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合集七篇

爲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爲複雜的一種。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合集七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材背景:

這是一則寓言。寓言,是把一個深刻的道理寄託在精練、生動的故事裏的文學體裁。它大多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事物“人格化”。這寓言寫的是印度的一個挑水工,用兩隻水罐挑水。一隻水罐完好無損,另一隻有條裂縫。後來當有裂縫的水罐感到慚愧的時候,挑水工與其對話,揭示出一個深刻的道理:世界上每個人、每樣東西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價值,既不要驕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充分發揮作用,同樣能給人類以美的享受。

從課題“一路花香”着手,可以引起學生無限聯想,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急於瞭解一路花香是怎樣的一幅美景、爲什麼會一路花香、從這個故事裏我們能得到什麼啓示。

二、教學設計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接受教育。

2、能自主學習課文,並透過合作拓展思路發展交流能力,抒發自己感受。

3、透過這則寓言故事或深或淺地感悟其中的道理,四年級的學生可能有些困難,應對的策略是精心設計,形成讀書系列活動,並透過合作、交流能有所領悟。

三、教學準備:

1、掛圖

2、關於“鮮花”的動畫

四、教學設計、設計意圖闡述:

教學步驟每個教學環節的教與學的設計(中間可以分成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兩部分)

每個教學法環節

設計意圖的闡述

五、教學步驟:

第一教時

一、抓住題眼,激發閱讀興趣。

1、師:板書“花香”,讀讀想想感覺怎樣?再完整板書“一路花香”,再讀讀題目,說說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2、生說題:

(1)說到花,我們腦海裏會自然浮現怎樣的一幅圖畫?會用什麼詞來讚美來描繪?

(2)老師也送給大家一組有關花的詞語。

(3)說到“花香”,我們又會想到哪些詞呢。

(4)老師也送給大家一組關於“花香”的詞語。

從題入手,想象課文可能描繪的景觀,從易入手,從詞入手。讀題時要富有詩意的語氣來朗讀。

3、請學生扣住“路”字設定疑問:這一路的花香是怎麼來的?是誰澆灌了這麼的鮮花呢?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學習新課時,一般可以抓住題眼,創設一定的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繼續閱讀課文的情趣。

二、初讀課文,養成習慣。

1、討論:我們初讀課文應該做些什麼?

2、小組交流後,歸納學習的方法。

3、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4、請全班學生推薦三名同學分節朗讀,並討論其他聽的同學該做些什麼?

5、學生讀文,老師採訪:取得這麼好的讀書成績,有何感想?

6、精讀課文對話部分,自行尋找夥伴分角色練讀。

7、推選一組讀,相機採訪讀得不太出色的同學有何感想?

8、再讀角色對話,想想說說讀懂的意思。

在初讀課文時做到:讀準子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遇到不理解詞句可以聯繫上下文或生活積累想一想,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逐步養成認真傾聽,積極思索,勤動筆墨的良好習慣。

三、看畫面,展想象。

1、欣賞動畫,閉眼想象,一路鮮花的景象。

2、結合剛纔的提供的詞語描繪一下。

3、觀察課文插圖,說說破水罐給路旁鮮花的作用。

在閱讀過程中,適時恰當地利用媒體播放動畫,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適當展開聯想,可以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想象空間能力。

四、感悟課文,合作探究

這美麗的鮮花與破水罐有什麼關係呢?.你從中感悟到什麼?自主→合作(先考慮,後小組討論。)

透過這一環節,學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提高。

五、讀中理解,抒發感受

1、在班中你可能是個成績不太突出的學生,學了這課文你會想……

2、在以後的日子裏你可能是個不太出色的人,想想小學時讀的這篇課文你會想……

在探究中緊密聯繫實際,貼近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事例,以讓學生進一步領會寓言的哲理,從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六、課內延伸,設疑拓展

1、師談感受。

2、設疑:你從挑水工這個角色又體會到什麼呢?

