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範文(通用8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範文(通用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範文(通用8篇)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8的生字。

2、熟讀課文,透過語言和行動體會父親堅韌的優良品質。

3、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父親對勞動、對土地深厚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與匯入

1、你們誰見過菜園?

用你的語言描述一下:在哪兒見過?菜園是什麼樣子的?

(學生講完,出示菜園圖片)

2、那你們見過在鋪滿石塊荒坡上的菜園嗎?

(出示荒坡圖片,揭示荒坡種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艱難)

二、初讀課文

1、今天我們學習《父親的菜園》,快速閱讀,說出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問題:

要求:讀準字音,語句流利,邊讀邊想。

2、教師板書學生問題和感受。

三、細讀課文

1、教師歸納學生感想和問題:

看來同學們對父親很敬佩。下面我們仔細閱讀課文思考:

閱讀要求:推敲重點語句和詞語,語速勻暢,語調抑揚。邊讀邊打記號和寫註釋。

2、透過一件什麼事情讓你對父親很敬佩?

(解決開荒的原因,菜園對父親的重要性)

爲什麼要開墾菜園?找出具體的語句體會。

3、父親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

(解決開荒的過程和艱辛)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找出父親言行的句子體會人物的思想:

勤勞、自信、堅韌、熱愛。

4、你覺得父親是怎樣的人?

(系統歸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父親的形象)

四、拓展

出示荒涼的山坡和父親的菜園圖片:

這是被破壞的土地,這是父親的菜園。

對破壞土地人的行爲你有什麼評價?父親和他們比起來你有新感受?

《父親的菜園》反思:

1、本課的教學,透過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充分地讀課文,自讀自悟,多讀課文,然後圍繞重點、難點在小組中談談議議,互相交流閱讀方法,互相提出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由於學生基本掌握了“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因此,在學習課文時,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基本上能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中,體會到父親勤勞、吃苦、不怕困難,還能體會到父親熱愛土地、信賴土地、合理使用土地的思想感情。明白作者的目的是透過講“我”家失去菜園,父親克服重重困難在山坡上重新開闢了新菜園,讚揚了父親不怕辛勞,堅忍不拔的毅力

作業設計

1、齊讀摘自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中的詩句:

課件出示: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爲什麼我的眼裏常有淚水,

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2、此時此刻,我們對文中的這位“父親”爲什麼這樣執著地愛着這塊坡地,有了更深的感悟。請根據你的理解,結合自己的感受,給下列句子補寫幾句話。

直到現在,那一塊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園。站在園邊,望着這誘人的翠綠__________。

3、播放歌曲《多情的土地》。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2

教材解讀: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父親透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爲家人開闢出了一處菜園。讚揚了父親執著、勤勞的品質。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了我家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園,父親毅然要開一塊新的菜園,重點描寫了父親開荒、翻土和施肥,生動細緻地描寫了父親的言行,字裏行間流露出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父親的菜園》一課語言質樸,父親的話語充滿了人生哲理,對學生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應該是學生自讀自悟的學習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文章的主題。在閱讀中,應注重培養學生抓住重點段落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化解難點。根據本課的特點,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讀課文,解決問題;精讀課文,悟出道理。讓學生在充分的閱讀中,感受父親爲這塊菜地所付出的汗水和艱辛,進而懂得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引導學生結合父親的兩次話語,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懂得勞動創造了美,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使學生懂得土地能從貧瘠變得肥沃,是由於父親的勞動,教育學生要熱愛勞動。

教學難點:

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感受父親的勤勞、堅強。

課時劃分: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出示菜園的圖片,師:仔細看圖,你想說些什麼?

2、師:父親是怎樣把一塊荒地變成翠綠的菜園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父親的菜園》。(板書課題)

二、精讀感悟

1、出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父親是怎樣對待這塊新開的菜園的?試着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概括。

生:精心侍侯。能說說什麼是“侍侯”嗎?從這個詞語中看出父親對菜園怎樣?

