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綠色蟈蟈》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綠色蟈蟈》教學設計(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綠色蟈蟈》教學設計(通用5篇)

《綠色蟈蟈》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綠色蟈蟈》一課選自人教版語文課本七年級上冊。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採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綠色蟈蟈》一課主要學習任務是探討蟈蟈的外表特徵和生活習性,讓學生對這種小昆蟲有進一步的瞭解;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主要依靠學生透過速讀課文來抓住重點,再輔以學生平時餵養蟈蟈的親身經歷。另外作者獨特的語言藝術也是本文學習時不可忽視的問題,可採用學生獨立研讀、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法。

[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有些對小動物有濃厚的興趣,也有餵養小動物的經歷,尤其是蟈蟈這種很普通、常見的小昆蟲,有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更有助於這篇課文的學習。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於這篇課文,教師佈置學生在課下蒐集關於蟈蟈形、色、聲、食等特性,並回憶自己餵養蟈蟈的經歷,把自己的經驗帶入到課文的學習中,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學生之間合作交流,介紹自己最熟悉的一種小動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瞭解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以及蟈蟈的生活習性。

[能力目標]

1.學習用快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並簡潔概括要點的方法。

2.體會文章富有文學筆法、生動活潑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德育目標]

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

透過比較、分析,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筆法特點;感受、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

[教學方法]

1.朗讀法。《綠色蟈蟈》是一篇觀察隨筆,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妙趣橫生,在反覆誦讀中體味生動傳神的語言特點,如擬人手法的運用及表達效果。

2.研討點撥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因其內容的生動有趣,課堂教學應充分調動學生自由探究的積極性,爲深層把握文意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教師適當點撥、歸結,如文章突出的寫作特色。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猜謎:(課件展示)謎一:“小小諸葛亮,穩坐中軍帳;佈下八卦陣,捉拿飛來將。”謎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幹。”謎三:“頭小頸長四腳短,硬殼殼裏把身安,別看膽小又怕事,要論壽命大無邊。”(學生猜謎後課件展示動物的畫面)

大家說說,你是根據什麼把謎底給猜出來的呢?(引導得出結論:根據謎語中講的特點以及自己平時的觀察)對,介紹事物,必須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說明。今天,我們來學習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綠色蟈蟈》,看看他是如何發現蟈蟈特點的,他又是如何來介紹蟈蟈這些特點的。

二、資料助讀

提問:誰願意把自己蒐集到的關於作者法布爾的情況和大家進行交流?

(提示:1823年12月22日,法布爾生於法國南部一戶農民家中。在他不足19歲時就立志研究昆蟲。後來靠自學獲得了自然科學碩士、博士學位。《昆蟲記》共20卷,談到的蟲子有100多種,同時收入一些講述經歷、回憶往事的傳記性文章,若干解決理論問題的議論,以及少量帶科普知識性的文字。做這件事耗費了他的一生,但這些可能是一般人一輩子也無法親眼目睹的蟲子生活細節。1915年11月的一天,這位以昆蟲爲琴撥響人類命運顫音的巨人逝世。)

三、速讀概括,感知文章

1.對照幻燈片,學生解決疑難字音。

篝(gōu)火 喧囂(xiāo) 狩(shòu)獵 篡(cuàn)奪

窸(xī) 窣(sū) 氣氛(fēn) 吮(shǔn)吸 靜謐(mì)

喑(yīn)啞(yǎ) 螽(zhōng)斯 萵(wō)苣(jù) 顎(è)

喙(huì) 嗉(sù)

2.速讀課文,感知以下內容。

(1)快速閱讀全文,找找看:文章介紹了蟈蟈哪些方面的特點?

