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保護生物圈教學課件模板

保護生物圈教學課件模板

保護生物圈教學課件模板

教學過程

一、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無機環境的總和(內容),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範圍)。它是地球的理化環境與生物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二、生物圈穩態的自我維持

生物圈的結構和功能能夠長期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生物圈的穩態。

穩態的原因有三:

(1)源源不斷的太陽能是生物圈維持正常運轉的動力,也是生物圈賴以生存的能量基礎。太陽能是生物體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最終來源。

(2)生物圈包括了無機環境、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由它們組成了完整的物質循環迴路,形成了一個在物質上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這是生物圈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

(3)生物圈具有多層次、多方面的自我調節能力。但穩態是相對的,當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造成的影響超過生物圈自我調節而維持穩態的能力時,就會對生物圈的穩態造成嚴重的威脅,造成穩態的破壞。

三、生態系統

(一)森林生態系統

1、森林生態系統的分佈:分佈於溼潤和較溼潤地區。

2、主要特點:動植物種類多,羣落的結構複雜,種羣密度和羣落的結構能夠長期處於較穩定的狀態。

3、主要生物構成:植物以喬木爲主,也有少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動物以樹棲和攀援生活的多。

4、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性:是陸地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態系統,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

5、林生態系統的作用:(1)人類的資源寶庫。(2)生物圈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主體。(3)改善生態環境: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淨化空氣、消除污染;景色宜人,保健遊憩。

(二)、草原生態系統

1、草原生態系統的分佈:分佈於乾旱地區。

2、主要特點:動植物種類少,羣落的結構簡單,種羣密度和羣落的結構常常發生劇烈的變化。

3、主要生物的構成:植物以草本植物爲主,也有少量的灌木和喬木;動物以穴居或快速奔跑的爲多。

4、草原生態系統的作用:(1)將太陽能轉化爲化學能的綠色能源庫。(2)有豐富的生物資源。(3)改善生態環境。(4)畜牧業基地。

5、草場沙漠化的原因:過度放牧、盲目開墾(主要原因);亂捕濫獵草原有益動物,導致鼠害猖獗;破壞與草原接壤地帶的森林。

6、草原生態系統的合理利用和保護

(1)確定合理的載畜量。

(2)季節性放牧和劃區輪牧。

(3)合理灌溉、合理施肥,滅鼠防蟲。

(4)清理雜草和毒草,培養優良畜牧品種,栽種防護林。

(5)加強立法,建立自然保護區。

(三)、海洋生態系統

1、生物構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構成。

2、海洋生態系統的作用:

(1)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環。

(2)調節氣候。

(3)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的生物資源。

(4)豐富的礦藏。

(5)提供能量(如潮汐發電)。

3、我國海洋生物資源衰退的原因:

(1)長期過度捕撈。

(2)環境污染。

(3)灘塗圍墾。

4、海洋生物資源和開發、利用和保護:保護近海生物資源;逐步發展遠洋捕撈。頒佈法律和法規;制定禁漁區和禁漁期;限制捕撈工具。

(四)、農業生態系統

1、農業生態系統的特點:

(1)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2)抵抗力穩定性差,需要不斷的加強人爲的管理和調節。

(3)產品大量輸出,必須經常輸入大量的物質,如施肥,甚至還要消耗大量的石油、電力。

(4)現代農業投入越來越多,產量不斷提高,但對土壤結構和環境的破壞也大。

2、生態農業:

概念:生態農業是指運用生態學原理,在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思想指導下,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起來的多層次、多功能的綜合農業生產體系。

理論基礎:生態學的基本原理。

(1)能量多級利用和物質循環再生的原理。

(2)各種生物之間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的原理

(五)、城市生態系統

1、城市生態系統的組成:自然系統、經濟系統、社會系統。三大系統之間透過高度密集的物質流、能量流和資訊流相互聯繫,其中人類的管理和決策起決定性的調控作用。

2、生態系統的特點

(1)人類起主導作用。

(2)能量和物質流動量大運轉快、高度開放。

(3)自動調節能力弱,容易出現環境污染等問題。

3、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強化城市和區域生態規劃;改進城市工業的生產工藝和管理體制;大力城市的綠化和美化;提高居民的環境意識。

四、酸雨等全球性環境問題

大氣中的SO2與水結合形成酸性物質或一氧化氮轉化成的酸性物質隨降水落

下形成酸雨。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稱,可以使水體酸化、魚類生殖發育受影響、傷害植物、腐蝕建築物和金屬材料。污染源是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煙塵和汽車尾氣。

二氧化硫進入生物羣落的'途徑有二:一是二氧化硫透過降水形成硫酸,在土壤或水體中形成硫酸鹽;二是二氧化硫被生產者吸收,再透過食物鏈進入消費者體內。

生物羣落產生的二氧化硫到大氣中的途徑有四,一是生物的遺體、排出物透過分解者的分解;二是古代生物形成的化石燃料透過燃燒產生二氧化硫,三是動植物遺體直接燃燒。

五、保護生物圈的措施

1、 能源方面:節約能源、清潔能源、開發新能源。

2、 物質生產:建立無廢料生產體系,實現物質循環利用。即實行“原料――產品――原料――產品”的生產模式。

3、 野生生物資源:合理利用,加強保護。

六、小結

人類與生物圈的關係,受破壞的原因及保護生物圈措施。

材料分析:

(1)“生物圈1號”應該是___地球 ____

(2)試比較美國的“生物圈2號”內的生態系統與地球上的農田生態系統的不同。

解:模擬的生態系統畢竟不是自然的生態系統,其中的生態系統各個組成部分簡單,生物種類少,食物鏈和食物網的複雜程度比農田生態系統差,因此“生物圈2號”的穩定性比農田生態系統要差。

(3)試設想上述的科學家們應如何維持“生物圈2號”的生態平衡。

解:綠色植物(生產者)和飼養的動物(消費者)數量和種類要保持協調,保證其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的複雜程度。別外,科學家要維持氣候、大氣成分、生物種類和數量的平衡,創造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

(4)導致這場實驗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解:大氣成分發生變化,內部氣候沒有調節好,糧食欠收等導致實驗失敗。

(5)試述美國“生物圈2號”實驗的意義。

解:說明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人類還無法模擬出一個類似地球的可供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迄今爲止,地球仍是人類唯一的家園,人類應當努力保護它,而不是破壞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