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長方體教學課件

長方體教學課件怎麼設計?許多人並不是很清楚瞭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範文,歡迎閱讀。

長方體教學課件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27~29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掌握長方體的特徵,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

2、使學生認識並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

3、透過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長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2、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模型、長方體形狀的紙盒、長方體框架。

學生:長方體形狀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學具、用學具做的長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畫面上是什麼圖形?(長方形)現在請你們認真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課件演示由6個長方形圍成一個長方體的過程)

2、師:同學們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是不是由6個任意的長方形都能像這樣圍成一個長方體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研究和長方體有關的一些知識。(板書課題)

3、師:周圍有很多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從主題圖中找一找。(電腦抽象出長方體的圖)

師:你帶來了哪些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一)整體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1、請你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師介紹長方體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長方體的面。

2、師邊指邊說: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長方體的棱。請你找出長方體的棱。

3、指導學生觀察:三條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長方體的頂點。用手摸摸看。

4、師:說一說你知道了什麼?(學生邊說師邊用課件分別演示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二)探究長方體的特徵

1、獨立觀察、小組合作探究長方體特徵。

師:剛纔我們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現在請你拿出長方體的物品,仔細觀察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看看有什麼發現?(課件出示)

小組裏說一說,然後把你們的發現填在數學書中的表格裏。

提示:同學們在數面、棱、頂點的數目時拿着長方體的手不要來回轉動,要想一想怎樣數比較好,不重複也不遺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

2、彙報交流,歸納長方體的特徵。(課件一步步出示問題及答案)

在彙報交流時注意:

(1)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數面、棱、頂點的個數。

在數棱的數目時,如果學生不理解相對的棱,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相對的棱。

(2)學生介紹長方體面及棱的特徵後教師分別再用課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讓學生指一指特殊的長方體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3、拿出學具按照表格中的問題完整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徵。

4、師小結:透過剛纔的觀察、探究,我們知道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三)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1)拿出學具動手插一個長方體的框架,想想應該選用哪些小棒,怎樣xx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動手。

(2)師:在製作中你發現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每一組棱的長度怎麼樣?

2、認識長、寬、高。

(1)師:我想知道做這個長方體的框架共需要多長的鐵絲(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幾條棱的'長度,爲什麼?

師: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這三條棱的長度相等嗎?怎樣求總棱長?

(2)師:像這樣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認識立體圖形中長方體的長、寬、高。

3、認識不同位置放置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橫着、豎着、側着擺放長方體框架,分別讓學生指它的長、寬、高。

三、練習鞏固

1、深化理解長、寬、高。

拿出自己做的長方體,擺放好位置後,量出它的長、寬、高。(彙報後板書)

小結:相交於同一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因此由於長方體擺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長、寬、高的長度也不同,但是長、寬、高的和是不變的。

2、填空並口答。

3、書練習五第一題。(略)(如有學生回答困難,教師可讓學生拿出實物如圖中那樣擺放後再回答)

4、判斷。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2)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都相等。()

(3)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5、

若分別改變長方體的長、寬、高,長方體的形狀會怎麼樣改變?(課件分別演示)

四、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長方體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