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八篇

爲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八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設計理念: 透過創設“買電器”的情境,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使學生體會學習計算的必要性,發展數學應用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轉變教師角色,鼓勵與尊重學生的獨立意識,併爲學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機會,成爲真正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學情分析:我校的學生近期大部分涉及到搬遷到新居,大多數學生都有和家長一起逛家電商場的經歷來創設了陪同學逛商場。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百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也是以後進一步學習萬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對於一些學生來講,整百、整十數的加減口算他們已經能夠正確計算,但是對算理的理解還比較欠缺。所以,這節課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口算的方法和優化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探索並掌握整百、整十數的加減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

2.初步培養學生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結合具體情境,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體會算法多樣化,提高口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教學重點:

1、掌握整百、整十數的加減的口算方法。

2、對“相同單位的數相加減”這一算理的理解。

教學難點:

掌握整百、整十數加減的口算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器、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爲新課作鋪墊。

1、口算

二、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 同學們,今天xxx上課前悄悄告訴謝老師他們家的一件高興的事,你們想聽嗎?那我讓她來告訴大家。同時她也想我們班同學幫他一個忙。我們來聽聽。

生1:我們要搬新家了!要買一些電器,我想請全班同學和謝老師一起先去商場逛逛。

(課件出示情境圖)

三、猜價錢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每種電器的價錢嗎?誰來猜猜?注意聽老師給的提示哦。(指名學生猜)

1.洗衣機的價錢是個整百數,它在400~600之間。(500元)

2.電冰箱的價錢由9個百和6個十組成。(960元)

3.電視機的價錢剛好是8張人民幣的錢數。(800元)

4.電風扇的價錢也是個整百數,是這幾種電器裏最便宜的,比300元還少。(200元)

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萬以內數加法

師:同學們,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2:買一臺洗衣機和一臺電視機共花多少錢?

生3:買一臺電冰箱比買一臺電視機貴多少錢?

師:我想要一個提問題的機會。師:貴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多用錢的意思。

生4:略

師:謝老師也想買電器,我最想買的是洗衣機和電視機所以我特別想知道生2提出的問題答案是多少?我要帶多少錢去買。誰先來列出算式。

生5:500+800

師:你有什麼好方法能很快算出結果?

生1:5個百加8個百是13個百,也是1300。

生2:從800裏拿500和500相加,得1000,再加300也是1300。生3:從500裏拿200和800相加,得1000,再加300也是1300。

師肯定學生的想法。(體會算法多樣化)

師:小結,500+800,和剛纔我們口算練習的50+80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領悟到萬以內數的加減法口算的計算方法和百以內數的計算方法相同只是數的範圍變大了)

2.萬以內數減法

試做生2的問題。用多種方法解答(學生說出算式並說計算方法。)至少用三種方法,做完後說說你的感受。(優化方法)

3.練習

師:這幾種方法都能幫我們解決整百數加減的口算再用你喜歡的方法幫謝老師解決一個問題,請問這裏的最貴的和最便宜的電器相差多少錢?或選者一共多少錢?

師:老師覺得同學們對整百加整百的計算太容易了,我想再提一個更難的問題,你們有信心來解決嗎?

問題:謝老師今天帶了20xx元錢,想把這些電器每樣都買一個,錢夠嗎?

先估計一下再算一算。

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

方法一:不夠,用20xx-500-960-800-200不夠減。

方法二:500+960+800+200=2140(元)

2140元>20xx元

學生說出結果後,能說計算方法

五、遊戲 :

師說一個數,生說算式,要求結果是老師說的數,可以是減法算式,也可以是加法算式。

六、小結:

師:好了,透過今天的學習,到你們搬新家買電器的進行價格計算的時候,你能用又快又好的方法計算了嗎?那好,現在請同學們爲這節課打分,總分是200分,你的表現是100分,謝老師的表現是100分。

七、教學反思

今天我上了(加與減一)單元第一課〈買電器〉,主要想要達成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 “整千整百數的加減法”是在學習了 “100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在“整十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它們算理相同,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圖讓學生們自主的透過遷移類推的方法來探究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課堂中,我將爲孩子們提供必要的時間與空間,鼓勵他們積極思考,關注算法多樣化和算法的優化。教材中提供的是“買電器”這樣一個富有現實性的素材,我在設計本課時,透過對這一素材的合理的編排與重組,整節課的設計力圖讓學生們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完整的過程,其目的是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並切實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情境中深切地體驗到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不是單純的爲了計算而計算,而是在真正的理解數學,是“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並且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師:謝老師也想買電器,我最想買的是洗衣機和電視機所以我特別想知道生2提出的問題答案是多少?我要帶多少錢去買。誰先來列出算式。

生5:500+800

師:你有什麼好方法能很快算出結果?自己先想一想,如果有困難的同學,可以用計數器撥一撥,算一算。想好後,就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想法吧。大家比一比,哪一組想的方法算得比較快,哪一組想的方法最多?

