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遊沙湖》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遊沙湖》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遊沙湖》教學設計範文

《遊沙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字詞過關,理解文意

2、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蘇軾樂觀,曠達,自信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難點:

1、透過文章學習蘇軾本人樂觀從容,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瞭解蘇軾,“爲官的低谷亦是創作的顛峯”。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題

1、簡介作者蘇軾及寫作背景

蘇軾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只是一個虛銜,無權過問公事),安置在本州居住。次年二月,他到達黃州,一直住到元豐七年才離去。元豐五年(1082)三月,蘇軾因治病求醫,在龐安常家住了幾天(見《與陳季常》),病好以後,又和他同遊清泉寺,《遊沙湖》就是這時寫的。本文和後面的《記承天寺夜遊》、《遊白水》,都選自《東坡志林》(五卷本),見原書卷一"記遊"類。這三篇遊記小品,長不過二百來字,短不到百字,作者信筆而書,無意作文,隨手揮灑,自然天成;插敘生活片斷,流露心境情懷,真率親切,如見其人。蘇軾的這類短文,爲明代公安派所推崇,對晚明小品有直接的影響。

《遊沙湖》這篇着重寫一個異人:龐安常耳聾心明;一樣奇景:蘭溪水向西流。行文無拘無束,生動活潑,時而漫記戲言,時而引錄詞作,表現了作者風趣、開朗的個性和樂觀、積極的精神。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誦讀提示)

注意字音、語調、情感。

2、學生朗讀課文

3、疏通文意,質疑答疑

三、文字解讀,品味鑑賞

1、探究本文寫作特色

(1)形式新穎

作爲遊記,卻與我們學過的遊記寫法不同。它篇幅短小,不以記遊爲主。文章開頭以簡約的筆法交代了沙湖的地理位置和作者此行的因由,因爲得病,所以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龐安常。一個耳聾卻穎悟絕人的“異人”。

(2)取材鮮活

2、解讀“奇人”“奇水”

①奇(異)人 ②奇(異)水

3、揣摩作者情感

樂觀 !曠達!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英雄所見略同,蘇軾在《遊沙湖》中也有同樣的話:“誰道人生無再少?休將白髮唱黃雞。”是什麼,讓這兩位仕途失意的文人吟出如此豪邁的句子,是樂觀的心態。

心態決定命運。誠然,命運的起起伏伏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是改變自己的心態。樂觀、積極的心態會給你無窮的力量,會讓你有一個積極的思考方式,會讓你永遠看到希望。相反,悲觀消極的心態只會使你失去信心與希望,你永遠也不會比你想象中的自己更成功,那麼等待你的可能就是失敗與苦難了。

是啊,自信人生三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如果你堅信你可以,如果你不曾放棄希望,如果你永遠樂觀,那麼誰也不可能打敗你!傅雷說:“沒有經過戰鬥的捨棄是虛僞的,沒有經過苦難的超脫是輕佻的。”我們何不把那些人生的失意與坎坷作爲磨鍊自己的機會,彰顯能力的另一種表現。笑看困境,笑看人生。

四、拓展延伸

1.比較閱讀:歐陽修《臨江仙》

2.觀看影像資料,深入體會蘇軾的人生觀

五、課堂小結

黃州不是蘇軾的戰場,沙湖卻是蘇軾的沙湖。

六、課後作業:

以“心態與生活”爲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文體不限。

附:(一)譯文

黃州東南三十里有個鄉鎮沙湖,又叫螺螄店。我在那裏買了幾畝田,因爲去看田地好壞,得了病。聽說有個麻橋人龐安常醫術高明但耳朵聾,就去他那裏請他看病。龐安常雖然耳朵聾,可是聰明領悟超過一般人,用紙給他寫字,寫不了幾個,就能夠懂得別人的意思。我和他開玩笑說:“我用手當嘴巴,你用眼當耳朵,我們兩個都是當代的怪人。”病好之後,和他一同遊覽清泉寺。寺在蘄水縣城外兩裏多路,那裏有個王羲之的洗筆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條蘭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詩歌:“山下短短的蘭芽浸在溪水中,松林裏沙子路土乾淨沒有污泥。晚間蕭蕭細雨裏子規啼鳴。誰說是人老了不再年青,你看那流水還能向西,白髮的老人還能作報曉的公雞。”這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

(二)賞析

本文題爲“遊沙糊”,行文重點不在“遊”,而在“感”,這明顯有別於一般遊記.先寫到沙湖“相田”,接下來得了病,於是求醫,結識了名醫龐安常,病癒後二人同遊清泉寺,作者寫詞抒懷。

詞的下片說明人生也有返老還童,青春能再的可能,不必枉自悲傷,哀嘆光陰易逝。這無疑會給身處逆境的人以勇氣、信心。

就散文的解讀而言,對散文格調的把握,也就是要能夠“讀其文而想見其爲人”,具體說來,我們要能夠透過那些充分顯示散文的“個人性”的因素。如文字獨特的選材和敘寫角度、作家獨特的人生經驗和深刻見解、作品的感情基調和思想基調等等的細緻觀察,去領略文字的藝術趣味和獨特風韻,透視作家人格和精神境界。