3、課外再要求學生讀文。

讀通課文是學習課文的基本要求,同時讀課文的過程也是一個感悟課文不斷深入的過程,從通順到流暢到感情朗讀,在這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困難,讓學生不斷地嘗試不斷地練習。透過採訪,間接地讓學生感悟課文主題。先抑後揚,透過觀賞動畫想象情境,讓學生感受鮮花的美麗,然後與破水罐聯繫起來,一美一醜,一揚一抑,前後對照形成鮮明對比,領悟其間涵着的道理。設定話題,創造平臺,讓學生抒發感受,既內化了課文又拓展了文字。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課前透視】

《秋天的圖畫》是新選編的課文,圖文並茂。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寥寥數筆就爲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課文中“誰使秋天這樣美麗?”的設問,使我們對創造這一切的勤勞的人們喜愛和讚美之情油然而生。

學生對秋天的山野會有一定的認識,但這種認識僅停留在對外在的感知,缺乏對秋天美好的真正感悟。由此教師要利用課文插圖或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了解秋天是個美好的、豐收的、喜慶的季節,從而體會出秋天真正的美和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將課內課外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秋天,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目標: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

3、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秋天的景色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和讚美之情,培養學生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情趣,願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秋天。

【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秋天的圖畫》是一幅色彩豔麗的圖畫,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描畫了金黃的梨、紅紅的蘋果、金黃的稻海、燃燒的火把所構成的豐收的熱鬧情景及人們的喜悅之情。本文篇幅短小,淺顯易懂、富有童趣。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反覆朗讀中欣賞、體會。“勤勞的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是本文的難點,要指導學生在理解前文的基礎上反覆體味。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剛剛升入二年級,朗讀、理解能力都不是很好,加上他們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上課時,應採取各種形式的朗讀,來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以達到新大綱提出的“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的目標。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級教材、學生的特點,我將這節課的教學定位在朗讀訓練上。我在這堂課中創設了多種讀的途徑,進行朗讀訓練。首先是自讀課文、讀準詞語、讀通句子、看看課文有幾句話。再讀課文、欣賞秋天,自己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想想該怎樣讀,爲什麼這樣讀。同時,範讀、齊讀、自由讀、指名讀、師生配合讀、男女生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貫穿始終,目的是讓學生參與到讀中來,收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效果。

【教學媒體設計】

1、多媒體課件:

⑴教學開始,創設氛圍。

⑵演示課文內容及相應景色。

2、錄音(音樂),學生畫畫時,創設氛圍,激發學生靈感。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匯入,創設情境

1、導語:小朋友,你們喜歡秋天嗎?說說你爲什麼喜歡秋天?

2、課件演示秋天的景色。

3、看到了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由讀課文,用喜歡的符號畫出文中的生字,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句話?

2、檢查讀書情況。(指名讀、分組讀。)

三、精讀課文,欣賞秋天

1、再來讀課文,把你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多讀幾遍,想想爲什麼這樣讀?

2、學生練讀。

3、檢查、欣賞、指導朗讀:(學生讀一句,課件出示相應句子和畫面。)

⑴課件演示,出示第一句話及山野畫面。

⑵課件演示,出示第二句話及梨樹、蘋果、稻海、高梁畫面。

⑶課件演示,出示第三句話。

⑷課件演示,出示第四句話和大雁飛行的畫面。

4、師生配合讀。

5、學生背誦。

四、擴展課文,歌頌秋天

1、畫秋天。

2、學生上黑板貼畫。

五、品嚐秋天的果實

六、版面設計

黑板中間用卡通字寫出“秋天的圖畫”幾個字,周圍貼上同學們畫的畫。

七、練習設計

1、學生畫一幅秋天的畫,課外舉辦畫展。

2、製作一個送給秋天的禮物。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新學期已到來,我們又要投入到緊張、繁忙而有序地教育教學工作中,使自己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能有效地、有序地貫徹新的教育精神,圍繞我校新學期的工作計劃要求制定初中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是本年級學生初中學習階段的第二學期、新授課程主要有相交線與平行線、平面直角座標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與不等式組、數據的收集、現行教材、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從身邊的實際問題出發,乘坐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之舟,去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用學到的本領去解決複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師在靈活選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應適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數學各單元的知識明晰化、條理化、規律化,激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習興趣和習慣品質、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的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積極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數學問題,要鼓勵學生去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用學到的本領去解決複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學中既要注意知識的覆蓋面,關注中考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又要突出數學知識在社會、科技中的運用,讓學生在學習、練習中熟記知識要點、考試內容,掌握應試技巧和數學思想方法,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意識和探索能力、在期末考試中力爭生均分87分左右,及格率75%以上,並將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綜合成績縣前五、