生1:5個百加8個百是13個百,也是1300。

生2:從800裏拿500和500相加,得1000,再加300也是1300。生3:從500裏拿200和800相加,得1000,再加300也是1300。

生3:把500和800末尾的“0”遮住,因爲5+8=13 所以500+800=1300。

師:哪來的5?你把500看成5,這個5應該表示5個——(百),8就表示8個百。

生4:用計數器在百位上先撥出5顆小珠,接着在百位上添上8顆小珠,千位上就有13顆小珠,表示13個百。

生5:用豎式計算。

師肯定學生的想法。(體會算法多樣化)

師:小結,500+800,和剛纔我們口算練習的50+80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師:老師真佩服你們!你們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了不起!現在能用這些方法都來算一算第二個問題嗎?然後說說你的感受。

反思:在探索過程中,我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經歷了動手操作的過程,充分展示和交流多種算法。在比較觀察中感受和理解“進位”的含義。對於算法最優化的選擇,我沒有急於評價哪種方法的優與劣,而是透過對比練習、變式練習和拓展練習的活動,讓學生在計算中學會觀察,學會比較,學會遷移運用,體驗到最優的算法。

生3:把500和800末尾的“0”遮住,因爲5+8=13 所以500+800=1300。

師:哪來的5?你把500看成5,這個5應該表示5個——(百),8就表示8個百。

反思:其實學生這樣說是對的,他的想法是根據計數器上的數位對齊,而我還沒理解,就強加給他一個想法,我在教學設計時沒有充分預設到學生的回答想法,而遇到這種回答時,我也沒有認真傾聽,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老師也要養成認真傾聽學生髮言的習慣,從中可能發現很多以外的收穫。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材104~10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本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能夠列出簡單實驗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新課

擊鼓傳花遊戲,鼓聲停時一位同學上臺抽籤,籤中內容有禮物、唱歌、猜謎。

猜猜他抽中了什麼籤?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詞來表達,揭示課題: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一)教學例題1

請同學們看前面,這裏有個盆:1號盆、2號盆。(實物:例題上的裝有不同顏色小球的盆)咱們來看看裏面都有些什麼顏色的球。

展示兩盆中球的顏色、數量。

1、從1號盆裏面任意摸出一個球,一定是紅球嗎?爲什麼?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都已討論好了,誰想代表小組發言?(依次指名學生說)

(依次板書:一定可能不可能)

師:小朋友討論得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實際來摸一摸,驗證一下。1號盆,誰來?(學生摸出3個後提問,如繼續摸下去,結果怎麼樣?)

2、從2號盆裏任意摸一個呢?請小組討論

請學生摸一摸(摸出3個後提問,如繼續措下去,能摸到紅球嗎?那可能摸出什麼球?爲什麼?)(老師可根據盆裏剩下的球隨機提問,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麼顏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麼球?)

3、活動小結

(二)教學例題2

1、生活中有許多的可能性

例如:(請學生舉例幾個)

2、自已閱讀書本例題2

誰理解題目意思了,給大家解釋一下。

獨立完成

3、彙報、講評

4、練習

108頁練習二十四第一題。

三、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可能性的知識,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和我們的生活聯繫起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會發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發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呢?你能舉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說嗎?請同學們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學生說)

學生說完後全班交流。

四、鞏固練習

P1082、3

教學反思:

可能性(二)

教學內容:

教材P106107

教學目的:

1、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透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透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麼是可能性舉例子說明。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關於可能性的知識。

二、實踐探索新知

1、教學例3(比較兩種結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觀察、猜測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四紅一藍)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你們猜猜他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

和同桌說一說,你爲什麼這樣猜?

