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雨鈴鐺的教學反思3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雨鈴鐺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雨鈴鐺的教學反思3篇

雨鈴鐺的教學反思1

1、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40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爲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爲主,創設情景,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景中學習。課件演示雨景,使學生進入情景,在老師的範讀下領略美麗的景色,同時使學生藉助老師的範讀,對文字的讀音初步感知。在理解“房檐 ”一詞時充分利用課件,直觀演示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使學生形象感知事物。在教學過程中,恰當、正確的藉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中融"聲、圖、文"於一體的優勢,不但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且有利於調動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景,使整個課堂教學洋溢情趣、充滿生命的活力。

2、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裏,已經有了一些雨的知識儲備:如各種雨的聲音,關於雨的詞語……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於不同的學生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爲學生學習“雨”提供了經驗基礎。爲此,我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儘量讓學生貼近生活實際,本課從匯入到實踐活動,學生都在不同的雨景中,整個背景都是以學生非常熟悉的"雨"來設計的。這樣的設計不僅創設了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而且一下子就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促使他們願學、好學、樂學。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現實生活場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讓學生體會知識來源於生活,進而樂此不疲地進行學習。

3、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本課採用情景教學法,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用各種雨的課件將教學的幾個環節有機的聯繫起來,把對課文的理解與現實有趣的情境結合起來,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利用評價語言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的評價如果能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那麼語言的迴旋餘地就可超出簡單的評語範疇,趨向更生動、更豐富的境地。而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氛圍。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恰當、正確的藉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創設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情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語文的樂趣,理解並體會文字內容,對語文產生親切感。

雨鈴鐺的教學反思2

《雨鈴鐺》是北師大版本小學語文第二冊以“雨”爲主題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首清新自然又充滿兒童情趣的詩歌。詩歌找寫了春雨“沙沙響”的聲音和滴滴雨珠似“串串小鈴鐺”,這些掛在屋檐上的“雨鈴鐺”使作者想起了那美麗的鈴鐺,似乎正發出“丁零當啷”的聲音。上本課時時值春雨綿綿的季節,孩子們不久前才見過春雨,因此這個時候教學本課孩子們更有切身的感受。

結合新課程標準和孩子們自己的特點,我將這節課的教學定在隨文識字、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上,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以讀爲本,讓學生感受語言的優美,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我把教學設計爲五個部分:實物激趣匯入新課、檢查預習初讀課文、品讀詩句、感情朗讀並背誦、書寫生字幾個環節。一節課下來,我自己收穫了很多,下面是我上完本節課後的幾點感受。

一、課前、課堂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一年級的小學生,首要的任務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要求我們把工作做細。課前,我提醒學生進行課前準備:書和翻開的田字格本子放到桌子的左上角。聽別人讀課文和自己讀課文時,要用左手壓着書、右手指着聽或者讀;初讀課文時提醒孩子遇到不認識的字用我們學過的三種方法:問老師同學、拼拼音、查認字表來解決、回答老師的提問時要重複老師的問題前半句,讀書時要邊讀邊想象畫面……在教學中隨時滲透習慣的養成。

二、注重朗讀訓練的層次性。

指導學生朗讀時,我先利用教師範讀讓學生聽準每個字音,檢查自己在預習時是否這樣朗讀、學生自讀時要求他們做到不添字、不丟字,讀準每個字的字音。最後,在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求學生做帶上動作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比如感情朗讀“沙沙響”時,我先讓學生看春雨的畫面並傾聽春雨的聲音,接着讓學想象這樣的春雨像什麼?有些孩子回答到春雨像細細的頭髮絲,有的孩子回答春雨像牛毛,接着我再讓孩子再聽雨聲,讓他們想象春雨的聲音像什麼?接着再來想象畫面並讀讀這些對應的字詞,孩子們體會起來就非常容易了,自己就讀出了春雨的輕、細、柔。最後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讓孩子們配着音樂有感情朗讀直到背誦。

雨鈴鐺的教學反思3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透過執教完《雨鈴鐺》一課以後,我感觸頗多,具體如下:

一、本堂課中,學生初次接觸詩歌時,我並不急於提出閱讀要求,而是和學生共同回顧了已掌握的四種識字方法,並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識字。識字中,我又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生活經驗,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獨立識字。並運

用開火車的遊戲,進一步讓學生鞏固本課生字。例如“雨”字的教學,我設計了多個由“雨”組成的詞語,並讓學生利用所組的詞語,說出完整的句子;“招呼”一詞,在學生認讀後,我又引導學生“趕快找一找它在課文中哪一句?”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整個識字過程力求實用結合,發展並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和習慣。

二、我認爲在教學中,教師要敢於大膽突破教材。在本節課中,我捨棄了課後“你覺得雨聲像什麼?”的問題設計,而換成了更貼近學生實際,更有思考價值的“讀了兒歌,你想到了什麼?”這一開放性的問題。這種設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有的學生說:“春雨發出了滴答滴答的聲音,像鬧鐘在走動。”有的談了自己的感受“讀了兒歌,我彷彿看到了雨滴落到了嫩葉上,被葉子喝掉了。”有的學生說:“濛濛細雨落在人的臉上,感覺非常舒服。”還有的學生則說:“讀了這首兒歌,我想到了《春夜喜雨》這首詩。”於是便繪聲繪色地背了起來。繼而我又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你就是春雨,除了招呼小燕子,還會招呼誰?會和他說什麼?”學生們紛紛答道:“春雨在招呼桃花快快盛開。”“春雨在招呼青蛙,快點出來捉害蟲。”“春雨在招呼種子快快鑽出地面。”“春雨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來”??這樣的閱讀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有效培養了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三、課堂中,我注重對學生的激勵與肯定。除了給學生以言語稱讚:“棒棒棒,你真棒!”更多的體現人文關懷的細緻具體的即時評價。例如在學習“掛”字時,一個學生組詞爲“掛曆”,並且說了一句話:“我把掛曆捐贈給盲童。”我及時評價到:“你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好孩子,真了不起!”在我這樣的激發引導下,其他學生又爭先恐後地舉起手說:“我還知道了‘掛’也是‘掛麪’的‘掛’。”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的思維更活躍了起來。“‘掛’字的提手旁換成木字旁,就是‘桂花’的‘桂’”。我不失時機地在黑板上寫出了“桂”這個與本課無關的新字,繼而評價“你能將課外學到的生字,拿來和大家分享,謝謝你,又幫助我們大家認識了一個新字”。這樣的即時評價,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而且更突出體現了評價的針對性和導向性。在發言學生得到肯定鼓勵的同時,受益更多的是全班的學生。因爲他們獲得的不僅是榜樣的目標,更是具體的學習方法,並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出火花,生成新的更有價值的因素。

整堂課總體感覺,學生識字環節和拓展的部分表現還不錯。我以爲詩歌簡短,在朗讀指導上沒有花費太多時間,導致個別學生朗讀時,感情不到位。這也讓我明白了,我認爲簡單的,學生不一定認爲簡單,在今後教學中,必須“以學定教”,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標籤:教學 反思 鈴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