三、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積極捕捉課改資訊,盡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品質、

2、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與學生溝通,搞好師生關係、

3、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難點,訓練考點、熱點,強化記憶,形成能力,提高成績、

4、改進教學方法,用掛圖,實物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生活化和開放化,力爭有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

5、精講多練,在教學新知識的同時,注重舊知識的複習,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讓學生在練習、測試中鞏固提高,減少遺忘、

6、開闢第二課堂,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興趣,提高能力、

7、加強培優補中促差生的個別輔導,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特別要多鼓勵後進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1)課前預習習慣;(2)積極思考,主動發言習慣;(3)自主作業習慣;(4)課後複習習慣。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識生字7個;積累寫注意力集中的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抄寫句子。

3.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重點學習:回答規定問題以理解句子。

4.瞭解扁鵲起死回生的故事,感受他高超的醫術和謙虛的品德。

【教學建議】

一、匯入,激發興趣。

1.談話:“看過電視《封神榜》嗎?……”(周朝時,國王把大片土地賞賜給功勳卓著的大臣將領。這些土地就由這些大臣將領管,就像一個個的小國家,還經常開戰呢。虢國,就是春秋戰國時的一個小國。

2.板書課題,指導讀課題。

3.激趣:“起死回生”什麼意思?誰起死回生?

二、初讀,感知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同時思考以上問題。

2.指名讀課文,齊讀課文(板書讀錯的字,糾正;指導讀不易讀的句段)。

3.交流:說說對課題的理解,並提出問題。(分類對待;穿插有關知識:課文中的“扁鵲”,原名秦越人,是戰國時候有名的醫學家。因爲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就像傳說中的神醫扁鵲,所以後人就尊稱他爲“扁鵲”。但這是尊稱,所以,課文中他自稱“秦越人”。)

三、結合句子,再讀課文。

1.學生劃出國王稱讚扁鵲的那句話,教師板書:“先生真是神醫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2.提出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要求。

什麼是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讀文章時,我們會遇到不明白的詞句。這時,可以查閱字典、詞典,也可以作上記號後與同學、老師討論。不過,最實在的辦法是:聯繫上下文。就是:先提出你的問題,然後在課文中找一找有沒有能回答問題的詞句,要是找到了,就聯繫起來想一想。因爲今天剛學,老師已經替你們提出了問題。

3.提示思考:“起死回生”是什麼意思?國王爲什麼說扁鵲有起死回生的本領?學生劃出表示太子“死”和“生”的語句,再說說:說問題,說句子,說理解。

四、結合句子,精讀課文。

1.引導學生圍繞剛纔的句子提出問題。

2.提示思考:“從哪裏看出扁鵲醫術高明?”

3.交流。

(1)從基本內容看,扁鵲醫術高明表現在:從街頭巷議中覺察太子死得蹊蹺;與侍衛官簡單問答後,心中便有了底;妙手回春,使太子死而復生。

(2)指導朗讀扁鵲與侍衛官的對話(第2-8節)。

①自讀,找一找:寫了幾個人的對話?分別說了什麼?

②想一想:從對話中,扁鵲瞭解到哪些情況?扁鵲的`語氣有什麼變化?

③指導朗讀,讀出語氣。(體會字裏行間的意思,注意語氣變化。)

④最後分角色朗讀,體會:爲什麼不交代說話人?(省略敘述語也能知道這話是誰說的;語言更爲簡潔,更能體現扁鵲當時的急切心情)。

(3)指導朗讀診治部分(第10、11節)。

①自讀,劃出說明扁鵲醫術高明的詞句。

②指導朗讀。(“不多一會兒”、“沒多久”寫醫術高;“按”、“貼”、“聽”、“凝神”、“這才”等講病情複雜。理解“凝神”,完成《詞句活動室1》。)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想一想:“本來就沒有死,我不過是治好了他的病。”你從扁鵲的這句話中看出什麼?(謙虛、實事求是)

六、分角色朗讀全文。

提示:閱讀課外讀物上的《開店的小夥子》和《諱疾忌醫》。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單元目標