我們正可以從上述思路來讀蘇軾的《遊沙湖》。

現代學人呂淑湘先生論蘇軾隨筆小品,稱其“不刻意爲文,遇有可記,隨筆寫去”,“或直抒所懷,或因事見理,處處有一東坡,其爲人,其哲學,皆豁然呈現。”這是一種深識之見。這篇似乎是隨手所記,決無刻意痕跡的《遊沙湖》,就是一篇充分顯示作者人格品味,能讓我見“其爲人,其哲學”的佳作。這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貶居黃州時留下的一篇寫人記遊的隨筆小品。本文前一部分以文寫人,後一部分以詞記遊,文、詞融爲一體,相互激發,自然流暢而情韻悠長。

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本文寫人的角度和文中《浣溪沙》詞抒發的情感。作者是從龐安常與“我”同“異”的角度來寫人的。因此,只選取安常“以眼爲耳”,“雖聾,而潁悟絕人”的特異之處,僅用“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一個細節,點化成文,寫出人物之不同一般。這種寫人的手段實在令人歎爲觀止,而細細品味,我們還可以發現,這種寫法其實本身就蘊含深意。龐安常字時安,湖北蘄水人,兒時讀書過目不忘,博物通古今。及長耳聾,但自學研習中醫,尤善鍼灸,爲人治病,十愈,救人無數,爲鄉里口碑。這樣一“異人”,可記的事蹟行狀必然很多,而作者卻只突出他“以眼爲耳”的“異”。從作者文中"戲"言可以看到,作者這樣寫人,其實也是在寫自己。龐安常“以眼爲耳”成一巧手神醫,而詩人“以手爲口”,是一代詩文絕佳的士子。安常“潁悟絕人”卻隱居鄉間,權充一名村醫,自己也因詩文得禍,貶居僻遠。兩人連境遇都有同“異”。更“異”的是他們都不用“耳”。龐安常不用耳是因爲耳聾,耳聾而不聽,只憑自己的`眼明心慧。作者不用耳,則是出於性情。“不以一身禍福,易其憂國之心”(陸游:《題東坡貼》)率性而爲,不爲世風流轉,不爲時論所惑,活出自己的獨立不倚,一派天然,憑的也是眼明心慧。如此看來,作者那一句“皆一時異人也”,實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嘆。從這一句諧謔之中,我們自然也可以見出作者開朗詼諧、活潑風趣的性情。而作者貶居僻遠卻自居“異人”,這又是多麼樂觀、自信。這種樂觀、自信,在後文記遊的《浣溪沙》詞中表現的更加充分。白居易有《醉歌示妓人商玲瓏》詩:“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裏朱顏看已失。”白詩借“黃雞催曉”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而蘇軾卻高歌“誰道人間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這是一種多麼從容自信、曠達樂觀的人生情懷!這種人生情懷也使本文具有了一種超然灑脫的韻致。

《遊沙湖》教學設計2

一、 匯入(2’)

一說到蘇軾,就容易聯想到他的《赤壁賦》,不知哪位同學還記得《賦》中優美的句子?

那麼有誰還記得蘇軾作《赤壁賦》的背景呢?

(王安石辭去宰相後,奸臣從蘇軾詩文中羅織罪狀,誣陷他,說他“包藏禍心”,不久就把他逮捕,投入監獄,釀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獄“烏臺詩案”。 這案件先由監察御史告發,後在御史臺獄受審。由於宋朝有不殺士大夫的慣例,所以經過4個月的折磨後,蘇軾免於一死,但被貶爲黃州團練。被貶黃州後,蘇軾經常遊賞赤壁磯,在被貶第四年即1082年,一氣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三篇傳世名作,由他的政治低谷轉而登上他的文學創作的顛峯。)

在同一背景下,蘇軾還寫了一篇小短文《遊沙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體會其又寄予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二、 以練習的方式回憶作者(1’)

文學常識填空: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蘇軾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都是散文家,號稱”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是個文藝全才,詩、散文、詞、書法、繪畫都有成就。他的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對當時和後世影響深遠。

三、 教學目標(1’)

1.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理解文意及重點文言字詞“相”。

2.能力目標:質疑答疑,提高主動動腦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標:學習蘇軾樂觀、曠達、自信的生活態度。

四、 整體感知(10‘)

1.齊讀全文,注意節奏,思考一下問題(2‘):

從題目看,本文的文體是什麼?與一般的遊記(如《遊褒禪山記》)有什麼不同?

