段長得快,線段平緩的那段長得慢。)

4.指導學生畫折線統計圖(用教材附頁4圖2的方格紙)。(1)用橫軸表示蒜苗的生長時間,先在橫軸上標出時間,並標明單位。(2)用縱軸表示蒜苗的'生長高度,每一格表示2釐米,並標明單位。(3)標明統計圖的名稱。(4)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在空白統計圖中描點。(5)連線並標明數據。(拿出自己收集的關於蒜苗生長的數據,根據老師的指導在方格紙上畫折線統計圖)

5.引導學生感悟、理解折線統計圖的優點。(1)引導學生理解折線的含義。思考:①圖中的折線表示什麼?②折線的坡度的變化表示什麼?

①圖中的折線表示的是數量的變化情況,坡度表示變化趨勢的大小。

(2)提問:根據以上分析,你能總結出折線統計圖的優點嗎?舉例說一說。

②結合條形統計圖的優點,自主總結折線統計圖的優點:折線坡度的變化表示蒜苗的生長趨勢。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還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趨勢。

(三)鞏固提升。

1.完成教材89頁1題。

2.完成教材89頁2題。

(四)課堂總結。

1.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佈置作業。調查本地區最近一週每天的最高氣溫,製成折線統計圖,並說明氣溫變化的趨勢和原因。

板書設計:

栽蒜苗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透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4、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活動過程,體會條形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製成條形統計圖。

課前準備:提前15—20天讓學生在家栽種一盤蒜苗,定期(每一天或每三天)測量一次蒜苗的高度,並做好前15天的數據記錄。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事先板書好課題:栽蒜苗

師:同學們,前一階段我們對蒜苗的生長情況進行了觀察、記錄,今天我們就來交流你們的數據並進行整理。

二、探索新知

1、討論數據收集的方法。

在你觀察蒜苗的這些天裏,你有哪些體會或者發現嗎?

2、討論數據描述的方法。

(1)學生與小組成員交流各自蒜苗第十五天的生長高度,並把每個小組成員的蒜苗第十五天生長情況記錄在統計表內。

(每個小組一張學習卡,其中包括統計表和統計圖)

小組彙報填表情況,從統計表中知道了什麼,集體交流

(2)透過尋找所有小組成員中誰栽的蒜苗第十五天最高,誰其次,有什麼辦法能更直觀、一眼就能看出來呢?引出統計圖,體現統計圖的必要性。

提出要求:你們小組打算怎麼來繪製這幅統計圖,繪製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你又是怎麼解決的,把遇到的困難記錄到課堂練習本上。

小組合作根據統計表,製作條形統計圖

(3)討論一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法

學生會遇到一格表示幾個單位的問題,每個小組透過組內討論,確定自己小組的方法,把統計圖完成,師巡視進行適當的輔導。

(4)實物投影儀展示其中兩或三個一格表示不同釐米數的小組的統計圖

展示時,讓展示的學生說說一格表示這個釐米數有什麼原因,有什麼好處。引導全班進行討論、交流

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麼確定一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有什麼訣竅嗎?和小組的同學交流

(5)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

3、進一步瞭解統計圖

每個小組看着自己小組的統計圖,說說自己小組哪個同學的蒜苗在第十五天時長得最高,誰第二,其次呢?你發現了統計圖的什麼優點了嗎?

突出統計圖的直觀、簡便,凸現繪製統計圖的必要性。

4、生活中的統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用到條形統計圖,你們知道那些有用到它們的嗎?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認識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麼不同?今天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優點?(讓學生自由回答)

四、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91頁“試一試”及p92頁“練一練”

1、試一試

這兩道題目的練習主要是鞏固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使學生能結合現實的背景,說出條形統計圖中數據的實際意義。

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計圖中儘可能多地獲取資訊。

2、練一練

先讓學生在已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計圖,再進行展示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麼樣畫條形統計圖的,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資訊?

