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彙總三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着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彙總三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重要內容。按照新課程大綱的要求,這一領域應適當淡化專業技能的訓練,而注重引導學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究各種表現方法,培養創造力。因此,本課的教學讓學生初步瞭解明暗的基本規律即可,不往深度探索,而儘可能拓寬廣度,幫助學生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大膽表現出創意和個性。

在教學中,建議教師結合課本的文字和圖片,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直觀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及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實踐,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去獨自觀察、探索和表現他們所發現或想象的事物,強化學生創新意識的體現。另外,更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的實際情況,千萬不要上成專業或純技法素描課,要保護他們僅存的稚氣,避免因過分強調傳統素描的清規戒律而扼殺學生的創造性,爭取做到作業無一雷同、各具特色、張揚個性。

一 學習目標

瞭解明暗造型的基本知識.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作出有一定創意和立體感的作品.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表現力、創造力和感受優秀素描作品的獨特魅力和藝術價值.增強學生對未知世界探索和表現的慾望,激發學生的創新,設計意識,表達學生的思想和感情,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時代個性。

二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透過觀察去理解物體的明暗和立體感,用表現手法的多樣化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力。

教學難點:淡化透視和三大面、五大調子,以具體的實例說明明暗產生的一般規律,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膽創作,使作品彰顯學生的個性和時代特徵。

三 學習材料

教具:課件、範畫、學生用石膏幾何體、靜物襯布、調光檯燈。

學具:(1)收集的圖片、照片、下載的資料。

(2)喜歡的寫生物品。

(3)自己喜好的明暗表現不同的材料和工具。

四 教學設計

1、課前準備 調試多媒體設備、準備範畫、靜物,組織教學。 學生準備資料、材料和學習工具。

2、引入新課

請同學們嘗試畫一個圓和一個球體,比較圓形和球體有什麼不同?

(引導學生回答:一個是平面的形,一個是有明暗的體積。 體積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利用明暗來表現物體的立體感是素描的一種基本方法。瀏覽明暗立體感強的作品

學生感興趣的卡通等。 思考平面的形到明暗立體的形成。

出示課題:《明暗與立體的表現》

3、討論與分析 課題:明暗與立體的表現

老師在實物展示臺上放上六面體和球體請一學生用調光檯燈照射物體。

學生討論,發表明暗變化的看法。

老師總結學生討論分析的明暗變化的規律:

明暗色調不同:

光源和物體遠近不同

光源的強弱不同

光源與物體的角度不同

觀者與物體的距離不同

物體本身的色彩不同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調節檯燈時遠時近、時強時弱、角度變換,學生前後左右距離不同多視覺的觀察等,使學生對明暗的規律有一定的認識,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討論:明暗變化的規律。

學生討論回答六面體有受光面、背光面和中間色的變化,球體明暗變化逐漸過渡等。

問題:明暗色調不同我們怎樣去表現?用什麼手法表現?

指導學生看書本中的學生作業思考後再回答問題。

加強學生對明暗變化的印象,讓學生把課前準備的學具,如文具、蘋果、等拿出來,感受明暗變化的規律,觀察六面體爲什麼有黑、白、灰的變化,球體的變化形成調子等。(光與明暗的關係:三大面,五調子。)

學生明白明暗變化的規律後,老師在黑板上畫一球形,要求每一學生也畫一球形添加明暗,表現立體感。

展示學生作業趁勢引導學生學習明暗的各種表現手法。(球形添加明暗時間要短,學生有感受就達到目的)

展示課前老師準備的蘋果各種不同的明暗表現方法,如鉛筆調子畫法、結構畫法、鋼筆畫法、淡彩畫法、水墨技法、黑白塊面畫法、剪紙拼貼、電腦製作等。展示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同一蘋果用具象、意象和抽象去表現。

說明明暗表現使用不同的媒體、不同的表現手法,作品創造的意境不同。 學生配合老師,在老師的指導下調節檯燈時遠時近、時強時弱、角度變換。學生前後左右距離不同多視覺的觀察等,使學生對明暗的規律有一定的認識,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使學生感受到藝術的多元化及現代藝術觀念的滲透,鼓勵學生從傳統的圈子跳出來,從而啓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作慾望。