(遊記 a.篇幅短小 b.並沒有以記遊爲主)

2.自行翻譯全文。(5‘)

3.練習一(限時完成,3分鐘):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

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

書( 寫 )

餘戲之曰

戲( 調笑,逗趣 )

餘以手爲口,君以眼爲耳 。

以( 用 )

是日劇飲而歸。

是日( 當天 )

(2)、解釋下列句中的多義詞的意義。

①因往相田( 觀察 )

②兒以薄祿相( 相貌 )

③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互相 )

④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 互相 )

⑤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我 )

(3)、翻譯下列語句:

a.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

龐安常雖然耳朵聾,可是聰明領悟超過一般人,用紙給他寫字,寫不了幾個字,就能夠懂得別人的意思。

展開全文閱讀 b.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誰說是人老了不再年輕了,你看那流水還能向西,白髮的老人還能做報曉的公雞。

4.質疑答疑(15‘)

(1).文章第一部分寫什麼?是怎麼寫的?

第一部分寫人,寫龐安常的“異 ”。用的字極少,但抓住了人物的特點,使人物個性極爲鮮明。

龐安常字時安,湖北蘄(qí)水人,兒時讀書過目不忘,博物通古今。及長,耳聾,自學研習中醫,尤善鍼灸,救人無數,爲鄉里口碑。

蘇軾在另一篇文章寫到:“予來黃州,鄰邑人龐安常者,亦以醫聞,其術大類驤(名醫,蜀人單驤),而加之以針術,絕妙。然患聾,自不能愈,而愈人之病如神。此古人所以寄論於目睫也耶?驤、安常皆不以賄謝爲急,又頗博物通古今,此所以過人也。元豐五年三月,予偶患左手腫,安常一針而愈,聊爲記之。”

這樣一“異人”,可記的事蹟行狀必然很多,而作者卻善於抓住他的特點,選取一二典型事例點化成文,只突出他"以眼爲耳"的"異"。

(2).作者寫龐安常只是爲了突出龐安常的個性特點嗎?請說明理由。

從作者文中“戲”言可以看到,作者寫龐安常,其實也是在寫作者自己。

和龐安常進行類比

a、龐安常以眼爲耳 蘇軾以手爲口——都是一代異人

b、龐安常“潁悟絕人”卻隱居鄉間,只能作一村醫 蘇軾曾被仁宗皇帝誇讚爲替兒孫尋得的“相才” ,又詩文絕世,卻一生不幸,貶居僻遠——擁有相同的境遇

(3).第二部分寫遊沙湖,主要寫了沙湖的什麼?寫遊玩沙湖的內容爲什麼寫得那麼少?

第二部分的重點是進一步抒發第一部分已經抒發的感情,使自己從容自信、曠達樂觀、超然灑脫的人生情懷錶現得更加充分。

(4.)第二部分運用了哪兩個典故?這兩個典故的作用是什麼?

1、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樂府相和歌辭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認爲過去的就過去了,就永遠不可能再回來了,情緒消沉低落 ;蘇軾認爲過去的還有可能回來,老年人還可以回到少年時代(老夫聊發少年狂)。基調積極樂觀,蘊蓄着一種催人向上的人生哲理,表現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前途的憧憬和對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

2、休將白髮唱黃雞: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瓏》詩:“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裏朱顏看已失。”白詩借“黃雞催曉”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而蘇軾卻奉勸大家“休將白髮唱黃雞!"這是一種多麼從容自信、曠達樂觀的人生情懷!(反其意而用之)

(板書)解讀“奇人”“奇水”

①奇(異)人

穎悟絕人

以紙畫字

書不數字

深了人意

②奇(異)水

王逸少洗筆泉

水極甘 下臨蘭溪

五、 體會作者的感情(人生態度)(10’)

1.自讀提示(3‘)

解讀“流水能西”“黃雞能唱”兩個典故思考:從蘇軾的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蘇軾當時怎樣的思想感情?

樂觀!曠達!

這時的蘇軾已在黃州東坡籌劃造屋開荒,安於“識字耕田夫”的生活,疾病亦已痊癒,因此與龐安常同遊清泉寺,心情特別開朗。當他看到王羲之的洗筆泉,又看到蘭溪“溪水西流”,便領悟到了一種新的哲理,產生了一種新的意境,對人生萌動了一種積極美好的嚮往和追求。因此蘇軾在寫這篇文章時心情是開朗詼諧、活潑風趣、樂觀豁達的。

2.練習二:(限時5-7‘)

鑑賞《定風波》,體會作者的生活態度。找到最具代表性的句子。

定 風 波

蘇 東 坡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六、 小結(5‘)

本文是一篇記遊隨筆,也就是兼有隨筆和遊記兩種特色的散文。“不刻意爲文,遇有可記,隨筆寫去。”文章着重寫一個異人:龐安常耳聾心明;一樣奇景:蘭溪水向西流。行文無拘無束,生動活潑,時而漫記戲言,時而引錄詞作,表現了作者風趣、開朗的個性和樂觀、積極的精神。

根據框架背誦全文

練習三:

以“心態與生活”爲話題,寫一篇週記小作文

標籤:教學 範文 沙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