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數學教師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教師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教師教學設計

數學教師教學設計1

今學期由於學校工作調整,我擔任了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與以往不同的是我終於可以專心教一門學科了,因爲以前總是兼任別其他科目的教學,總是感覺力不從心(無法顧及所教學科),希望能有一天只上一門課,今年終於如願以償了。雖然對此充滿希望,但我也知道一年級的教學工作不好教(以前我曾教過一年級的語文):一年級的孩子由於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在課堂上教學時要採取更多的活動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的好奇心和興趣,而在課下也有許多事情需要老師有耐心的去指導和幫助他。

今年我所教的兩個班總共有106人,學生多,而我又是從第二學期接手這兩個班,,對孩子的性格和知識水平不瞭解,這是我目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本週我的主要任務便是要首先熟悉學生,瞭解情況。從上課的情況來看,學生的情況不是很好,我深知一年級的學習好壞不能決定學生以後的學習,但是一年級是打基礎的時候,必須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每天上課前我都利用各種活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雖然事先有所準備,但到了實際的教學中,還是出現了很多問題,希望透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教學工作能儘快進入正軌。

數學教師教學設計2

單元要點分析 教學內容

1.本單元數學的主要內容.

(1)圓有關的概念:垂直於弦的直徑,弧、弦、圓心角、圓周角.

(2)與圓有關的位置關係:點和圓的位置關係,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圓和圓的位置關係.

(3)正多邊形和圓.

(4)弧長和扇形面積:弧長和扇形面積,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

2.本單元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學生在學習本章之前,已透過摺疊、對稱、平移旋轉、推理證明等方式認識了許多圖形的性質,積累了大量的空間與圖形的經驗.本章是在學習了這些直線型圖形的有關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來探索一種特殊的曲線──圓的有關性質.透過本章的學習,對學生今後繼續學習數學,尤其是逐步樹立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歸納的數學思想起着良好的鋪墊作用.本章的學習是高中的數學學習,尤其是圓錐曲線的學習的基礎性工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圓的有關概念,探索並理解垂徑定理,探索並認識圓心角、弧、?弦之間的相等關係的定理,探索並理解圓周角和圓心角的關係定理.

(2)探索並理解點和圓、直線與圓以及圓與圓的位置關係:瞭解切線的概念,?探索切線與過切點的直徑之間的關係,能判定一條直線是否爲圓的切線,會過圓上一點畫圓的切線.

(3)進一步認識和理解正多邊形和圓的關係和正多邊的有關計算.

(4)熟練掌握弧長和扇形面積公式及其它們的應用;?理解圓錐的側面展開圖並熟練掌握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積極引導學生從事觀察、測量、平移、旋轉、推理證明等活動.?瞭解概念,理解等量關係,掌握定理及公式.

(2)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並進行同伴之間的交流.

(3)在探索圓周角和圓心角之間的關係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和歸納的數學思想.

(4)透過平移、旋轉等方式,認識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係,?使學生明確圖形在運動變化中的特點和規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5)探索弧長、扇形的面積、?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的計算公式並理解公式的意義、理解算法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歷探索圓及其相關結論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透過積極引導,幫助學生有意識地積累活動經驗,獲得成功的體驗;利用現實生活和數學中的素材,設計具有挑戰性的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探索的慾望. 教學重點

1.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於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及其運用.

2.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也相等及其運用.

3.在同圓或等圓中,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都等於這條弧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及其運用.

4.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及其運用.

5.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個點確定一個圓.

6.直線L和⊙O相交?dr及其運用.

7.圓的切線垂直於過切點的半徑及其運用.

8.?經過半徑的外端並且垂直於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並利用它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9.從圓外一點可以引圓的兩條切線,它們的切線長相等,?這一點和圓心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及其運用.

10.兩圓的位置關係:d與r1和r2之間的關係:外離?d>r1+r2;外切?d=r1+r2;相交?│r2-r1│

11.正多邊形和圓中的半徑R、邊心距r、中心角θ之間的等量關係並應用這個等量關係解決具體題目.

n?Rn?R2

12.n°的圓心角所對的弧長爲L=,n°的圓心角的扇形面積是S扇形=及其

180360

運用這兩個公式進行計算.

13.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1.垂徑定理的探索與推導及利用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弧、弦、圓心有的之間互推的有關定理的探索與推導,?並運用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有關圓周角的定理的探索及推導及其它的運用.

