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回憶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回憶我的母親》是朱德早期創作的記敘性散文,記敘了作者母親的生平,爲母親而寫下的散文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回憶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回憶我的母親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和新詞。

2、學習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方法。

3、揣摩質樸、真摯的語言特點。

4、感受朱德母親的高尚品德,體會作者的思念、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

學習文章透過選取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作者,朱德(1886-1976),字玉階,四川儀隴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

二、檢查生字和新詞學習情況,讀音和默寫都要正確。

溺 佃農 勞碌 私塾 賙濟 寬厚 仕慈 連夜 慰勉 不輟 任勞任怨 爲富不仁

三、整體感知課文

1、請一名學生朗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請學生點評課文朗讀情況。

2、把握全文結構。文章共有個部分,每部分主要寫了什麼?

文章可分爲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親逝世,引出回憶的內容。

第二部分(第2-15段)回憶母親一生主要事蹟,歌頌母親的美德,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寫思念母親,表達報答母親的決心。

四、合作探究

先自己讀課文,再思考,然後四人小組交流,再選2名學生在全班交流,其他同學補充。

1、文章開頭即說:“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想一想:母親的“勤勞”是透過哪些事例體現出來的?從文中還可以看出母親具有怎樣的品格?

(母親是個好勞動,總是天不亮就起牀;母親把飯煮了,還要種田,種菜,餵豬,養蠶,紡棉花。從文中還可以看出母親“勤勞儉樸的習慣,寬厚仁慈的態度”,“雖然自己不富裕,還賙濟和照顧比自己更窮的親戚”,母親樂於助人)

2、作者在回憶往事之後,深情地寫道:“我應該感謝母親。”結合課文具體內容,說說“我”從母親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

3、課文語言平實如話,字裏行間飽含深情。細讀下列語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

(1)母親這樣地整日勞碌着。

(2)這類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飯食,母親卻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來有滋味。

(3)母親年老了,但她永遠想念着我,如同我永遠想念着她一樣。

(4)母親生我前一分鐘還在竈上煮飯。

4、作者在記敘事情的同時,穿插了精當的議論。找出文中議論性的語句,聯繫上下文,理解它們的含義並體會其作用。

(母親沒有灰心,她對貧苦農民的同情和對爲富不仁者的反感卻更強烈了。起到了讚揚母親的堅韌頑強性格和愛憎分明情感的作用。)

回憶我的母親教學設計2

課文內容分析:

1944年2月15日,朱德同志的母親鐘太夫人去世,朱德同志懷着悲痛的心情,寫下了這篇感人的回憶性散文。

文章主要回憶了母親勤勞的一生,讚頌了母親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堅忍頑強的優秀品質,抒發了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和無限敬愛的感情,也表達了作者盡忠於民族和人民,盡忠於黨來報答母親深恩的決心。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能夠用自己掌握的閱讀方法,自讀篇幅比較長的文章,能夠概括文章內容,初步讀出文章的情感,同時對文章質樸無華的語言背後所包含的深情理解不夠深刻,對回憶性散文抓住典型事例和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領悟不夠深入。

教學目標:

1.抓住文章的主線,即母親“勤勞一生”,透過作者回憶的具體事例,感受母親的品格。

2.把握文章主題,體會蘊藏在字裏行間的對母親的深情。

3.學習本文夾敘夾議的寫作手法,體會該手法運用的效果。

4.細讀文章,體會作者質樸無華而又飽含深情的語言。

教學重點:

1.抓住典型事例和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優秀品質的寫法。

2.品味質樸無華的語言背後包含的作者對母親的深情與敬意。

教學難點:

1.領會文章質樸,感情真摯的語言特點。

2.夾敘夾議、敘議結合的手法對突出文章主題的作用。

教學創意:

爲達成教學目標,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問題引導法、資料引入法”;學習方法是“默讀批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朱德同志的照片。提問:猜猜這個人是誰?

