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蘇教版《確定位置》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教版《確定位置》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蘇教版《確定位置》教學設計

《確定位置》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56~57頁。

【教材學情簡析】

本節課是主要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個、第幾組第幾個、第幾層第幾個等這些常用方法確定物體的位置,並能根據這樣的描述確定相應的物體。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上下、前後、左右等描述物體位置關係的方位詞;在認數過程中,也透過幾與第幾的比較,積累了一些用類似“第幾個”的方式描述物體位置關係的學習經驗;在學生實際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用“第幾排第幾個”等類似的方法來描述物體位置的生活感性經驗。本節課就是建立在激活學生學習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一方面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維空間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另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積累“位置與方向”的學習經驗,從而爲相關的後續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個、第幾組第幾個、第幾層第幾號”等方式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能根據這樣的描述確定相應的物體。

2、使學生經歷物體位置關係的探索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初步感受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3、使學生在小組交流、遊戲學習中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掌握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準確的語言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瞧!小導遊——百靈鳥帶我們去參觀動物王國啦!(課件出示一排小動物)

提問:這隻小豬真可愛,它的位置在哪裏?

2、揭題:小朋友用第幾個就確定了小豬的位置,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確定位置。(板書課題)

二、體會感悟,學習新知。

(一)第幾排第幾個

(課件出示四排小動物)

1、引發衝突。

提問:現在的隊伍有什麼變化?

想一想,現在要確定這隻小豬的位置,僅僅用第幾個,行不行?爲什麼不行?

那你們有辦法說清楚這隻小豬的位置嗎?

預設:

生1:小豬的位置在第1排第4個。

生2:小豬排在第1排第2個。

生3:小豬排在第4排第1個。

……

引導:看來,確定小豬位置的說法還挺多的。說的同樣是這隻小豬的位置,爲什麼你們的說法會不同呢?

談話:看來呀,爲了交流的方便,確定第幾排和第幾個就需要一個統一的標準。

2、統一標準。

(1)提出問題。

談話:請聽小動物們來介紹。

(課件小猴:我在第1排第1個。小熊:我在第2排第3個。)

提問:根據小猴和小熊的介紹,(指屏幕兩句話)想一想:第一排在哪裏?(慢)其它各排呢?誰能上來介紹介紹。

那我們是按什麼順序確定第幾排?又怎麼確定第幾個呢?你們是怎麼知道的?(教棒指這兩句話)前後四人爲一小組,討論討論。(放音樂,參與討論)

(2)小組討論。

(3)全班彙報。

啓發:

(4)小結。

3、描述位置。

(1)師生交流:根據這個標準,小豬的位置在哪裏?排在第4排第2個的是哪隻小動物?你是怎麼找到的?

(2)學生遊戲。

提問:小朋友,你最喜歡哪隻小動物呢?誰願意上來介紹,考考大家它的位置在哪裏?

也可以告訴大家你最喜歡的在第幾排第幾個,看誰能猜出是哪隻小動物?

小結:剛纔,我們小朋友學會了用第幾排第幾個來確定小動物的位置。

(二)“第幾組第幾個”(改編自“想想做做”第4題)

1、談話:我們小朋友有沒有自己的位置呀?

請第1組的小朋友起立,爲什麼不止一個人?請每組

的第1個起立。誰站起來兩次?爲什麼?

2、描述指定小朋友的位置或根據位置找到對應小朋友。

(1)提問:你的位置在第幾組第幾個?誰來介紹介紹?

(2)提問:你的好朋友叫什麼名字?他的位置在第幾組第幾個?

你好朋友的位置在哪裏?他的好朋友是誰?

(3)互動遊戲:

第4組第2個在哪裏?

第6組第3個在哪裏?

第2組第5個在哪裏?

第5組第2個在哪裏?

提問:這兩種說法裏都有2和5,這兩種說法一樣嗎?

三、鞏固練習,深化運用。

1、想想做做第1題。

(1)第幾層第幾號

百靈鳥:“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們王國裏的動物公寓建成了!(課件出示圖片:將教材圖片改爲有兩扇窗戶關着)

談話:小猴搶着要介紹他家的位置呢。(猴:我住在第2層第3號。)

提問:從這句話中,你知道小猴是怎麼確定第幾層?怎麼確定第幾號的?

提問:小青蛙家住在哪裏?住在第3層第2號的是誰?

調皮的小老鼠也住在這幢公寓裏,你猜它家住在哪裏?

