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雨巷》精品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雨巷》精品教學設計(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雨巷》精品教學設計(精選6篇)

《雨巷》教學設計1

【教學重點】

如何在賞析意境和體會情感的基礎上探索詩歌的內涵。

【教學難點】

調動學生從多角度鑑賞詩歌的藝術特色。

【教學設想】

詩歌重在朗讀,體會情感,有感情的朗讀也被稱爲“美讀”。本課旨在透過反覆的朗讀體會詩中的情感,在誦讀的基礎上,從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調,探究詩歌的內涵及藝術特色,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詩無達詁。”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力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上課前發一張草稿紙給學生,讓學生隨時寫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以及疑問,在課堂上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留待下節課或者課後探討。

一、匯入課文

1、自由誦讀。

2、再讀一遍(可默讀可有感情的讀出聲來),邊讀邊在紙上寫下自己的直覺感受,原初體驗。讀一篇文章會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響,請2~3名同學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教師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整體感受。

3、嘗試性“美讀”,揣摩朗讀技巧:

學習詩歌的重要途徑就是“美讀”,讀出感情來,讀出技巧,讀出美感來。

⑴ 請一位同學示範朗讀;

(教師和學生評點)

⑵ 聽錄音範讀;

(提示學生看有沒有新的感受,記在紙上)

⑶ 學生再讀。

(可齊讀,儘量模仿範讀的節奏和技巧,體會感情)

二、進入詩歌

1、探究詩歌鑑賞的一些方法:

我們前面學了幾首詩歌,做題也見過很多詩歌鑑賞的題型,你是怎樣閱讀鑑賞一首詩歌的?你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可進行小組討論,形成小組意見,透過代表交流,教師做適當的補充。教師應着重引導而不是講解,並且善於激發學生的疑問。爲避免場面失控或者意外情況發生,影響課堂氣氛或教學質量,教師應該準備好以下素材備用。)

2、作者及相關背景知識。

(可製成卡片或者幻燈片)

3、詩歌意象和意境:

什麼是意境?什麼是意象?爲什麼選取這些意象,其達到的表達效果是什麼?

《雨巷》的意境分析:

“夢一般的悽婉迷茫”,朦朧。

《雨巷》運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籬牆”、“油紙傘”。

4、情感基調。

(可透過詩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詞語進行分析)

5、表達技巧。

(着重分析象徵手法的運用,什麼是象徵?幾個主要的意象分別象徵了什麼?)

6、詩歌的內涵:

(此詩的內涵可從多角度分析)

在夢一般悽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獨感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徵的手法抒發了詩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複雜情緒。

(可從探求“理想是什麼”這一角度來發掘詩歌的無限張力:這是一首愛情詩、政治詩、哲理詩等角度探究。但無論哪一種,其悽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還有那彷徨的聲音,讓我們無限惆悵,一代一代永遠也走不出這悠長悠長的“雨巷”。)

7、藝術特色:

(可透過比較的方法來賞析,看看《雨巷》在藝術風格上有那些特點。)

着重談談音樂美:和諧的韻腳,押韻;雙聲疊韻詞的運用;句式上的迴環復沓;節和詞的反覆出現(注意第一節與最後一節的“逢着”和“飄過”,可進行探討);流暢圓潤,富於吟唱 。(可播放《雨巷》這首歌)

8、配樂詩朗誦。

三、作業

發揮大膽想象,把《雨巷》改編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說,並試着比較詩歌語言與散文和小說語言的異同。

《雨巷》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重點】

透過誦讀及對意象的把握體味詩歌的內涵。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丁香姑娘這個意象的象徵義。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透過誦讀走近作者,理解主題,品味語言,體會意境。

2、教師點撥與學生合作探究相結合。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由網絡歌曲《丁香花》匯入(伴着音樂)

丁香花,大家並不陌生,我國古詩裏就有許多吟詠丁香的名句“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等等。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詩人對着丁香往往傷春說它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在他們眼中它是美麗、高潔、愁怨的代表。丁香如此那麼“丁香一樣的姑娘”是個什麼樣的女子?讓我們一起走進雨巷去看看。

二、作者介紹。

(見課件)

三、賞析全詩。

(一)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指導節奏、體會情感),談談自己的初始體驗。

師引導:你覺得這是一首什麼詩,你認爲它美嗎,美在何處?

