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遲到第一課時課件資料

有關於遲到這篇課文的課件怎麼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資訊,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遲到第一課時課件資料

一、教材簡析:

《遲到》文章以倒敘的手法回憶了作者上小學一年級時發生的事,這件事記敘了一個嚴厲而慈愛的父親和一個既要面子又想偷懶的女兒之間的一次衝突,從中我們能真切的體會到小女孩的心理,也能深刻體會父愛的深厚。文章先寫出了“我”一年級時既想賴牀又怕遲到了害臊的矛盾心理,這個矛盾心理在爸爸嚴格管教不許“上學坐車”的規矩下就更尖銳了。接下來,透過對父親的側面描寫及語言、動作描寫寫出了父親對我的嚴厲。後來父親送來了“我”的花夾襖,又給了我兩個銅板,都表明父親的細心和對我的關心,傳達着父親深切的愛。文章最後一自然段寫“我”從那以後,早晨最早到校,則進一步從側面表現出父親對“我”的教育的成效。

本文節選自臺灣作家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的最後一部分《爸爸的花兒落了》。林海音於1918年3月18日生於日本大阪,不久即返臺,當時臺灣已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她的父親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長大。《城南舊事》就是以北京二三十年代爲寫作背景,回憶了作者的親身經歷。課文中人物的衣着打扮、雨具、交通工具都體現了那個時代獨具的特點。《遲到》這部分的起因是這樣的,作者在小學畢業時,爸爸有病不能參加她的畢業典禮,作者深感遺憾,戴着爸爸最愛的夾竹桃參加完畢業典禮。作者在看望生病住院的父親時,父親說;“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千萬不要遲到。”此時,作者的父親已經病危,由此作者回憶起發生在小學一年級的事,因此,感情複雜,感觸細膩,心中的波動極大,是作者深刻理解父親那種嚴厲的“愛”的思想基礎,自然而然作者在文章中也用大量的語言濃墨重彩的進行了描述。事情不大,卻充分表現出這件事在作者心目中的刻骨銘心的地位。

鑑於以上對課文內容和故事背景的理解,本文第一課時的教學做以下安排:

教學目標:

⒈透過學習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或書寫以下詞語:

⑴ 理解:(二三十年代常用的詞語)

扎辮子、換制服、大油鞋、油布傘、洋車、五大枚、夾襖、銅板 藤鞭子。(這些詞語離學生生活較遠,但確實又是學生學習課文的障礙)

⑵ 理解並書寫:(重點詞語和新詞語)

賴、愁、懶惰、害羞、恐懼、靜默、催促、哀求。(這些詞語貫穿全文故事,構成了文章框架)

⒉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父親“嚴”在其外、“愛”在其內的爸爸形象。

⒊細讀課文細膩的內心描寫,弄清故事發生的起因

教學重點:

①讀通、讀順、初步讀懂課文。

②弄清事情的起因和結果。

(需要說明的是本篇教材無論從各部分內容所佔的比

例還是學生捕捉重點的能力,都可能是父親教育孩子的部分和父親給孩子送傘的故事梗概,也就是關於遲到的經過。我之所以把起因和結果確定爲重點和難點,其目的是尊重學生的自主理解,把學生自己能感悟到的交給學生,優化課堂教學時間,實現課堂有效教學時間。另外,爲下節課引導學生理解“嚴”在其外、“愛”在其內的爸爸形象做好鋪墊。)

教學難點:本單元的主題是“正確對待批評”,本文屬於第一篇,因此,正確的價值取向是一個重點。即: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過錯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但是,課文表面是敘述父親如何教育孩子的,而詳細的起因和鮮活的結果描寫又把作者推倒文章的主人公的角色上,文章雖用大量筆墨寫父親如何批評、打罵和給孩子送花夾襖,但父親的角色則退居到次要人物的地位,鑑於這個要求太高,本課難點的確定是力爭爲全文重點的理解做好鋪墊作用,引導學生理解好這件事的起因,也就是作者的心理活動,爲嚇節課教學打好基礎。

一、 教學方法:

⒈情景教學法:課文中所講的故事在任何人的成長經歷

中都有可能發生過,爲學生創設一個接近自己生活實際的學習情景,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降低了本文篇幅過長、語言過於修飾、形式過散的理解難度,幫助學生很快的捕捉到課文的主要內容。

⒉啓發式教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育要達到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具體要求的一條就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圍繞這一目的的實現,課程標準又進一步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課文中關於事情起因的語言描述,很精彩,有借鑑和積累的意義,對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培養可以說是很好的例子。從文章內容看,可以預設學生很快會找到段落,也能熟練地讀出來,並且能很快的`抓住重點,事情的起因是作者 喜歡賴牀。但是,真正能理解作者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三言兩語就可以交代清楚起因的用意 卻有一定的難度,而理解好這些,又是理解全文的基礎,因此,採用啓發式教學,既可以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也可以幫助學生髮現沒有留意的,作者卻別有用心的內容,同時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二、 學習方法

⒈讀書法:“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這是語文課標在學習目標的價值取向中的闡述。加之本文屬於散文,內容形式的過散,語言的細膩,五年級學生要感悟起來確實很難。因此,採取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讀書,引導學生和書本對話,爲後面的探究和合作做好鋪墊。可以採用以講故事的形式讀文、比賽讀和片段精讀的方法。(本文篇幅長,讀完一遍需要6分鐘,因此全文讀書課內只安排2遍。)

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讀書環節創設合作讀書的氛圍,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有聽衆,會更加努力的讀好課文,提高讀書效率。在理解事情起因的部分,開展自主探究,倡導生生互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真真切切感受作者當時矛盾的內心(由“愁”的內容:因懶惰而賴牀、因賴牀而遲到,因遲到而引來同學的恥笑而害羞,因避免學生恥笑而奔走上學路上的恐懼等等的複雜內心)

四、教學流程

⒈創設情景,引入課文。

透過講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類似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關於“遲到”的故事,達到激發學生讀書興趣,便於很快捕捉課文主要內容,降低學習難度的目標,同時,潛意識中發現作者寫作與自己的不同。

⒉多種方法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⒊引導學生重點理解透事情的起因。

圍繞重點句“每天早晨醒來,看到陽光照到玻璃窗上,我的心裏就一陣愁。”和“我聽着不停的大雨,心裏愁得不得了。”理解作者因爲“賴牀”而導致的慣性的舊愁加上“有一天”(故事發生的這一天)的新愁,真是愁上加愁,愁得不得了來分析事情的起因。引導學生明白,正因爲這種複雜的心裏刻骨銘心,纔有父親的教育難以忘懷,纔有在父親病危時自己瞬間感悟——即父親的嚴厲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愛,纔可以是事情的發展順理成章,結果是自己春天早到校,冬天也早到校,一生都遵循父親的遺願“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⒋學習結果,形成完整的概念。

⒌作業:勾畫父親對我教育以及送傘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爲下文學習作好預習。

標籤:課時 課件 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