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中學音樂示範課《搖籃曲》教學設計

內容分析:

中學音樂示範課《搖籃曲》教學設計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國作曲家。13歲就爲生活而奔波。20歲到各地演出,結識了李斯特、舒曼等藝術家。舒曼稱他爲“有重要意義的後起之秀”。1862年,他遷居維也納,擔任合唱指揮、樂隊指揮。

勃拉姆斯一生寫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有四部交響曲,多部協奏曲及管絃樂曲等。

他的音樂內斂、深刻、智慧。他的音樂創作風格繼承了衆多古典音樂大師(如貝多芬、巴赫)的傳統,人們常把勃拉姆斯與貝多芬、巴赫總稱爲德國音樂中的“三B”。

關於這首《搖籃曲》的創作背景,勃拉姆斯與一位奧地利姑娘一見鍾情,但是他們的戀情受到了不可抗拒的阻礙,最終沒能在一起,這個姑娘另外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在生第二個女兒的時候,勃拉姆斯寫下了這首優美的搖籃曲,作爲禮物送給她,只希望,自己曾經深愛的人在哄寶寶入睡時感到溫馨與幸福。

這首歌曲,表達了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以及親切的的祝福,曲調徐緩、優美、寧靜,令人感到溫馨。

教學目標:1、能夠用自然圓潤的聲音和優美抒情的情緒演唱《搖籃曲》

2、能夠透過聆聽不同表現形式的搖籃曲,悟出搖籃曲這種體裁在情感表達方面的共性,受到美的薰陶。

3、能夠從體驗搖籃曲情感的過程中感受到父母的愛偉大與無私,並懂得用實際行動去珍惜。

教學重難點:感受音樂的情感,用連貫、柔和的聲音演唱,尤其是八度大跳的部分。

一、匯入

1、展示一組寶寶熟睡的圖片,背景音樂爲勃拉姆斯《搖籃曲》,創設優美的意境。

2、學生談聽後感受

二、主題呈現1、顯示標題“勃拉姆斯的《搖籃曲》”;2、作者背景介紹。(1)學生介紹勃拉姆斯生平;(2)介紹歌曲創作背景

三、走進音樂 1、欣賞勃拉姆斯的《搖籃曲》,思考問題。教師範唱,回答問題:聽了之後有什麼樣的感受?2、教唱(1)感受三拍子的強弱;(2)教唱譜(講解弱起、休止、裝飾音);

(3)帶着情感,用“u”模唱旋律;(4)填歌詞;(5)處理情感;(6)集體完整的演唱。

四、聆聽與感受不同表演形式的搖籃曲

五、感悟 1、 展示一副汶川地震中關於母親捨身救子的圖片,學生圍繞圖片談自己的想象。(背景音樂爲勃拉姆斯搖籃曲器樂版);2、 陳述這張圖片背後的真實故事

這是發生在汶川大地震中的.真實故事,災難來臨的那一刻,母親雙膝跪地,身體匍匐着,她用瘦弱的背脊擋住了轟然塌下的房屋,爲孩子撐起一片生的天地。孩子被救出來的時候,毫髮未傷,甜甜的睡着,他熟睡的臉讓在場所有人感到溫暖。在包裹他的被子裏,我們發現了一部手機,屏幕上有一條未發出去的資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記得,我愛你!

2、學生表達想對父母說的話

七、表達情感,結束課堂

對父母說出感恩與愛的語言:爸爸媽媽,我愛你們,永遠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