(2)實踐驗證

學生小組操作、彙報實踐結果。

彙總各小組的實驗結果:幾組摸到紅,幾組摸到了藍色。

從小組彙報中你發現了什麼?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

小結:摸到紅色多,摸到藍色的少,因爲盒中球紅多藍少。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作爲一節自主設計的展示評價活動課,將根據創意檯燈的展示、評價、交流、優化這條主線層層展開教學,以學生活動貫串始終,教師做爲“主持人”僅爲課堂的組織者、調控者。

一、設計思想

“設計方案的改進和完善”是“技術與設計1”的中有關設計部分的內容,結合教學進度和學生活動,制定了創意檯燈的展示、評價、交流、優化的教學內容。高一20班分成6個小組,利用課外時間,安排了創意檯燈設計製作活動,計劃如下:①發現問題與明確問題:調查需求,調查統計,明確要求;→②制定設計方案:收集資訊,設計分析,方案構思,方案呈現,方案篩選;→③製作模型:繪製圖樣,檯燈製作;→④測試、評估及優化:測試,評估,優化;→⑤檯燈的使用和維護:設計一份產品說明書。在學生初步完成檯燈製作以後設計本節教學內容,是學生動手之後的又動口,是本次製作活動的總結提高,也是學習內容的概括拓展,在實踐和創新兩方面進行技術素養培養。透過展示、評價、交流、優化使學生獲取改進和完善設計方案的建議和靈感,對設計及評價的原則、設計三要素、交流的方式,整合運用,體驗感悟,從而提高帶動學生敢於表達意識,激發學生的設計激情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總之,讓學生敢想、敢做、敢說,在設計的殿堂裏展示創意,感受快樂,迸發設計的靈感和激情。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完設計的過程、原則、評價,方案的構思以後,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但缺乏一個整合,聯繫和綜合到一起的學以致用。再加上現在的高中學生,學的多,說的少,做的更少,因此學生需要這樣一個機會,一個創意檯燈的完整製作過程正複合這種心理需要,學生有激情去設計,去表現,過程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都會讓學生回味無窮。把該班同學分成六個小組,每組製作一個檯燈,

每組設有組長,做好分工。製作完成之後,更有一種展示的衝動,分享設計成果的願望,也更需要一種評價、交流,去碰撞智慧,迸發靈感,找到設計方案改進與完善的方向和突破口。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①讓學生檯燈設計的展示與評價中,在交流討論中,表達設計思想,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感受創意的精彩,認識到設計的靈感來源於生活。

②瞭解對設計成果評價的目的性與必要性,知道評價的基本方法,進一步體會評價的原則。

③瞭解交流的目的與方式,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2. 過程與方法:

①經歷檯燈作品展示評價的過程,體驗評價的方法。

②體驗交流討論的過程,瞭解交流的方法,體驗思想的碰撞和辯論的激情。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以創意檯燈設計爲載體,讓學生親身感受設計評價、交流的過程,再次感受設計的快樂,體驗勞動的辛苦,享受成果的喜悅;提高帶動學生敢於表達、展示自己的意識,激發學生的設計激情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對通用技術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①創意檯燈設計的展示、評價、交流、優化,認識設計評價與交流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完善優化自己的設計。

②設計及評價的原則、設計三要素、交流的方式,知識的整合和學以致用。 難點:

正確理解評價、交流、優化的全面性、角度性、針對性,及評價角度的聯繫性和矛盾性。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構思與流程

根據創意檯燈的展示、評價、交流、優化這條主線層層展開教學,以學生活

動貫串始終,教師成爲“主持人”成爲課堂的組織者、調控者,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安排檯燈展示、討論評價、即興點評、投票評獎等主要活動內容,採取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形式,在完全屬於他們的課堂中,暢所欲言,討論甚至是辯論,挑戰思維,化解難點,感悟設計,有效提升學生的技術素養——使學生對設計形成積極的情感和實踐創新的態度。

本節課設計輔以多媒體技術,以課件引導,用圖片、文字等形式展現生動、豐富的設計資訊和學生課堂上的活動相互呼應,以設計領設計,以設計實現課堂的大容量,融會貫通設計環節教學內容——使學生對設計的過程和原則、設計的評價和方案構思的內容有整體的認識,把學生快樂地、理性地帶進設計世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誰來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指名回答)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課文。

〖速讀課文,給課文劃分段落

指名由學生回答,不要拘泥於一種方法,只要說的有道理,就應當給予肯定。

〖講解課文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小男孩怎樣來到高爾基面前的?

