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小學生保護環境課件內容

小學生保護環境課件內容篇一

小學生保護環境課件內容

1、人口、資源與環境

2、地球上的水

3、垃圾

4、白色污染

5、空氣與人的關係

6、汽車尾氣

7、城市的固體廢棄物

8、保護我們的家園

9、“遊動”的蒙古包—人與自然的和諧

10、我的環境我愛護

11、家庭節約用水

12、“煮雞蛋”的思考—節約

13、保護珍稀動物

14、一次婚禮—節約從每個細節開始

15、給動物讓路

16、一張紙的“旅行”—資源再利用

第一課人口、資源與環境

教學目標

1.瞭解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現狀及特點,明確人口、資源、環境之問的關係,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2.認識科學發展觀的含義,提高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之問關係的能力。

3.體會人口、資源、環境之問的關係,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我國的資源國情是本課重點。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科學發展觀是本課難點。

課前準備

教師:收集我國資源國情資料,思考人口、環境、資源問題帶來的危害。

學生:查閱資料。

教學設計

一、設定疑問,匯入新課

地球一一她是孕育世上所有生命的母親;她是保護這些生命得以成長的本源;她蘊藏着一切現代文明;她象徵着我們最本質的財富。地球一一她是我們永遠不變的希望,是我們世代延續的生機,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小結:要善待地球,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二、教育活動

活動一:“世界地球日”的來歷

板書: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1、我們共同的家園

你知道“世界地球日”的來歷嗎?你瞭解現在地球的處境嗎?

思考舉例:

(1)人們迫於生存毀林開荒,亂採濫伐,破壞植被等;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以損害生態環境爲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繁榮。

(2)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實行計劃生育;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

(4)根據前面提供的材料,地球的命運應該無外乎兩種:一種是人類的覺醒,愛護地球,共同創造美好家園;一種是任現狀惡化下去,最終使人類失去生存的空間。

原因: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十分嚴重。

板書:

2.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我們既不能做它的奴隸,無所作爲;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對大自然隨心所欲地發號施令。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相處。

活動二:開動腦筋,描繪明天

人類的明天將是什麼樣子呢?悲觀主義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響了警鐘。人們承認面臨着嚴重危機,但是可以透過共同的努力戰勝它,尋求新的發展道路。

板書: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人口、環境、資源問題

人口、環境、資源問題,其實質都是發展問題。在今天,人口的劇增、資源的短缺、環境的惡化、生態的危機已經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成爲人們的共識。

板書:2.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科學發展觀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後代應負的責任。

出示材料: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和國家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所提出的目標和任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之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請你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爲這次討論會寫出主題發言要點。

小結:

(1)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2)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3)我國人口衆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狀況不容樂觀,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形勢制約着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4)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之一。爲實現人與自然相處和諧,就必須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而不能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爲代價來換得經濟的一時發展。只有實施可持續發展,才能做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那麼,請同學們課後認真思考一下,爲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板書設計〕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我們共同的家園

1.我國的資源國情

2.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

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人口、環境、資源問題

2.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科學發展觀

小學生保護環境課件內容篇二

一、設計思路: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人類的活動影響着環境,特別是人類生產、生活中在利用空氣、水、礦產等資源的同時,也給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而環境污染也日益威脅着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因此,人類必須保護環境。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爲了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必須從小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從長遠看,有助於他們從小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這對提高全民族素質有深遠意義;從當前看,學生的認識提高了,可形成一支數量可觀的義務宣傳員隊伍,有助於形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風氣。爲此,我們設計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主題實踐活動,意在引導學生從小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行動,並做力所能及的事,培養學生透過考察諮詢和應用資訊技術獲取資料的意識和能力,知道一些防治環境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二、活動目的:

1、認識環境污染的原因、危害,提高學生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2、知道人類爲保護環境所做的努力,自覺參與環保行動,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課時建議:

本活動建議4—6課時完成。調查採訪等實踐活動安排在課外進行,活動內容可以選擇和拓展。

四、活動計劃

本次活動是一次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活動預設了三個問題,1.你知道環境污染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嗎?2.你身邊都有哪些環境污染的現象?3.你打算開展什麼形式的環保行動?四年級的學生在制定活動計劃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在制定計劃時,老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計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活動設計方式是讓學生透過觀察、記錄等形式,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動手實踐、合作學習的綜合能力,整個活動力求學生樹立環保意識,突出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主題。

五、活動分析

1.觀察。活動背景材料幾幅圖展示的是:新疆的某城市,街道上空,漫天揚沙,陽光昏暗,街道上路燈開啓,行人個個捂住臉,艱難地行走。不遠處一座工廠煙囪裏冒着濃濃的黑煙,一股污濁的水從排水管流入湖中;湖邊樹木“哭喪着臉”,湖面漂浮着一些死去的魚。……背景材料創設的這一情景,既符合當前生活實際,又是學生所聞所見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研究環境污染的興趣,也爲學生進行環境污染調查做鋪墊。

2、收集:在觀察活動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議一議圖片反映了一些什麼問題,同時引導學生說一說從各種媒體上類似的現象還有哪些,並把所瞭解的資訊填入表中。

3.小調查。主要調查我們身邊有哪些污染,這裏給了一個調查提示,指導和幫助學生制定調查計劃。對於環境污染,學生一般認識到和關注的是室外的污染,很少會想到自己家裏也會有污染。因而,調查應當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對學校周圍、附近地區、街道、公路等處的環境污染進行實地調查;第二個層次是對室內空氣污染的調查。室內的調查是一個開放性的調查,即可以考慮做飯、吸菸、裝修等造成的空氣污染。