(2)第幾層第幾本

百靈鳥:“小動物們個個都愛讀書!下面我帶你們去參觀‘讀書之星’小兔家的書架。瞧,它家的書又多又整齊。”

小白兔介紹:“第1層第1本是新華字典。”

提問:根據小白兔的介紹,你最想看的是哪本書?它的位置在哪裏?同桌互相說一說。

2、想想做做第2題。

(1)百靈鳥:“我們動物王國還有電影院呢,小朋友們跟着我一起去電影院看看。”(課件出示電影院圖片)

(猴:一排5號,兔:三排8號,狗:四排1號)

提問:電影院裏是怎麼來確定位置的呢?

提問:第一排在哪裏呢?誰能上來指一指?

說明:在電影院裏,離屏幕最近的一排是第一排。

提問:誰能幫它們找到座位?

(2)課件出示另一個放映廳。

提問:仔細觀察,和剛纔的放映廳有什麼不一樣?

提問:這3位小觀衆(小豬:四排1號、小鹿:二排9號、小鴨:三排8號),小豬、小鹿、小鴨各應該從哪個門進找位置比較方便呢?爲什麼?

提問:誰能幫它們找到位置?

提問:小鴨的好朋友小雞買了一張三排7號的電影票,它能和小鴨坐在一起嗎?爲什麼?

3、尋寶遊戲。(想想做做第3題)

談話: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看電影?

課件播放《多啦A夢尋寶遊戲》片段。

課件出現尋寶圖。

談話:這就是那張尋寶圖,機器貓已經在哪兒找到了一個寶藏?還有幾處寶藏藏在哪裏呢?準備參加尋寶之旅的小朋友就坐坐正。

要求:同桌兩個小朋友合作,一個人猜寶藏的位置,另一個人把鼠標移到這個位置。

說明:根據尋寶情況提供適當尋寶線索,進一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四、總結回顧。

談話:小朋友,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哪些方法來確定物體的位置呢?

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這些確定位置的方法?有沒有更簡潔的方法了呢?這些問題呀留給小朋友們課後思考。

【教後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我有如下的一些思考:

1、適合兒童的數學教學。

二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單調的教學手段很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不能激發並維持孩子持久的學習興趣。如何讓數學課堂成爲孩子學習的樂園?如何讓孩子從小愛上數學?研究兒童,遵循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創設生

動的情境、豐富多種學習形式、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等就顯得非常重要。此外,設計有價值、有挑戰性的問題引領學生思考,讓學生體驗到思維的快樂,更能真正激發起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2、在認知衝突中生成。

現代數學教學論認爲:數學教學要抓住數學知識發生的本源,要選擇合適的切入點進行教學。學生在一年級透過幾與第幾的比較,積累了用“第幾個”的方式描述物體位置關係的學習經驗,所以本節課我先出示一排小動物做操的隊伍,讓學生描述其中小豬的位置在哪裏,喚起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再出示例題圖4排小動物,引導學生感受到用僅僅用第幾個不能確定小豬的位置了,引發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現在怎樣才能說清楚這隻小豬的位置呢?”;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一些相關的排隊、座位等生活經驗被喚醒,自己探索出只要在第幾個的前面加上第幾排就可一確定這隻小豬的位置了。透過這一過程的設計,不僅啓發學生自己進行了創造,而且清晰地幫助學生實現了從一維到二維空間的過渡,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3、標準在需要中產生。

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數的順序是從左往右還是從右往左、從上往下還是從下往上等等其實都是可以的,僅僅是人爲的一種約定、習慣而已。只不過如果大家用各自的標準來確定物體的位置的話,表達、交流起來很不方便。基於上述思考,我先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小豬的位置,充分地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再啓發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說的同樣是這隻小豬的位置,爲什麼說法會有不同呢?”引導學生髮現因爲確定位置的標準不統一,感受到爲了交流的方便從而產生統一標準的需要,引導學生親身經歷了“認知衝突——產生需要——制定標準——描述位置”這一過程。