他便是開國元勳朱德總司令。朱德同志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他有傑出的軍事才能,一生指揮重大戰役無數;他有頗爲傑出的文學才能,能作詩詞文章,留《朱德選集》於世。他說他勤勞的習慣,堅定的意志,謙遜的品格,都是受母親的影響,究竟是怎樣的一位母親,才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兒子,讓我們走進朱德的回憶性散文《回憶我的母親》,去認識這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二、教學新課

(一)連結資料,瞭解寫作背景

《回憶我的母親》本是朱德同志爲紀念母親逝世而創作的。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舉行追悼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的母親鐘太夫人的大會,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僅有的一次爲黨的領導人的母親舉行的公祭儀式。

靈堂布置得莊嚴肅穆,靈前香菸繚繞,靈幕上高懸着“精神不朽”的大紅旗。靈堂四周掛滿了延安各界的輓聯:中共中央的輓聯是“八路功勳大孝爲國,一生勞動吾黨之光”,中共中央黨校的輓聯是“唯有勞動人民的母性,能育勞動人民的領袖”,周恩來等同志的輓聯是“教子成民族英雄,舉世共欽賢母範;畢生爲勞動婦女,故鄉永保好家風”。

(二)劃分結構,把握文章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體會文中母親的事蹟和品德,用“母親是________的人”的句式談談自己的感受。(提示:抓住文中表現母親優秀品質的句子)

交流明確:母親是勤勞一生的人;母親是整日勞碌着的人;母親是聰明能幹的人;母親是勤勞儉樸、寬厚仁慈的人;母親是期望着中華民族解放成功的人;母親是一生不曾脫離過勞動的人……

2.請根據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給文章劃分結構,並說說你的理由。

明確:全文可劃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親逝世,引出對母親的回憶。

第二部分(第2—13段),敘述母親及家庭情況,是對“很多事情”的具體回憶,這部分又可分爲兩層:第一層(第2—7段),概述家庭情況,敘寫母親勤勞、儉樸、寬厚仁慈的高貴品質,母親承擔着做母親和農婦的雙重負擔。第二層(第8—13段),突破家庭範圍,寫母親理解兒子,鼓勵與支援兒子投身革命,表現出母親的平凡與偉大。

第三部分(第14—17段),在前文敘述的基礎上,轉而以抒情、議論的.筆觸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懷念。

(三)精讀課文,分析母親形象

1.閱讀第一部分,找出能夠表現作者情感的詞語,體會作者對母親的真摯感情。

討論明確: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運用了大量內涵豐富的詞語,例如“悲痛”“愛”“勤勞”“回憶”,總結以上詞語可見,正是由於作者對母親有深沉的愛,纔會有對母親的回憶,對母親逝去的悲痛,對母親高貴品格的追贊,因此作者在第一自然段表現了對母親的深愛之情。

2.討論: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呢?

討論明確:開門見山,點出記敘的內容,交代了作者的寫作緣由,高度概括了母親勤勞一生的特點,“勤勞”二字正是總領全文的核心,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3.作者在第二部分回憶了母親的哪些事件?這些事件表現了母親怎樣的性格和高貴品質?

討論明確:

4.第二部分按照什麼順序來寫母親的一生?

討論明確:這一層次記敘事例的時間跨度很大(從1895—1944年近半個世紀),可內容並不鬆散。以時間爲順序,緊緊圍繞着母親勤勞的品德及對作者的影響這一主線和中心,有重點地選取典型材料,有條理地組織材料,做到詳略得當、中心明確。同學們可以根據上面的研析,細心體會這種記敘方法和寫作技巧。

【教學提示】

回憶性散文往往都會涉及記事,找出相關事件,發現事件之間的規律與聯繫,從事件中把握人物形象,是學習回憶性散文的基本要求。教師宜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握回憶性散文這一特點。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一起回憶了朱德母親一生的主要事蹟,整體把握了文章結構,分析了朱德母親的形象。此前我們也提到,回憶性散文的特點之一是有“我”的存在,那麼,這篇課文中的“我”是怎樣的呢?“我”在文中表露出何種情感?又是如何表現這種情感的?帶着這些問題,讓我們進入今天的課程。

二、教學新課

(一)體味情感,把握文章主題

1.自由朗讀第三部分,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謝母親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討論明確:從兩個方面來寫:一是感謝母親“教給我與困難鬥爭的經驗”,“又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二是“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並“鼓勵我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母親留給兒子的這些,確實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價值,寫了自己的深切感受,從而對母親發出由衷的感謝之情。對此要引導學生仔細體味感謝母親的深刻理由。

2.如何理解“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含義?

討論明確:再次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離我而去”的萬分悲痛之情和無限熱愛的真摯的感情。

3.如何理解“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着中國的歷史”這句話的含義?