2、默讀課文,邊讀邊找文章的哪些地方看出父親的精心侍侯?用波浪線畫出來。

3、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

生1:精心翻地。(師板書)(幻燈片出示句子“每天天色未明……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你體會到了什麼?

師:是啊,父親爲了這塊地起早貪黑,是多麼辛勞,你還從哪裏看出父親的精心侍侯?

生2:用豌豆肥土。(師板書)你理解課文中的父親爲什麼要這樣做嗎?(幻燈片出示父親說的話)父親的話讓你想到了什麼?你能試着讀出意味深長的感覺嗎?誰願意讀?(指生反覆讀文,體會。)

師:父親還爲這塊地做了哪些事?

生3:四處拾糞爲菜園肥土。(師板書)

師:父親的勞動沒有白費,菜園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來讀一讀。

(幻燈片出示句子“在父親的精心侍侯下……嵌在山坡上、”)你從這段話中體會到什麼?

師:望着荒涼的山坡上那“一片碧綠的翡翠”,你此時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出示:正因爲( ),才使父親的菜園變成一塊碧綠的翡翠。

師:你體會到什麼?

生:是父親辛勤的勞動才使一切發生了變化。

4、父親的勞動改變了菜園的面貌,現在的菜園什麼樣?齊讀課文的最後一段。

師:最後一段可不可以不寫?爲什麼?

生:不可以。是父親的勞動使我家一年四季蔬菜不斷,是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

三、情感昇華

1、作者從父親身上學到了什麼?

2、學完了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3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家有菜園嗎?是什麼樣的?一片翠綠的菜園,給予了我們一家人多少新新鮮鮮的蔬菜。我們在品味美味的同時,是否感受到了勞動的美好呢?一位父親也爲自己的家人開墾了一片菜園,但子女收穫的絕不僅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人生精神。是什麼精神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父親的菜園》。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看了課題,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這些問題看看我們讀了文章後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文,出示自讀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讀準每個生字的讀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試着理解不懂的`詞語。

3)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學生交流。

1)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檢查生字情況。

3)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語?

4)檢查讀文情況。

三、指導書寫上下結構的字。

1、指導觀察漢字特點,說說書寫時應注意什麼。

2、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四、總結。說說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認讀本課生字,擴詞。

2、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二、抓住重點,精讀探究

1、父親爲什麼要開墾菜園?

2、快速瀏覽課文,說說父親的菜園最初是什麼樣的?後來變得怎樣了?

板書:貧瘠碧綠的翡翠

3、出示問題,合作探究。

是什麼力量使父親的菜園由貧瘠變得像一塊碧綠的翡翠?

1)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

2)在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把這樣的語段畫出來。

“每天天色未明——直到傍晚——”從早忙到晚,工作時間長,說明父親爲了這塊地付出了許多辛苦的勞動。“四處拾糞,精心伺候”說明父親非常熱愛這片土地。

3)體會父親兩次說話的含義。

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爲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乾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父親的對這片來之不易的土地不僅瞭解,而且熱愛,用“難爲”和“拼了命”,說出了這塊菜地的貧瘠與荒涼,所以父親纔不顧眼前利益,決定把這一季豌豆翻進土裏,育肥土地。

當然會,撒了種子就會有收穫的。

告訴我一個人生哲理,有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這句話形象地寫出這塊菜地經過父親的精心伺候後,由原來的貧瘠變得土質肥沃,菜蔬茁壯,與周圍荒涼的景色相比,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這正是父親堅持不懈的成果。也正是父親的勞動才使我家一年四季果蔬不斷。(板書:堅持不懈勤勞)

經歷了這樣一番曲折和艱辛,當我們一家面對這一片四季翠綠的菜園時,我們是怎樣的快樂與自豪啊!讓我們齊讀最後一段。

思考:如果最後一段不寫,寫到第7自然段就結束了,可以嗎?

讓學生在討論中體會到這段起到了前後呼應、昇華主題的作用,表達出我對父親的熱愛,更是對勞動的深情和讚美。

三、總結全文,情感昇華。

現在你知道父親身上這股神奇的力量是什麼?

