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蘋果落地》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蘋果落地》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1.認讀生字12個,會寫8個。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考慮、多問幾個爲什麼。

教材分析

本課課文的故事很古老,但很符合現代教育觀念,偉大的科學發現都是從生活中最細小的地方開始的。

學校與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對大科學家的故事都很感興趣,教學中可以利用並繼續培養這種興趣,鼓勵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志向。

公開課教案

(一)交流資料,談話匯入

1.課前交流 。

師:同學們,你瞭解的科學家有哪些?能說一說它們的主要事蹟嗎?

生1:我透過看書,知道了張衡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他發明了能預測地震的“地動儀”,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生2:我在爸爸的協助下上網查詢了愛迪生的有關資料。愛迪生是著名的發明家,他一生共有1000多項發明,我們熟悉的電燈、電影都是他發明的。

2.激情揭題

師:(出示牛頓在蘋果樹下深思的幻燈片)發揮你的想象,你認爲牛頓在樹下想什麼?

生1:我認爲,牛頓是在想怎樣把樹上夠不着的蘋果全都摘下來。

生2:我認爲,牛頓是在想蘋果摘下來以後,怎麼運回家?

生3:牛頓在想蘋果熟了爲什麼往地下掉,而不向天上飛?

3.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牛頓,一起學習《蘋果落地》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自主識字

1.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師:請同學們自身試讀課文,想一想,怎樣才幹把課文讀通順?

生1: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查認字表、查字典,也可以問同學、問老師。

生2:還可以看上下文猜一猜。

生3:讀課文時,要看準了再讀,不能隨便添字,漏字,讀不好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2)檢查初讀情況,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後,開始討論彙報:自身讀明白了什麼。

生1:我知道了牛頓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地球有吸引力是他最早知道的。

生2:牛頓遇到好奇的`問題善於觀察和考慮,我以後要向牛頓學習。

2.自主識字 ,合作交流

(1)現在,老師已經給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了一套生字卡片。請你們先想一想:用什麼方法才幹使小組中的每一個同學都能把這些生字讀準。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教師巡迴,瞭解各小組活動的情況。

(3)檢查生字:老師可指名讀生字卡片,也可檢查學習小組認讀生字的整體情況,教師和時評價。

(4)做遊戲鞏固生字。

具體操作:黑板上畫有一棵蘋果樹,樹上貼着許多蘋果,蘋果的反面藏着生字,學生搶着讀生字並組詞。

(在識字過程中,“左”和“右”兩個字個別學生區別不開。“祕”和“密”在口頭組詞時有難度,教師應適當點撥,拓寬學生思路,除“祕密”外,“祕”還可以組“祕書”、“祕方”、“祕訣“等。“密”可以組“密碼”、“密切”、“嚴密”等。)

(三)讀好課文,深化感悟

1.認識了生字,我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好。 請自由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後,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生1:蘋果幼稚後落到地上,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牛頓爲什麼感到奇怪?

生2:在牛頓以前,爲什麼沒有人研究蘋果落地的原因?

生3:老師,我不明白“自言自語”是什麼意思?

生4:“拋開”這個詞的意思我不明白。

3.學生自由選擇自身感興趣的問題,小組討論,集中大家的智慧想方法解決。

4.彙報交流。

生1:蘋果落地,在我們看來是很正常的現象。牛頓小時候善於觀察和考慮,當他看到蘋果落地時,腦子裏發生了疑問。因爲能夠發現問題,牛頓經過觀察和研究,才發現了地球有吸引力。

生2:透過看書我還知道,英國科學家瓦特小時候,發現水開以後,壺蓋不停的上下跳動,他對這一問題發生了疑問,長大以後經過研究和試驗,終於發明了蒸汽機。

生3:在牛頓以前,當然也有蘋果落地的現象,只不過人們把它當成正常的現象,沒有從中發現問題,更談不上研究了。

生4:透過討論,我們認爲“自言自語”是指牛頓跟自身說話。

5.看了牛頓的表示,對你有什麼啓發?(引導學生對好奇的問題或現象,多觀察,多考慮,多問幾個爲什麼)

(四)引導質疑,拓展延伸

1.學完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麼疑問?

生1:地球有吸引力,是不是地球內部有一塊巨大的磁鐵?

生2:假如地球沒有吸引力,我們會飛走嗎?

生3:地球有吸引力,爲什麼不會把太陽、月亮和星星吸過來?

2.學生能回答的,讓學生回答,不能回答的,讓他們選擇自身喜歡的問題走出課堂,想方法查閱資料,尋找問題的答案。

教學反思

我覺得這節課最勝利的地方是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起來了,永遠堅持這種神聖的好奇心,誰能說我們班不能出幾個牛頓呢?

案例點評

這節課的設計突出了以下特色:

一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俗話說:學貴有疑,大疑有大進,小疑有小進。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習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在讀書中發現問題、自由選擇問題、合作解決問題,然後交流彙報學習效果。既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意識。學習結束,教師又讓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學生的問題已經由課本走向了課外。課結束了,但學生的學習沒有結束,而是開始了新的閱讀和探索。這纔是真正的學習。

二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彙報課前蒐集的有關科學家的資料時,要特別說明蒐集資料的渠道,注重讓學生掌握方法,運用方法。

三點建議:

一是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進行梳理,哪些是比較簡單的,和時解決就行;哪些是有難度的,需要討論解決;還要防止兩種情況:首先是學生提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讓學生牽着老師的鼻子走,最終迷失了方向和目標;其次是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老師提出的問題是兩張皮,還是老師牽着學生的鼻子走。

二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和自主識字的環節調整一下,讓學生在交流已知的基礎上提出不明白的問題,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

三是小組合作識字的過程教師要加強指導,使小組合作達到應有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