(二)再讀本詩,體會意境

(課件音配像朗讀)

1、說說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圍。

2、同桌交流,找出本詩的意象,體會意境。

詩歌是依靠形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悽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組成了這一情境呢?你能否展開想象勾勒一幅“雨巷”中的圖景?

(三)三讀全詩,感悟內涵

1、根據已領悟的內容,揣測詩人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本詩

(可提示學生結合詩中的表現內心情感的詞語進一步理解)

2、教師補充介紹必要的創作背景

指導學生結合背景再讀全詩,之後說說自己新的理解和感悟尤其對“丁香一樣的姑娘”的理解不僅在表層實際意義更應探求其象徵義,力求對詩歌內涵多角度思考並鼓勵個性化理解。(課件)

(四)四讀全詩,加深感悟

把情感融入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情感。

四、拓展閱讀(課件)。

戴望舒的早期作品《煩憂》,體會其詩歌創作中的綿長情感及和諧流暢的音節,更全面的瞭解詩人的創作風格。

煩憂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五、課後作業。

背誦這首詩。

《雨巷》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作者及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

(2)有感情地誦讀詩歌,體味詩歌的意境。

2、能力目標

(1)分析、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徵意味。

(2)透過誦讀、欣賞提高對詩歌的分析能力。

3、情感目標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二、教學重難點

1、分析獨具特色的意象,掌握相關方法。

2、學會知人論世,探究並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設計

(一)匯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上古的《詩經》、《離騷》到樂府民歌,從唐詩宋詞元曲到現當代新詩,涌現了很多流派,出現了很多詩人,留下了大量的詩歌精品。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隨着西方詩歌的影響,我國詩壇也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諸如激情四溢的郭沫若,浪漫典雅的徐志摩,忠誠愛國的艾青。今天我們來結識一位朦朧纏綿的“雨巷詩人”——戴望舒。

(二)自主收穫

1、瞭解作者及背景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今餘杭)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1928年成爲《現代》雜誌的作者之一,並逐漸成爲現代詩派“詩壇領袖”。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爲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此被稱爲“雨巷詩人”。早期詩歌因受西方象徵派的影響,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意象朦朧、含蓄,感傷氣息較重。後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嚮往,詩風顯得明朗、沉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時期,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就是這種心情的表現。當時代理《小說月報》編輯的葉聖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並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

2、文體知識

現代詩派:這個詩派得名於施蟄存主編的《現代》文學月刊。黑線這個刊物並且創作詩歌風格相似的一羣新人,被稱爲現代詩派。20世紀30年代中期是這個詩派的鼎盛時期。現代詩派的詩藝核心是象徵主義。現代派詩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態的心靈,詠歎着濁世的哀音,表達着對社會的不滿和抗爭,也流露出對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悵。戴望舒是30年代“現代派詩歌代表”。其他主要代表詩人有陳江帆、南星、徐遲、番草、玲君、吳奔星、路易士等。

3、積累基礎字詞(結合導學案內容)

彷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頹圮(tuípǐ)

寂寥(jìliáo)惆悵(chóuchàng)

(三)合作探究

1、聽範讀,學生再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雨巷》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

明確:詩歌描寫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營造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徵色彩的迷離、超然、朦朧的抒情意境。

(2)《雨巷》中主要寫了哪兩個意象?怎樣理解和欣賞這兩個意象?

明確:一是雨巷。梅雨季節,江南的小巷陰沉潮溼,兩邊是寂寞的人家,間或有人匆匆走過。這一意象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我們可以把它“虛化”爲一條“追求之路”,懷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裏徘徊不前,讓人不禁發問,“我”期待着什麼?

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詩詞裏常見的意象。丁香花常見白色、紫色兩種,外形單薄細弱,往往用來代表孤高、美麗和憂愁。詩人將這種美賦予姑娘,“丁香一樣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徵詩人心中的理想,這種理想是高潔的、美麗的。但也如丁香或姑娘一樣,稍縱即逝,不可把握,給人暫時的安慰,留下的卻是永久的懷戀和無限的惆悵。

2、文字分析

(1)《雨巷》中有這樣的詩句,“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飄過這女郎”,能否將句中的兩個“飄”字改爲“走”字?爲什麼?