(外表、叫聲、習性)

(2)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

(“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3)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蟈蟈的叫聲和食性。主要寫的是食物習性。從第4段到結尾,這是文章的主體,其中8、9、10三段是對蟈蟈食性的補充說明。11段是寫蟈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從不爭吵。)

3.交流討論,編寫謎語。

教師再次用課件展示蟈蟈圖片,學生4人一組進行交流、討論:請根據蟈蟈外形、色彩、聲音、食性等方面的特點合作編寫一個以“蟈蟈”爲謎底的謎語。

四、品析語言,體悟情感

主問題:魯迅稱法布爾爲“講昆蟲故事的楷模”,“沒有哪位昆蟲學家具備如此高明的文學表達才能”。你能從文中看出這樣的特點嗎?(獨立研讀、小組合作、全班交流)

交流研討重點:

1.不斷變換對蟈蟈的稱呼

夜間捕蟬的蟈蟈——夜間狂熱的狩獵者

入夜鳴唱的蟈蟈——夜晚的藝術家 歌手

入籠餵養的蟈蟈——“我”籠裏的囚犯

飽餐蟬肉的蟈蟈——蟬的屠夫

2.用擬人手法傾注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①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弱肉強食處四周的綠葉叢中,蟈蟈在竊竊私語。

②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

③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④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⑤嗉囊裝滿後,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沾着唾液的抓擦擦臉和眼睛,然後閉者雙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3.透過比較來寫蟈蟈

比如在寫蟈蟈的叫聲時,拿蟬的叫聲來作比較;寫它喜歡吃肉食時,拿螽斯來作比較;寫它追捕蟬時,拿鷹來作比較;寫它同類相食時,拿螳螂來作比較。這些比較,既突出了蟈蟈的習性,又說明了作者對各種昆蟲的習性瞭如指掌。

五、拓展延伸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說說看,你從這篇課文學到了什麼?

六、小結

熱愛生活的人應該看《昆蟲記》,因爲可以更加了解世界,也讓自己充滿愛心。不熱愛生活的人也可以看看,就算你厭煩了人事,對蟲子也可能心懷好感,透過對它們的認識來喚回熱情。

七、佈置作業

1.課外選讀法布爾《昆蟲記》中的文章;

2.請同學們去戶外靜聽蟲鳴鳥啼,並用一段話形象地描寫出來,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在傾聽中有所發現。

[教學反思]

本節課力求體現“師生平等,交互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分成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充分考慮到學生實際,做到具體明確、知行合一。教學過程中,我時刻注意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內容面向全體學生,合理建構教學環節,多法結合,層次分明;引導學生反饋時注重學法指導,鼓勵學生髮表不同見解和獨特感受,課堂氣氛靈活生動。

在教學設計層面,我努力設趣導疑,有針對性地設計訓練與活動,如“編寫蟈蟈謎語”環節,師生互動,共同開發課程資源,形成了教學中的小高潮。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並有自己的收穫。45分鐘充實而有趣的教學實踐,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強化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學生透過親身體驗把在知識轉化成了能力,教師也收穫頗多——“道,發於知,成於行。

《綠色蟈蟈》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採用生動的文藝筆調,透過生動傳神的語言描寫及擬人手法的運用,把蟈蟈的外形叫聲及習性寫得活靈活現,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透過快速閱讀歸納課文內容。

2、透過誦讀品味生動優美的語言,並說說其作用,並積累美詞佳句。

3、培養仔細觀察事物的習慣,激發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以及關愛動物,尊重生命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2、掌握描寫動物的具體方法。

【教學設想】

利用多媒體引起學生對動物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運用快速閱讀的一般規律,有效地尋找介紹動物的有效資訊;透過誦讀品味生動優美的語言,培養語感;透過觀察動物畫面,進行片斷寫作。

【課前準備】

教師:製作相應的課件,尋找動物特別是蟈蟈的圖片資料,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理解。課件備用。

學生:預習詞語,查找資料,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並準備向同學介紹自己最熟悉的一種動物。

【教學課時】

一節。

【教學過程】

一、匯入(播放畫面)

同學們,也許你還記得童年時看螞蟻搬家時的情景吧!也許還記得在夏夜裏在草間提着燈籠的螢火蟲吧!還有唱歌的知了,飛舞的蝴蝶,這些大自然的小昆蟲。現在請大家來講一講你所熟悉的一種昆蟲。(學生自由發言)

也許你已經從各類文章中體會到蜜蜂,小鳥等各類小動物的生活情趣。這些美好的昆蟲,動物也許都是伴隨你成長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訪一位昆蟲朋友──綠色蟈蟈。