4.點與圓的位置關係的應用.

5.三點確定一個圓的探索及應用.

6.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的判定及其應用.

7.切線的判定定理與性質定理的運用.

8.切線長定理的探索與運用.

9.圓和圓的位置關係的`判定及其運用.

10.正多邊形和圓中的半徑R、邊心距r、中心角θ的關係的應用.

n?Rn?R2

11.n的圓心角所對的弧長L=及S扇形=的公式的應用.

180360

12.圓錐側面展開圖的理解.

教學關鍵

1.積極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測量、摺疊、平移、旋轉等數學活動探索定理、?性質、“三個”位置關係並推理證明等活動。

2.關注學生思考方式的多樣化,注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3.在觀察、操作和推導活動中,使學生有意識地反思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學生有條理的思考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單元課時劃分本單元教學時間約需13課時。

數學教師教學設計3

星期三上午第二節課是我在西胡垌小學的第一次公開課。講課前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些準備,開始上課得到時候,腦子好像完全不聽指揮了。剛開始我讓學生翻開課本地14頁,地3 章的題目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我順手就寫在黑板上了。這首先就是課題書寫不正確。接着新課匯入,我要求學生觀察教材14~15頁上的主題圖,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觀察的比較仔細,但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年級的學生處於好奇心比較強、直觀感知能力強的時期,我沒有利用好學生的這個特點去開展教學,所以學生的興趣並不高。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4個向日葵”“3個花”時,我並沒有及時發現學生使用數量詞不當的錯誤並去糾正他。這個問題是我得師傅胡老師提出來的,她指出小學的教學活動營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中,各個學科之間互相聯繫,並且貫穿。我有次感到了小學教學工作任重道遠,任何好習慣都要從小、從生活的點滴中去培養的,特別是對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說。

“1~5的認識”重點只是認識,學生能透過數數來認識1~5這5個數。對於教學的重難點,我沒有很好地把握住。本課時中也要求數字範寫。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挑學生上黑板上寫,把自己最漂亮的字型展示出來。學生雖然之前已經接觸過1~5各數,但基礎參差不齊,我爲考慮到大部分學生的情況,而讓學生直接範寫,其實是不嚴謹的,畢竟小孩子還是小孩子。教師應先範寫,然後再讓小學生模仿着寫,剛開始一定要要求嚴格,

在課堂紀律方面,挑選學生回答問題時,我爲注意到其他同學的狀態,沒有刻意去維持紀律 ,導致學生注意力的不集中,這一點做的不是太好。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樂於表現,缺乏對同學的傾聽。再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應多鼓勵、表揚表現好的學生,特別指出“xxx聽別人回答問題聽得多認真啊”,多鼓勵多表揚,我相信孩子的好習慣就可以逐漸養成。

聽過我的課後,其他聽課的老師也提出了一些很好地建議,我已經記了下來,並且胡逐步改正。教學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學習的過程,我相信有了大家的幫助,我會不斷進步的!

數學教師教學設計4

變式教學法的核心是利用構造一系列變式的方法,來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數學問題的結構和演變過程,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以及創設暴露思維障礙的情境,從而形成一種思維訓練的有效模式。它的主要作用在於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在相同條件下遷移、發散知識的能力。它能做到結構清晰、層次分明,使各層次的學生各有所得,嘗試到成功的樂趣,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使他們的應變能力得以提高,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變式教學的功效

1.克服思維的惰性狀態,培養思維深刻性

教師透過不斷變換命題的形式,引申拓展,產生一個個既類似又有區別的問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挑戰中尋找樂趣,培養了思維的深刻性。

2.克服思維的封閉狀態,培養思維的廣闊性

教師在數學變式教學過程中,不僅只重視問題解決的結果,而且針對教學和重難點,精心調設有層次、有坡度的,要求明確、題型多變的例(習)題。學生在討論歸納中,啓迪思維、開拓思路,在此基礎上透過多次訓練,既增長了知識,又培養了思思維能力。學生透過多次的漸進式的拓展訓練,在不斷探索解題捷徑的過程中,使思維主廣闊性得到不斷髮展,並漸入佳境。

3.克服思維的保守狀態,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變式教學透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訓練,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去思考問題,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深化所學知識,幫助學生克服了思維保守性,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的目的。