4、實踐活動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擺靜物,石膏幾何形體靜物寫生﹙整體—局部—整體的寫生步驟﹚①三角形構圖有主有次,②整體到局部進行塑造,③明暗處理概括、簡練回到整體。

請學生利用所學的明暗知識,根據不同題材展開豐富聯想,運用不同技法不拘形式的用各種工具和方法,完成一張有一定創意、個性的素描作品。

教師巡視指導

①指導學生畫出物體的位置注意畫面構圖,題材不限,最好來自生活。

②畫出物體的明暗色調,明暗五調子的表現要求大體清楚、準確。

③嘗試用多種技法表現深淺不同的明暗層次,更可以表現想象、意象中的事物。

五 課堂小結

1、肯定成功的作業,發現每個學生的成績,給學生以希望。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談創作意識。

2、鼓勵學生不斷學習,畫出更好的作品。

六 板書設計

1、明暗與立體的表現

2、明暗的變化規律 電子白板 範畫

3、明暗素描表現技法

設計思路

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知識規律,本課的教學思路是:以直觀引導爲主線,主要運用啓發式、互動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對明暗的知識瞭解不多,更不知道明暗還可以有多種的表現方法。依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特點,在教學中,以直觀的感知爲主線,讓學生實際操作並觀察、總結出明暗的規律,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運用直觀的課件啓發學生開啟思路自由的表現。這樣在師生的互動學習中激起學生的興趣,並在興趣的引導下,使全體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學習。爲有效實現教學方法,主要採用自己製作課件、繪製範圖、出示實物模型等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以觀察法、探究法、練習法爲主要學習方法。新課程提倡然學生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結合本課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由淺入深的觀察、實踐,教師適當的啓發、引導,使學生一步步的學習,領悟、表現。這樣,教師只是作爲學生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始終保持高度的探索欲,進行主動探究的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方法。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節課屬於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重難點部分,是小學學習立體圖形體積計算的飛躍,透過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較深入地理解幾何體體積推導方法的新領域,爲學生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本節內容是在學生了解了圓錐的特徵,掌握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重視類比,轉化思想的滲透,直觀引導學生經歷“猜測、類比、觀察、實驗、探究、推理、總結”的探索過程,理解掌握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這樣不僅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還能培養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應放手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在觀察、操作、推理、歸納、總結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空間觀念,從而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並且能運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透過“直覺猜想——試驗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結論——實踐運用”探索過程,獲得圓錐體積的推導過程和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自覺養成與人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圓錐體積公式的理解,並能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習了圓柱的體積計算,在教學中採用放手讓學生操作、小組合作探討的形式,讓學生在研討中自主探索,發現問題並運用學過的圓柱知識遷移到圓錐,得出結論。所以對 於新的知識教學,他們一定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教法學法】試驗探究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等底等高圓柱圓錐各6個,水槽6個(裝有適量的水)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 一 課 時

一、回顧舊知識

1、你能計算哪些規則物體的體積?

2、你能說出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嗎?

【設計意圖】透過對舊知識的回顧,進一步爲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

二、創設情景 激發激情

展示磚工師傅使用的鉛錘體(圓錐),你能測試出它的體積嗎?

【設計意圖】以生活中的數學的形式進行設定情景,引疑激趣遷移,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揭示課題:圓錐的體積)

三、試驗探究 合作學習(探討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

探究一:(分組試驗)圓柱與圓錐的底和高各有什麼關係?

1、猜想:猜想它們的底、高之間各有什麼關係?

2、試驗驗證猜想:每組拿出圓柱、圓錐各1個,分組試驗,試驗後記錄結果;

3、小組彙報試驗結論,集體評議:(注意彙報出試驗步驟和結論)

4、教師介紹數學專用名詞:等底 等高

【設計意圖】透過探究一活動,初步突破了本課的難點,爲探究二活動活動開展作好了鋪墊。

探究二:(分組試驗)研討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1、大膽猜想: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

2、試驗驗證猜想:每組拿出水槽(裝有適量的水),透過試驗,你發現了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有什麼關係?邊試驗邊記錄試驗數據(教師巡視指導每組的試驗)

3、小組彙報試驗結論(提醒學生彙報出試驗步驟)

教學預設:(1)圓椎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3倍;(2)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3)當等底等高時,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等等。

4、透過學生彙報的試驗結論,分析歸納總結試驗結論。

5、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們的關係嗎?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呢?(學生反覆朗讀公式)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分組試驗探究,在實驗過程中自主猜想、感知、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的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突破了本課的難點,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探究三:(伸展試驗---演示試驗)研討不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題的體積是否具有三分之一的關係。

1、觀察老師的試驗,你發現了圓柱與圓錐的底和高各有什麼關係?