討論明確:說“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爲母親是千千萬萬勞動者中普通的一員。而正是像母親這樣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萬普通勞動者創造了(已經過去)和創造着(今天和未來)人類歷史的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母親是偉大的,勞動人民是偉大的。作者把對母親的熱愛之情,昇華到熱愛我們的民族和人民,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的高度;作者把對母親的歌頌之情昇華到與歌頌勞動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從而進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題。這是一個轉折關係的複句,以此對上述這方面的意義進行強調。

4.作者是怎樣把對母親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對革命事業的忠誠結合起來的?請結合第16段,談談你在這方面的理解。

討論明確:作者以設問句“用什麼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發人深思,將對母親的愛引向對人民、對革命事業的熱愛與忠誠,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愛母親,就要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於黨的事業,“使和母親同樣生活着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報答母親的深恩,纔算愛母親。爲此,作者下定決心“能做到”,堅定信念“一定能做到”。作者有寬廣的胸懷、崇高的精神。作者把愛母親的感情與愛黨、愛人民、愛民族的感情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二)品味語言,把握文字特色

探究一:本文記事回憶,無處不滲透着作者對母親深沉的愛。請分小組探究討論,說說本文具有如此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的原因。

明確:文字善用樸素的語言,而將深情寄寓其中,十分具有感染力。

【教學提示】

語言有質樸,有瑰麗,但它們表情達意的程度並無高下之別,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樸實用語是如何表現情感的,來引導學生體會樸素語言中蘊含的情感。

請你在文中選擇觸動你的句子,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

(1)母親這樣地整日勞碌着。

賞析:這一句承接上文,“整日”是對上文母親勞作現象的概括,說明母親從早到晚沒有空閒,每日如此,沒有一點例外。這句話可看出作者對母親是敬重而心疼的。

(2)這類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飯食,母親卻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來有滋味。

賞析:“看也不看”與“有滋味”相對比,既表現出作者對地主家奢華生活的蔑視,也突出了母親的善持家務、聰慧能幹,表達對母親的懷念。

(3)母親生我前一分鐘還在竈上煮飯。

賞析:“一分鐘”,母親連如此短的休息時間也沒有,突出母親的辛勞之巨,而“生我前”更表現出了母親爲人母之艱辛。兩個限定詞不僅將母親的辛苦表露無遺,同時還表露出作者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深刻遺憾。

探究二:作者在記敘事件的同時,還穿插了精當的議論。請找出文中的議論性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明確:文章的一大寫作特點就是夾敘夾議,以記敘爲主,其間穿插着若干議論性語句。如:“這在母親心裏是多麼慘痛悲哀和無可奈何的事情啊!”這句話飽含母親的無限辛酸,更有作者對母親的理解和體諒。“母親是個好勞動。”這句話總領第4段,強調母親的勤勞能幹,隨後敘述了母親日常要做的許多事情。“母親在家庭裏極能任勞任怨。

她性格和藹,沒有打罵過我們,也沒有同任何人吵過架。”這是對母親任勞任怨、寬厚仁慈的評價。“母親最大的特點是一生不曾脫離過勞動。”這一句總括性的評價,呼應開頭,也表明至此段結束了對往事的回憶。“在這條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認識: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纔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這一句議論,呼應前文的記敘——母親教“我”生產的知識,同情革命、支援革命,讓“我”養成革命的意志。這些都是“我”感謝母親的重要原因。“

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着中國的歷史。”母親勤苦一生,任勞任怨,反抗地主豪紳的欺壓,堅強不屈,母親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婦,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親這樣的千百萬勞動人民,融匯成革命的洪流,推動着歷史的發展,爲我們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的現在、未來都將是勞動人民的。這句議論,將對母親的深情與對民族、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深情融匯在一起。

(三)拓展閱讀,知文識類

請閱讀其他兩篇寫母親的作品(鄒韜奮《我的母親》、老舍《我的母親》),並進行比較閱讀,說說該類回憶性散文都具備哪些共同特點。

教學反思

本文在學習引導上,從回憶性散文的文體特徵着手,既關注本文作爲回憶性散文的基本特徵(即關注敘事事件與“我”的存在),也關注文字寫作風格,如此不僅有利於學生把握文字內容,同時有利於深化學生對回憶性散文的認識。

由於作者母親的時代背景有其特殊性,當代學生在充裕的物質生活環境中很難體會到老一輩人的生活艱辛,對“勤勞一生”以及“苦難中的母子情深”難以有相當深刻的理解。出於此客觀因素,本篇教案在深化學生對主題的理解上,還有待改進。

標籤:教學 回憶 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