(從兩方面想:一是小男孩想給高爾基照張相片,貼在他們的牆報上。二是高爾基突然接到小男孩扔進的紙團,得知是一名少先隊員爲自己拍照,讓門衛放小男孩進來。)

2、突然是什麼意思?說明什麼?

(一眨眼的時間內發生的,說明高爾基一點兒也不知道會發生這樣的事。)

3、用突然一詞說一句話。

二、學習第2~5自然段

1、讀第2~5自然段。

2、門衛爲什麼不讓小男孩進高爾基辦公室?

(從二方面想:一是高爾基工作很忙正在讀書也是他的工作;二是不讓人進來打擾高爾基是門衛的責任。)

3、高爾基在很忙的情況下讓小男孩進來說明什麼?

(這是破例,是對小男孩特殊照顧,也說明高爾基對少先隊員熱忱的關心和愛護。)

三、學習第6~11自然段

1、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寫小攝影師給高爾基照相。)

2、小攝影師給高爾基照相時的動作、神態和語言是怎樣的?請將它們畫出來。(6、7、9、10自然段中的部分語句)

3、朗讀畫出的語句,從這些句子中,你讀出了什麼?

(仔細打量知道小攝影師觀察細緻,也含有思考的意思。擺弄很久小攝影師不停地擺弄相機,爲拍照作準備,同時讓高爾基多次調整坐態;哭着走遠說明小攝影師出於禮貌不能用高爾基膠捲,想馬上回家取膠捲;上車走了是小攝影師因爲自己耗費了高爾基許多寶貴時間而悔恨,對自己一時疏忽而懊悔。)

4、高爾基在照相時動作、神態、語言是怎樣的呢?將這些語句畫出來。(7、10、13、15自然段中的部分語句。)

⑴ 朗讀畫出的語句。

⑵ 吩咐是什麼意思?文中誰按誰的吩咐?從吩咐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什麼呢?(口頭指派或命令,一般指上級讓下級幹什麼或長輩讓晚輩幹什麼才使用它。高爾基按小攝影師的吩咐。小攝影師吩咐高爾基,讓高爾基多次調整坐態,佔用他很多時間,他任其擺佈,聽從吩咐,說明他對下一代的寬厚慈愛和關懷。)

⑶ 從畫出的其它語句中你讀懂了什麼?

(從面帶微笑說明他對下一代的熱忱慈愛,當小男孩哭着說忘帶膠捲時,高爾基趕緊站起走到視窗大聲喊道:我給你膠捲說明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熱愛的感情非常強烈;從高爾基見小男孩,不見記者的態度上,說明他對下一代的成長非常重視。)

5、這段又一次出現突然這個詞,讀含有突然一詞的那句話。這次突然說明什麼?(情況急劇變化。)

6、再用突然說一句話。

四、讀第12~15自然段

1、小男孩會再來嗎?

(再來可能性大。理由有兩點:一是小男孩給高爾基照相的強烈願望促使他必然來;二是高爾基如此熱情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來仍會受到高爾基熱情接待。)

2、高爾基工作很忙,他不接待記者,卻希望小男孩再來這說明什麼?

(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深深的愛。)

〖總結全文

作者寫小攝影師給高爾基照相這件事,分別寫了小攝影師和高爾基的語言、動作、神態,從中我們體會到高爾基對青少年一代的關心和愛護,希望同學們不辜負老一輩的殷切期望,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板書

小攝影師

男 孩 對比襯托 高爾基(關心愛護)

想進去 放進來

擺弄 微笑

坐、哭 站起來

跑 喊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課程,因此我們應該讓學生在習得語言工具的同時,感受到人文的薰陶,讓學生在人文情感的衝擊下,理解語言、運用語言。同時,語文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在開放的、寬鬆的教學場中進行自主言說,自主表達。本設計以人爲本,以讀爲本,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在閱讀體驗中感悟文字,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和同情等感受。嘗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的8個生字,能正確地讀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感受人與鳥的濃濃親情。

4、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的語感。

5、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

課前預習課文,蒐集海鷗的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啓發談話,匯入新課

1、師:中央電視臺有個節目叫《動物與世界》,看過嗎?說說看有什麼感受?

(出示課件,展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圖片。)

2、下面,讓我們共同來學習第21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將要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來閱讀。邊讀邊想,看看課文分幾部分,每部分寫的又是什麼呢?

2、誰知道這句話出現在文中的什麼地方?