明確:不能。因爲姑娘不是真是存在的,而是作者想象出來的,想象中的人物是沒有“重量的;而且“飄”字與前面的“夢”字構成了最佳組合。總之,“飄”字生動地描述出詩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飄忽朦朧的特點。所以,詩中用“飄”字描寫這位姑娘的行動。

(2)《雨巷》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咀嚼着“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這種彷徨感傷的情緒,不能籠統地說是純屬個人的哀嘆,而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則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誦再現了這部分青年心靈深處的聲音。在這裏我們確實聽不到現實苦難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號。這是低沉的傾訴,失望的自白。然而從這傾聽和自白裏,我們分明可以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後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痛在詩句裏流動。

(四)疑點探究

《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詩。人們對這首詩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爲“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爲“姑娘”相當於“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爲,“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明確:“姑娘”當然有其象徵意義。那麼“姑娘”象徵什麼呢?“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詩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爲了尋找“姑娘”——理想。他追求到“姑娘”——理想了嗎?“姑娘”可望而不可即,追求雖執著但“道阻且長”,“姑娘”永遠“宛在水中央”。這就給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塗上了一層悲劇色彩。如果詩中“我”是一位沉醉於愛情中的青年,這位“姑娘”不正是他要追求的佳人嗎?或許她的家就在巷子的盡頭,或許她只是從巷子經過,誰知道呢?讀者儘可以展開想象。有時候,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補充。從這一角度來講,詩人和“姑娘”是二位一體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即“我”是,實實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來的“我”,或另一層面的“我”。

(五)拓展延伸

選擇意象一定要做到“象與情合”,試多舉幾例加以分析?

1、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淒涼悲傷的象徵。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都以梧桐葉落來寫悽苦愁思。

2、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繫。宋詞有李清照《添字醜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

3、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裏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雨巷》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課外收集資料,瞭解戴望舒這一現代知識分子的心路及其創作。

2、品味語言,感悟生活,認識《雨巷》尋夢者的彷徨,以及內心頑強的追求。

3、課內外有意地進行語言遷移訓練,提高觀察和讀寫聽說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學習重點:

《雨巷》思想感情較複雜,象徵色彩濃重,不容易理解,故重難點確定爲:1、分析清楚意象所隱含的思想感情。2、弄清《雨巷》中尋夢者的彷徨、頑強。

課前準備:

1、小組合作,收集關於作品的文字介紹和圖信。

2、預習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1、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你熟悉杜牧的《山行》嗎?能給大家朗誦嗎?

你熟悉馬致遠的《秋思》嗎?能給大家朗誦嗎?

你能說說你對上面兩首詩的理解嗎?

2、資料交流並談感受。

各小組投影展示,邊看圖片邊作介紹邊談感受(教師適時也將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展示出來)。

收集資料時,你有什麼感受。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其他在配樂聲中聆聽內容,感受詩作內容。

2、如果你來讀某節,你將如何把握,給同學們說說,

3、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詩作的內容嗎?

三、相互質疑,探究寫作意圖。

1、將你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四人一組,組內交流,然後找出一個你們認爲最難的或最有價值的問題向其他組的同學提問。

(學生思考,交流、提問、答問)

2、老師也設計了一些問題(投影展示)。有些問題同學們也已經問過,有些還需我們討論一下。

(1)雨巷有什麼特點?滲透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2)戴望舒爲什麼用“丁香”來寫姑娘?寫姑娘時的“行”能否換成“徘徊”、“投吧”能否換成“謝”、“消了”能否換成“淡了”、“散了”能否換成“失了”?請分別說說你自己的看法。

(3)“丁香般”的姑娘可能寄託着作者什麼情感?

(4)“我”着墨並不多,但給人印象特深,爲什麼?

(5)“我”、“姑娘”找尋下去的結果會是什麼?

師:剛纔針對課文進行了探究,我想大家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有所瞭解了吧?誰來給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

四、啓發聯想

這樣的心、這樣的情,你熟悉嗎?讓我們聯想一下自己的閱讀經歷、人生旅途也曾感受過的“雨巷”的情感。

五、拓展遷移

人類該有怎樣的情懷才能走出“雨巷”?