看板書總結。

此時,你想對這位父親說些什麼呢?在本上寫一寫。

第三課時

一、理解文題。

把文章的題目改爲我家的菜園,可不可以?爲什麼?說說你的想法。

二、識記生字

你都記住了文中的哪些生字,是怎麼記住的?

三、指導寫字。

說說文中哪些字比較難寫,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四、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

1、透過寫事來表現人的精神。

2、對人物進行了細緻的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

3、所選的材料是爲中心服務的。

五、積累語言。

把令你感動的句子抄在積累本上。

六、積累名言警句。

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高爾基

有總是從無開始的;是靠兩隻手和一個聰明的腦袋變出來的。——鬆蘇內吉

做事,不止是人家要我做才做,而是人家沒要我做也爭着去做。這樣,才做得有趣味,也就會有收穫。——謝覺哉

七、讀寫結合,進行練筆。

寫一件能表現爸爸某種精神的事。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並學習父親的勤勞和執著。

3、積累並學習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

課前準備:

1、文字幻燈片。

2、補充閱讀材料。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閱讀興趣。

(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一位極其普通的農民,爲家人開出了一塊菜園,但子女收穫的絕不僅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人生精神。是什麼精神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

二、讀題設疑,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讀一讀,大膽推測一下,爲什麼叫《父親的菜園》?

2、到底誰的推測正確呢?讓我們快速自由輕聲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3、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4、在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把這樣的語段畫出來,並在空白處進行批註。

三、讀通課文,小組交流

1、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讀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反覆多讀幾遍。

2、出示生詞,指導讀準確:嬰兒、疑惑、堅毅、平坡、邊緣、可怖、紅腫、榨乾、荒涼、誘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件什麼事。

四、全班交流,體會人物精神。

1、默讀課文,思考爲什麼叫《父親的菜園》,圈畫批註,看你能找到幾條原因。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a、父親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山坡上開出了一塊作爲菜園的基地。

b、當暴雨沖走泥土後,父親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塊新菜園。

c、爲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豌豆翻進土裏,精心侍候,使土地變得肥沃,讓全家人擁有了一個四季常青的菜園。

4、在同大自然搏鬥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這位普通的農民以同樣的精神在荒涼的山坡上創造了一塊菜園。請你用自己的話誇誇這位父親。(如,您的身上有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沒有土,沒有肥,您都想辦法解決,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樣,不達目的不罷休,肯定會取得成功。您下定了決心就不辭勞苦地付出,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您雖然平凡,卻有一種偉大的精神,才創造了荒涼中的奇蹟)

5、父親雖然是一位普通的農民,但他身上那種執著、堅持不懈的精神卻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下面就請同學們任選一段你認爲最能體現父親這種精神的段落,練習有感情朗讀,並讀給大家聽。

6、師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動的語段,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a、第三自然段,透過“每天……就……直到……才”寫父親透過一個星期起早貪黑地勞動,纔開出了三四分的黃土地。

b、第五自然段,“從山腳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爲了填土,父親累得雙肩紅腫,雙腳起泡,靠自己的身體,在岩石之上創造了一塊菜園。

c、第八自然段,育肥時父親的一段話,表明了父親對土地的瞭解和熱愛,目光長遠,不貪圖眼前利益。

7、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從父親的身上得到了什麼?(如,執著的精神,堅忍不撥的毅力,不服輸的性格,勤勞,爲了理想竭盡全力地付出等)

五、積累語言。

選擇你最受感動的語段摘抄下來。

六、探究寫法。

1、作者是如何寫出父親的這種精神的?(典型事例,具體描寫人物的言行)

2、拓展閱讀《兩根指頭的聲音》。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朗讀課文。

3、學習父親不怕艱辛和困難、堅持不懈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能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體會他的作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①(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讀一讀,大膽推測一下,爲什麼叫《父親的菜園》?

②到底誰的推測正確呢?讓我們快速讀課文。

二、預習探究(生自讀課文)

我們來看幾組詞語(出示新詞)

猙獰 荒涼 貧瘠

箢箕 鐵杴 鋤頭

盛不滿 砌牆 豌豆 氣餒

讀了這幾組詞語,你有什麼發現嗎?