4.運用變式教學,培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持續的熱情

變式教學教學是對數學知識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以暴露問題的本質,揭示不同知識點的內在聯繫的一種教學方式。透過變式教學,使一題多用,多題重組,常給人以新鮮感,能夠喚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因而能夠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和熱情。

二、變式教學設計的原則

1.適度適量的原則

適度,即是變式設計不能過繁榮適量,即是變式內容設計不宜過多。要求過繁,學生思維往往會出現“卡殼”,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影響問題我解決,降低學習效率,長期還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對解題產生厭煩情緒,不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培養;內空過多,不但會再次造成是題海,還會增加無效勞動,加重學生的負擔,使學生持續的興奮強度降低。過繁過多的變式設計不僅對學生學習課內知識沒有幫助,而且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效果也就自然大打折扣了。爲此變式題要精選,要以不太難、不太繁但要學生動腦筋思考爲度,使學生肯于思考,樂於思考,善於思考,從中發現規律。

2.充分有效的原則

抽象的知識不僅要透過熟悉的、廣泛的、衆多的事物才得以形成,而且在感性向理性的抽象思維活動中,教師除了提供常態的標準材料,還要變換材料的非本質屬性,即提供充分的事物變式讓學生感知、比較。否則,學生對事物進行抽象概括是容易造成知識內涵增加,外延縮小。

三、變式教學的方式

1.概念課中的變式教學

概念,在數學課中的比例較大,初中數學教學往往是從新概念入手。正確理解概念,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概念教學有其特殊性,它要求不僅學生識記其內容,明確與它相關知識的內在聯繫,而且要能靈活運用它來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概念往往比較抽象,從初中生心理髮展程度來看,他們對這些枯燥的東西學習起來往往是索然無味,對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很困難。而採取變式教學卻能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使學生度過難關。教師應透過變式,或前後知識對比,或聯繫實際情況,或創設思維障礙情境,來散發學生學習興趣,變枯燥的東西爲樂趣。

2.例題課中的變式教學

有的數學教師在例題講解方面採用的是“教師講例題,學生仿例題”的公式化的教學,這種單純性地講授和簡單地套用阻止了學生思維的發展。而教材中的例題富有典型性和深刻性,在中學數學教學例題變式教學這中,所選用的“源題”應以課本的習題爲主,課本習題均是經過專家學者多次篩選後的題目的精品,我們沒有理由放棄它。在教學中,我們要精心設計和挖掘課本的習題,也可以是其它的題目,如選自輔導資料的題目或歷年高考、中考題等。編制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用和多題一解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選取的範例應具有“四性”:針對性、基礎性、靈活性和可變性。即對所學知識的訓練有針對性;能用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加以解決;解法靈活多變;可以進行題目變式,聯題成片。

四、變式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變式數量的確定

數學變式的數量確定是一個首要的問題,原因是:第一,課堂時間有限,這個客觀條件促使我們必須考慮問題變式的數量;第二,即使將數學學習時間拓展到課堂以外,我們也不可能提供並且教授學生關於某個特定數學內容的所有變式,因爲不可能窮盡所有的變式,我們也沒必要提供並且教授學生關於某個特定數學內容的所有變式。所以,數學教學就是教會學生透過體驗有限變異這樣一個過程學會面對未來變異的本領,其實這種理念在數學教學中早有體現,如學會遷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透過解有限道題的練習獲得解無限道題的能力就是這種理念的早期提法和樸素表達。

2.變式問題的合理性

由於變式數量的有限性,因此必須選擇好的問題進行變式,這裏所說的好的問題主要是指:一是問題必須包含合理的變異,所謂的合理,既指形式上的,又指內容上的,還指變異數量上的,形式應是有所變化的,內容應是能夠接受的,數量應是恰如其分的;二是問題必須包含儘可能多的、不再重複的變異,只有這樣,有限的問題才能包含儘可能多的變異,從而就構成有效的問題變式。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設計變式訓練,起到鞏固基礎、培養思維、提高能力的作用。特別是,透過設計變式訓練培養學生敢於思考、敢於聯想、敢於懷疑的品質,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與創新精神,這應該是一名數學教師努力和不斷的追求的遠大目標。

數學教師教學設計5

一、活動目的:

爲了提高全體數學教師的教材鑽研能力,培養教學骨幹,更深入的開展課題(數學優質課堂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教學技藝運用的研究)研究,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使教師們能一展自己的風采,學校特舉行此次數學教學設計比賽。

二、參賽要求:

1、參賽對象:以個人爲單位,40歲以內青年教師參與。

2、比賽內容:爲做到公平公正,參賽教師將抽取現任年級本冊教學內容作爲參賽內容。內容由評委選擇確定,即從每個年級選擇五至六個教學內容,再由各年級備課組長抽籤確定本年級具體內容。

3、比賽時間定於第八週星期二下午2:00開始,地點階梯教室,比賽時間爲一小時。

三、獎項設定及評審辦法

本次比賽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3名

四、比賽評委名單:

劉名鬆、李青松、廖香煌、王建明

五、評分標準:

見附表。

興國縣洪門小學

數學教師教學設計6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於課堂教學設計。

爲了提高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同時也給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能力的機會,由教育部西南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和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聯合組織了新課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大賽。北碚區的每個直屬學校和鎮教育中心均參加了此次大賽,並得到了廣大數學教師的踊躍參與,共收到181份教學設計。經過評委的認真評選,評出了一等獎35名,二等

將42名,三等獎59名。

數學教師教學設計7

7月23日,在我校組織了“青藍工程”教師學習“如何設計教學設計”一活動,透過這個活動,主要是讓青年教師瞭解如何設計教學設計以及它和教案的區別,透過學習新課標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這個課程,我明白了這個課程主要是對課程的設計提出的要求。文章結尾的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教師要改變以往將知識點簡單拼盤式的教學,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讓學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讓學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圍繞核心概念,按照數學思想指引的方向,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透過多種方式將教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實效地進行教學。”

一、讓學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上應當儘量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動手,把從老師那吸取到的知識自己再體驗加工最後變成自己的知識,而不是滿堂灌。例如學生對比較難理解的概念長方體的特徵,學生親自摸一摸,量一量,就可以有深刻地體會,瞭解到長方體的具體特點。學生還可以結合在生活中應用到知識。這樣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數學的目的了。

二、要改變以往將知識點簡單拼盤式的教學,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

以往上課時一般都是注意到這節課目標沒有考慮到以後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認爲只要暫時掌握這個單元的知識即可,誰知在以後的學習往往都有緊密的聯繫。例如因數倍數的知識點到了分數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來許多知識點往往就是個基礎,我們要把這個知識點打好了,那麼在以後的教學中將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對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們並不只是單單看現在的還要開未來的,要高瞻遠矚。

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透過多種方式將教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實效地進行教學。

這個從實際出發的觀點,非常的認同,每一班每一個學生都具有不同點和相同點,所以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知識水平來進行設計,過高讓學生二丈和尚摸不到頭腦,過低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沒有一個探索的動力。所以在備課時不但要備課本還要備學生,這樣纔能有效地收到教學效果。

總之,在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我們要高瞻遠矚,要注意學生的動手能力,能把數學用到生活中去,培養學生樂於鑽研、善於思考、勤於動手的習慣,讓學生有機會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氛圍中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

數學教師教學設計8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最終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學以致用。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 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在一次愉快的隊日活動中,老師讓同學們兩人一組分食品,小強和小麗拿到的是4個蘋果、兩瓶礦泉水和一個蛋糕。(課件演示)你願意幫他倆分一分嗎?怎樣分比較公平呢?(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師生交流:“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請拍手錶示!”學生拍手錶示,教師板書“2”(課件演示分的結果);“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瓶?”學生拍手錶示,教師板書“1”(課件演示分的結果);“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學生無法拍手錶示半個)“你會用一個數來表示這半個嗎?”(學生嘗試,並說明理由,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引入1/2)

A:(學生中沒有用1/2表示)談話:你們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了這個蛋糕的一半,說明你們都很有辦法,不過,我要向大家介紹一種更簡便而且科學的表示方法。當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時,可以用1/2來表示。(課件演示)

B:(學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談話:“1/2是什麼意思?”(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認識、強化平均分)“你在那裏見過二分之一?”(學生回答後,教師給以肯定。並結合課件演示,介紹分數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數家族的新朋友——分數。(板書課題:認識分數)

教師做到了: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

談話:這一半蛋糕是這個蛋糕的1/2,那麼,另一半蛋糕又是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呢?(指名板書1/2)爲什麼也用1/2來表示?(學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樣嗎?(課件演示)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談話:想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課件演示,學生讀)

3、談話:“分數該怎樣寫呢?”(如果是B種情況,讓學生講,師補充;如果是A種情況,師講解並示範)“寫這個數的時候,先畫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幾份?”(兩份)“2就寫在橫線的下面,這半個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寫在橫線的上面,這就是分數1/2的寫法。”“你們想試一試嗎?”

