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酸的和甜的優秀教學設計模板

酸的和甜的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酸的和甜的優秀教學設計模板

1、認識本課8個生字,學會正確書寫其中四個,重點指導反犬旁的書寫。

2、在教師的指導下,入情入境地讀好1—3自然段,體驗故事中角色的心靈世界。

3、初步培養孩子聽、讀、講童話故事的興趣。

一、分散識字,匯入新課

1、學習新詞“葡萄”,重點指導字形。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什麼水果啊?(香蕉、葡萄…)

師:(出示圖)老師喜歡的水果就是它,你們看,上面的草字頭多像一個葡萄架啊,下面的部分就像一串沉甸甸的葡萄。

2、區別“一串”和“一串串”,書寫生字“串”。

出示一串葡萄圖:這就是(一串葡萄)

出示一串串葡萄圖:,現在葡萄很多很多,一串一串葡萄叫(一串串葡萄)

師:小眼睛仔細看看這個“串”字像什麼啊?(糖葫蘆、羊肉串…)

下面看老師來寫這個字好嗎?

師範寫“串”字:上面一個扁扁的口,下面也是一個扁扁的口,中間一條長長的豎,請小朋友們認認真真地在下面寫一個“串”字

3、板書課題,學習生字“酸”。

吃了很酸很酸的葡萄,你們的表情會怎麼樣啊?老師看到你們的眉頭都皺起來了,“酸”的右邊多像一張緊皺眉頭的臉啊!舌頭嚐到甘蔗的味道就是(甜甜的)

伸出手跟老師一起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自讀課文,劃一劃難讀的句子,並多讀幾遍。

2、交流難讀的句子,隨機指導學生讀準“轉來轉去”、“迫不及待”、“硬說”等新詞。

3、課文中有哪幾個小動物呢,能把它們找出來嗎?練習說話。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引導積累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小狐狸在葡萄架下幹什麼?

2、找一找課文中寫小狐狸怎樣摘葡萄的句子,並劃下來。

3、透過看圖、情境創設、角色體驗等多種手段,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

4、用上“一會兒…一會兒”、“可是”、“於是”等詞練習說第一幅畫。

5、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四、課中操

1、復現生字,讀讀兒歌。

葡萄,葡萄,圓又大,

狐狸,狐狸,口水掛,

一會兒轉,一會兒跳,

一會兒跳,一會兒轉,

唉!

摘來摘去摘不到,

就說葡萄是酸的,

是酸的!

2、帶上動作,帶上表情表演讀兒歌。

五、學習第二、三自然段,讀好心裏想的話

葡萄是酸的,這個消息小松鼠指導了,小兔子也知道了,他們心裏是怎麼想的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讀課文二、三自然段,吧他們心裏想的話劃下來。