調查前教師要組織學生寫好調查提綱。調查可以分組進行,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或兩個方面,並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有什麼問題就調查什麼。由於學生年齡小,外出調查活動的紀律及安全教育不容忽視。爲了能及時記錄調查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教師還應要求學生隨身攜帶筆記本等,把發現的問題記錄在表格中。暫無條件組織學生調查的,可組織學生查閱有關資料,觀看有關環境污染的錄像等。

4.填一填。讓學生對環境污染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整理。透過上面的活動,學生會有不少感性認識,爲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這裏設計了相應的調查研究記錄表,供學生使用。同時也爲後面的活動和完成書面報告做必要的準備。

本次活動要儘量讓學生自己透過實驗、觀察、議論、實地調查、收集資料等活動,去探究、歸納出結論。注意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逐步形成仔細觀察的習慣,培養科學研究的態度和透過調查獲取資料的能力。

5.想一想。這是上一個活動的延伸,可以以小組爲單位,查閱有關資料。一方面對空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沙塵暴等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有進一步的認識,另一方面透過這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收集、分析資訊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6.討論。這是分組討論,有什麼好方法和措施治理環境污染問題。要注意的是這裏的討論限定在“改變本地的環境污染問題”,範圍小、學生感受深,如噪音問題、垃圾問題、“揚灰”馬路問題、污水問題等,學生有話可說,有“法”可想。透過這樣的討論,既可對上一活動的調查研究作一些補充,又可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由於學生年齡小和認識水平有限,一般不能把生活中跟環境污染有重要聯繫的各種污染因素聯繫起來進行分析,並找出污染的根本原因。爲此,教師要提供材料和方法的支援,特別要鼓勵學生提出各自對治理污染的見解,要使學生懂得,環境污染大多是人爲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防治的。

7.實踐。做一兩件力所能及的、有意義的保護環境的實事。如辦專欄、寫倡議書、利用休息日到農貿市場、工廠、公園進行宣傳,製作一個廢棄電池回收箱,搞衛生等。引導學生從小參與環保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習慣。爲提高實踐活動的有效性,行動前有必要制定一個活動計劃。

五、評價與生成

1、總結評價。

本次活動的總結評價側重於自我總結和評價,要求學生說說自己在活動中的體會,例如,“我查閱的資料”的情況,“我訪問的對象”有哪些?“我遇到的困難”是什麼?我是怎樣解決困難的?“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等。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回顧活動的整個過程,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2、拓展延伸。環境污染問題涉及到各個方面,由於本次活動時間有限,不可能做深入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將本次活動延伸,例如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幾個志趣相同的同學對某一問題進行起進行深入的研究,比如:關於水污染的研究:家鄉的河流、城市飲水……,關於空氣污染的研究:汽車尾氣、冬季取暖煙塵、沙塵暴……,關於環境污染的研究:城市垃圾、廢舊電池……。

研究活動最後階段,可以嘗試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向報社或環保部門投稿,提出合理化建議。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對小學生來說,會遇到不少困難,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範例,也可以小組爲單位,先個人撰寫,再彙報,總結,可圍繞某個專題進行撰寫,然後選出好的調查研究報告,送有關部門。

參考資料

小學生保護環境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積極向自己熟悉的人和社會大衆宣傳有關環境保護的法令,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2.節約用水、節約用電,把廢紙、廢鐵等可利用的廢物分類集中,送往廢品收購站,以便回收利用。3.注意保護和美化自己生活學習的環境。

白色污染

所謂“白色污染”,是人們對塑料垃圾污染環境的一種形象稱謂。它是指用聚笨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製成的各類生活塑料製品使用後被棄置成爲固體廢物,由於隨意亂丟亂扔而且難於降解,以致造成城市環境嚴重污染的現象。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廢棄量十分驚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顯、最令人頭痛、羣衆反映最強烈的,是那些遍佈城市街頭的廢舊塑料包裝袋。據有關部門統計,僅以一次性塑膠泡沫快餐盒爲例,我國全年消耗量達4億至7億個。

空氣污染

在一定範圍的大氣中,出現了原來沒有的微量物質,其數量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程度時,都有可能對人、動物、植物及物品、材料產生不利影響和危害。當大氣中污染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污染。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爲因素,自然因素包括火山爆發、地震、森林火災等產生的煙塵、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人爲因素包括工業廢氣、燃燒、汽車尾氣和核爆炸等。隨着人類經濟活動和生產的迅速發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時,也將大量的廢氣、煙塵等物質排人大氣層,嚴重影響了大氣環境的質量,特別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業區域。

排放到空氣中的污染物質可分爲幾類:(1)粉塵類(如煤煙、沙塵等);(2)金屬類(如鐵、鋁等);(3)溼霧類(如油霧、酸霧等);(4)有害氣體類(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從污染髮展的歷史看,可分爲二氧化碳、煙塵污染;二氧化硫、金屬污染和光化學污染三個時期。

沙塵污染

《氣候與環境研究》近期刊出對中國北方15個大城市監測的結果,並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北方大型城市(北京除外)大氣中的首要污染物是總懸浮顆粒物,年平均發生頻數在70~100%之間。主要來自沙塵暴和本地粉塵污染,本地粉塵施工揚塵佔30%以上,主要來自拆遷工地、建築工地和市政管線工地。近幾年來,我國沙塵暴呈增加之勢。2000年,我國北方地區連續出現10餘次沙塵暴、揚沙和浮塵天氣,給交通運輸、人民生活環境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沙塵暴多發生在春季的3~5月,以午後爲多,其伸展高度一般爲1000~2500米,嚴重時可達2500~3200米。

水污染

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

1984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爲“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人,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爲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爲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爲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爲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污染三大類。水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未經處理或處理不當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體,數量超過水體自淨能力,就會造成水體污染,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