三、合作交流

1、來,剛纔我還讓你們想什麼來着?(想想課文寫了什麼內容)大家看手上的練習紙,我們快速將課文瀏覽一遍,然後把它填起來。(出示習題)

因爲 ,我們家失去了 ,父親看見 ,就在山坡上選上了一塊相對平緩的坡地,開了一個菜園,一場暴雨沖走了菜地上的 ,父親沒有 ,他砌了 ,挑了 ,終於開出了新菜園。

生完成後,指生讀。

2、父親的新菜園裏都長出了什麼?(出示,生讀最後一段)

好一塊豐碩的菜園,把這個菜園搬到我們教室裏吧,我們來配合一下,你們是春天的菜園,你們是夏天、秋天、冬天。最後一句我們一起讀。(引讀最後一段)

多美的菜園,誰能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讚美一下這塊父親的菜園?

出示: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是這句嗎?我們一起來讚美一下,(齊讀)

你們有沒有發現父親的菜園與我們一年級學的菜園我什麼不同?(荒涼的山坡上)

教學過程:

大家見過山坡嗎?(斜的)

你們知道荒涼是什麼意思嗎?

父親怎麼能在這樣的地方建成一個菜園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划起來,一會來告訴大家父親是如何在這片荒涼的山坡上開出一塊如此美麗的菜園的。

三、品讀體驗

1、默讀課文,交流感悟

a、出示: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

你覺得父親怎麼樣?(勤勞)板書

聽出來了,你是覺得在這荒涼的山坡上能開出一塊菜園,是因爲父親的勤勞。你從哪裏看出父親的勤勞?(“每天……就……直到……才”“扛着、挑起”寫出父親的勤勞)

爲什麼? 指導朗讀

很好,這是你的收穫,請你在你找到的詞語下面做上記號。

來,讓在坐的每個人都感受一下父親勤勞的品質!(齊讀)

b、出示: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

俗話說: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父親辛勤的勞動,一個星期過去——(引讀)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一場暴雨說來就來了。暴雨來了,父親怎麼做?(指生讀第四自然段)

你覺得父親怎麼樣?從哪裏看出來?(一丟、抓起、衝進)

指導朗讀

平時要是下起暴雨,我們都會——往家裏躲,可父親卻—— 讀

(一丟、抓起)父親非常着急

你們能做做父親的動作嗎?

父親衝進暴雨中,去幹什麼呢?(保護菜園)這部分內容文中有寫出來嗎?(被省略了)他會怎麼做呢?發揮我們的想象力,去想一想父親在雨中如何搶救自己的菜園呢?

想象寫話

出示: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

衝進了暴雨中:( )

此時,父親只顧着保護菜園,而根本沒有考慮自己的——身體被雨淋透了,多麼勇敢的父親。

父親不顧一切,奮力搶救菜地,可是,山坡上菜地裏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引讀。

出示:可是,山坡菜地裏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被大雨衝了個一乾二淨,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來。(理解:猙獰)

算了,在這個荒涼的山坡上開闢菜園實在是太難了,放棄吧!

出示: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板書:堅強)(隨機理解:氣餒、可怖)指導朗讀。

四、鞏固延伸

全班討論

結合學生的句子談談哪些話語很感人?原因是什麼?注意抓住動詞。

經過父親的努力結果如何?

讀了課文你受到什麼教育?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6

教學要求

1、理解說文內容。

2、瞭解父親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墾菜園。

3、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感受父親的勤勞、堅強。

重難點、關鍵

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感受父親的勤勞、堅強。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解題: “父親的菜園”就是父親種萊的園子。

2、 看到題目,大家會想到什麼?

(這菜園在什麼地方? 這菜園種得怎麼樣?這菜園裏種了什麼?爲什麼要叫父親的菜園,而不叫我家的菜園?)