二、作者介紹(出示法布爾的圖片)

法布爾(JEAN·HENRI FABRE),1823年12月21日生於法國南部一個小山村。從孩提時代起就表現出對昆蟲和自然的喜愛,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敏銳的觀察力。透過自修,他取得數學,物理學,博物學學士學位,任博物館館長。他在南法塞西尼翁村買了一小塊地,命名爲荒石園,開始專心觀察,研究昆蟲,寫成十冊《昆蟲記》。關於昆蟲的研究受到達爾文的推崇,讚譽爲無與倫比的觀察家。91歲時過世。

三、檢查預習,詞語學習

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課件中顯示紅色)

狩( )獵喧囂( )篡( )奪劫( )掠

窸窣( )開膛( )破肚篝( )火嗉( )囊

吮( )取唾( )液喑啞( )靜謐( )

螽( )斯萵苣( )顎( )喙( )

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速讀課文,討論並完成下列問題:

綠色蟈蟈的外表有哪些特徵?有哪些習性?作者主要寫了哪些習性?

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說說作者在什麼情況下有什麼稱呼,什麼效果?

學生思考討論後交流:

1、外表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2、習性:蟈蟈的叫聲和食性(重點)

稱呼:捕蟬時狂熱的狩獵者

籠中觀察實驗對象我籠裏的囚犯生動形象

吃蟬肉時蟬的屠夫

再讀課文,自由質疑。

1、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爲什麼?

2、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爲什麼?

在學生的討論研究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

教師總結指導:

也許有的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給人以親切自然的形象生動的感受;也許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本文的寫作特點: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徵。

五、欣賞畫面,進行片斷寫作

觀察下面這兩組圖,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比喻等,寫一個有關動物的片斷。請注意表達出真情實感。

六、作業佈置

閱讀《能歌善舞的昆蟲》(圖片,文章)

課文第10段同類相食中,我從來沒有見過象螳螂那樣捕殺姊妹,吞吃丈夫的殘暴行徑,如今,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科學界已有不少異議,請閱讀《螳螂殺夫冤枉》,發表自己的看法。

【板書設計】

綠色蟈蟈

法布爾

捕蟬外表漂亮,勻稱,優美

蟈蟈演唱聲音喑啞,清脆,柔和喜愛

吃食喜肉和甜食,同類相食

《綠色蟈蟈》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並說出其作用。

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材分析】

本文文質兼美,不僅讓讀者對相關的科學知識有所瞭解,而且也讓讀者得到了美的享受。在學習本文時,一是要着眼於對相關知識的瞭解,二是要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

【教學設計】

一、語言描繪匯入(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課件示有關蟈蟈圖片以及其他小動物的圖片,讓學生用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然後讓學生進行評價。後示文章中描寫蟈蟈的語句並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課題:綠色蟈蟈。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

2、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以上要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學生自讀,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也可參與討論,並及時點撥指導。

教師指導明確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三、重點研讀,質疑問答,合作交流

學生可再讀課文,並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擬人手法的運用等。

學生依據問題組,自由質疑:

1、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爲什麼?

2、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爲什麼?

在學生的討論研讀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教師可總結指導。

也許有的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給人以親切自然的形象生動的感受;也許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徵。

四、拓展延伸,應用反饋

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五、佈置作業

課外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

【板書設計】

綠色蟈蟈

法布爾

綠特徵:漂亮、嫩綠、苗條、勻稱

色擬人

蟈生動

蟈習性:叫聲—柔和,捕蟬—爲食

【教學反思】

本文應重在對學生的語言方面的訓練,這樣可以讓學生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教學時,應把握文字,以朗讀、感悟、體驗爲主,並進行一定的語言訓練,達到學習和運用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綠色蟈蟈》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①速讀課文,概述文章內容;

②體味文中美詞佳句,試分析作用;

③掌握小品文的常用說明方法和寫作技巧。

二、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文章內容,並結合重點語句體會文章語言特色的能力。

三、課前準備:

教師可閱讀有關法布爾的傳略及法布爾寫的《昆蟲記》,透過課件,製作出有關昆蟲,特別是蟈蟈的動畫形象,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理解,佈置學生課下認真進行觀察,準備向同學介紹一種自己最熟悉的小動物。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文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還記得清代文學家沈復曾在《童趣》這篇文章中說:“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嗎?也許你的細心讓你看到螞蟻搬家時的團結;也許你的留意讓你識破了螢火蟲的奧祕;也許你的慧眼讓你發現了蝴蝶的美麗……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就會感覺到生活的樂趣。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筆下的綠色蟈蟈。

(二)瞭解作者掌握常識

法布爾與《昆蟲記》

1823年12月22日,法布爾生於法國南部一戶農民家中。童年時代就迷上了戶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蟲鳥。在他不足19歲時就立志研究昆蟲。後來靠自學獲得了自然科學碩士、博士學位。1880年他用積攢的'一小筆錢,在鄉間小鎮塞里尼昂附近購得一處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舊民宅,進一步研究活蟲子的計劃即將變成現實。他精神舒暢,用當地普羅斯旺語給這處居所取了個風趣的雅號——荒石園。年復一年,他守着心愛的荒石園,開足生命的馬力,不知疲倦地從事獨具特色的昆蟲學研究,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他就是這樣,孤獨、歡欣、清苦、平靜地度過了35年餘生。

《昆蟲記》主體內容集中在昆蟲學問題上,同時收入一些講述經歷、回憶往事的傳記性文章,若干解決理論問題的議論,以及少量帶科普知識性的文字。1910年法布爾在全十卷精裝本《昆蟲記》的出版序言中說:“非常遺憾,如今我被迫中斷了這些研究。要知道從事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僅有的安慰。閱盡大千世界,自知蟲類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羣。即使能讓我再獲得些許氣力,甚至有可能再獲得幾次長壽人生,我也做不到徹底認清蟲類的益趣。”

1915年11月的一天,這位以昆蟲爲琴撥響人類命運顫音的巨人逝世。

(三)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1)、讀準下面加點字的字音:

喧囂xiāo 劫jié掠 靜謐mì 吮shǔn吸

喑yīn啞yǎ 篡cuàn奪 鳥喙huì 萵wō苣jù

狩shòu獵 嗉囊sù 螽zhōng斯 下顎è

(2)解釋下列詞語:

喑啞:嗓子乾澀發不出聲音或發音低而不清楚。

靜謐:安靜。

喧囂:聲音雜亂,不清靜。

窸窣:象聲詞,形容細小的摩擦聲音。

篡奪: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地位和權力)。

驚慌失措:害怕慌張得不知道該怎麼辦。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懸殊:相差很遠。

酷愛:非常愛好。

貪婪:貪得無厭(含貶義)。

和睦:相處融洽友愛。

妒忌:對品德才能比自己強的人心懷怨恨。

(四)整體感知領悟內容

1、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思考以下問題:

a.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

b.作者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c、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方面的習性?

d、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說說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用這些稱呼,這樣寫有什麼效果。

(以上要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學生自讀,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也可參與討論,並及時點撥指導。

掌握學法 指點迷津

找中心句抓關鍵詞句。

圈點勾畫、批註。

教師點撥:

蟈蟈的外形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作者對蟈蟈的稱呼有:狂熱的狩獵者、我籠裏的囚犯、蟬的屠夫等。當蟈蟈捕殺蟬時作者用“狂熱的狩獵者”;當蟈蟈成爲作者籠中觀察和實驗的對象時,作者就用“籠裏的囚犯”;當蟈蟈吃蟬肉時作者稱之爲“蟬的屠夫”。作者不斷變換稱呼,使行文更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更深刻的印象。

出示板書:

綠色蟈蟈 法布爾

(科學小品文)

色 外形:漂亮、嫩綠、苗條、勻稱 擬人、比喻

蟈 (生動形象)

蟈 習性:叫聲—柔和,食性—雜食

(五)合作探究感悟賞析

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說明方法、文體特徵。學生依據問題組,自由質疑。師生在討論研讀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教師可總結指導。

1、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句子、詞語?爲什麼?

