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我的手》教學設計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我的手》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手》教學設計

《我的手》教學設計1

一、教學內容

本課選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們自己》第二課《我的手》。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人的手具有基本的構造和形態。

2、知道手的靈巧與手的結構及平時的訓練有關。

3、瞭解人體的結構和功能具有一致性。

(二)能力目標:

1、學會對人體的局部——手進行認真細緻地觀察,瞭解手的外部結構和功能。

2、能針對性的提出有關手的問題,並嘗試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設計簡單實驗驗證自己的設想:證明手的靈巧與手的結構及平時的訓練有關係。

3、初步學會對自己的觀察結果進行描述。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探索自己身體的祕密感興趣,感受到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樂於與人交流;養成尊重殘疾人,珍惜健康、珍愛生命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與方法

本課教學時的第一環節,先依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手語作爲導課,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接着透過學生折一樣小玩藝,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有一雙靈巧的手,進而揭示課題;然後請學生根據自己日常生活經驗,說說我們的手還能做哪些事,從而調動起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爲手的靈巧與平時的訓練有關打下鋪墊。教學的第二環節是讓學生觀察手的外部形態:先讓學生觀察自己處於靜態和動態的手,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簡單地記錄下自己的觀察發現,接着讓學生彙報。

彙報時不僅要引導學生說出手的外部特徵,還要引導學生善於關注到手的動態情況。教學手的靈巧性與手的外部哪些特徵有關時,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讓學生進行猜測,手的靈巧與手的外部哪些特徵有關,並簡要說說理由;其次教師介紹實驗材料,讓學生根據材料,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同時根據三年級學生由於接觸科學的時間較短,對實驗的操作較爲陌生,因此在學生以小組彙報實驗方案時,加以引導,從而幫助設計實驗方案困難的小組。

接着給予學生充裕的時空自由度讓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完成實驗。在這一環節,還設計了兩個小遊戲,一是讓學生用經過實驗後帶有束縛的手簽名;二是用同樣的這隻手從混雜的黃豆、綠豆中挑選出綠豆,從而進一步認識到手的靈巧性與手的外部結構有着緊密的聯繫。在教學手是感覺器官這一環節時,主要是透過讓學生從袋中取物而加以認識的。

最後一個環節是透過挖掘學生資源,請班上琴彈得好、寫字出色的、剪紙最棒等同學同時上臺展示才藝,從而認識到手的靈巧還和平時的訓練分不開,同時滲透珍愛生命的情感教育。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透過觀察和體驗活動,知道手的靈巧與它的構造有關、手是感覺器官。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驗證自己設想。

五、教學準備:

每人一張廣告紙、一張白紙、每組四片小竹片、四根橡皮筋、兩個小竹筒、兩個橡膠套(長約6釐米)、帶有鬆緊帶的布袋(每組一個,內裝皮筋、跳棋、橡皮擦、木塊、小鐵夾)、裝有混雜黃豆與綠豆的盆子。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

1、同學們,請認真觀察老師的手勢,看誰能讀懂老師的手語。(師打手語:我愛你們)

2、學生彙報,師請同學們一起用雙手來學習手語(我愛你)。

3、學生活動:用廣告紙折一樣自己喜歡的小玩藝,比一比,看誰折得又快又好!

4、說一說你折的是什麼?(請幾個折不同小玩藝的同學簡單介紹)

5、教師小結:瞧,我們可以用手比劃手語,還折出了這麼多美麗的小玩藝!可見我們都有一雙怎樣的手?(電腦板書: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揭示課題:我的手。

過渡:我們的手如此靈巧,那麼我們的手還能做什麼事呢?誰來說說。是呀,我們的手爲我們的生活、學習、勞動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二)、觀察手的結構和形態。

1、請同學們將摺好的小玩藝收進抽屜裏,請小組長取出白紙,分給每位同學。同學們,我們的手能做這麼多的事情,可你們仔細觀察過它嗎?想不想好好看看?好,下面老師給同學們一些時間,你們可以仔細觀察觀察自己的小手,看看手的外部都有什麼?每人最少發現兩點,同時,你們可以邊觀察邊用你喜歡的方式簡單地記錄在紙上。

2、學生觀察活動,師參與其中,巡視中注意觀察學生中的表現。

3、學生用記錄紙彙報觀察結果,師將學生的彙報打在屏幕上(在此環節中,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到手的外部結構,還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手的動態)。

4、教師小結。

(三)學習手的靈巧性與手外形的哪些特點有關。

1、同學們,你們猜一猜,我們的手這麼靈巧,與手的外部形態的哪些有關呢?

2、學生彙報,師生評價。

3、這節課,我們主要研究手的靈巧與關節及5個手指有關。

4、老師介紹實驗器材。請小組討論,你們想做哪個實驗,選取哪些材料怎樣做?