二、學文。

1、自學二類生字,通讀課文。

2、 根據提示,自學課文。

3、 暢談自己讀懂的內容。

(1)學生髮言。

我讀懂課文講的菜園是我父親在山坡上新開闢的。

因爲修路,我家失去了菜園,父親又花了許多精力開闢了新的菜園。

父親看到我們沒有菜吃纔去開闢了這個菜園。

父親開這個菜園花了很多時間,很辛苦。

父親新的菜園曾被暴雨沖壞,讓父親沒有氣餒,又堅持開了下去。

父親很精心地伺候出這個菜園。

這個菜園被父親伺候出一片誘人的翠綠。

(2)學生討論、解決後師歸納。

①因爲普遍的農家能吃的菜只有新鮮的蔬菜,沒有蔬菜就只剩下了飯,如何下嚥?就等於嬰兒斷了奶。這個比喻句說明新鮮蔬菜對於農家很重要。

②因爲山坡上沒有整塊的地,又都是石頭,沒有人開過這個山坡,而父親要去開,所以全家人感到很驚訝,以爲父親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

③父親翻豌豆的目的是爲了給土地增肥。

④我憋着尿是爲了給土地增點肥,說明父親抓住一切可以增肥的機會,說明父親愛這塊菜園。

5、畫出描寫父親的句子。

(1)父親堅毅地說:“我們去開荒!”

(2)父親扛着鋤頭、苑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裏。

(3)父親正在吃飯,把碗一丟,抓起鋤頭衝進了暴雨中。

(4)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高高的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筐挑上去,……

(5)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

(6)看看新開闢的園子,父親笑了。

(7)父親在他的新菜園裏,種上了豌豆。

(8)父親摸摸我的後腦勺,信心十足的說:“當然能!”

(9)父親卻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裏。……父親說:“我們不能光顧眼前。……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6、讀描寫父親的句子,想想從這些描寫可以看出父親是個怎樣的人?

7、讀“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弱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說說這個比喻說明了我和父親對菜園是懷着怎樣的情感?這個情感可以從文中找出一個詞來表達,是哪一個詞。 (愛、精心伺候)

三、小結。

《父親的菜園》一文敘述父親開荒種菜一事,表現了父親的勤勞、聰

明、堅強的個性,我們在學習中要學習父親的精神。

四、 課堂練習

朗讀文中的比喻句,體會比喻句的作用。 【板書設計】

28、父親的菜園

天沒亮……傍晚纔回

堅毅:是暴雨中

從山腳挑土上山

翻進泥土

熱愛:四處拾糞

菜地撒尿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嬰、毅、筐、怖、腫、榨、憋、誘”8個生字。理解“箢箕、猙獰、伺候”等詞語的意思。

2、 理解課文內容,能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感受父親的勤勞和堅毅。能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合理想象。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透過理解課文中寫父親言行的句子, 感受父親的勤勞和堅毅,父親對土地的珍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讀題質疑

1、啓發談話: 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到一個菜園去看看,誰的菜園呢,一起讀。

2、質疑:父親的菜園都有些什麼?爲什麼叫父親的菜園呢?

設計意圖:這部分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推測課題,設定懸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2、檢查生字新詞

第一組:鋤頭 鐵杴 箢箕 籮筐

▲發現了嗎,這一排詞語寫的是什麼?我們看鋤字和鐵杴都是金字旁,它們是用金屬做成的勞動工具,那箢箕和籮筐都是竹字頭 箢箕和籮筐是(用竹子編成的勞動工具,)

▲出示圖片:大家看,這就是箢箕和籮筐

第二組:豌豆 萵筍 菠菜 辣椒

▲這一排詞語的共同點發現了嗎?

▲父親菜園裏的蔬菜可多了, 一起讀。

▲出示:春有菠菜、萵筍,夏有黃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蘿蔔、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

▲師小結過渡:那麼多的蔬菜,難怪作者說“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

第三組: 紅腫 榨乾 氣餒 伺候 堅毅 貧瘠 可怖

▲音都念準了,意思懂了嗎?老師要考考大家了,什麼叫氣餒? 伺候呢(在人身邊供人使喚,照料飲食起居,招待人)招待人,照顧人叫伺候,所以伺候兩個字都是單人旁,你都看見過誰伺候誰?課文中伺候的是什麼呢?

