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初中英語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英語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英語教學設計

初中英語教學設計1

從走上教育崗位到現在已經七年有餘了,時間如流水般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七年,讓我從一個完全不懂教學法的大學畢業生沉澱成現如今的一名教書教得比較順手的青年教師,一名年輕的鄉村英語教師。經過幾年的積累和總結,我做了以下反思

反思一、詞彙教學

《新目標英語》詞彙量大,其中七年級上冊有詞彙700個左右,下冊約450個,八年級上冊約450個,下冊約400個, 九年級全冊約500個,合計2500個。詞彙量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學的難度,但我們又必須讓學生掌握,否則難以適應教材的要求。那麼我們該採取什麼方式來教學單詞?

實踐證明,傳統教學中,*講解和機械操練掌握詞彙的方法是不行的。尤其在當前中、小學英語脫節,詞彙量大,教學任務重的形勢下,我們更應注重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我認爲我們應做好下列幾點:

1、重示範。在教單詞時,要求教師自己示範到位,發音清晰,講解發音要點。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聽,專心看,積極模仿的好習慣。聽清後再跟說。確定學生大都聽清,模仿正確後,再出示單詞卡片,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對直觀的單詞配以圖片、體態語幫助學生理解。順利完成音——形——義的逐步過度。

2、重情景。單詞是構成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類思維活動是藉助詞彙進行的。人類思想的交流也是透過由詞構成的句子來實現的。沒有詞彙任何語言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單詞具有語言的意義,應在特定的語境中引出,這樣既便於學生理解,印象也深刻。

3、重遷移。在教學(來自: 海 達範文網:初中英語教學反思)中我們應提倡“新舊貫通”或叫“相互遷移”。其實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pen----pencil-----pencil-box--day----today----monday----tuesday----yesterday,all---tall---ball----small 等等。

4、重趣味。英國著名語言家c.e 埃克斯利說:“教英語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引起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那種方法。”我們在單詞教學中不能一味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應嘗試運用多種形式巧記。如採用兒歌、猜謎語、簡筆畫等形式。

5、重運用。學習單詞的目的是爲了運用詞彙,並能正確運用到筆頭表達之中。在英語教學中創設一定的語言情景,使學生宛如置於一種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就能使學生自然而然使用所學習詞彙來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學以至用的效果。如:七年級上冊unit3的教學,我們可以讓學生帶全家照來學校,讓學生相互介紹自己的家人,讓學生在運用中掌握單詞與句型。

反思二、任務設計

《 新目標英語 》倡導以任務爲基礎的教學,也就是引導學生透過完成具體的任務活動來學習語言,讓學生爲了特定的學習目的去實施特定的語言行動,透過完成特定的交際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任務的設計也就是要給學生提供明確、真實的語言資訊,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語言、掌握語言的應用。那麼我們在教學中又應如何設計任務?

1、任務要真實。既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又要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如教授八年級上冊unit5時,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任務:某同學生日要舉行一個晚會,邀請各位同學參加,你是接受還是拒絕,用英語又如何表示?班級要召開新年晚會,你如何邀請科任老師?

2、任務要可完成。如果設計的任務不可完成,將在很大程度上妨礙學生主體水平的發揮。

3、任務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構建由初級任務到進階任務並由進階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使教學階梯式地層層遞進。如教授八年級上unit4時,我們可先設計一個這樣的任務:

who how how long

然後設計這樣的任務:

who how how far how long

4、要注意 任務的合作性。任務的完成必須依賴於學習者之間的共同合作,每一個學習者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都擔當各自不同的`角色,都需要提供自己所掌握的資訊,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合作精神。

反思三、閱讀教學

現在我們流行這樣一種說法:一節課老師最多講15分鐘,剩下的要麼是開展活動,要麼就是讓學生自學。《 新目標英語 》中每單元至少有兩篇閱讀材料,我們現在一般都採用閱讀教學法,透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得知識,強調自學與合作學習。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到底要不要講?究竟應該怎樣講?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可見教師並不是不能講,而是要“精要地講”。再說,只讓學生暢抒己見而沒有教師精當的講授和適時的點撥,學生的思維不可能深入;只讓學生想象體驗而沒有教師開啓智慧的引導,學生的創新精神很難得到培養;只讓學生誦讀感悟而沒有教師的品詞析句,學生的學習勢必缺少深度和廣度。因此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必須從教育規律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好自己的“講解點”。那麼,在何時精要地講呢?

