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東方之珠”》(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東方之珠”》(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東方之珠”》(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東方之珠”》(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第五自然段“圍繞中心句寫一段話”的寫法。

3、學生了解香港的美麗和繁華,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詞語匯入(課件出示詞語)

(一)在上一節課,我們初步瞭解到在我國南部海灣的東側,橫臥着一些與大陸相連而又突出的半島,這些島嶼就像一顆明珠鑲嵌在祖國的南海之濱,這就是被譽爲“東方之珠”的香港。課文第一小節對它作了簡單的介紹。

(二)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1、師:自讀這一節,想一想,從這一節中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自讀後自由發言。(課件出示本文介紹香港的幾個方面)

2、指導朗讀:讓我們用自然,親切的語調向別人概括介紹一下這顆“東方之珠”。

(三)精讀課文二——五節

導語:讓我們來好好欣賞一下這顆“東方之珠”。

1、精讀第二自然段

a、學生自己試着朗讀,邊讀邊體會,你感受到了什麼?看看哪些句子寫得很美?哪些詞用得好?爲什麼?

b、師渲染:假如你當時也和遊人一起溫步在沙灘上,沐浴着海風、陽光,傾聽着浪濤拍岸與海鷗鳴叫聲,你會有怎樣的感受?輕鬆!自在!悠閒!誰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學生各自自讀,指名讀,示範讀,齊讀。(聽海浪聲)

c、發展性練習(課件)

2、指導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a、匯入:暢遊了淺水灣,下面我們一起去海洋公園。

b、指名讀這一節。

c、海洋公園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學生自由說)

d、師:海豚、海獅表演是怎樣的情景?讓我們來一飽眼福。(課件出示、播放錄像)

e、師:海豚、海獅表演真精彩呀!同學們能不能把你們看到的情景描述出來。

f、指導背誦:藉助剛纔所看的錄像,邊想象邊背誦。

3、細讀第四段。

a、導語:香港是國際貿易的中心,繁華的大都市充滿了現代氣息。讓我們一起到三大鬧市口之一的銅鑼灣去看看。

b、默讀這一小節,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銅鑼灣?

c、引讀:摩天大廈……?商店裏……?寬闊的街道上……?(課件出示)

d、請同學們指着圖介紹銅鑼灣,儘量把書上的詞用在自己的語言中。(着重理解:鱗次櫛比、琳琅滿目、人流如潮)(課件出示比較)

4、品讀第五小節。

a、輕聲讀第五自然段:香港的夜景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燈特別多、亮)

b、學生再讀: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哪些句子寫得特別的好?爲什麼?

(引導學生體會:這夜景的美,主要是抓住“燈”來寫的,而第一句是概括燈的特點,第二、三句抓住了港灣裏的燈與馬路上的燈,具體突出燈的特點。)

c、透過讀體會寫法,背誦你認爲寫得好的句子。

(四)有感情地讀第六小節。(配樂)

1、“東方之珠”給我們同學留下了那麼好的印象,讓我們來讚美它一下。

2、指導學生把讚美之情充分地表達出來。

作業:

讀拼音,複習詞語

複習香港景點的主要特徵

《“東方之珠”》(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設計

1、認知目標:

①瞭解香港被稱爲“東方之珠”的原因。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

①學會用小導遊的語言有表情、自豪地向大家介紹香港的景觀。

②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了解香港的美麗與繁華,產生愛香港、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東方之珠》主要描寫了東方之珠——香港的繁華與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語言簡潔、優美,對香港的介紹層次清晰,把香港這個世界著名大都市的風貌展現在讀者眼前,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知道香港爲什麼被稱爲“東方之珠”。

3、教學難點:讓學生感受到遙遠的香港的繁華,產生愛香港、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對象分析

香港這座美麗的城市對於城市的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可是對於農村學校的學生來說,並不熟悉。由於學生家庭環境、家長文化素質的影響,使學生知識面狹窄,爲了使他們認識這座美麗的城市,我製作了精美的課件,採取了小導遊的形式,在初步瞭解香港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真正走入課文中,體會其中的情感。

