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透鏡說課課件

透鏡是物理中的一個學習重點,那麼透鏡相關的說課課件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透鏡說課課件,相信能帶給大家啓發。

透鏡說課課件

  篇一:透鏡說課課件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區分凸透鏡和凹透鏡;

2.能在圖中標出凸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和焦距;

3.能說出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4.能正確解釋會聚、發散。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太陽光測凸透鏡的焦距的方法,體會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

2.透過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實物,得出兩種透鏡形狀的不同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愛護光學儀器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的主人翁意識;

3.透過師生雙邊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的美好與和諧。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測量凸透鏡的焦距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會聚、發散。

教學工具

凸、凹透鏡、演示用光學器件組一套、老花眼鏡、近視眼鏡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展示透鏡,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與透鏡有關的內容,老師現在手裏拿的是透鏡,透鏡一般是玻璃或樹脂製成的、透明的鏡子,我們學習的透鏡至少有一面是球面,或者兩面都是球面。球面透鏡只是透鏡中的一種,例如散光眼眼鏡的鏡片就是柱面鏡。光透過透鏡發生了折射,折射光線有什麼規律沒有?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究透鏡。

二、新課講授

(一)透鏡的種類

[活動1]

下面大家墊面巾紙用手摸一摸桌子上老師給的兩個透鏡,它們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呢?

引導學生小結歸納剛纔的交流,得出透鏡分兩種:一種是中間厚,邊緣薄,叫凸透鏡;一種是中間薄,邊緣厚,叫凹透鏡。

指導學生把凸透鏡凹透鏡的定義在教材上畫出來。

結合凸透鏡、凹透鏡實物,指出哪是透鏡的中間,哪是透鏡的邊緣,強調區分凸透鏡和凹透鏡的關鍵就是比較透鏡的中間和邊緣的薄厚。

指導學生練習區分凸透鏡、凹透鏡:見導學案。

(二)主光軸和光心

[活動2 ]閱讀教材,理解主光軸、光心。

什麼是光心?光心在哪?強調光心在透鏡上。兩個表面對稱的透鏡的光心就在透鏡的正中心。

透鏡的光心有什麼重要的性質?透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呢?請畫出透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

教師巡視指導。

透過凹透鏡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呢?請畫出透過凹透鏡光心的光線。

教師巡視指導。

多媒體展示,強調透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方向。

咱班有戴眼鏡的同學,是近視眼還是遠視眼?

那麼近視眼鏡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

近視眼鏡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分別找兩位持不同意見的同學回答。那我們如何判斷誰說得對呢?

找戴眼鏡的同學摸自己的眼鏡並說出是哪種透鏡。

許多器材上用的透鏡是不能用手摸的,那有沒有其它辦法來區分凸透鏡和凹透鏡呢?

引導學生思考透鏡是能透光的,光經透鏡發生折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折射光線有什麼特點呢?

(三)透鏡對光的作用

我們先來研究凸透鏡對光的作用。

1、凸透鏡對光的作用:

觀察導學案圖中的.入射光線在位置上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思考入射光線與主光軸的位置關係。

猜想平行主光軸的光線透過凸透鏡的折射光線沿什麼方向傳播,你猜想的依據是什麼? 我們怎麼才知道我們的猜想對不對,用實驗驗證。

演示實驗1:利用激光筆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條平行光線,根據演示實驗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線,再放凸透鏡。

引導學生觀察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關係。我們把凸透鏡對光線的這種作用就叫會聚。

板書: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指導學生用作圖法把上面實驗中的折射光線在導學案中畫出來。

引導學生理解會聚: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比較,向中間偏折,中間的位置其實就是主光軸。因此,會聚就是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比較,靠近主光軸。

2、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活動3 ] 結合上述實驗,閱讀教材:

在學生在教材上找到焦點的基礎上,提問凸透鏡的焦點在哪?老師邊指着演示實驗中的焦點,邊強調透鏡的焦點在主光軸上,在透鏡外。

由於這個焦點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所以我們叫它實焦點。

指導學生在導學案上畫出焦點。

凸透鏡有幾個焦點呢?同學們設想一下,如果讓一束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從凸透鏡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會聚於一點呢?讓我們一起來觀察實驗。

演示實驗2:用激光筆和凸透鏡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激光從凸透鏡右邊射向左邊。

PPT演示,凸透鏡的兩個焦點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看誰能最快說出誰到誰的距離是焦距,用什麼表示?