1、自讀之前啓發講:即在學生自主閱讀之前,簡明扼要地揭示閱讀要求和重點。

2、重點地方着重講:對材料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講解,該挖掘處必挖掘,該品味,該講深講透的地方必須講深講透。

3、疑難問題明確講:當學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難時教師要鮮明地講,從而爲學生解難釋疑,讓學生正確理解、領悟材料內容。

4、合作中提示講: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能抓住要點進行有效合作時,教師要進行提示性講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總結時補充講:在總結一節課、一篇材料的閱讀情況時,在學生概括、總結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進行補充,以進一步進行提煉和歸納,從而使總結更加完整、準確。

反思四、音標教學

《 新目標英語 》中沒有突出音標教學,但爲了幫助學生掌握單詞,改變學生從一開始學英語就處於被動的學習地位的現狀,我們必須進行音標教學。那麼,我們如何在新形勢下教學音標?

我認爲可採用先集中後分散的教學原則。這裏所說的集中,即首先運用3個左右的學時集中識記26個字母,這期間穿插一些日常英語用語和簡短易學的英語歌曲,內容基本上跟教材相符;其次,用2-3周的時間進行字母、音素和音標的教學,教學的重點要放在瞭解字母、音素、音標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繫,明確各自在拼讀單詞中的作用,完成48個音素、音標及其相應字母、字母組合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過發音、拼讀開口關。同時,結合教材生詞表上的單詞練習拼讀,掌握用音、形、義相結合的正確方法識記單詞(可以是生詞表上部分單詞,特別是一些有讀音規律的單詞),從而使學生初步形成獨立拼讀的能力,使學生的英語學習從一開始就進入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然後是分散教學,即按照教材所編的教學任務施教。以達到在教學中進一步分散鞏固前面所學的字母、音素和音標,確實形成熟練的拼

讀能力,並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單音部分的其它學習內容。

反思五、語法教學

《 新目標英語 》倡導和鼓勵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也就是讓學生透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學習和掌握語言。這套教材圖文並茂、實用性強,交際性強。如八年級(上)中的unit6重點是講授形容詞的比較級,教材中除了少數的幾個例句,根本沒有提到任何語法規則。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到底要不要教學語法?語法教學應受到多大的重視?

我認爲應該教學語法,應該重視語法教學。當然,我強調語法教學的重要性並不是要回復到傳統的語法教學模式中去,而是強調培養學習者的語法意識 。widdowson 在一次演講中指出,語言由兩部分內容組成,一部分是綜合的,記憶中的詞塊;另一部分是分析性的語法規則。語法在語言中起的是調節性的作用,但是這一功能必不可少。不學語法是不可能真正學會一種語言的。事實上,在農村大多數學生在離開課堂之後並沒有多少聽說英語的機會,他們十分缺少環境英語的反覆刺激。而在課堂中學到的畢竟有限,如果讓他們掌握了規律,那麼在任何時候他們都能透過思考,轉化成自己的知識,繼而形成語言能力。一旦有了良好的外語交際環境,學生們自然也就能自如地運用。

初中英語教學設計2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倡導任務型教學途徑”。對此,大家應該有正確的理解。基礎英語課程中心的張連仲老師曾經說過“只要是帶領學生參與語言實踐的課堂設計,都應該是任務型教學”。不復雜,也不抽象,任務型教學應該是傳統模式的發展,也應該是傳統教學模式的繼承。作爲一個教學論概念,任務是指用所學知識做事,用中學,學中用。我們應該根據英語運用的真實形態,設計用所學語言結構,在儘可能真實的語境,做一件事情。同時,教師應按照自己的教學風格設計教學流程。透過這次觀摩研討活動,我們總結了初中英語課堂設計的思路。以下內容供教師們參考,同時也希望老師們多提建議。