課件:

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對海鷗就像親人樣。

3、這段話與文中的句子有一個地方不一樣,看誰發現了。

4、對海鷗就像親人樣與和海鷗就像親人樣有區別嗎?

5、課文分幾部分嗎?每部分又分別講什麼呢?用簡單的小標題概。

三、讀思結合,學習1至13自然段

1、認真地讀一讀課文地第一部分,看哪些情景是在寫老人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呢?一邊讀,一邊勾畫批註,然後我們來交流交流。

2、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學習課文,體會重點語句:

⑴ 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你從哪兒能感受到老人對海鷗就像對親人一樣。

課件:

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在這有聲有色的樂譜裏面,你彷佛聽到了什麼?那你又彷佛看到了什麼?能不能把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讀出來?讓我們想象着當時的畫面一起來讀讀這句。

(師生讀)老師讀老人的表現,同學們讀海鷗的表現,看我們能不能也這麼默契呢?

⑵ 學習課文第10、11自然段:

誰能來給大家讀一讀,注意像親人一樣怎麼讀。

同學們,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就會立刻──(生:生動起來。)那在這生動的眼睛裏,折射出老人怎樣的心呢?讀一讀。

課件:

海鷗最重情義,心細着呢。前年有一隻海鷗,飛離昆明前一天,連連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爲它是跟我鬧着玩,後來才曉得它是跟我告別。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海鷗是吉祥鳥、幸福鳥!古人說白鷗飛處帶詩來,十多年前,海鷗一來,我就知道咱們的福氣來了。你看它們那小模樣!嘖(zé)嘖

誰讀出來了?老人這生動的眼睛裏包含着什麼呢?

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在這個省略號裏,老人還想說什麼呢?

⑶ 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他抓住了一個企盼就讀出了這種親人般的情義。誰來讀一讀?

用心來讀讀這句話,然後聯繫上文看一看,在老人這企盼的眼神裏,你讀出了什麼?老人在企盼什麼?就把你們的理解透過這句話,透過老人企盼的眼神,讀出來。(指名讀、齊讀、)(出示課件:圖片)

四、讀思感悟,學習14至19自然段

1、認真地讀讀第二部分,看哪些情景讓你意想不到呢?一邊讀,一邊勾畫批註,然後我們來交流一下。

2、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學習課文,體會重點語句:

⑴ 學習第15自然段:

海鷗們圍着遺像的表現讓你意想不到。我們都來看看這句話。自己來讀一讀,看看當海鷗見到老人遺像時,如果它們能夠說話,在這連聲鳴叫裏,它們想說些什麼呢?相機出示課件:

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這段話該怎樣來讀呢?大不一樣怎麼讀?

⑵ 學習第16自然段:

想不想看看海鷗爲老人守靈那一幕?這隻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張開雙翅,深深地埋着頭,好像在說什麼呢。(課件:圖片)

指導讀第16自然段。

課件: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視着周圍盤旋翻飛的海鷗們,注視着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⑶ 學習第17自然段:

在這樣的情景中,我們的心也再次爲之震撼。你們還從哪兒感受到意想不到?從白色的漩渦中他理解到海鷗的心情,還有一個詞也能體現出來。(炸了營、撲過來。)

指導朗讀。

⑷ (第18自然段)省略號的含義是什麼?你認爲作者會在這裏省略什麼呢?省略號的點點彷佛化着了什麼?

五、拓展昇華,激情薄發

1、這樣意想不到的事爲什麼會發生呢?用心思考一下。我們來交流交流。

2、老人的舉動感動了昆明的每一個人,人們在翠湖邊爲老人塑了一尊銅像。(課件:圖片)

3、學習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嗎?把它寫下來吧!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啓發,激發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瞭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

2、從文中受到啓發。

教學過程

一、前文遷引,匯入新課

1.走進第三單元,我們走進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學們回憶一下,透過前面課文的學習:《自然之道》、《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蝙蝠和雷達》,大自然帶給了我們什麼啓示呢?

2.揭題:學習新的課文《大自然的啓示》。

3.師生共同回顧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並再次總結出來。

4.引導提示學生本文的結構和以往的課文有所不同。

二、初讀感知,認記字詞

1.那麼這兩篇文章帶給了我們什麼啓示呢?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聯繫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詞語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請教。

2.認讀生字新詞,找出詞語中的多音字和讀音發生變化的字。

3.共同解決難理解的詞語。

三、瞭解內容,質疑交流

1.默讀《“打掃”森林》,想想它主要講了什麼?想好了與同桌議一議。

2.再仔細地讀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

3.師生共同交流,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1)爲什麼說林務官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呢?