四、教學策略與教學設計

新課程標準指出:一堂好的語文課就應當解放學生的“眼、口、手、腦”,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爲學生求知的樂園,讓學生在歡樂中學習語文,在學習語文中得到歡樂、得到滿足。基於以上新課程理念精神,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情境創設法

這節課我透過網絡技術做好了香港的風光旅遊課件,爲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2、朗讀感悟法

本文文字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我在教學中透過範讀、小組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整體感悟體驗優美語句,再透過有表情地讀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合作學習法

在學習中我設計了以4人爲小導遊組進行合作學習,讓他們自主合作,進行探究,找出特色詞語,目的在於讓學生全員參與,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優化學習。

五、教學媒體設計

媒體:電腦課件。(香港的風光旅遊課件———香港迷人的沙灘圖片、著名的海洋公園圖片、繁華的都市圖片、美麗的夜景圖片、海洋動物園的表演圖片)

六、教學過程與分析

(一)歌曲匯入,激發興趣。

首先由學生較熟悉的歌曲《東方之珠》引入課文的學習,在美妙的音樂氛圍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再播放香港的風光旅遊課件,讓學生整體感知香港的美,激發學生對香港的嚮往。

設計意圖:以美妙的音樂、香港的風光旅遊圖將學生帶入意境,讓學生自主走入課文,這樣學生就能觀其境、聞其聲,觸景生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自主閱讀,讀中感悟。

1、品讀探究,感悟香港的美麗與繁華

新教材倡導“一切爲了孩子的發展”,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在教學中體現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創造師生平等,合諧交流合作的課堂新氛圍。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的中心句,說一說: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香港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知道課文是從迷人的海灘、著名的公園、繁華的街市三個方面介紹香港。爲了讓學生感受到香港的美麗和繁華,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逐步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形成技巧對其將是終生受益。因此,我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採用了“扶——放”的教學方法。我首先重點指導“繁華的街市”這一段,我讓學生帶着“讀了這個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這個問題自讀課文,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爲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街市的繁華,我出示學習要求:

(1)畫出你印象最深或你喜歡的句子,哪些詞語用得好。

(2)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

(3)說說你爲什麼喜歡這些句子。根據學生的反饋,課件出示重點句子,我重點引導學生體會“鱗次櫛比、琳琅滿目、人流如朝、奔流不息”等詞語,結合優美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街市的繁華。最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讀出對香港的喜愛之情。

學習了這個自然段後,我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這段講了什麼?

(2)畫出你喜歡的句子,哪些詞語用得好,讀給同桌聽。

(3)說說你爲什麼喜歡這些句子。總結學習方法後,我讓學生帶着這些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第二、三自然段。小組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評議、彙報交流結果,根據學生的彙報結果隨機出示課件,結合句子、詞語、優美圖片適當進行引導、點撥。在學生的學習彙報中,我隨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指導與訓練,學生能品味到語言的情味,有感情的讀出沙灘的迷人、公園的著名,體會到了香港的美麗與和繁華。透過“扶——————放”的教學手段,學生不但掌握了學習的一些方法,而且能力也得到了訓練。

設計意圖:採用了“扶——放”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透過讀去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受到熱愛祖國的教育。

2、合作感悟

“自主、合作、探究”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適合時代要求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自主合作朗讀:說說你們最想到哪個地方看看?學生興趣盎然。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件。這樣,生動、形象的課件創設了去香港親身旅遊的情境,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東方之珠”的迷人和繁華。接着我把課文學習設計爲"自助遊"的形式,以小組爲單位,讓學生設計着自己小組的旅遊路線。此時的學生們在自由的空間裏,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學習內容,有的小組先去欣賞淺水灣的迷人風光,有的小組先去海洋劇場觀看有趣的動物表演,還有的小組先去銅鑼灣感受那裏的繁華與熱鬧。學生們在“遊覽”結束後又展開了熱烈的交流,將自己的遊覽感受告訴自己的同學。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學生的綜合性學習,爲了達到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各種能力,讓學生在小組裏互說、互助,既讓學生無拘無束地交流,又保證了學生參與的全面性。