5、學生彙報,師生共同修正、完善實驗方案。

6、分小組或個人進行實驗(建議學生用平時常用的那隻手進行實驗)。師參與學生活動。

7、說說你們組是怎樣做實驗的。

8、請學生用實驗後已受束縛的手進行簽名體驗,並談談感受。

9、學生小組活動:用實驗後已受束縛的手進行撿綠豆比賽,並談談感受。

10、小結:原來我們的手這麼靈巧,與我們五個手指的分開及手指上的關節等有着密切的關係。(電腦板書:手的靈巧性五個手指、關節等有關。)

(四)、手在感覺方面的功能

1、同學們,我們來做個遊戲吧!遊戲之前,請聽清遊戲規則:要求小組長拿着布袋,讓其他小組成員從袋中摸一樣東西,在取出之前,先說出自己摸的是什麼?再取出來看一看自己猜對了嗎?每人猜完後要及時地將物品放回袋中。

2、學生小組活動:用手辨認袋中的各種物品。

3、請猜對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樣猜出來的。

4、小結:瞧,原來我們的手不僅僅很靈巧,它呀還和我們的眼睛一樣,也能感覺,所以我們稱它爲感覺器官。(電腦板書:手是感覺器官。)

5、認識手的靈巧還與平時的訓練有關。

(1)、請班上琴彈得好、寫字出色的、剪紙最棒等同學同時上臺展示才藝。

(2)、簡要介紹盲人是如何透過手的觸摸來認識人民幣的。

(3)、思考:盲人認識人民幣和這幾個同學的出色才藝展示,你認爲手的靈巧還與什麼有關呢?(電腦板書:及平時的訓練)

(五)、課堂延伸。

師小結:是啊!我們這雙靈巧的手不僅和關節、5個手指有關,它還和平時的訓練分不開,同時,手的靈巧還和很多很多因素有關,同學們可以在今後的科學課上或課後時間繼續研究。

七、板書設計

4、我的手

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

手掌: 掌心 掌背 掌紋

神經 骨頭 面板……

手指: 指甲 指紋 5個手指 關節

手的靈巧性與手指的分開、關節及平時的訓練等有關。

手是感覺器官。

《我的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查閱資料,瞭解人體的有關問題。

2.透過實驗證明手的靈巧與它的構造有關。

3.手是重要的感覺器官,又有感覺的功能。

4.在對人體基本組成的觀察中,發現人體構造的精巧與核心之美。

5.體驗身體殘障所到來的不方便,愛護自己的身體,關心和善待身體有殘障的人。

6.觀察自己的指紋,瞭解指紋的用途。

教學重點:證明手的靈巧與它的構造有關。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我的手

(教學準備:襪子和衣服,用針扎或用顏料點成的盲文數字,冷熱、軟硬、輕重、光滑等不同的物體,有褶皺的飲料管、能套住手指的圓筒,膠帶紙,有關圖片和人體骨骼標本等)

一、引入。

謎語匯入。

二、手的用途。

師:我們的手能幹什麼?

學生討論手的.用途。

學生展示手的用途。比如:在投影機的燈光下做手影的遊戲等。

三、提出問題:手爲什麼這麼靈巧?

1. 師:我們的手爲什麼能做這麼多的事?

讓學生產生問題:手爲什麼這麼靈巧?

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如:觀察手的結構和形態,手是什麼樣的(手上有什麼)?五個手指是怎樣長在手掌上的?

學生探索活動:觸摸手瞭解它的內部,如有多少塊骨頭,哪些地方有關節等?

學生觀察手作握、捏、伸展、彎曲等動作時,面板、肌肉、骨的變化。

2. 師出示手的骨骼照片,數一數手部的骨頭數量。

四、分組討論:用什麼辦法驗證自己的設想。

師:你能用什麼辦法驗證自己的設想?

學生分組討論,並把討論的結果,驗證的題目和驗證的辦法記在本子上。

五、驗證。

由學生用自己的辦法進行驗證。

手指關節處面板上的褶皺,其作用和飲料管上的褶皺相似,具有幫助活動的功能。除了用膠帶紙粘住這些褶皺去體驗手指是否容易彎曲外,還可以給學生準備一些飲料管,讓學生用手分別去彎折有褶皺的地方和沒有褶皺的地方,比較有什麼不同。

師出示手部骨骼模型,觀察手部關節活動的靈活性。

體驗關節的作用,可用小木片和膠帶紙把手指的某個關節固定住,就象骨折時上夾板一樣。也可以用圓筒套住手指,體會缺少關節將會怎樣。

體驗大拇指的作用。把大拇指和其他四個手指並排緊靠在一起,不單獨分開。或者把大拇指收在掌心,體驗一下手還能靈活地去使用工具嗎?

六、手在感覺方面的功能。

師:下面我們來做“猜一猜”遊戲。要求不用眼睛看。

利用桌子上事先準備的物品,以及學生自己書包和衣袋裏的東西,挑選一些放在一個布袋裏,請一個同學蒙上眼睛,用手去拿出裏面的物品,並說出是什麼,爲什麼?接着在每個小組用若干信封或其他袋子分別裝上廢電池、塑料泡沫、海綿等不同的,讓學生猜。

七、訓練手的感覺。

讓學生區分襪子和衣服的正反連忙兩面;分辨不同質地的紙;各種各樣的樹葉(如表面光滑有蠟的、有茸毛的,新鮮的、壓乾的,不同形狀的——

師準備一些用油漆或乳膠畫點在紙上的盲文,學生辨認盲文。

在次基礎上再介紹分別代表哪個數字,介紹人民幣上的盲文數字。

八、拓展。

觀察一些動物的“手”?看看和人的手有什麼不同?

觀察生活中有哪些器具利用了手指關節處的褶皺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