1、讀讀第二、三自然段,把小松鼠和小兔子心裏想的話劃下來。

2、透過範讀、評價、品詞等多種手段,指導學生讀好小松鼠心裏想的話。

3、利用插圖,練習轉述:這時,來了一隻小兔子,小松鼠連忙把狐狸說的話告訴了小兔子。他是怎麼說的呢?請你來給畫面配配音。

4、運用剛學的方法,讀好小兔子心裏想的話。

六、復現生字,指導書寫

1、再現生字:讀讀“我的日記

2、書寫生字,重點指導反犬旁的書寫。

師範寫“猴”三個注意要互相謙讓。

學生書寫交流展示。

小結:下課鈴聲響了,小動物們要回森林裏,讓我們真誠地跟他們說再見吧!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第四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它即生動又有趣又寓意深刻,告訴我們不能輕信他人,要學會親自嘗試。回想起這四十分鐘的教學,靜下心來慢慢回味,我感到了快樂和擔憂,快樂的是我的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學習,真的看到了他們的進步和成長。感謝這羣可愛的孩子。擔憂的是我在課堂教學設計中還有許多迷茫的地方需要去摸索。現在,我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環節,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上課伊始,我讓學生說說她最喜歡的水果是什麼?接着告訴學生老師喜歡的水果就是葡萄。因爲低年段的學生對老師的生活習慣很感興趣,那我又何樂而不爲呢?考慮到這兩個字不能分開使用,因此,我採用整體認讀、識記。告訴他們上面的草字頭多像高高的葡萄架啊,下面部分沉甸甸的像葡萄。這樣,學生對生字有了大致的印象後引出“一串”、“一串串”讓學生觀察這個“串”字,看看你有什麼發現?學生透過自己生活中的所見說像糖葫蘆、羊肉串等,這樣豐富了他們的想象,也使他們很好得記住這個字。在識記“猴”、“狐”、“狸”三個生字時,我先讓學生觀察這三個生字有什麼共同點,問反犬旁都喜歡和誰交朋友?並且指導範寫反犬旁,但是由於本人教行學淺,可能指導的不夠詳細,學生練習時還是發現有很多小朋友把反犬旁寫成了提手旁,這點還需要課後的加強指導。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於是,我努力將這一理念體現在識字和閱讀教學中。在學習“轉來轉去”一詞時,我告訴學生“轉”是一個會變魔術的多音字,表示繞圈子的時候讀“zhuàn”,由此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中,判斷出“轉”在本課中的正確讀音。在閱讀教學中,我大膽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把難讀的句子劃下來,並鼓勵多讀幾遍,並拎出長句指導朗讀。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創設情境,感悟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可透過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驗小狐狸的角色,問問小狐狸在葡萄架下幹什麼,並讓學生演一演小狐狸在葡萄架下轉來轉去動腦筋想辦法的樣子。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悟了詞語的精彩,朗讀時,自然能做到聲情並茂。

當然,再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的不完善,今後應該注意的:

1、激勵評價的語言應更豐富。

好的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知識點,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本節課,在朗讀語言的藝術性上,語言有些貧乏,沒能在學生最需要鼓勵的時候進行恰到好處的點評,在以後教學中仍需加強。

2、注重對學生的朗讀指導,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朗讀指導時我不夠入情入境,在以後教學中有待加強。

3、及時修正學生的錯誤。當我問學生“串”字像什麼時,有個學生回答說像香腸串在棒子上,我並沒有告訴它串有兩個口,不能說像香腸,只是簡單地說香腸跟串並不像。

4、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機智。

特別是第一段教學時,我本想問學生:狐狸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可是……那你們能不能用一會兒……一會兒……或是可是來造句呢?但是在這自然段時我卻忘了,只是反反覆覆地讓學生讀句子。有重複、混亂的現象出現,這讓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的膚淺。我感謝這次的、段教研課讓我對自己又有了次重新的認識,今後我會繼續學習更多的理論知識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酸的和甜的.教學設計(二)

設計理念:

《酸的和甜的》是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導學時,我藉助學生喜歡的動物圖片匯入新課,激發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後又讓學生聽讀課文,自學生字詞,這樣培養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學習課文時,我圖文結合,感情朗讀,體會小動物的心理活動,再讓學生角色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最後指導學生書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酸、葡、萄”等9個生字。會寫“串、兔、告”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演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教學本課,藉助連續插圖和閱讀課文認識生字,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仔細觀察圖片中的幾個小動物神態、動作,想像他們的語言,猜猜他們的心理活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最後角色表演童話,在情境和活動中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學習本課,讓學生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認識“酸、葡、萄”等9個生字,會寫“串、兔、告”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演讀課文。

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字詞卡片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圖片激趣匯入新課

1、師談話: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誰能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給同學們介紹一下。(學生自由介紹)

2、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4個小動物,看:它們來了。

3、 這些小動物之間發生了什麼?請欣賞故事《酸的和甜的》

二、整體感知識記生字

1、聽讀課文,圈出字詞。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

3、同桌交流,考考生字。

4、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A、抽讀生字卡片。

B、交流識記生字的好辦法:“串”用繩子把珠子連起來。草本植物“葡萄”等。

C、指導“葡萄”“狐狸”的讀音。

D、擴詞練習

三、朗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文,並觀察圖片後,交流:讀懂了什麼?

2、指名學生回答讀懂的內容,教師相機板書。

3、根據學生回答,結合圖片,指導學生朗讀,體會動物的心理活動。

a.葡萄架下有一隻狐狸,他一會兒轉過來,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可是一顆也沒摘到。(他會怎麼想?學生自由發言。)

b.小猴子聽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小猴子邊吃邊想些什麼?)

c.狐狸爲什麼硬說葡萄是酸的?你來幫小松鼠和小兔子想想原因。

四、角色朗讀揭示道理

1、學生戴頭飾,角色朗讀。

2、說一說:你最喜歡哪個小動物?爲什麼?

3、教師引導,讓學生明白故事蘊含的道理。

五、書寫指導

1、教師指導書寫反犬旁的字:狐、狸、猴。

2、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3、評一評:誰是小書法家。

標籤:模板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