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搭石》的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搭石》的教學設計思路簡述,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搭石》的教學設計

《搭石》的教學設計篇1

教材分析

捧讀課文,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詩情畫意;如果倆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文語言樸質,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一定會強烈地感染着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爲他人奉獻的熱望。這也正是“搭石”於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理所當然、聯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其中的人性美。

2、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教學準備:

1、收集反應家鄉人民人性美的事例。

2、拍攝過搭石的視頻或圖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印象美

同學們,我們都生活在農村,能說說你印象中家鄉的哪幅畫面最美嗎?你們說的都很美。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作者也是寫農村中最美的一幕。你們願意陪老師一起去欣賞這一道美麗的風景呢。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美

1、自主閱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自學生字詞,同桌之間可以相互交流。

2、檢查自讀情況。

3、交流讀後感受:什麼叫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三、再讀課文,感受美

1、引導:同學們都說到了有了搭石行走方便了,那麼沒有搭石的時候,鄉親們是怎樣過河的呢?(山洪過後,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挽褲。)

⑴、理解體會什麼叫“脫鞋挽褲”。

⑵、引導學生一步步感受沒有搭石的不便和危險。

⑶、不管幹什麼,只要過這條河就要脫鞋挽褲,在這一次次的脫鞋挽褲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2、引導:搭石給人們帶來了如此大的便利,這一排搭石在作者心中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去走走那搭石,感受一下那美麗的風景。

⑴、請同學們開啟課本,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找課文寫了哪些和搭石有關的風景?說說美在哪?

⑵、引導學生讀課文第3自然段,做到讀語句想畫面。(課件出示句段)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⑶彙報交流。

A、感受動作美

① 、“協調有序”是什麼意思?他們是怎樣做到協調有序的?抓語句:“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理解體會。

②、想象畫面演一演。

③、帶着自己的理解體會朗讀這段話,讀出協調有序的感覺來。

B、感受聲音美

① 、思考,爲什麼人們走搭石的聲音會像輕快的音樂。

②、交流看法。

C、感受倒影美

①、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什麼意思?

②、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畫面。

D、感受心靈美

①、讀着這樣的一段話,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②、學生想象交流。

③、播放課前拍攝的人們行走在搭石上的視頻,感受清波人影兩相和的美好畫面。

四、拓展延伸,尋找美

1、挑選你感覺最美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

2、積累你認爲美的好詞佳句。

五、板書設計:

搭  石

踩搭石                    清波漾漾

協調有序                  人影綽綽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時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閱讀討論,以讀代講等方式引導學生在自讀自悟,理解想象中與文字進行充分對話,做到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遷移,真正走進文字,感受體會鄉親們的無私奉獻、一心爲他人的精神。

《搭石》的教學設計篇2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課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透過對擺搭石、走搭石等畫面的描寫,表現了鄉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家鄉人、家鄉事的懷念讚美之情。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文中生字新詞,練習書寫左中右結構的生字“衡”。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具體句子體會文中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美,感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從而理解課文最後一段的含義。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細緻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美的。

2、理解句子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21課《搭石》。齊讀課題。

2、這是山間潺潺而流小溪中的一排搭石,再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檢查自此:課文都已經預習過了,看這些詞語都會讀嗎?

2、出示詞語:譴責懶惰俗語伏下身子

(1)指名認讀。

(2)“譴責”一詞比較陌生,能說說什麼意思?(滲透到句子中理解)

(3)齊讀。

3、出示詞語:協調有序理所當然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1)指名認讀。

(2)理解“人影綽綽”和“清波漾漾”。

4、指導書寫“衡”字。

(1)觀察字形。在書寫左中右結構的生字時要注意什麼?

(2)教師板書,學生練寫兩遍。

5、把詞語放回文中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什麼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指名說什麼搭石。

(2)齊讀寫搭石的句子。

(3)沒有搭石,鄉親們怎樣過小溪的?

(4)讀了課文,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細讀感悟,體會文中句子的含義。

過渡:在作者劉章爺爺的眼中,搭石不僅家鄉人民的一種渡水方式,它還是一道風景。

1、出示句子:“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2、課文哪一段給你留下美的印象?

3、默讀課文第三段,找到能讓人感受到美的句子,畫下來讀讀,用心體會其中的美。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你從哪些詞體會到這畫面的美?

(2)理解“協調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麼?

(3)師範讀“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生展開想象,並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一下,彷彿看到什麼?

(4)透過朗讀感受畫面美。

(5)好一幅讓人陶醉的畫,難怪作者會說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4、鄉親們踏石而出,踏石而歸,竟然走出了一道風景。他們怎麼走搭石的呢?

緊走搭石慢過橋

(1)你怎麼理解“緊”字?

(2)爲什麼這樣走?感受鄉親們的心中有他人和相互配合。

(3)這是一道需要用心體會的風景,請大家用心去讀:“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5、課文還有那些地方寫了這種看不見的美呢?默讀2、4自然段,看還有哪些地方打動了你,畫出來讀一讀,想想那是怎樣的一種美?

A、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穩,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2)你感受到這些老人有什麼樣的品質?(無私奉獻)

(3)誰能讀出這種美?指導朗讀。

(4)你們還從哪些詞感受到爲他人着想這種美?