六、作業

1、請記錄下自己讀完後的感受,或課堂上沒有來得及說的話。

2、自選題(三選一)

(1)配樂朗讀

(2)蒐集戴望舒的詩歌,製作戴詩專題彙報。

(3)給讀者寫一封薦讀《雨巷》的.信。

附:板書設計

雨 巷

悠長、寂寥、頹圮—黑暗、沉悶的現實

希望逢着

《雨巷》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透過掌握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體會“意象”的象徵義。

【教學難點、重點】

體會詩歌創造的朦朧迷離,低迴動人的意境。

【教學方式】

感悟法、朗讀法、啓發式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播放唐磊的音樂《丁香花》。

一條悠長而寂寥的小巷,一位美麗而憂鬱的姑娘,一次擦肩而過的邂逅,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思念和憂傷?80多年前的《雨巷》成爲經典,曾以音樂、繪畫和舞蹈(《小城雨巷》)的形式表現出來,今天,讓我們走進走進文字版(能留下想象空間)《雨巷》,走進詩人那顆朦朧潤溼的心。

二、作者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於杭州,中國近現代著名詩人。作品創作分早期和後期兩部分。早期作品多寫自己孤獨、感傷的情緒,有朦朧含蓄之美,代表作《雨巷》;後期作品多寫自己熱愛祖國的情懷和高尚的民族氣節,顯得明朗、誠摯,代表作《我用殘損的手掌》。

《雨巷》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徵詩。這首詩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他也因此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稱號。

三、誦讀

1、誦讀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惆悵(chóu chàng)

頹圮(tuí pǐ)

2、美嗎?什麼樣的美?

美;憂鬱美、朦朧美,不同於毛澤東詩詞的崇高美和李清照詞的悽美(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3、請分別從內容和形式上談談你的感受?用幾個詞來表現。

內容上:低沉、傷感、憂傷、朦朧、孤獨、惆悵、失落、哀怨等。

形式上:低沉緩慢、舒緩悠揚,有很強的音樂美。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迴反覆、迴腸蕩氣的感覺;聽起來悅耳、和諧,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4、歸納音節特色

葉聖陶先生曾經盛讚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明確:

①全詩共7節,每節6行,詩行的頓數基本爲三頓,單字頓都設定在詩行的的行首,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讀進來有舒緩悠揚之效。

②押韻規則(全詩從頭至尾都用“ang”韻,沒有換韻,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裏重複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具有很強的音樂性和旋律美。

③另外,詩句長短錯落,迴環往復,語言上用反覆和排比,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覆迴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四、合作探究

我心目中的丁香姑娘

五、意象分析

全詩中有哪些意象?請找出來。

明確:有6個。

客觀物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籬牆;人物形象:我、丁香姑娘。

1、丁香

明確:丁香未開花時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着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開花爲淡紫色或白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所以,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徵着美麗、高潔和愁怨。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曰:“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詞曰:“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見研討練習四)

特點:美麗、高潔和愁怨。

2、丁香姑娘

找出詞句:結着愁怨、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哀怨、彷徨、默默、彳亍、冷漠、悽清、惆悵、走近、太息一般的眼光、飄過、悽婉、迷茫、遠了、走盡、消散了……

特點:美麗高潔、憂鬱迷茫、飄然易逝。

3、油紙傘

因爲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祕、迷濛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悽清的氛圍。

4、雨巷

找出詞語:悠長、寂寥。

特點:陰暗、狹長、幽深、朦朧。

5、籬牆

這個籬牆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淒涼的氛圍。

除了6個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緒、動作、物態的詞。這些意象一起構成了全詩的超然意境。

6、我

找出詞語:獨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悽清、惆悵。

特點:孤獨、迷惘、憂愁、有所追求。

多組意象意境美(迷離飄渺)

六、探究本詩的感情基調

1、感傷、憂愁的感情基調。

2、詩歌爲什麼會有憂愁的情感色彩?