3、深入領會

教學這一環節,我首先把學生帶入另一個景觀——迷人的香港夜景,播放香港夜景圖片,讓學生深深陶醉於美麗的夜景中,接着讓學生說一說:此時此刻,你想對香港說什麼?這一環節,學生都會躍躍欲試,爭先恐後地敞開了心屝,掀起了課堂的一個高潮,是本課最大的一個亮點。

設計意圖: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讀書,學會交流,學會討論,而且把香港的美麗,香港的繁華深化到學生心中,真正與學生的心靈產生共鳴,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能真正實現。

七、趣味作業,展示個性。

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了趣味盎然的作業:(課件出示)

1、愛讀書的你,不妨讀讀第六冊小學語文書中的一篇課文——《香港之夜》。

2、愛寫作的你,不妨寫寫你“遊”香港的感覺。

3、愛畫畫的你,不妨畫出香港給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4、愛朗誦的你,不妨有感情的讀出香港各旅遊地景色的特點。

5、愛文學的你,不妨摘錄文中優美的語句。

設計意圖:這樣的趣味作業的安排,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展示了獨特的個性,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理念,使《東方之珠》這節課達到了課後的另一個高潮。

八、板書設計

淺水灣————迷人

海洋公園——舉世聞名

“東方之珠”銅鑼灣————熱鬧

夜晚————燈的海洋

設計意圖:力圖透過板書將香港的主要特點概括起來,讓學生一目瞭然,留下深刻的影響,並請學生自己總結,是本節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又一方面。

《“東方之珠”》(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

學習內容分析:《東方之珠》是蘇教版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描繪了香港的的秀麗風光,讚美了香港的美麗、迷人。.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文按照“總——分——總”的順序分爲5個自然段,透過對香港“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繁華的街市”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香港的熱愛。文章圖畫美,文字也美,是精讀課文的典範。

學習者分析:處於這個學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鱗次櫛比、琳琅滿目、傾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

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過程與方法: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香港的美麗、繁華,培養熱愛祖國,熱愛香港的感情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教學重點:1學會生字、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讀課文,感受香港的美麗,培養熱愛祖國、熱愛香港的感情。

解決措施:透過閱讀,品味詞句,利用多媒體調動起學生各種感官,想象、體會香港的美。

2反覆誦讀積累語言,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教學難點:1、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2、會用“傾聽”“閃耀”造句

解決措施:熟讀課文,在讀中感悟,模仿文中句子。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語言優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體的圖片、聲音資源,藉助大量的圖片,優揚的音樂,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入情,欣賞美景,品讀課文,以達到體會畫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1、交流欣賞,匯入新課。

2、聲文結合,整體感知。

3、圖文並茂,賞析課文。

4、閱讀連結,拓展延伸。

5、課堂練習,加深理解。

依據的理論結合教材以及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以讀促悟,以讀促學。

計劃學時:第二課時2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教師展示音像資料,欣賞歌曲《東方之珠》匯入新課。課件出示中國地圖,找一找香港在哪裏。學生展示收集查閱的有關香港的圖片或文字資料。欣賞淺水灣美麗沙灘圖片,並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印象。

[設計意圖]:透過收集資料,增加對香港的認識,拓展知識面,同時也培養他們動手查閱資料的能力。透過多感官的刺激,初步感知體驗香港的美景,並把感情轉化爲語言表達出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初讀課文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交流出課文主要寫了:“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繁華的街市”三個美麗場景。

學生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師指導成績差的學生,糾正讀音、並作相關指導。2、聯繫課文想想“東方之珠”是什麼意思?

[設計意圖]:透過文字和恰當的圖片資料使學生感知到香港總的印象,留下美的回味、獲得初步的印象。

三、深入理解課文,體會感情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圖片、句式、引導學生練習寫句子

深入學習第二自然段,感受沙灘的迷人,,用“傾聽”說話,課件感受淺水灣的美。

學習第三自然段,感受公園的舉世聞名,找出中心句,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感知小動物們表演的精彩。

提問1、你喜歡那個自然段,就認真地學習哪段,想一想爲什麼喜歡?2、交流學習,感受沙灘的迷人。3、學習第三自然段,感受公園的著名

[設計意圖]:本環節學生在充分調動了視覺、聽覺、感官,走進了香港,領會了香港美麗迷人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