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寫1/2,同桌互相說說是怎樣寫的,檢查一下誰寫得更標準、更漂亮。

4、談話:我們已經會讀、會寫1/2了,想不想動手做一個1/2呢?

活動要求:拿出老師發的長方形紙,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塗上顏色,然後在小組裏說一說,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把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塗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學生的作品貼在1/2下面。

“還有誰與他的折法不一樣的?”

提問:他是這樣把這張紙平均分成2份的,塗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嗎?還有不一樣的嗎?(選擇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貼在1/2下面)

在這裏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爲鋪墊,在課堂中學生透過質疑解答問題。

2、筆者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了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自主探索、比較大小

1、教師板書:1/2、1/4、1/8,讓學生讀出各數。

談話:“看到這三個分數,你能說出它們誰大誰小嗎?”(學生猜測,交流)“究竟誰說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動手來驗證一下,請從老師爲你們提供的學具裏選擇合適的學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後在小組裏交流你的發現。” 組織學生彙報、交流,教師小結。

2、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第3、5題。

(1)、(課件出示第3題)談話:三張紙條的長度怎樣?(一樣長) 第一張紙條全部塗色,該怎樣表示?

第二張、第三張紙條的塗色部分會表示嗎?(生答,師演示)

你能根據三張紙條塗色部分的大小,比較出這三個數的大小嗎?

(2)、(課件出示第5題)指名讀題目,並說出題目的要求。

學生獨力完成,集體反饋。

其教學特點是:1、重視課程的開發,也重視生活實際的數學概念,充分利用直觀教學,遵循學生的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

2、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

3、重視理解與鞏固相結合並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

4、給學生鋪設合理的思維空間,補充問題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5、樹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有趣味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設疑問題具有嚴謹性與可

接受性相結合,使學生在探究新知識輕鬆地獲取知識。

7、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遵循從簡單到複雜的認識規律,創設情境既符合學生實際,爲探究、認識新知識的結構奠定基礎。

四、延伸拓展、總結評價

1、(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題圖。

談話:這次的黑板報有哪些板塊?《科學天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藝術園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哪一部分大一些?

談話: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分數,我們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數,也有分數。

2、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新的收穫?今天學習的分數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你覺得還要學習什麼樣的分數?讓我們課下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分數,好嗎?

【課後反思:】

1、情景創設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以積極的情感投入到對新知的探索中。在設計本節課時曾設想,怎樣才能讓新課的引入成爲學生自身的需要呢?經多次“磨課”後,選擇了讓學生拍手錶示物體平均分後的數量.這樣一來,表示“半個”就不可能再用一個手指來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辦法.課堂上學生的出色表現是令人驚歎的,他們在短暫的思考後,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彎着出示,有的用另一隻手擋住或握住另一隻手的半根手指,還有的乾脆說:沒法表示,就寫兩個字——半個。這時老師提出:“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學生提出用分數表示,還有的說用二分之一來表示,老師都給他們提供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黑板上用數表示出來。然後老師有選擇的告訴學生:“0.5可以表示半個,這是小數,以後會學到,而像這個數(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數,也可以表示半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結合課件老師向學生介紹了分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極大的激發了學生探究數學,學好數學的熱情。

2、在教學中注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使學生會“做數學”。在進行“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這一環節時,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猜想1/2、1/4和1/8哪個大,哪個小,然後爲他們提供試驗材料,鼓勵他們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在折、塗、比和交流中明確了對於同一個物體(或同樣大小的幾個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數就越小,所以1/2﹥1/4﹥1/8。這樣一來,學生對分數的意義以及大小的比較的理解會更深刻,對探究數學的興趣會更大更濃。

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以發展的眼光來看代學生設計教學,纔會真正落實課標提出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師的教學設計準線不同對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響。學生要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取決於一個教師教學中充當怎麼樣角色。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教育者來說,應“以人爲本”,而不是以知識爲本。教師對每一節課多付出心血,並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對每個學生充分了解合理設計教學,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起,才能觸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所以,開放式的教學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觀點,同一個問題,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每個學生的觀點都受尊重。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爲唯一

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爲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爲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於創新。我在課堂中經常運用激勵性言語,撩撥學生創新的慾望。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標籤:數學教師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