板書:伺候

▲出示句子: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貧瘠的死黃土變得黑亮,鋤頭挖下去,還能翻出蚯蚓來呢?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翠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自己去讀讀句子。

父親伺候的是——(菜園),是隨隨便便的伺候嗎?精心伺候可見照顧的怎樣?經過父親的精心伺候,菜園發生了什麼變化?能用上這些詞語連起來說一說嗎?

板書:荒涼、貧瘠 精心 碧綠的翡翠

▲恭喜你,你既準確回答了剛纔的問題,又用最精煉的語言將課文內容概括出來了,課文就是寫父親把荒涼、貧瘠的荒地伺候成碧綠的菜地的事。所以叫父親的菜園

三、品讀伺候,感悟品質

1、 父親是怎樣全身心地呵護、伺候菜園的? 默讀課文,父親的哪些言行深深地感動了你,請用橫線畫出,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2、 梳理思路,品讀感悟

剛纔,大家都在認真地與課文對話,現在我們來交流分享,好嗎?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父親是全身心地對待菜園的?

板塊一、開荒除草(坡地開荒)

出示句子: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開荒除草)

▲說說你的理解,哪些詞讓你體會到了這一點?其它同學還有補充嗎?父親這樣的勞動堅持了多久?(整整七天)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

板塊二:搶救菜園

出示句子: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可是,山坡菜地裏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被大雨衝了個一乾二淨,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來。

▲你看到的是雨中的伺候,說說你的理解?你關注了父親的動作,請同學們圈出句中的動詞(丟、抓、衝)你覺得如果是看電影的話,這是快鏡頭還是慢鏡頭?這一丟,一抓,一衝,有多快?

▲指導朗讀:透過這閃電般的速度,你看到的是什麼?

▲然而,作者卻讓鏡頭在這裏戛然而止,來了個省略號,省略號省去的是什麼呢?省略號背後藏着的是怎樣的畫面呢?

▲也許此時此刻的父親身上已經濺滿了泥水,也許,地上很滑,父親摔倒了,然而他又爬起來……同學們,藉助想象,我們已經看到了父親搶救菜園的畫面

▲即使是那樣奮不顧身地搶救,還是無濟於事,還是被衝得面目全非,課文當中用了一個什麼詞寫“岩石”? (“猙獰”)我們看,猙獰這兩個字都是反犬旁,猜想一下,這個詞是形容什麼的?這個詞本是形容面目或者表情的爲什麼說石頭是猙獰的呢?

▲聯繫前文這句話想一想,這一層薄薄的泥土是怎麼來的?(出示句子)

▲是的,那麼多天的勞動成果毀於一旦,等於之前的心血全部白費了,所以此時此刻,這石頭顯得比豺狼虎豹、妖魔鬼怪還要猙獰,還要恐怖。體會到這一點,誰再來讀讀句子。(指讀,齊讀)

(評價:多麼痛心的父親呀;你已經真正體會到了父親的感受。)

板塊三:砌牆挑土

▲ 暴風雨中的父親讓我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父親全身心地關照着菜園,還可以從哪兒體會出?

(出示句子):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 ▲從哪裏挑?挑了多少?回憶一下,這塊地有多大?我請教過數學老師,三四分地就相當於平時上課的四間教室那麼大。你說要挑多少泥土。

▲朗讀指導:作爲父親的兒子,你感動嗎?請你讀。這位同學,你爲什麼把一筐一筐讀得特別重呢?如果把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讀得更深情些,就更好了。

▲ 父親啊,你挑了那麼多,你的雙肩紅腫,你爲什麼還要挑呢?

▲ 父親啊,你挑了那麼久,你的腳板都磨出了血泡,你停下來歇歇吧!

