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一座銅像》優秀教學設計

一、教材與學生分析:

《一座銅像》優秀教學設計

本課選自於黑龍江省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科書第五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本課主要任務是透過對課文的學習,理解比利時人民把小英雄的銅像看作是獨立精神象徵的原因。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內容,掌握學習方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真正達到透過學習課文得到學習方法,受到教育。

二、教學要求及目標:

以學生的發展爲核心,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確定下面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運用邊讀邊寫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比利時人民把小英雄的雕像看作是獨立精神的象徵的原因,體會小英雄於廉的機智、勇敢與熱愛祖國的好品質。

過程與方法:以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交流等形式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明白,一個人面對險情、不依靠他人,自主處理事情,是一種獨立精神的表現。一個人需要有獨立精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需要有獨立精神,文章主人公小於廉的行爲正是這種獨立精神的象徵。

三、教學重難點:

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比利時人民把小英雄的銅像看作是獨立精神的象徵的原因。

學習小英雄於廉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好品質。

四、教學策略:

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增進師生交流。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

五、教學準備:

小黑板、多媒體課件

六、課時安排:第一課時

七、教學流程與分析: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師匯入新課,播放圖片,揭示課題後學生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透過收集資料,瞭解事情發生的時代背景,從而對教學有更深入的瞭解,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自讀課文,藉助拼音通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師在大屏幕中出示些詞語(近義詞),讓學生辨別詞語,看那些詞語在這篇課文中出現過,來記憶詞語,理解詞語。

(三)理清層次,自選形式:

在初讀課文,感知內容後,要求學生把課文分成三部分,爲了讓個性化的表達,提供列小標題、畫課文結構圖、加標點符號、用一個字等形式由學生自選項一種學習方式,(師利用大屏幕出示)在這環節教學中,教師應從期待某個的答案中走出來,珍視學生在獨特的感愛,體驗和理解下的獨立表達。

(四)自讀自悟,深入理解

在深入理解課文時,採用自讀自悟開放引導的教學思想,把學生的自讀感悟放在第一位,把教師的引導調控放在第二位。

學習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師出示小黑板(大屏幕)課文後練習題1和2,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完成課後題。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給學生自讀自學的空間,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實現多種評價形式相結合。

學習第六自然段,指名讀(思考有什麼新的感受),學生評價同學生讀書情況,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欣賞的眼光看別人。

(五)課外引申,加深印象

1、美麗的布魯塞爾迎來了四面八方的遊客,請你做個小導遊,給他們介紹一下銅像的來歷。

透過角色扮演,激發學生對課文的探究慾望,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多方面綜合素質的機會,透過師生間的評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如果你作爲遊客到比利時的布魯塞爾,你會給小於廉帶去什麼禮物呢?(交流)

(六)總結全文,揭示規律引導學生回顧本課主要內容,從內容、感情、學習方法以及表達方法,受到啓發、感想等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收穫。

(七)佈置作業

閱讀《注音自讀課本》中的《孫中山的故事》。

標籤:教學 銅像 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