五、實踐活動。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透過數據來反應?請每個小組的同學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並將調查的數據在附頁3中製成條形統計圖。

栽蒜苗教學設計4

《栽蒜苗(二)》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1、學生熟悉的情境更容易讓他們迅速進入有效的實踐探索。孩子對於家中常有的水電單比較熟悉,但對於幾個月的變化情況卻並不清楚,以此激發他們繪製統計圖的積極性,來展現這種變化、發展情況,孩子們體現出了非常高的主動性。

2、在教學中,讓孩子經歷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統計圖的繪製和分析等全過程,他們充分感受到了統計的價值,對於發展他們的統計意識有着積極的作用。

不足之處:

1、在教學中,要注意強調折線統計圖的優點,分辨和條形統計圖的區別。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在繪製過程中有許多相似之處,各自的特點也比較分明,因此,讓學生感受兩者之間的不同和各自特點,適用於怎樣的情況,更有利於他們理解數學的價值。

2、猜想,可以鍛鍊孩子們的創新思維,但猜想必須具有一定的基礎,因勢利導。統計水電費用的情況,對除了用條形統計圖的形式呈現這一數據外,還可以用什麼方式表示這一數據 進行猜想時,學生的思維很難展開,因爲他們缺少猜想的方向和思維的空間。

栽蒜苗教學設計5

設計說明

在上節課學生學習了調查、收集數據的基礎上,本節課設計了一個讓學生透過實踐活動收集數據的過程,意在幫助學生對收集數據的方法能有比較豐富的體驗,以利於學生將來能根據問題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式來獲取數據。教材設計了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透過交流與討論明確整理數據的目的;第二個問題是填寫小組蒜苗14天生長高度的統計表;第三個問題是根據上述統計表畫條形統計圖,解決用1格表示1釐米不夠畫的矛盾;第四個問題是解讀上述條形統計圖所蘊含的資訊。

教學目標

1、經歷將實驗數據畫成統計圖的過程,認識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會繪製條形統計圖。

2、能讀出條形統計圖所表示的資訊,並對數據教學簡單的分析。

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每組一份定期測得的蒜苗高度數據統計表、每組一張12×8的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同學們,前一段時間我們進行了“栽蒜苗”的實踐活動,並且按要求記錄了一些數據,這節課我們就藉助這些數據來研究一下與“栽蒜苗”有關的統計知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討論,明確整理數據的目的。

(1)回顧收集數據的方法。

師:你們是如何得到蒜苗高度的相關數據的?(學生自主回答)

(2)這麼多數據應該如何整理?(引導學生進行兩個方面思路的整理:個體自身數據的變化、個體間的數據對比)

2、填寫生長高度統計表

(1)出示數據: 小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統計表

(2)觀察數據,把數據整理到統計表中,製作小組蒜苗種植高度統計表。

①以小組爲單位,把組內每個同學記錄的第14天蒜苗的高度填入統計表中。(教師給每個小組發一張統計表,小組同學把記錄的數據分別填入表內)

②彙報填表情況。(學生彙報,集體交流)

(3)彙報交流。提出問題:觀察統計表,你能看出他們小組中誰種的蒜苗長得最高,誰種的蒜苗長得最矮嗎?(指名說一說)

師:透過統計表的形式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他們這一小組誰種的蒜苗長得最高,誰種的蒜苗長得最矮。除了統計表,還有什麼形式可以很形象地表示出你們小組的蒜苗種植情況呢?

引導學生說出:統計圖。

3、繪製統計圖,解決1格表示1釐米不夠畫的矛盾

(1)利用方格紙,嘗試繪製統計圖,發現問題。

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嘗試在方格紙上填空,並塗出條形統計圖。在繪製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

①1格表示1釐米不夠畫怎麼辦?

②如果不再添格子,就用現有數量的格子能表示出蒜苗的高度嗎?可以怎樣表示?

(2)小組合作,完成條形統計圖

①繪製:請同學們在方格紙上繪製條形統計圖。

②交流:出示同學們繪製的條形統計圖,並說明1格表示的數量及具體的畫法。

③小結:同學們繪製的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優點?(形象、具體,使人一目瞭然)

④大家是怎樣繪製條形統計圖的?(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

4、解讀條形統計圖,獲取蘊含的資訊

師:從上圖中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從統計圖中獲取更多的資訊。

【設計意圖:學生在回顧、交流、整理、繪製中明確數據的收集和整理辦法,發現以往學過的用1格表示1個單位繪製條形統計圖的做法的侷限性,自主進行用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繪製的探究,發現並總結出相應的繪製方法,使學生的分析能力及動手製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鞏固提升

出示教材86頁“練一練”第一題

師:你經常在家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嗎?學生回答後引入問題:

1、如果老師想了解同學們家務勞動的情況,可以怎樣得到相關數據?又怎樣整理呢?(學生交流討論)

2、出示統計表,瞭解從統計表中獲得的資訊。

師:還可以怎樣形象的表示這些數據呢?(繪製條形統計圖)

3、學生小組合作繪製條形統計圖。

4、追問: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資訊?