▲ 父親就像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一樣,一個人默默地,堅持不懈地挑着,讀到這裏,你看到一位怎麼的父親呢?(永不放棄)

板塊四:精心肥土

▲正是因爲有了父親的勇氣、堅毅,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這片菜園長出了第一抹喜人的綠。看,豌豆長出來了。你心情怎樣?(菜園重建後,父親又是怎樣繼續伺候菜園的呢?我們繼續交流)

▲高興、興奮,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就在兒子做着美夢時,父親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出示句子)請同學們掃讀一下這段文字,哪個字第一個跳入你的腦海?(翻)

▲父親這一翻,翻掉了什麼?那父親爲這塊土地又翻進了什麼呢?那這一“翻”還爲以後翻出了什麼呢?(翻出了更多的豌豆和蔬菜;翻出了那片碧綠的菜園。)有了碧綠的菜園會怎麼樣呢?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翻出了全家人美好的生活。翻出了全家人的笑臉和希望)

▲是呀,斷了奶的嬰兒重新喝上了奶,日子看到了希望和光明,可這位父親爲了以後的生活把拼了命種出來的豌豆翻掉,此時,你覺得這位站在豌豆前的父親是個什麼樣的人?(不光只顧眼前利益,有遠見的人。)

▲聰明的孩子,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位有遠見的父親的話

(出示句子,生讀)“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爲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乾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除了用翻豌豆的方法肥土,父親還用了哪些肥土方法?這麼多的肥土方法,濃縮成一個詞,就是精心肥土。

設計意圖:把課文分解成四個板塊,透過理解課文中寫父親言行的句子, 感受父親的勤勞和堅毅,父親對土地的珍愛。

四、 書寫言行,學會表達

1、同學們,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父親在菜園付出的勞動何止書本中寫到的這一些,想象一下,當種子播下去,當菜苗長出來,當綠油油的菜葉如翡翠般嵌在山坡上時,父親又會做些什麼,說些什麼?

2、學生寫話:拿出手中的筆,把看到的、想到的畫面寫下來。

(你想到的是父親捉蟲的情景,寫出了父親捉蟲的動作;你看到父親在拔草,拔得那樣細緻;有沒有同學寫出父親的語言呢;我真佩服你們,應該說,你們都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勞動,但你們藉助想象,寫出了一幅幅父親菜園勞作圖。)

3、小結: 一年四季,父親就是這樣全身心照顧着,呵護着菜園。怪不得說這是——(示意讀課題)父親的菜園

設計意圖:對現有的文字進行“活化”處理,能化靜爲動,引導學生討論,讓文字走進學生的生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文字的整體感悟。挖掘文字中知識、言語、情感等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點,引導學生交流探究所悟,對現有的文字進行“活化”處理,使學生在喜聞樂見中學習課文的語言,體會人物精神。

五、深化理解,品味精神

1、在父親精心伺候下,菜園多誘人哪,美美地讀

出示句子:遠遠望去,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2、父親的菜園如翡翠般嵌在荒涼的山坡上,還有父親的什麼也如翡翠般嵌在山坡上呢?

3、是的,父親那勤勞、堅毅、執着的精神也如翡翠般嵌在山坡上,所以,當然要稱之爲——(生齊讀)父親的菜園。

《父親的菜園》是讓我很糾結的一堂課,糾結的原因之一:耗時過長,雖說是一篇略讀課文,但備課花費了很長的時間。糾結的原因之二:我的思想混沌,坡地開荒、雨中搶救、砌牆挑土、精心肥土四個板塊平均用力,每一個環節的過渡都絞盡腦汁想好精巧的承接語,頗有些沾沾自喜的味道,自以爲解決一個大問題,就是爲什麼說是父親的菜園?三個層次去理解,第一層次,在學生概括主要內容之後,第二個層次,在梳理文章的脈絡之後,父親爲菜園做了這麼多事,怪不得叫父親的菜園,第三個層次,感悟父親的品質之後,父親的勤勞、執着、堅毅的品質也如碧綠的翡翠鑲嵌在荒涼的坡地上,當然稱之爲父親的菜園。結果一試教,時間完全不夠。糾結的原因之三:是練筆點不知如何定位,我原來定在雨中搶救省略號的文字補白上,發現生成的空間很窄,無非就是父親在雨中很狼狽,父親拼命的用鐵杴把泥土鏟回去。後來在老教師的指導下,做了一些調整,一是把原來按照行文結構下來的四個板塊改成重錘敲打精心伺候,串起整篇課文的教學,二是把寫話點也落實在對精心伺候的拓展補充上,施肥、澆水、捉蟲、拔草,讓學生跟隨文字型驗了勞動的艱辛與快樂,同時也再次豐厚了勤勞、執着、堅毅的父親形象。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8