請同學們用我喜歡 句子(段落、詞語),是因爲 的句式來表達。

注意方法 形成規律

比喻句的賞析:該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比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擬人句的賞析:該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的××特性,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對比句的賞析:該句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將××與××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的××特性。

(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因爲它能給人以形象生動的感受;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2、本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舉例加以說明。

教師點撥:作比較、打比方、摹狀貌。(舉例略)

3、比較閱讀,感悟文字特徵

將本文與《辭海》中對蟈蟈的解釋相比較,找出其語言上的不同點。

教師點撥:

生動傳神的語言(文中大量使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使文章生動、形象,親切自然,富有吸引力)

(六)取長補短完善自我

歸納小品文的一般寫法。

教師點撥:

抓住事物特徵

善於運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

(七)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運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對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寫一段話。

(八)佈置作業複習鞏固

a.讀讀法布爾的《昆蟲記》節選本。

b.以自己熟悉喜愛的小動物爲內容寫一篇作文,要求運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抓住動物的特徵,字數在500字左右。

(九)課堂小結教師寄語

熱愛自然、用心觀察

珍愛生命、保護動物

刻苦勤奮、勇於探索

明察秋毫、善於發現

《綠色蟈蟈》教學設計5

【課型】

略讀。

【教學目的和要求】

1、快速閱讀課文,掌握內容要點,瞭解蟈蟈。

2、學習用生動的語言來描述動物的外形、習性、動作的方法。

3、激發對大自然昆蟲的研究興趣,培養對科學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生動傳神的語言描寫。

【教學難點】

擬人對比手法的掌握與運用。

【教學方法】

探究討論法。

【教學手段】

投影與實物。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匯入

講故事,投影卡通畫,引起學生興趣,引入課文。

二、散讀,感受課文內容

七嘴八舌讀課文,勾畫出重點字詞,解決。

目的:使學生自主地熟悉課文,排除字詞障礙。

投影檢查字詞掌握情況:注音、寫字、理解詞語、連詞成句:

1、積累詞語:

喑啞吮取篡奪狩獵篝火靜謐喧囂喙

2、理解詞語涵義:

喑啞靜謐懸殊驚慌失措

龐然大物竊竊私語弱肉強食

學生自由選擇詞語進行解釋,並運用二至三個連詞成句。

教師注意指示容易寫錯讀錯的字。

三、討論閱讀,探究內容

投影討論題:

1、文中介紹了蟈蟈哪些知識?請概括一下。

2、作者在不同的情況下,不斷變換對蟈蟈的稱呼,請找出來,想一想,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3、文中只寫了蟈蟈嗎?還有沒有別的動物?寫它們的目的是什麼?

4、每人找一句你認爲精彩的句子,簡述你喜歡的理由。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教師巡視,參與討論。

班級交流,教師注意引導與歸納,板書。

1、內容要點:外形漂亮、聲音動聽、喜食昆蟲、羣居、和睦共處。(歸納爲外形、食性與生活習性)

2、設計表格,投影,學生填充。

稱呼情況狂熱的狩獵者夜晚捕蟬時夜晚的藝術家鳴叫時更勝一籌的歌手鳴叫時昆蟲在籠中進攻者捕蟬時囚犯在籠中屠夫捕蟬時

小結:變換稱呼,使行文生動,給人以深刻印象。

3、與蟬、鷹、螳螂等作對比,表現出蟈蟈的勇敢、機智、友善,體現出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4、總結學生所找多爲擬人句,提問擬人修辭的好處。

擬人,就是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爲或思想感情;使語句更加生動形象,使行文自然親切,並流露出作者的感情來。

要求學生仿造擬人句,略評,使學生掌握擬人的修辭手法。

四、總結課文

(指示板書)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生動傳神的語言描寫。

問:作者怎麼能將蟈蟈寫得如此生動逼真呢?源於觀察。

簡介作者法布爾及其著作《昆蟲記》,鼓勵學生學習法布爾的科學探索精神。

五、拓展練習

爲開頭故事改寫結尾,學習生動的描寫方法。

標籤:通用 教學 蟈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