4、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本節課中蘊含着“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一個位置對應着相應的一個物體;標準統一後,一個位置的物體只能有一種描述位置的.方式。爲了讓學生能對這一思想有所感悟,我進行了如下的設計:在例題教學中,先出現一排小動物,再出現共4排小動物,引導學生思考:“現在要確定這隻小豬的位置,僅僅用第幾個,行不行?”學生透過思考發現僅僅用第幾個找到的不止一個小動物,而用第幾排第幾個找到的纔是一個小動物;在學生用“第幾組第幾個”描述座位這一環節,我先請第1組或者每組第1個的學生站起來,引導學生思考:“站起來的爲什麼不止一個人?”、“誰站起來兩次,爲什麼?”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必須同時說清第幾組第幾個對應的纔是1個小朋友等等。透過以上的設計,我試圖引導低年級學生慢慢感悟數學思想,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5、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數學的核心,而分析和推理都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教材無論是例題還是習題,都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的資訊,旨在引導學生根據資訊進行分析和推理,進而準確地描述出相應的位置。如何引導學生依據提供的資訊進行分析和推理?是否需要呈現學生如何推理的思維過程?設計怎樣的問題既符合孩子現在的思維水平又能爲後續學習奠定基礎?這節課不用太費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應該就比較濃厚,但僅僅滿足於表面的熱熱鬧鬧?還是適當設計有價值、有一定深度的問題引領學生思考、發展低年級學生初步的思維能力?

反思本節課的設計與教學,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實現從一維到二維的過渡,爲高年級甚至初中的學習打下基礎?可以在學生討論了確定第幾排、第幾個的標準之後,在主題圖上加上從前往後的箭頭和從左往右的箭頭,這樣展現給學生的二維空間一定更清晰、更難忘。在什麼情況下用第幾個即一個第幾就能確定物體的位置?什麼情況下要用兩個第幾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這兩個問題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學生已經有所感悟,是否需要在課堂總結時引導學生思考?這將是我繼續思考的問題。

《確定位置》教學設計2

(1)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第4列第3行。提問:所有表示形式是否有相同的地方?

(2)教師介紹:小軍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數對(4,3)表示。

(2)小組交流討論。

提問:數對中4表示什麼意思?3表示什麼意思?

提問:

3、教學例題2。

(1)認識方格圖。

課件出示教材第99頁例題2紅山公園平面圖。

提問:觀察這幅圖,說說這幅圖與以前見過的示意圖有什麼不同?

指導學生觀察圖,發現不同之處:

一是紅山公園的各個場所都畫成一個點,只反映各場所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內容;

二是表示各場所位置的那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上;

三是方格紙的豎線從左到右依次標註了0,1,2,…,10;橫線從下往上依次標註了0,1,2,…,8,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嘗試用數對錶示圖中場所的位置。

提問:你會用數對錶示大門和書報亭的位置嗎?

學生嘗試用數對來表示。教師巡視指導。

(3)組織彙報交流。

指名彙報怎樣用數對錶示大門和書報亭的位置,並說說是怎麼想的。

啓發學生認識到:大門在平面圖中處於“豎線3,橫線1”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數對(3,1)來表示;書報亭在平面圖中處於“豎線2,橫線3”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數對(2,3)來表示。

(4)讓學生先用數對錶示兒童樂園、盆景園、草坪等其他場所的位置,再與同學交流。 學生觀察得出:兒童樂園(2,6),盆景園(5,7),草坪(7,6),飯店(5,2),水池(8,2),假山(9,4)。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98頁“練一練”。

(1)在上圖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數對錶示。

學生先在圖上找,然後用數對(2,4)來表示。

(2)指名說說(6,5)表示圖中第幾列第幾行的位置。

2、完成教材第99頁“練一練”。

這道題練習了用數對錶示方格紙上點的位置,又練習了根據數對描出方格紙上的點。 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說一說。

3、完成教材第100頁“練習十五”第1題。

先讓學生用數對錶示出自己在教室裏的位置,然後組織小組交流,最後全班彙報。

四、反思總結

透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確定位置》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用數對確定位置。關於確定位置,學生學習過用前後、左右、上下等方位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用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路線等內容。用數對確定位置,以往我們常常注重得到數對後的鞏固應用,而忽視了讓學生經歷數對產生和對數對意義理解的過程。因此,教學本節課時,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座位圖,使學生體會到確定位置統一標準的必要性,經歷座位圖抽象爲方格圖,並在方格圖上用數對錶示位置的探索過程,體會數對與方格圖上的點的對應關係,滲透對應思想和數形結合的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符號意識,爲初中學習直角座標系奠定基礎。

學習目標

1、結合座位圖,經歷探索在方格圖上用數對錶示位置的過程,點(行列或者列行)的對應關係,瞭解數對的意義,發展符號意識。

2、結合具體的問題,掌握在方格圖上用數對錶示位置的方法,由位置寫出數對,直觀感受直角座標系。

3、在數對的探索與應用中,體會知識的價值,激發學習興趣。

教具準備

學生的座位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多種方式描述位置。

1、同學們,老師很想找個時間去同學們家做客,哪位同學歡迎老師呀?你能告訴老師,從學校到你家怎麼走嗎?到了你家居住的小區,我怎樣才能找到你家呢?