強調焦距是從光心到焦點的距離,請在導學案對應的圖上標出焦距。

小結:(1)凸透鏡有兩個實焦點

(2)平行於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另側透過焦點

討論:不平行於主光軸的光透過凸透鏡是否會聚?讓我們一起來驗證。

演示實驗3:利用激光筆和凸透鏡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教師根據演示實驗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線。

不平行於主光軸的光透過凸透鏡是否會聚?引導學生判斷是否會聚的標準: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比較,是否靠近主光軸。

小結:凸透鏡對所有光線都起會聚作用

3、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演示實驗4 :利用激光筆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條平行光線,根據演示實驗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線,再放凹透鏡。

引導學生類比凸透鏡,觀察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關係。

板書: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指導學生用作圖法把上面的實驗畫出來。

結合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解釋發散:

發散: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比較,遠離主光軸。

4.凹透鏡的虛焦點和焦距。

[活動4] 光經過凹透鏡後的發散是不是也有規律可循?

結合上述實驗,閱讀教材92頁焦點和焦距。

提問:折射光線相交嗎?那把折射光線反向延長呢?教師利用演示實驗,把折射光線反向延長,引導學生觀察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哪。

PPT演示平行於凹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透過焦點。

引導學生小結:平行於凹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透過焦點。

討論:不平行凹透鏡主光軸的光透過凹透鏡是否發散?

演示實驗5:利用激光筆和凹透鏡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不平行凹透鏡主光軸的光透過凹透鏡是否發散?引導學生觀察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比較,是靠近主光軸還是遠離主光軸。

小結:凹透鏡對所有光線都起發散作用。

提問:如何解決活動4的問題,哪條是折射光線?

(四)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焦距是凸透鏡的重要參數,不同的凸透鏡可能焦距不同。

1、我們可以把太陽光看做平行光。同學們能不能想辦法利用太陽光粗測凸透鏡的焦距呢?

小組討論後說明你的測量方法。

2、視頻:粗測凸透鏡的焦距

3、提出問題:

能否利用凸透鏡獲得平行光呢?說出你的具體做法。

  篇二:透鏡說課課件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區分凸透鏡和凹透鏡,瞭解透鏡的光心、主光軸、焦點和焦距。

2.能說出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能正確解釋會聚、發散。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實物及圖片,得出兩種透鏡的兩種不同構造,培養學生透過觀察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能夠識別不同事物的不同特點的能力

2.經歷探究凹透鏡和凸透鏡對光的作用的實驗過程,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透過區分凸透鏡和凹透鏡的過程,培養學生愛護光學儀器的好習慣。

2.透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於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介紹了什麼是凸透鏡、凹透鏡、薄透鏡、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及透鏡對光線的作用等知識,這些知識既是有關透鏡的基本知識,也是後面學習凸透鏡成像的準備。透鏡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是初中光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匯點,透鏡的基礎知識及其對光的作用是本章的核心內容——凸透鏡成像的必備知識,能否掌握透鏡對光的作用是學生今後能否學好光學的關鍵。本節也是光的折射的應用實例,因此本節內容起承上啓下的作用。

教學中應着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或直接概括結論,或結合討論、閱讀,接受並認同有關結論。同時,在活動中也應讓學生了解運用實驗研究自然現象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對透鏡及其對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光學知識的興趣。初步培養他們觀察物理現象、應用物理知識解釋現象的能力,爲後續的科學探究活動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測量凸透鏡的焦距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光的會聚、發散。

三、教學策略

由日常生活中和現象引入,對透鏡的認識由外觀到其特徵概念,從對光線的一般偏折作用是會聚還是發散,到三條特殊光線,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要符合學生一般的認知規律。教學中不應只是從理論加以介紹,特別重視透過實驗和實際操作,讓學生體會各種術語名詞和偏折規律。透過學生探究實驗得出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以及凹透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並學會測定凸透鏡的焦距。本節教法以實驗法爲主,講授法和討論法爲輔,指導學生透過觀察實驗現象,討論分析實驗結果。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透過學生討論的方式,總結出判斷透鏡種類的兩種方法和三條特殊的光線,培養學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凸透鏡、凹透鏡、演示用光學器件組一套、老花眼鏡、近視眼鏡等。

標籤:透鏡 說課 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