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思想品德明辨是非教學反思

《明辨是非》要引導學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一些小毛病、壞習慣的認識和改正。接下來由小編整理了思想品德明辨是非教學反思,歡迎檢視,希望幫助到大家。

思想品德明辨是非教學反思

思想品德明辨是非教學反思【1】

八年級學生正處在是非善惡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接觸到越來越多的人和事,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是非問題能夠做出基本、初步的判斷。但是,面對複雜的社會現象,對深層次、多層面的道德和價值觀問題,特別是對錶象掩蓋的一些是非問題還沒有辨別能力,對於是非善惡的各種界限還需要學會面對。

《明辨是非》一課內容比較系統,理論性比較強,聽起來是很簡單的一課,但做起來並非易事。本課的中心內容是說明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對於做人的重要性,認識如何才能樹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學會在生活中做出正確判斷,採取正確行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充分使教材的思想性、綜合性、人文性的特點體現出來,並從學生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出發,精心設計教學板塊,合理安排活動內容,使學生在合作探究、實踐評價中鑄造自己心中良知的標尺,把自己培養成爲一個是非分明、品德優秀的人。

而在本節課中,我覺得自己成功之處是:在課的主體部分,我充分利用了書本的資源——反映學生生活實際的兩副畫 “等價交換”“好樣的”進行分析。這兩副畫都是學生校園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但反映的都是學生一些錯誤的是非觀念。我在教學中極力避免給學生說教之感,也避免“老師把某種想法強壓給我”之嫌,所以,對於圖片的討論,我歸成簡單的思路:你贊同這種做法嗎?贊同或不贊同請說個理由。這裏,老師對學生所說的東西,既不下結論,也不予否定,只是儘量調動學生說真話、說心裏話的慾望。

學生們都講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於是我借學生的這些話引導:看來世上的很多事情是很難十全十美的。“是非善惡並不像黑白分明的標籤貼在每一件事之上。”這個預設放在後面講的結論,我就提前到這裏來講了。“那是非善惡再複雜曲折,也總要有一個判斷的標準,這個標準是什麼呢?那就是人的良知。”

這樣,本課的難點就在這小結的環節中,用兩三句話就解決了。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我的觀點。

在如何對待社會的影響這個個問題上,我結合“新聞透視”活動和“我思我行”活動,啓發學生進行理性思考,體會社會是複雜的,學習正確對待社會。老師應透過日常與學生的各種交流對話,獲得學生在是非判斷以及正確選擇方面的資訊,指導學生解決存在的問題,注意發現學生的進步和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反饋。

不足的方面是:整節課還是以老師的講爲主,學生參與度不高。可能是問題設計的原因,很多學生不願意舉手發言,在以後的課堂設計中,還是應更多的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

思想品德明辨是非教學反思【2】

思品課,從生活中來,注重實際,以情感人,從而達到感化、教育學生的目的。《明辨是非》這一課有個重要內容就是社會流行的從衆心理,如果就教材提供的案例來展開教學,顯然是脫離學生實際的,教育功效也可想而知,往往是“教師一言堂,學生打瞌睡”。因而,要想讓學生認識從衆心理並達到教育的效果,應該從學生中挖掘典型案例。於是我結合平時對學生的'觀察,例舉出了多種學生中的從衆心理讓學生辨別以至於達到明辨是非的效果。

髮型。社會上流行碎髮,長長的劉海、染髮,很酷。起初有一兩個男生模仿,進而五六個模仿。這些同學是什麼心理?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從衆心理。(此刻,班裏的同學開始相互審視誰又染髮的嫌疑,誰的髮型不合格)

舉手。到了八年級,上課時幾乎無人舉手發言。是不會嗎?學生在底下說:不是。是的,是因爲大家都不舉手,無形中,那會的也不願舉手回答了。這是消極的從衆心理,其實積極思考並舉手回答問題,有利於開發思維、鍛鍊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只是舉消極的從衆心理案例,這樣的教育不公平、不完善。我又舉出了學生中積極的從衆心理,正面引導他們培養良好的從衆心理。

在校就餐。班內大部分同學都在校用餐,有那想出去吃,趁機玩玩的同學一看沒了市場,也就在校用餐了。

生活簡樸。學校大多數同學衣着都很樸素,不攀比、不講名牌。女同學髮飾簡單,男同學髮型清爽。自行車能騎就行,不求高檔。

晨讀認真,打掃衛生認真。各班負責衛生的同學到清潔區認真擺車認真掃地,不放過任何一片紙屑。從開學到學期結束一天也不間斷,同學們養成了負責的習慣,這也是從衆。

文明禮貌。每日,在學校碰到學生,都能聽到一聲熟悉的“老師好”。哪怕是上課不認真的學生,看到老師也很乾脆地喊出“老師好”;放學時禮貌地道聲“老師再見”。這是因爲全校上下都形成了文明禮貌的氛圍,“大家都這麼做,我也就做了”是很多人的想法。這是集體的力量,也是從衆心理的積極影響。

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瑣事當成案例講給大家,既能讓學生折服也能讓學生便以理解。達到了教學預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