【設計意圖:透過練習題,明確知識重點,對條形統計圖的知識進行再次鞏固,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四、全課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

栽蒜苗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透過處理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統計圖中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會製作條形統計圖。

4、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養成教育訓練點:

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透過實踐,體會勞動的樂趣

生:談自己在勞動中的感受。(課前佈置的實踐活動)

二、討論數據收集的方法

師:同學們都進行了辛苦的勞動,收穫不少,一起來交流你們的觀察記錄。

生1:我每天放學後都要觀察,然後量一量它生長的高度,並記錄下來,一共記錄了15天,第15天蒜苗高15㎝。

生2:我發現前三天長的不快,後十天比前幾天快,最後三天最快。

師:**同學注意了數據的分析,並發現了一些規律,非常好。下面討論如何一起來表示小組內每個同學栽的蒜苗的生長高度。

生:填寫統計表(第十五天的記錄下的數據)

師:巡視

生:彙報填表情況。

師:從表中你們發現誰的蒜苗長的最高,誰的長的最矮。

生:自由發言。

師:誰還能用其他的方法反映出蒜苗生長的情況。

生:畫條形統計圖

三、製作條形統計圖

師: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好處呢?

生:自由發言

師:教師指導學生製作條形統計圖(出示例圖)

生:動手製作

(學生提出途中遇到的問題)

師:引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決問題。

生:總結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師:小結

四、 練習

五、 總結(學生談收穫)

六、 作業

板書設計:

收集數據:

教學反思:

學生經歷了栽蒜苗的過程,體會到等待、期盼、欣喜等情感體驗,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也確實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

栽蒜苗教學設計7

設計說明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條形統計圖,瞭解了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和作用,但是對摺線統計圖還比較陌生,針對上述因素,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具有如下特色:

1.聯繫實際,體會引入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

教學伊始,將統計知識的學習與學生的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藉助學生在栽蒜苗實驗中親自收集的數據,引導學生回顧條形統計圖的畫法和優點,並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解決,使學生在思考中意識到條形統計圖的侷限性以及引入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

2.對比嘗試,瞭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畫法。

引導學生髮現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在畫法上的相同及不同之處,從而產生自我嘗試的慾望,並在教師的幫助鼓勵下總結出折線統計圖的畫法,完成作圖嘗試,使學生的作圖水平得到提高。

3.合作探究,體會折線統計圖的優點及用途。

結合教師的講解體會折線統計圖的優點,體驗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合理預測的科學性,堅定學好數學的信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方格紙 收集到的關於蒜苗生長情況的數據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談話:和同學們一樣,老師也栽了一株蒜苗,這是老師每隔1天觀察一次,記錄下來的蒜苗生長情況。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我們栽的蒜苗。

課件出示:

第幾天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0天第12天

蒜苗高/釐米137101415

(1)從表中,你獲取了哪些資訊?

(學生自由回答,如數據是每2天統計一次的;第6天蒜苗高7釐米……)

(2)你能把它製成條形統計圖嗎?

(小黑板出示格子圖,一名同學在黑板上製作,其他學生在格子圖上製作)

(3)說說條形統計圖的優點。

2.課件出示繪製好的條形統計圖。

談話:前段時間老師佈置了栽蒜苗的實踐活動,並透過記錄和觀察,我們學會了繪製條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能更好地看出蒜苗每天的生長情況。但是大家觀察這個條形統計圖,用它來表示蒜苗的生長趨勢合適嗎?(出示一組表示蒜苗生長情況的條形統計圖)

生彙報:條形統計圖適合用於比較不同數據的多少,用它來表示蒜苗的生長趨勢好像不太合適,因爲從條形統計圖上看蒜苗好像不是一點一點長高的,而是一蹦一跳長高的。

3.透過同學們的觀察,知道條形統計圖雖然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但是用它表示變化趨勢並不明顯,所以,這節課我們將一起來學習另一種表示方法——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透過複習,回顧條形統計圖的畫法及優點,藉助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衆多相似之處來減少學生學習折線統計圖的難度。

⊙探究新知,建構模型

1.探究作圖方法。

課件出示繪製好的折線統計圖。

師:這是老師畫的折線統計圖,小組合作比一比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在畫法上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引導學生髮現以下特點:

(1)相同點:①寫清名稱;②畫橫軸表示第幾天;③畫縱軸表示高度;④確定用1格表示幾個單位。

(2)不同點:①第幾天與豎線對齊,而不是與格子對齊;②蒜苗的高度用點表示,而不是用直條表示;③要把描出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並標出數據。

(3)引導嘗試。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合作畫出折線統計圖。(學生嘗試,教師巡視指導)

(4)演示驗證。

課件演示折線統計圖的製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