任務型聽說課教學過程設計思路

步驟一:熱身準備,激活學生已有知識(1~4分鐘)

目的:讓學生進入上課狀態,教師匯入教學內容,學生聽老師介紹,瞭解任務。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激活自己已有的知識,準備學習新知識,並激活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以便完成任務。

步驟二:匯入新語言項目(3分鐘左右)

目的:教師透過一定的場景匯入新語言結構,同時呈現其用法,學生透過真實生活場景接觸、理解新語言項目。

步驟三:感受詞語(8分鐘左右)

目的:學生在教材內容刺激下激活已有的詞語運用,並學習新詞語,形成新的詞語運用能力,能準確理解並運用所學新詞語的大部分內容。

步驟三:呈現課外、學習課文(10分鐘左右)

目的:學生進行聽力活動、跟讀、朗讀等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課文,體會和理解語法、重要句型。學生經過學習能夠掌握課文。

步驟四:總結髮現語法規律(3分鐘左右)

目的: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語法現象。

步驟五:實踐操練語法項目(5分鐘左右)

目的:教師透過練習和例句,讓學生理解語法項目更廣泛的用法,同時鞏固所學新語法,提高運用新語法的準確性。

步驟六:運用新語言完成任務(10分鐘左右)

目的:學生透過小組活動等形式完成任務,體驗新學知識的真實運用形態,形成在所給語境中運用新語言的能力。

步驟七:佈置作業(1分鐘)

而教學思路只是老師上課的流程想法。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學生特徵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爲二年級學生,他們已經會熟練使用電腦,能根

據教師的指令找到資源的位置。本班學生活潑好動,充滿好奇心,

本課是先鋒英語Unit3 Who’s that?的擴展單元,本課的句型

Where are you doing?.在原來課上時用過,大部分學生會說。但 在一個情景下恰當的應用所學的句型還需有待提高,還不能準確應 用本課故事中的語句。

2、學習策略:

(1) 本課透過兩兩說、小組說、及對話等形式,不但鼓勵學生多說 、多練、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鼓勵學生運用語言並表達 成段。 (2) 透過韻文、歌曲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英語學習的興 趣,訓練學生的英語思維。(3) 教師的示範作用要到位及時,培養 學生的識讀的能力和學生的發散思維。

3、學習資源:

(1) 本節課是英語教師和學生在多媒體網絡課室中完成;(2)專門 爲本單元製作的網絡資源;(3) 單詞卡片;(4) 資源平臺。

初中英語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這幾天不知爲什麼,手邊的東西總是四處亂丟。一天大約二分之一的業餘時間基本上都在找東西。因此每天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句話:”Where is my pen?” “Where is my book?”(我的書在哪裏)等等,通常同事們都是用there be句型+方位介詞做回答。今天我說課的內容選自於初一人教版第十單元37課,標題爲Where is it?由此可見,初中人教版的對話編排幾乎都是從生活中實際需要出發,讓學生能掌握生活中基本的常識交流。發展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本節課側重於對方位介詞的理解與應用。無論是情景對話實際應用還是考試練習,它都佔據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熟練應用介詞on, in, under, behind, near.及there be句型。

能力目標: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及創造能力。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瞭解文化差異。

德育目標:樂於爲別人提供幫助。

(三)教學組織:

爲活躍課堂氣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到活動中,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將採取小組競賽的形式,將全班分爲兩組。一組命名爲熱愛體育運動的NBA,另一組爲擅長文藝活動的OSCAR。

(四)學法指導: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單詞—句子—情景對話—情景短劇—實際應用,採取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情景興趣教學。多以問答形式出現。

如何使用英語,如何在理解的基礎上習得語言。在用中學,學中用。學會自己自主推測發現歸納提高,提高學習自主性和學習能力。寓素質教育於語言教學之中。

(五)教學步驟:

1.提問,問出主題。我精心設計了四個問題,其共性是簡單直接明瞭。前三個問題都是複習了九單元有關家庭的話題。第四個問題依據地點從小到大的原則問出了很多關於”Where is it?”,並用介詞作簡單回答。在複習時,教師是位”強化記憶者“。我採取快速地口頭提問,要求學生迅速反應。這種複習方法在於培養學生在無法預先準備的真實情況下運用英語的能力。(現場演示第四)

2.分析討論。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要求學生了解文化差異,瞭解英漢之間的文化差異是爲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針對這一目標,我設計了第二個環節。提供一張圖片,讓學生儘可能地用到介詞。並提出問題:中英文在表示方位時有何區別與聯繫?各有什麼特點?小組討論總結,陳述意見。

3.反覆操練。(a)從兩組隨意抽取兩人。一人根據錄音聽力畫圖,一人根據圖片作文字描述。(出現there be句型)

(b)把圖片擦掉,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參加比賽。根據記憶重述圖片。(強調there be句型)

(c)小組互相就圖片內容展開知識競答。題目自擬。

(d)各組總結性發言。(提出there be句型的小組加雙倍的分值)

補充說明:教師做示範。所有內容與介詞有關,引導學生用到there be句型。

4.編寫短劇。根據已有圖片提示。要求學生展開想象,儘可能使用介詞及there be句型。小組內討論展開。教師作爲評分者。評分標準爲:1.介詞使用率高2.想象豐富,幽默詼諧。3.結尾出人意料。

5.擴展練習。以上所學內容着重於對方位介詞的理解與應用。在介詞中,in,on的用法很多。小組收集有關in on的其他用法。並分析以下句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着手解決問題。

(a) The window is ____ the wall. The map is _____ the wall.

(b) The apple is _____ the tree. The bird is ____the tree.

There is an apple ____ the radio. I heard the news ____the radio.

(d) There ____ a book and two boxes on the desk. There ___ two boxes and a book on the desk.

6.知識昇華。(a)NBA組對現場一位教師進行描述,OASER組進行猜測。依次進行。

(b)假如你是一位動物園導遊,你能否現場示範?你可能欠缺什麼方面的內容?

7.作業:第六部分的b部分。

初中英語教學設計4

課題:Unit 7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教材分析:英語教學要求學生聽說讀寫全面發展,而英語知識意味着記憶的不斷重複性,那麼把學生抓在手中讓他們跟着學,有興趣學就變得非常重要.這就要求英語教學設計精緻、完美,行之有效,以極大地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滿足他們的學習欲求,形成師生之間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下面是我對我們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7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對如何將《英語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作如下探討。

學情分析:本單元的主題是熟識新夥伴,同時引導學生採用Practicing,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和Role playing的學習策略,學習一些新詞彙,掌握一些重點句型,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瞭解。

一、教學目標:

1、重點詞彙:peel, cut up, put ? into, pour, turn on..

2、重點句式:How do you make? ?

First? , than? ,next? , finally?.

3、語法知識:how much + 不可數名詞

how many + 可數名詞

二、能力目標:學生學會熟練製作奶昔,並且能夠用英語解說製作的步驟。

三、教具:多媒體 攪拌器 幾個塑料杯 六個香蕉 兩杯牛奶 一大杯做好的香蕉奶昔

(二)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堂,先微笑詢問全班同學:What drink do you like?待學生紛紛表達自己喜好時,舉着備好的奶昔邊說:Here is some banana milk shake. Would

you like some?學生搶着回答yes時,把準備好的奶昔分給他們(部分學生自帶有杯子)品嚐。之後問:Do you know how to make this milk shake?(有學生回答no),並宣佈:現在我們來製作這種香蕉奶昔。

二、教學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1、播放圖片,讓學生觀看並說出製作奶昔所需工具和物品(必要教師時幫助補充)。順勢學習攪拌器(biender)這個單詞。

2、播放製作香蕉奶昔全過程,結合學習關鍵詞彙:peel, cut up, put ? into, pour, turn on.