2、觀察老師的試驗,你發現了不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還有三分之一的關係嗎?

3、學生透過觀看試驗彙報結論。

4、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條件。

5、結合探究二和探究三,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圓錐的體積公式。

【設計意圖】透過教師課件演示試驗,進一步讓學生明白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條件,更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圓錐體積公式理解,再次突出了本課的難點,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進一步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

四、實踐運用 提升技能

1、判斷題:【題目內容見多媒體展示】獨立思考---抽生彙報---說明理由---師生評議

2、口答題:【題目內容見多媒體展示】獨立思考---抽生彙報---學生評議

3、拓展運用:【課本例題3】學生分析題意---小組合作解答---學生解答展示---師生評議

【設計意圖】透過判斷題、口答題題型的訓練,及時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鞏固了圓錐體的體積公式。而拓展題型具有開放性給學生提供思維發展的空間,讓他們有跳起來摘果子的機會,以達到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的目的。

五、談談收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呢?

六、課堂作業:

1、做在書上作業:練習四 第4、7題

2、坐在作業本上作業:練習四 第3題

【課後反思】

【板書設計】附後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篇一:三年數學《一噸有多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質量單位“噸”,瞭解1噸有多重,知道“1噸 = 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2、能運用千克、克、噸的有關知識估計一些物體的質量,提高估計能力,感受質量與日常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噸,瞭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

掌握“1噸 = 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相關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1.故事引入。

師:同學們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嗎?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這個故事吧。同學一定要認真看,看完故事還要回答提出的問題呢!(出示微視頻,講“曹衝稱象”的故事。)(課件)出示1頭大象的問題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嗎?

師引導學生思考:用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說明大象有多重,你認爲合適嗎?從而自然引出質量單位“噸”。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那麼1噸有多重呢?

(引出課題:1噸有多重,並板書)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1、利用多媒體出示書上畫面。

(1)出示圖片,請同學讀一下數學資訊。

(2)請同學列算式獨立算一算,然後交流一下計算結果。

2頭牛約重1000千克;10桶油約重1000千克;

20袋麪粉約重1000千克;40人約重1000千克。

(3)小組彙報。你發現什麼?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噸=1000千克,

並介紹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2、聯繫生活,理解新知。

(1)小活動:先了解自己同桌的體重,在背一背,說一說感受

(2)舉例說明生活中有許多物體要用到質量單位噸。

(多媒體出示) 讓學生說一說每幅圖的意思,教師進行補充。

(3)讓學生再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師生共同進行分析。

三、綜合應用,鞏固拓展

1、獨立完成書上的練一練,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彙報思考方法)

2、談收穫

四、拓展作業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質量單位噸的內容,請同學們調查生活中“噸”的影子,多少個什麼東西合起來大約是一噸。

板書設計

1噸有多重

1噸=1000千克

字母表示:1 t=1000 kg。

篇二:《一噸有多重》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一噸有多重》 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課內容。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千克和克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質量單位“噸”的教學。對於單位“噸”,平時學生幾乎沒有接觸,所以對於“1噸有多重“的教學要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能實際地感受並認識。

學情分析:

《一噸有多重》這節課的內容,從學生的知識方面來看:已經有克與千克的認識作基礎。同時學生已學習數學兩年多了,他們喜歡上了數學課,善於獨立思考,同時樂於合作交流,該班學生課上表現極爲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學生敢想敢說,願意發表自己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

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三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

1、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噸,瞭解1噸的實際重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2、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3、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噸”的質量觀念的建立,掌握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認識和明確“噸”的實際意義。

教學方法:透過課件演示法和聯想教學法,從多角度地讓學生感知1噸的重量,如學生最熟悉的自身的體重,並透過算一算,背一背,提一提來認識單位1噸的大小。

課前準備:課件、一袋麪粉。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

1、師:在三國時期,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曹衝稱象。誰來講給大家聽?一個同學說時,其他同學一定要認真聽,聽完故事還要回答提出的問題呢!(出示課件:曹衝稱象的情境圖)。

師:故事講得很生動,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你們猜一猜,大象到底有多重?