(2)“打掃”上面爲什麼要加引號?

4.學了這篇文章,你獲得了什麼啓示?

四、遷移學法,運用鞏固

小結:同學們真會讀書,真會思考!剛纔咱們透過讀課文,瞭解了《“打掃”森林》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並透過提出問題,互相交流,得到了關於大自然的啓示。下面,我們就按剛纔的方法繼續學習《人類的老師》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麼?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在感受深的語句旁寫寫感受。

(3)重點感受“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人類從大自然中得到啓示,有所發明創造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課文──《蝙蝠和雷達》等,大家還了解哪些事例?

(4)這篇文章又帶給你什麼啓示?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林務官打掃森林,結果給森林帶來了災難;人們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啓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把你受到的啓示寫下來。

2、學生寫啓示。念給同學聽聽。

3.其實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啓示,遠不止今天課文中所說的這些,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繼續探究。

板書設計

12 大自然的啓示

“打掃”森林 人類的老師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教學內容說明: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冊,第六單元的課文.文章透過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讚頌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發了作者暢遊其間的無比愉快的心情.

二,教學設計特點: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我幫助學生找準切入點;野;,由;野;存疑引導學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學習貫穿其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引導他們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語言,既重;文字;,又超;文字;.使學生的創新潛能真正得到放飛.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描寫的表達方法.

3,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

四,教學重點,難點:

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知識遷移

1.師:讓我們輕鬆走入課堂,回顧剛剛學過的兩篇課文.請同學看複習題(點擊)

〔《鳥的天堂》是____的名篇,看出作者____次遊覽鳥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____給人____的感覺,第二次看到____,是一種____的氛圍〕

2.師生背誦相關段落.

3.師:作者以細膩的描寫和動靜結合的寫法讓我們遊賞鳥的天堂,讓我們看看峻青的《第一場雪》有什麼特點(點擊)

〔《第一場雪》的特點是____和____,表達了作者_____的思想感情.〕

4.師:讓我們一起重溫雪後的美景吧.齊誦相關段落.

5.師:真好,簌簌的雪聲,晶瑩的銀條,寫出作者對雪的喜愛.;瑞雪兆豐年;寓情於景,一顆熱愛生活的心躍然紙上.我們遊覽了鳥的天堂,又經歷了第一場雪,這節課我們遊賞索溪峪,看看作者曹敬莊又是怎樣給我們介紹索溪峪的美景的(板書課題)

6,;野;字爲什麼加引號什麼意思在文中尋找答案.

[複習回顧,一方面可以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另一方面回顧寫法,進行知識遷移.]

(二),檢查預習,理清思路

1.讀準字音,掃清障礙,出示:盪滌老叟不拘一格綿亙蜿蜒等詞.

2.學生開火車讀,齊讀.

3.檢查讀文,指名讀,思考:課文從哪幾方面寫出索溪峪的野

4.學生彙報並板書: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

5.師:在文中哪些找到答案的畫一畫,讀一讀.想想這些句子有什麼特點(總起句)再看一看,開頭和結尾,你發現了什麼(總分總結構)

[透過檢查預習,初讀理文,理清文章的脈絡,領悟作者的佈局謀篇的寫法特點,初步體會索溪峪的野]

(三),交流體會,合作探究

1.師:

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作者的思路被你們摸透了,文章的結構被你們理清了,那麼透過預習.你們也一定對索溪峪的野有自己的體會,現在就請你把你的讀書體會和不懂的問題與你的夥伴交流探討.

(點擊課件,出示問題:交流預習收穫,探究作者是怎樣寫出索溪峪的野的)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彙報小組學習收穫,老師相機點撥,指導朗讀,體會索溪峪的野,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圖文結合,積累運用

1,師:

人們遠離了城市的喧鬧,人工的粉飾,有的則是真,是樸.此時的山水已是一個充滿靈氣的孩童,充滿朝氣的青年,那樣率真,自然用自己純真盪滌着遊人的情懷.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設計

一,匯入課題

聽過有關狼的故事嗎你覺得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是啊,在我們的印象中,狼是一種兇殘的動物,應該毫不留情地消滅.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卻要告訴我們另外一種看法.