3、listening. 要求學生把製作香蕉奶昔的順序標在書本1b的橫線上。

4、教師製作奶昔。邊演示邊解說(in English)

5、pairwork 學生兩人一組,操練如何製作香蕉奶昔。

三、學生動手製作香蕉奶昔。

分別請兩位同學(自願)到講臺上演示製作香蕉奶昔。要求按步驟用英語解說(如有誤,教師糾正)然後連同老師做的奶昔一起分給同學們品嚐。(充分肯定表揚上來製作奶昔的同學)

四、Listening

1、學生聽、並完成2a、2b。

2、小結how much與how many的區別和用法:

how much+不可數名詞

how many+可數名詞

鞏固這兩詞彙的用法,在黑板板書:

how much、how many

What do you want?

apples does she have?

birds can we see?

chacolate did he eat

要求學生完成句子?

五、教學拓展

兩人一組,就某種水果奶昔或水果色拉如何製作進行討論、操練。然後請一、兩組同學站起來表演。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六、Summary對本節課進行小結

七、Homework作業

1、默寫本課重點詞彙、短語。

2、用英語寫出製作某飲料或食品的步驟。

教學反思

1、巧妙匯入。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一節優質課,不但要求教師潛心備課,熟悉教材、瞭解教材,而且要求教師優化課堂,增強趣味性,最大限度吸引學生,激發其學習興趣,把注意力放到課堂上來。這得靠教師巧妙構思,設計合情合理的匯入方式。這節課從教師隨口詢問學生喜歡什麼飲料到分別給學生品嚐香蕉奶昔,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興奮神經,一下把他們吸引住了,連後進生也躍躍試試,積極配合。本節課做到了這一點,從學生的反應看,這種匯入方式是值得肯定的。

2、教與學有機結合在一起。在教學過程中,既有教師靈活的教,也應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課堂中避免了以往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學習這一模式。把學生變被動爲主動。讓學生親手製作香蕉奶昔,品嚐奶昔,增強了學習趣味性,引發學生思考、記憶。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指導性。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在學到知識同時亦學得開心、有趣。

3、創造性教學。學習,不但要學習前人的豐富經念,牢記掌握固有知識,還要學會靈活應用,纔是學習的根本目的。在本課堂,大膽進行教學拓展。在學生學會製作、描述製作奶昔之後。設計讓學生充分使用發散思維,想象製作其他奶昔或食品的方法。透過學生們的積極努力,不但學會了製作香蕉奶昔,也探討到了製作其他食品的方法。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4、學習過程同時也是發現歸納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但要跟隨教師學習,也應在學習過程中善於歸納總結,自己得出結論。所學的知識才印象深刻,牢固掌握。把別人的知識經驗變成自己的知識經驗。我在處理how much與how many的區別用法時疏忽了這點,沒有讓學生自己發現總結出來,而是直接告訴他們,然後透過幾個簡單練習來鞏固。使得學生記憶機械,呆板。效果也欠佳。

5、掌控課堂,靈活教學。靈活過渡,必要時採取有效的取捨,遊刃有餘是每位優秀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我在上課時完全按照備好的課按部就班,覺得每一步驟都很重要,不可少。時間不多時還繼續按原來的思路授課,以至到最後超時。操作過於呆板,不夠靈活機智,影響到教學質量。

6、平等原則。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與重視。處於青少年階段的初中生對這要求體現得尤其強烈。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小的細節,也會引起學生的注意,聯想。甚至引發他們的情緒,使自信心受到打擊。課堂中把給忽略了這部分。體現在讓學生到講臺來示範做奶昔時,不少學生高高舉起手,都希望自己能去試試。結果,我叫上來的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令那些“後進生”極其失望。甚至有個別學生露出不屑的神色。這點非常欠考慮。備課時沒有想到應該讓一個優秀生,一個後進生來表演,從而體現出教師對各個學生一視同仁的原則。以後應該多考慮學生個體、心理以及年齡等各因素。

透過這一節課,我對如何備好課,吸引學生,啓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深刻體會到了備課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的真正含義。

標籤:初中英語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