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計劃方案

一、設計思想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計劃方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古詩涵蓋面寬,意蘊深遠,本課設計側重從蒐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字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佔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二、教材分析

本課的兩首詩,都是千古傳頌、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都描寫了送別好友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

《送元二之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情別緒,而是別具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與祝福,使人不難想到這對好友頻頻祝酒、殷殷話別的情景。

選編這兩首詩的意圖,一是使學生在誦讀中感受朋友之間深厚的友情;二是讓學生繼續積累詩句,培養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三、學情分析

透過古詩吟誦活動的開展,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程度的古詩詞。對古詩詞的品味理解能力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此時學習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這樣有一定深度的詩文可以將學生的古詩品讀能力有一個階段性的提高。

四、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5、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五、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蒐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象拓展。

七、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閱讀了解古代送別詩相關內容。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並蒐集相關資料。

八、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鎮街意見

個人意見

一、情境匯入,揭示題意。

1、播放《陽關三疊》名曲,欣賞送別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送別詩,或聯繫實際,說說自己與親友分別時的感受。

2、透過回憶《贈汪倫》《別董大》等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

3、介紹時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爭相歌詠的題材。

點評:未成曲調先有情,爲學生創設一種情境,鋪陳了一種調子,使學生很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來。

4、初讀兩首古詩,大致瞭解內容。

5、引導學生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注意“鶴”的筆順,“孟”的起筆,“陵”的讀音。)

6、讀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1)師生交流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2)課件展示黃鶴樓名樓風采,加深對這座江南名樓的認識。

(3)師生交流了解“廣陵”與“揚州”關係。

(4)教師相機出示長江簡圖,明確詩中涉及的地名的地理位置。

點評:古詩的寫作年代距學生較遠,長江簡圖的出示,不但有助於明確地理位置,更有助於理解“西辭”等詞句內容。

(5)師生交流了解李白與孟浩然的故事。

(6)請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7)提示學法:蒐集資料是理解詩題學習古詩的一個好辦法。

二、初讀詩意,質疑梳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註釋等多種方式瞭解詩的大意,並鼓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指名概述詩意。

(2)質疑。

(3)結合簡圖弄懂“西辭”等較簡單的問題。

三、賞析佳句,入境悟情。

1、賞析“煙花三月”。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想象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的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內涵,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也使人產生無限遐想。

(3)師生共同在美好的音樂中想象“煙花三月”那令人神往的美景。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沿途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鶯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當時乃盛唐時期,整個時代也如“煙花三月”般美好,更體現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點評:“煙花三月”的理解是這首詩的一個重點,由學生生活體驗入手,層層深入,使學生對其內涵有了廣度和深度的認識。

(5)指導朗讀前兩句。自由朗讀、指讀、評讀、想象畫面讀等。

(6)小結: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啊!

2、品析“碧空盡”“唯”等詞語。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

(2)抓住“遠影”“孤”等詞體會李白目送帆影遠去時間之長,對好友的情感之深。

(3)帶着自己的體會試讀第三、四句。

(4)指名讀。師生評讀,學生再讀。

(5)師激情引讀。

點評:師生互動,情感交融,把悟情推向高潮。

(6)從最後一句中,換詞理解品析“唯”。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摯友的一片深情,體味作者佇立江邊時間之長,帆影“盡”而“情不盡”,“過盡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導朗讀後兩句。及時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配樂朗讀)。

點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讀中悟情,讀中悟美。

3、師生互動背誦讀。

五、學習第二首詩。

1、討論交流學習第一首詩的成功經驗:解詩題,明背景;品詞句,悟詩境;作對經,感詩情等。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3、各組彙報交流

4、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瞭解安西、陽光等詩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關知識;瞭解由於交通不便,從偏遠的安西到陽關的送別,這其中的艱難;各抒己見體味“更盡一杯酒”的深刻內涵。

5、比較兩首詩的異同,誦讀悟情。

6、交流這兩首送別詩共同的地方,試着思考其規律性。

六、總體回顧,歸納昇華。

1、與學生交流本節課感受。

2、歸納總結全詩。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

七、複習鞏固,背誦古詩。

1、老師敘述詩句意思,學生默寫相關詞語和詩句。

2、檢查指正。

3、在音樂聲中有感情地背誦已學的兩首古詩。

八、探索規律,交流其他送別詩。

1、這兩首詩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能說說你最欣賞的地方是什麼嗎?

2、師生交流,賞析兩首詩的語言和內在的情感之美。

(語文凝練優美,意境深遠。如:“孤帆”、“碧空盡”、“柳色新”、“更盡”等。)

(情感真摯深厚,感動今人。如:“遠影已碧空盡,仍不肯離去;已喝了很多酒了,還要更盡一杯。無限深情盡在不言中。)

3、自古多情傷離別,離別詩兒有無數。下面請同學們把你課下蒐集到的送別詩讀給大家聽。

4、學生讀《別董大》等詩。(注意送別詩與其他詩的區別)

點評:引導學生自主體會送別詩的異同,着重讓學生領悟這些詩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品味“人間最美是真情”這一真諦。

九、小組合作,讀詩悟情。

1、反覆誦讀蒐集到的詩句,讀準、讀通、讀順。

2、互相比較,尋找其異同點。

3、提出問題,進行研討。

4、小組彙報,師生交流。

十、拓展思路,進行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也曾有過與親人、朋友分別的難捨時刻,你有怎樣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話甚至是詩的語文寫一寫呢?

2、練筆。

3、交流。

點評:情感遷移,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十一、拓展思路,佈置作業。

1、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麼類別的詩?(如思鄉詩、邊塞詩、詠春詩等等。引導學生課外讀詩時要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繫,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2、佈置自選作業。

(1)蒐集李白、孟浩然、王維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2)自主選擇文中一首詩改寫成記敘文。

(3)蒐集(如邊塞詩)一類詩歌,比較、賞讀、摘抄或寫體會。

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元二使安西

目送 酒送

情深意長

點評:板書設計突出重點,突出情感,突出兩首詩之間的聯繫與對比。

問題探討:1、小學中年級階段學習古詩文,應該挖掘到何種深度?

2、教師應如何引導,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領悟到詩的意境與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