(5)多麼可親可敬的老人,讓我們用深情的朗讀來感謝他們?

(6)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無私奉獻)的風景。

(7)回讀:“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B、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假如遇到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1)指名讀句子,能談談你對這幅畫的感受嗎?

(2)這種謙讓、敬老的情景偶爾發生的嗎?你從哪裏讀出的?

(3)“理所當然”什麼意思?人們把什麼看作理所當然的事?

(4)請男同學一起來感受美。

四、深化理解,總結昇華。

1、出示課文最後一段,齊讀。

2、課文讀到這裏,文章字裏行間那一幅幅或美麗、或感人的畫面一定定格在你的腦海中,此時此刻,你認爲作者是在讚美什麼?僅僅是搭石嗎?

3、再次齊讀,讀出讚美之情。

4、同學們,搭石的美,我們看在眼裏,搭石人的美,我們記在心裏,其實,這樣的美也在你我身邊,就蘊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帶着善於發現美的眼睛走向今後的生活。

五、佈置作業

必做:摘抄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

選做:課下蒐集有關“美”的圖片,一起交流。

寫寫自己發現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搭石》的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理所當然、聯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匯入

1、我們班有很多同學是外地的,老師問一問,你們的家鄉在哪,是什麼樣的?

2、老師的家鄉在農村,那裏是平原地區,有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每到秋天,那無邊無際的稻田就成了金色的海洋。微風吹來,一浪接一浪,此起彼伏,美極樂!一行行出工、收工的人們走在縱橫交錯的田埂上,精神抖擻的、快活的唱着歌,有的拿者鐮刀,有的拿者籮筐。原來他們在互相幫助,,一起收割稻穀。收割完這一家的,又去收割另一家的。這樣一家一戶的互相收割,多麼和諧、多麼互助呀!鄉親們的這一幕幕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裏,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3、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去劉章的家鄉,去看看給作家劉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板書課題。

二、質疑,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讀一讀課題,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嗎?生紛紛提問。

2、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開啟書103頁,自由的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並且在自己讀明白的地方畫上☆,表揚表揚自己,讀不懂的地方做上?。生開始自由讀課文。

3、生讀完後,自由彙報:

⑴ 當學生說什麼是搭石時,老師相機鼓勵:你能一邊讀書一邊思考,學習習慣真好,希望大家都向你學習。學生一起齊讀什麼是搭石。誰能用簡筆畫把搭石畫出來?學生上臺畫搭石。

⑵ 當學生說不理解的詞語時,老師相機引導並鼓勵學生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說到詞語,老師正好這兒有些詞語,我們一起去打打招呼吧。

4、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汛期 間隔 聯結 譴責 俗語 懶惰

理所當然 人影綽綽 清波漾漾 脫鞋綰褲

協調有序 溪水猛漲 山洪暴發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自主感悟

搭石,這就是家鄉的人們過小溪時要踩踏的。就是這一塊塊普普通通的石頭,卻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讓我們睜大眼睛去發現美,欣賞美。

1、請三名同學分段讀2、3、4自然段。大家邊聽邊想象,你見到了哪些美麗的畫面,用筆劃記出來。

2、家鄉美,家鄉的人們美,你們讀得也很美。來,四個學習小夥伴一起來說說發現的美吧。

3、美麗的事物讓大家一起來分享,誰來踊躍的告訴大家你發現的美:

⑴ 當生讀無論怎樣才肯離去時,問:從這你體會到什麼美?學生答:老人認真細緻的動作,一心爲他人着想的精神真的很美,這是一種心靈美。老人的這份美德,老師也想和大家一起讀一讀。老師引讀這一段。無論怎樣、只要、一定、直到、才。(課件出示)想象:人踩老到了不穩的搭石,心裏會怎樣想,表情、動作又會怎樣?在挑選合適的石頭時,會怎樣想、怎樣做?滿意離去時,會是怎樣的心理、動作、表情呢?老人的心靈的美你們也看見了,真的不簡單,我們再來讀讀吧。

⑵ 當學生讀到具體的美每當美感時,我們分男女生讀讀這美麗的畫面:

誰來演一演走搭石的情景?讓五個同學走搭石。現場採第一位、二位同學:你爲什麼走得這麼快?生答:我不走快,後面的人無處落腳,就會掉進水裏。老師評價:你真是爲他人着想的好同志。怪不得有句俗語叫緊走搭石慢過橋。問同學:他們走得怎樣?

指導朗讀,讓我們輕盈的、有節奏的讀一讀這部分。

⑶ 你們還發現了什麼美?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互相禮讓、尊老愛老。

齊讀、男女生讀。

4、作者看到人們走搭石的情景,看到人們的心靈這樣美,發出這樣的感嘆,齊讀5自然段。

二、拓展延伸

我們閉上眼睛,變成了一隻快活的小鳥,飛呀飛,飛過高山,飛過大海,來到你的家鄉,你會看到什麼美呢?

回到現實當中,像放電影一樣回憶一下,我們的周圍有那些美麗的事物?同桌說一說,彙報。

老師總結:我們不但要用心發現,我們更加要創造美,這樣世界纔會更加美好。

三、佈置作業

妙筆生花:只要有心,能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我們要來寫一寫。

標籤:教學 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