《雨巷》寫於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四,一二”政變後,作者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充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知人:雙魚座,敏感脆弱。

七、探究本詩的象徵意義。

象徵,借用隱喻或暗示,透過具體形象來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種表現手法。如火炬象徵光明,白色象徵純潔或哀悼,紅色象徵喜慶或革命、喜鵲象徵吉祥、烏鴉象徵厄運、鴿子象徵和平,鴛鴦象徵愛情,康乃馨象徵慈祥、溫馨、真摯,玫瑰象徵愛情,毋忘我象徵友誼和思念等。運用象徵這種藝術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可使複雜深刻的事理淺顯化、單一化,還可以延伸描寫的內蘊、創造一種藝術意境,以引起人們的聯想,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效果。

理解的多樣性:“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1、“雨巷”

①象徵了黑暗壓抑的現實;

②象徵了大革命失敗後,革命事業陷入低谷;

③象徵了人生際遇上的低谷。

2、“我”

我的感情起伏:希望——失望——再希望

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追求者、失落者、執著追求者。

①是一個苦悶的、人生的追求難以實現的知識分子形象;

②可理解爲一個失戀者的形象;

③執著追求者。

3、丁香般的姑娘

①象徵了詩人在大革命失敗後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②可理解爲詩人理想中的戀人形象;

③可理解爲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④是作者自己的真實寫照。整首詩表現了詩人渴望遇上與自己有同樣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總結:整首詩可理解爲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後,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也可以理解爲對愛情的追求;還可以理解爲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尋的心路歷程。

八、把握詩歌特色

1、朦朧、含蓄

《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2、富於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

九、總結課文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雨巷”,都曾經有過希望,有過失落,也曾經尋找過,跌倒之後也希望爬起來,繼續前行。詩人說出了我們每一個人想說的話,引進了我們的強烈共鳴,這樣的詩就是經典。

《雨巷》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感知詩歌的意想及特徵。

2.透過朗讀,體會詩人憂鬱惆悵的情懷。

3.並嘗試新詩的寫作。

教學重點、難點

把握詩的意象及主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設計

初讀詩歌,試着給詩劃分節奏,體會其音樂美;

再讀詩歌,初步感受詩人表達的情感;

自主質疑,提出你在讀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二、教學過程

(一)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檢查學生朗讀,你覺得在這首詩中瀰漫着一種什麼樣的情緒,請用一個形容詞概括。

學生活動。

教師引導明確:憂愁、哀怨、惆悵……

(二)品讀詩歌,把握意象

結合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你從詩中哪些地方感受到這種情感?(透過學生的活動引出對意象的把握)

教師明確:“雨巷”、“油紙傘”、“丁香一樣的姑娘”等

(三)賞析意象,把握主旨

着重品讀“丁香一樣的姑娘”這一意象

詩人爲什麼用“丁香”來形容姑娘?

學生活動

教師補充: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別,一結一結的,人們習慣地稱爲丁香結。古代文人常以它作爲憂愁情緒的代詞,它是一種愁怨的代表,是悲傷的情緒(請同學一起看圖片)。以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並非戴望舒的獨創。李璟的《浣溪沙》中就有“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商隱的《代贈》詩中也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戴望舒在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再加上丁香開在暮春時節,很容易引發文人的傷春情緒,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傷連在一起成爲孤高、美麗、憂傷的代詞。

你對丁香一樣的姑娘有什麼不同理解,有人認爲“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爲“姑娘”相當於“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爲,“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你有什麼看法?

學生活動:討論、發言

教師在學生的討論中適時適當的補充詩歌的創作背景、詩人的相關生平,幫助學生理解詩的主旨。

(四)再讀詩歌,品味感悟

在把握詩人情感和詩歌主旨的前提下,再次誦讀全詩

(五)教師總結讀詩的方法

1.整體感悟:初讀感覺

2.把握意象:吟讀推敲

3.知人論世(史學價值):拓展閱讀。

4.個性體驗。

(六)拓展閱讀:

1.在古典詩詞中有很多類似“丁香”這樣的意象,如:柳、明月、黃花、杜鵑……,請你選擇一兩個意象,找出相關詩詞,並對詩中意象作簡單賞析。

2.嘗試創作一首詩歌,並在詩中用意象來表達情感。

3.請把《雨巷》與胡適的《兩隻蝴蝶》作一比較,並作一簡單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