1、學會本單元的29個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字義。掌握課後“讀讀寫寫”中列出的25個詞語,做到能正確地讀寫,懂得這些詞語的意思。能按指定的要求積累詞語。

2、能正確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掌握“體會用詞要準確”的方法。

4、學習在一定的情景中能即興說幾句“請求”的話。

5、練習寫一篇《發生在星期天的事》,要求寫得真實、具體,語句連貫、通順,能反映出星期天的“特點”。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2.正確理解詞語在句子環境中的意思,體會詞的準確性。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的3—5節,能用己的話介紹家鄉的一種橋。

4.根據要求進行合理想象。

教學重點

1、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並體會這樣用的好處。

2、初步學習本課第三、四、五節的“總起——分述”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瞭解文中介紹的四種字型

課前準備:錄音磁帶、錄像帶、圖片、書籍、書法作品(含楷體、篆體、草體等)。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重點:瞭解家鄉橋的特點,並能用簡潔的語言來介紹。

突破手段:透過瞭解千姿百態的橋型,來激發學生了解作者寫家鄉橋的意圖

一、引題

1、橋是什麼?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介紹一下你認爲的橋。

學生交流

2、你知道世界上哪些橋?能給大家介紹嗎?學生資料介紹

3、橋有些什麼作用呢?家鄉的橋並不出名,它能給作者留下什麼呢?

4.板書課題:家鄉的橋朗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學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理解綴、擷取、剛勁、雄健、飄逸瀟灑的意思。

(3)思考:家鄉的橋有些什麼特點?

2.自學後反饋。

自學反饋自學要求

1、指名逐節朗讀課文

2、歸納家鄉橋的特點

3、交流各類特點的分別的小節

4.分小組、分特點朗讀課文小節

5.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再讀課文

3、名逐節朗讀課文。

(1)說說家鄉的橋有些什麼特點?家鄉的橋有以下特點:

小橋多、造型美、橋名美。

(2)哪幾小節是寫“小橋多、造型美、橋名美”的?

(3)再讀課文,着重讀寫小橋特點的小節。

(4)用簡潔的話說說家鄉的橋。

三、小結

家鄉的橋並不出名,但是很有特色。家鄉的橋很多,造型很美,每座橋都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這些橋美在哪裏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四、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每詞抄2遍。

第二課時

課時重點:學習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突破手段:學習方法,模仿練習

一、積累並複習

1、默寫詞語:血脈屹立擷取飄逸瀟灑

2.說說家鄉橋的特點,可用上血脈、屹立、擷取、飄逸瀟灑、雄赳赳、長相憶等詞語。

3、家鄉的橋很多,課文是怎麼寫的?找出有關句子。

4、學生默寫詞語。

5、生交流,個別回答

例句:“我的故鄉在江南。故鄉的小河,像一條條血脈,網布在大地母親的身上。

1、輕聲朗讀課文,邊讀邊劃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朗讀相關的句子

4、學生個別—全體朗讀這句話

二、學習課文

1、學習句子中用詞的準確性的方法:

1)首先要理解“網布”的意思。

①:,網布:布,分佈;網布,像網一樣縱橫交織的分佈。

②:聯繫上下文。想想帶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故鄉一條條小河縱橫交織地分佈在大地上。

③:體會帶點詞語的運用好在哪裏。

“網布”把故鄉一條條小河縱橫交織的樣子寫得十分形象,給讀者留下具體而清晰的印象。

學生聽講解

小結:體會詞語運用的準確性,可以先了解詞語的意思,再根據具體的句子,體會它的準確性。小聲讀讀體會方法,再找找有關句子。

“小河長,小橋多。橋連接着一個村莊與另一個村莊,連接着一戶人家與另一戶人家。如果提個籃子趕集去,不經過八座十座小橋纔怪哩!“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活動目的: 1、瞭解百合花的含義。

2、能夠運用身邊的材料製作百合花。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活動重、難點:

瞭解百合花的意義並能製作百合花。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剪刀、彩紙、卡紙等工具。

活動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出示百合花圖片讓學生欣賞

你們認識這些花嗎?這些花漂亮嗎?