(學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比三頭牛還要重,大概有1000多千克吧。) 師:用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說明大象有多重,你們認爲合適嗎?

(學生可能回答:不太合適,因爲大象太重了,要用更大的質量單位。) 師:真會動腦筋!確實用千克、克有點不合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更大的

質量單位“噸”。(板書課題:一噸有多重)

設計意圖:透過故事匯入,讓學生知道稱較大的物體的質量時,要用“噸”作單位。

二、探索新知

1、認一認,說一說

師:1噸到底有多重呢?這個要用磅秤才能稱出來,但我們學過“曹衝稱象”的故事,我們可以把1噸分成小的單位來計量。

師:同學們,透過昨天的學習,你們已經知道自己的體重有多少千克,現在請體重是25千克的同學站出來,(正好有8位同學:王源,慕子恆,慕翻燕,王保,薛佳藝,王娜,傑張,王雪曼)

師:這樣,如果以這8個同學爲一組,請大家算一算,他們的體重有多少千克?

(學生計算出:25×8的結果是200千克,)

師:如果有這樣5組的同學,他們的體重又有多重?

(學生計算:200×5的結果是1000千克。)

師:透過大家的計算,我們知道像這樣5組同學的體重爲1000千克,也可以用我們今天認識的新朋友“噸”作單位,即:1000千克的質量的物體,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1t=1000kg)

2、感知1噸

師:1噸到底有多重,同學們?

( 背一背)請一個平時認爲是大力士的男孩背一背體重是25千克的一個學生,背2個學生(非常吃力),然後想像一下剛纔8個學生的體重,5

組這樣同學的體重,即1噸的重量。

(提一提)1袋麪粉質量50千克,20袋麪粉約重1噸。

(想一想)1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約重1噸 。

師小結:“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所以在計量較重或大量物體的質量時,常用到噸。

3、找一找,說一說,

師:透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一噸大約有多重。找一找,在生活中在哪見到過“噸”?

(大橋的承重是50噸,吊車能吊起8噸重的物體,電梯限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算一算,知道了1噸=1000千克,再透過背一背,想一想,提一提,找一找,說一說,充分讓學生感知噸,並在大腦裏建立質量單位在生活中的用法。

三、迴歸生活,知識應用(智勇大沖關):

第一關:填一填。

4千克=()克 3噸=(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xx kg

18t=()kg ( )kg=6 t

(分組完成,請幾名學生彙報方法。)

第二關::幫小明改日記

(課件出示日記並播放錄音)

今天,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玩,我們先到超市買了1克蘋果和2噸梨,又買了1個50千克的雞蛋。我看見超市裏有電子秤,上去一稱我的體重,哎呀,我的體重都30克了。到了動物園。動物園裏動物可真多,我估計了一下,一頭獅子大約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還有會說話的鸚鵡大約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說也有338噸重。 參觀完動物園,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學生搶答,教師評價)

第三關:開放題:(課件出示)

我是小小檢查員

黃河大橋上現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師: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透過嗎?

(1)、張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2)王叔叔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

(3)一輛載80袋水泥(每袋50千克)的車子。

(4)一輛13噸和一輛2500千克的車能不能同時透過。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智勇大沖關,讓學生對質量單位有一覺清晰的認識,並能從正反兩面進行單位換算練習,靈活地把握克、千克與噸的關係。 師小結:其實80%的車禍都是由於超載造成的。現在你想對超載的叔叔說什麼?假如你的親戚中有人是司機,你今天回去會對他們說些什麼?

四、拓展作業:

篇三: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 一噸有多重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噸,瞭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噸 = 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噸,瞭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課件)出示1頭大象的問題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嗎?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猜一猜。讓學生猜一猜大象的質量,引出質量單位“噸”。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圖片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說一說。

3、說一說。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單位要用噸。教材中的例子讓學生看一看,第一幅圖的意思是這座橋最多能承受“50噸”的質量。

4、練一練。透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噸的質量單位。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指導完成課本第22頁“練一練”的第1、2、3題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1.課件出示“曹衝稱象”的故事情境圖

2.讓學生講“曹衝稱象”的故事。討論曹衝爲什麼要以用這個辦法稱象。

3.請你計算這頭大象有多重。

4.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