本設計把着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按照“提出疑問—梳理問題—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組織學習,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學習從課文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想像父親遇到的困難和怎樣克服的。學習父親不怕艱辛和困難、堅持不懈的好品質。

3、有感情的讀文。知道要想獲取成功必須勇於克服困難,堅持努力奮鬥的道理。

【重點難點】

能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體會它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二課時

一、親情匯入。

土地是廣闊的,也是有限的,它需要我們珍惜和保護,一位極其普通的農民,爲家人開出了一塊菜園,但子女收穫的絕不僅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人生精神。是什麼精神呢?

【設計意圖】用動情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十分親切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測課題,設定懸念,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二,激情引趣。

(1)父親在開闢菜園時,勤勞肯幹,同學們有沒有認真耕種自己的菜園呢,看看誰“眼明嘴快”!(出示幻燈片“眼明嘴快”)。

(2)說的又快又準,接着回憶並思考這幾個問題!(出示“溫故知新”)

教師的導讀猶如沙漠中的路標,夜航中的羅盤,爲學生指明瞭思考的方向,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讀,減輕了學生閱讀時的負擔。

三、提出疑問,梳理問題。

1、 讀全文,同桌之間說說父親在開闢菜園時做了什麼? 文章題目爲什麼叫“父親的菜園”,而不是“我們的菜園”呢?看你能找到幾條原因。師生共同討論(出示幻燈片)

2、 勾畫出全文父親言行的句子,分別分析從這些句子中能體現出父親的哪些品質?討論感悟,指導理解句子。

①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爲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乾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父親的對這片來之不易的土地不僅瞭解,而且熱愛,用“難爲”和“拼了命”,說出了這塊菜地的貧瘠與荒涼,所以父親纔不顧眼前利益,決定把這一季豌豆翻進土裏,育肥土地。

第三自然段,透過“每天……就……直到……才”寫父親透過一個星期起早貪黑地勞動,纔開出了個一小片的黃土地。表明了父親的勤勞和肯吃苦的精神。

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這句話形象地寫出這塊菜地經過父親的精心伺候後,由原來的貧瘠變得土質肥沃,菜蔬茁壯,與周圍荒涼的景色相比,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這正是父親堅持不懈的成果。

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語和句子,便於從整體上把握理解課文,掃清了感悟體驗的障礙。3、 出示貧瘠的土地到綠油油的菜地的幻燈片。

4、 師生共同討論最後一個自然段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此環節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抓住問題來閱讀思考和感悟,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資助學習和探究。

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從父親的身上得到了什麼?(如,執著的精神,堅忍不撥的毅力,不服輸的性格,勤勞,爲了理想竭盡全力地付出等)

三、 請你用自己的話誇誇自己的父親。

對現有的文字進行“活化”處理,能化靜爲動,引導學生討論,讓文字走進學生的生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文字的整體感悟。挖掘文字中知識、言語、情感等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點,引導學生交流探究所悟,對現有的文字進行“活化”處理,使學生在喜聞樂見中學習課文的語言,體會人物精神。

五、佈置作業

1、 積累語言:選擇你最受感動的語段摘抄下來。

2、 學習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讚美爸爸的話

【板書設計】:

父親的菜園

父 起因:一條新修的公路佔據了“我”家的菜園。

親 經過:父親決定重新開闢一個菜園:細心翻地

的 點種豌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菜 信心十足

園 菜園裏長出了綠油油的蔬菜:四處拾糞

豌豆肥土——保護資源,熱愛土地

精心侍候

結果:那一塊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