指名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就來製作百合花。

2、板書課題:百合花

二、講授新課

1、教師講解怎樣製作百合花。

2、教師演示製作過程:? 1)、準備一張正方形卡紙 2)、在正方形卡紙上先畫個像扒開的香蕉皮 3)、再在兩個分叉上畫上三個叉,像花朵了。 4)、花朵中間畫天線,接着畫花梗兩個豎線 5)、最後畫上長長的葉子 6)、用剪刀把畫好的花朵剪下來粘貼到卡紙上。 7 )、再在卡紙上裝飾些其它的小製作,這樣一幅完整的小製作就做好了?

3、小組討論製作方法。

三、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指導

要求:1、製作新穎、獨特。

2、保持地面乾淨、在製作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3、作品展示、點評

將做好的作品放到講臺上,大家互相點評,選出最佳獎。

4、教師總結? 百合花表示偉大的愛,希望今天咱們把自己製作的百合花送給你們親愛的媽媽。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要求

知: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並能理解.

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德.透過學習課文,教育學生學習課文中小姑娘助人爲樂,誠實淳樸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點:透過課文中所敘述的具體事情,領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抓住敘述重點事情的重點詞,體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錄音機、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課題

二、自己出聲讀課文,想:課文中主要寫的是誰?看圖說話(在金色的沙灘上,畫家遇到了一位拾貝殼的小姑娘。)

三、讀這篇課文要帶着什麼問題呢1.小姑娘爲什麼不聽老伯伯的勸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畫家回來?2.小姑娘把落在海灘上的貝殼,一顆一顆撿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的眼圈爲什麼紅了?

四、帶着問題再次讀書分段:第一段(1~6)第二段(7~12)第三段(13~21)

五、認準以下這些詞語的音(見板書。)

六、齊讀課文

七、把自己不懂的地方畫下來(詞或句子。)

八、作業:讀書,想一想,課文一共寫了幾件事

第二課時

導言:

你到過海邊嗎?你喜歡海灘上那些奇形怪狀、五光十色的貝殼嗎?但是在海灘上還有比貝殼更美好的東西,是什麼呢?讀讀課文你就知道了。

一、讀全文:請同學們邊讀邊想:發生在金色的海灘上的事情是一件什麼事?指名三人各讀一大段。

二、深入理解內容

(一)讀第一大段,說一說主要內容。(第一件事是小姑娘爲畫家看衣服。)

(二)當小姑娘捧着貝殼讓畫家看時,畫家笑了笑,畫家心裏可能想什麼?(畫家看到小姑娘喜歡貝殼,又發現小姑娘在海灘上撿的貝殼不是很好看。心裏想我去給她撿點漂亮的貝殼。)

(三)畫家遊向礁石,是給誰拾貝殼去了?小姑娘知道嗎?她怎樣做的?(畫家是給小姑娘拾貝殼去了,小姑娘並不知道。她給畫家看着衣服。)

(四)找出描寫海灘美麗的句子,這是一個什麼句子?(比喻句)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聯繫上下文理解一望無際的意思。

(五)總結學法。(出示投影片。)

1.讀文知內容。

2.抓重點詞句。

3.分析與概括。

(六)用上述方法學習第2、3大段。

1.第二大段主要講什麼?(主要講小姑娘給畫家看衣服的經過。)要抓的詞語是焦急、緊緊地。

小姑娘爲什麼不聽老伯伯的勸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畫家回來?(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課文透過天熱,時間長,老伯伯的勸說,體現了小姑娘的什麼品質?(樂於助人,認真負責的好品質。)小姑娘開始是焦急,當海水輕輕地漫上海灘時,她爲什麼要緊緊地抱?

2.第3大段主要內容是什麼?引導學生找出兩件事來。(分成兩層。)畫家撿來的貝殼怎麼樣?爲什麼小姑娘不要?抓詞語燦爛奪目什麼意思?(她給畫家看衣服,幫助別人不圖回報。)畫家感動之極,他怎樣做的?爲什麼這麼做?結果怎樣?(故意丟殼,回報姑娘。)小姑娘把落在海灘上的貝殼,一顆一顆撿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的眼圈爲什麼紅了?(被小姑娘淳樸、誠實的行爲所感動。)

三、總結全文說說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四、創設情境,配樂朗誦

(一)文中有幾個角色?

(二)分角色朗讀。

(三)讀出感情。

本文抒情意味很濃,使學生在一種美好的情境中去領會那美好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