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孩童之道的教學設計

《孩童之道》教案教學設計

孩童之道的教學設計

一、導語:

公元1913年一個晴朗的日子,印度有位詩人領着一羣孩子剛從森林裏玩耍歸來,郵遞員送給他一份電報,這是瑞典文學院發來的一個通知,告訴這位詩人,他獲得了本年度,即1913年世界文學最高獎——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獲得此項殊榮的第一個東方人。這位詩人並沒有去瑞典參加盛大的授獎慶典,並且把他獲得的諾貝爾獎金全部捐給了一所學校。這位詩人就是印度最偉大的詩人、印度詩聖——羅賓得拉納特·泰戈爾。作爲一位世界級的大作家,泰戈爾的作品是可以車載斗量的。他一生爲我們留下詩集53部,長篇中篇小說12部,短篇小說一百多篇,戲劇38部。(列舉數字是爲了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他還是一位著名的音樂家,創作了兩千多首歌曲,其中一首被定爲印度的國歌。他還是一位造詣很高的畫家,七十高齡纔開始揮筆作畫,畫了兩千七百多幅作品,大都具有獨特的風格。在泰戈爾衆多的作品中,有一部詩集被稱爲“世界最優秀的兒童詩集”,這就是《新月集》。(板書:《新月集》)今天我們就學習《新月集》中的一首詩——《孩童之道》。

二、教師範讀

三、講讀1.讓學生放聲自由讀。 提一個要求:讀完之後,說說讀這首詩的第一感受——它可以是你對這首詩的感悟、理解,也可以是這首詩使你想到的什麼。2.讓學生談感受。 我作爲教者,也談自己的感受。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師生交流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把自己當成學生中的一員。對於學生的發言,教者應給予適當的評價。比如用“你找到了藝術的感覺”“你的感受非常獨特”之類的話來肯定。因爲這首詩不好懂,所以若有學生說讀不懂,教者也要給以肯定:“你說出了自己真實的感受。不懂不要緊,一會兒你就會懂。”

《孩童之道》導學案

一、總體要求

1、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透過教師範讀與學生朗讀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把握詩文主旨;透過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詩歌的能力。

(3)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2、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儘可能讀懂這首詩,體會其中的美感。

難點:感受“孩童之道”的含義。

3、課時安排:1課時

二、學習內容《孩童之道》

(一)預習內容《孩童之道》

(二)教材助讀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詩人。他一生創作了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一百來篇短篇小說,20多個劇本,近千首歌曲。主要作品有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長篇小說《沉船》《家庭與世界》,中篇小說《四個人》《兩姊妹》,短篇小說《一個女人的信》《活着還是死了》等等。泰戈爾是近現代印度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滿熾熱的愛國激情和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真實地展現了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印度社會生活的畫卷,開闢了印度文學史上一個嶄新的時代,對印度現代文學,甚至對整個東方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講讀

自由讀、談感受。

三、展示交流,合作探究

1.第一節。

思考:“只要孩子願意,他此刻便可飛上天去。”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泰戈爾瘋了嗎,說孩子想飛就能飛?

(原來,在泰戈爾看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angel”(天使)。西方文學藝術中的小天使是生着雙翅的小孩兒或少女形象。)

能插翅飛上天去,這是人類多少年的夢想,而孩子能辦到,可孩子爲什麼不飛上天去?( )

2.第二節。

第一節寫孩子想飛就能飛,是在寫孩子的 。那麼這一節“孩子知道各式各樣的聰明話”是在寫什麼?( )

實際上孩子是不是知道許多聰明話?

既然孩子知道各式各樣的聰明話,爲什麼永不想說?

3.第三節。

“孩子有成堆的黃金與珠子”,怎麼理解?

孩子們有成堆的金銀珠寶,可他們到世界的第一天是什麼樣?

他們爲什麼放棄金銀珠寶,假裝完全無助的樣子?

4.第四節。

“纖小的新月的世界”指什麼?

第一句在寫什麼?

孩子們雖然有了絕對的自由,卻怎麼樣?

自由如此寶貴,孩子爲什麼心甘情願地放棄了?

5.第五節。

第一句:在泰戈爾看來,孩子是無憂無慮的,不知如何哭泣,可他們爲什麼哭泣?

最後一行:“細故”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哪些細故讓孩子們哭泣?

“憐”指 。“愛”指 。

四、學以致用,總結提升

思考與討論二

五、課堂小結,知識拓展

《新月集》推薦閱讀篇目:《紙船》《對岸》《家庭》

六、清理過關,課堂測評

我說課的篇目《孩童之道》。這是大文豪泰戈爾的`詩集《新月集》中的一首散文詩。《新月集》是詩人爲孩子爲母子之愛唱出的一曲激盪心靈的頌歌,詩人把兒童比作新月,預示他們像新月那樣純潔寧靜美好天真,也預示他們會像新月那樣日漸圓滿、完美。

《孩童之道》全詩共五節,爲我們着力描繪了一個天真可愛的神化的兒童形象。他是一位天使,本擁有着一切美好的東西,但人世間總還有更吸引他的力量在召喚着他,那就是——母愛。他不惜放棄一切,假裝一無所有,來獲得母愛。孩子天真的行爲表達了對母愛的無限依戀與渴望,母子情深,令人動容。

本文是長春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課。學生們剛剛走出小學,步入初中,還沒有完全脫離對母親的依賴,但叛逆思想已經開始萌發。學習本文能讓學生的心靈重溫童年的美好時光,感受母子親情的美好,有助於幫助學生走過叛逆期。同時,我班有很多是住校生,從每天都可以見到爸爸媽媽到一週才能見一次,學生心中對親情的體會前所未有的真切。本詩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的情感也容易調動起來。

依據以上分析,按照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朗讀詩文,把握詩文主旨;

2.品讀文字型會詩歌內涵,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3.對比閱讀《金色花》。

教學重點:

1.以讀代講,感悟詩歌主旨;

2.體會“孩童之道”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會孩子身上的神性。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在教學方法,我準備採用情境教學法和品讀賞析法;在學習方式上,指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式來學習。這既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方式,也是由本詩的特點和所確立的教學目標決定的。

標籤:孩童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