二,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思考:課文寫了發生在凱巴伯森林的一個什麼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準備質疑.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同桌分段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3.指名複述發生在凱巴伯森林的故事.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材分析

《兩小兒辯日》是《列子湯問》中的一則傳說故事。從故事來看,即使是孔子那樣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即使是兩個孩童,也有着可貴的認識自然,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但是,僅僅把文章理解爲用兩個孩童襯出孔子不是全知全能的,用他們來笑這一點,似乎還有些淺顯。孔子的不決,也可看做是其特殊的教育方法。他沒有草率的否定任何一個孩子的答案,從某種角度上說,也是保護了孩子的求知慾,這更能體現孔子作爲大教育家的特殊教育思想。孩童的笑,說明他們並沒有真正理解孔子的行爲,恰是孩子天真的體現,更顯孔子的偉大之處。

學情分析:

在前幾篇文言訓練的基礎上,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了閱讀文言文的方法,應該能夠比較順利的解決文中字詞句的問題。個別存在困難的字詞句,透過合作,應該能夠比較順利解決。

這篇文章大多數學生可能只會當作一個有趣的故事去讀,缺乏對內容的深刻理解,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文章內容,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究。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理解文章內容,提高閱讀文言文字的能力。認識兩小兒和孔子可貴的精神。對文中爭論的問題進行探究。

過程與方法:合作、交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合作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文中受到啓示,敢於在學習、生活中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並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誦讀,理解文字內容。

難點:提高閱讀文言文字的能力,認識兩小兒和孔子可貴的精神。

1課時

三、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完成學案

(一)匯入

孔子在中國的地位已經不用我多說了,不管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多少個偉大都不爲過。可就是這樣一個門人三千,學識淵博,被衆人所推崇的大學問家,也有答不上了的問題,而爲難他的人卻是兩個小毛孩兒。那這兩個小毛孩兒究竟提出了什麼樣問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兩小兒辯日》,一起去看看當時的情景。

(二)文常,關於《列子》

(三)整體感知

1、 朗讀課文,糾正字詞發音

2、 請同學正確讀出下列字詞的讀音

鬥盂滄爲孰爲汝知

3、 自讀課文,能流利朗讀

4、齊讀

(四)理解文意

1、 根據書下注釋及工具書,理解文字內容,糾正學案,提出疑問

2、 四人小組間交流,嘗試解決疑難字詞句

3、 全班交流,解決疑難,必要時,教師做補充

4、 請同學翻譯重點字詞及全文

5、 齊讀文章,教師評價

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同學們讀得都非常流利,可是總覺得缺點什麼,你覺得缺什麼呢?(情感)

(五)誦讀訓練

1、現在請同學們仔細揣摩文章中的每一句對話和敘述,說說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語速去讀,爲什麼?邊自讀,邊揣摩。

總的說來,孩子的語氣以天真、自信、要強爲主,語速根據語言內容有快慢之分。敘述部分語速適中,一體現孔子好奇,一體現思考之後無奈也不能決的情景。

2、學生範讀

3、齊讀

4、讀背課文

(六)課文分析

1、討論、交流下面幾個問題:

1)兩小兒爭辯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太陽距離人們遠近的問題2)兒分別是從什麼角度出發、根據怎樣的現象、得出怎樣的結論?

一個從視覺角度出發,根據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的現象,得出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的結論;一個從觸覺角度出發,根據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的現象,得出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的結論。在當時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還很不夠的情況下兩小兒的爭辯是得不到統一結論的,但正是如此,才更能體現兩小兒身上的可貴之處,你發現了嗎?說說看!表現了兩小兒對自然現象進行探求、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可貴精神。同時也反映了古人從多角度認識自然的樸素唯物主義精神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4)你能從“孔子不能決也”中讀出哪些背後資訊?客觀事物是複雜的,一個人即使知識廣博,也有許多不知道的東西。說明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不知爲不知”的態度。孔子很明智,不輕易否定任何一個孩子的結論,見孔子作爲一個大教育家的智慧了。

(七)小結

1)你認爲兩人的看法是否正確?爲什麼?

2)列子中對待孔子的態度是什麼?多角度理解本文。

附:板書

兩小兒辯日

問題--太陽距離人們遠近的問題

結論--日出近,正午遠--視覺

日出遠,正午近--感覺

實質--兩小兒:探求、獨立思考、大膽質疑

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不知爲不知”、保護孩子的求知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