師:要準確地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你認爲要說清楚幾件事?

(產生“組”和“排”約定的需要,規定從教師的角度看,從左向右橫着數分別是第幾組,從前向後豎着數分別是第幾排。)

【設計意圖】考查學生的方向感,複習上節課的內容,感受確定位置需要描述的方面和條件的複雜性。

2、規定了“組”和“排”,我們就形成了班級學生的座位圖。說一說自己在第幾組、第幾排嗎?

(平面圖的座位上最好標出學生的真實名字,這樣會感覺很親切。)

【設計意圖】在平面圖上尋找自己的位置,會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確定位置所需要的兩個條件和得到兩個條件的觀察順序。

二、自主探索,學會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1、每位同學都能說出自己的位置,現在老師寫一個同學的位置,你們看這個位置坐的是誰?

(板書:第3組第4排。)

我再說幾個同學的位置,請你按照老師這種記錄方式記錄下他們的位置,看誰記錄得又準又快?

(此時,教師要快速地說出一些學生的位置,如第4組第3排,第5組第2排等,有意讓學生跟不上,產生簡潔記錄的需要。)

2、都有誰記錄下了老師所說同學的位置了?有什麼問題嗎?

(老師說得太快了,每個同學的位置都需要寫6個字,這麼多同學要寫多少字呀。)

那麼,怎樣才能迅速而準確地記錄同學的位置呢?現在以第3組第4排爲例,你來想想辦法,看看怎樣記錄這個位置能比較快呢?

【設計意圖】學生嘗試創造個性化的表達方式,並予以展示,學生講自己的想法。

[學習成果預設:①省略“第”字,即3組4排;②3/4;③3。4;④3——4;⑤圈;⑥3,4;…]

3、理解數對的意義。

(1)抽象方格圖,給出數對的概念。

同學們創造了不同的記錄位置的方式,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數學語言是一種人人都懂的簡潔化的語言,那麼,到底用哪種方式記錄位置更好呢?我們暫不揭曉答案。先回到座位圖上,每個座位都有一個橫向的位置和一個縱向的位置,我們將這兩個方向用線標示出來,便形成了方格圖,橫向和縱向就會形成交叉點,這些交叉點就是我們所在的位置,而每個交叉點都可以用兩個數字來表示它橫向和縱向的位置,即第3組第4排,就可以寫成(3,4)來表示,3和4中間寫個逗號,外面加個括號,這對數我們稱爲數對,它表示的是一個確定的位置。

(教師一邊語言描述,一邊利用課件直觀演示方格圖動態生成和抽象過程。)

(2)數對與點的對應關係。每個位置都可以寫出一個數對,請你嘗試寫出自己位置的數對。每個數對都表示一個位置,請你找到(5,2)的位置,交流在方格圖上找點的方法。

(師生共同檢驗學生表示位置的正確性,鞏固對數對的理解。)

(3)我們可以用數對錶示出全班同學的位置(課件出示數對)。請你觀察這些數對,你有什麼發現?

[學習成果預設:①同一組的學生,數對的第一個數相同;②同一排的學生,數對的第二個數相同;③斜着看,組數增加,排數也增加;④確定一個位置,需要兩個條件,即橫向的位置和縱向的位置……]

三、分析思考,加深對數對有序性的理解。

1、獨立完成學習卡片。

(1)請在方格圖上,圈出數對(3,5)和(5,3)表示的位置。

(2)觀察並思考:(3,5)和(5,3)表示的位置是否相同?

(3)兩個數對用到了相同的數字,爲什麼表示的位置不同?你能解釋其中的道理嗎?

2、展示學生學習卡片,辨析數對的有序性。

【設計意圖】體會用數對錶示一個確定位置時,第一個數字表示橫向的位置,第二個數字表示縱向的位置。

四、鞏固應用。

1、學習了用數對確定位置,想一想,如果這是你家居住的那棟樓房(出示方格圖,每個方格代表一戶人家),你想怎樣介紹你家的位置呢?

(檢測學生是否能學以致用,是否能將單元和樓層用數對錶示出來。)

2、數對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你還想到了數對在哪些地方的應用?

(可以先由學生想,教師適時出示:國際象棋的棋盤和棋子,地球上經緯線等。)

3、關於今天學習的用數對確定位置,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標籤:教學 蘇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