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經典老課文,篇幅不長,抓住了桂林的水“靜、清、綠”、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展示“桂林閃爍甲天下”的風采。文章層次清晰,語言優美,教學中應該怎樣體現呢?

1、 圖片展示意境美。

課前瞭解了一下,有2個學生去過桂林,讓他們說說桂林風光,可是他倆誰都說不出來。看來,看風景只是看熱鬧了。但美麗的桂林,網上卻不乏她秀麗的倩影。我精心挑選了幾張圖片,配着音樂播放給學生,讓他們在頭腦中產生桂林的優美意境,帶着美好的情感去品讀,去感悟。

2、 品讀感悟語言美。

優美的散文總是適合朗讀的。教學中,我抓住“靜、清、綠” “奇、秀、險”六個字以一個遊覽者輕鬆、欣賞的氣慢慢朗讀,文中幾個感嘆句,突出強調重音,反覆品讀。學生邊讀邊想象,感受到一連串意象的美。

3、 配樂讀出音樂美。

美麗的語言就是一首悠揚的樂曲。配上舒緩的音樂去朗讀,更容易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麗,在品讀中享受音樂般的美景。

4、動手繪製圖畫美。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是古人對美麗風景最高的讚譽。課文最後一節從整體上描寫了桂林的山水之美,教學中引導學生簡要畫畫桂林風光,讓學生慢慢沉浸於文字意境之中。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2

《桂林山水》描寫灕江水的片段,不僅讓人感到色彩鮮豔,清新;而且音韻和諧,句式整齊;讀起來琅琅上口,回味無窮。

教學這一段時,我按課前預設的方案,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希望學生在被文中語言生成的感性形式的韻律美打動的同時,也能體驗到灕江水“靜”“清”“綠”的秀美。

可一開始,課堂上的生成卻不如我所願,一方面由於學校教學條件的限制,無法讓學生透過多媒體或是VCD等方式,在視覺上去領略實實在在的美,只能照本宣科的說,甚至矯柔造作的讀;另一方面“讀課文,說說灕江水有什麼特點”這個問題過於淺顯,不具有挑戰性,課堂就顯得枯燥乏味了。爲了激情,我臨時添進這樣的補白:仿文中的比喻句“灕江的水真綠啊,綠的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寫一寫桂林灕江水的“靜”“清”。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在一番沉潛與思考後,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有的說“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彷彿天上無聲的銀河”;有的說“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彷彿熟睡的仙女”;有的說:“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就象剔透的鑽石”……

在嚐到想象的甜頭後,我有又利用上僅有的資源(插圖),讓學生仔細觀察,並想象灕江水還有什麼特點,也用文中的句式說說寫寫。於是乎,學生口吐蓮花,妙筆生花,你一句“灕江的水真長啊,長得彷彿沒有盡頭的玉帶”他一句“灕江的水真柔啊,柔得就像母親溫情的手”……,就這樣透過想象課文中的“空白”,讓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課外情境,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正如美學原理指出:人的感覺具有自由創造的想象力,能把有限的感覺推向無限豐富的體驗,由此擴大感覺的“容量”。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3

《桂林山水》是一篇經典之作。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它就是一篇文字優美,脈絡清晰的文章,所以至今還能背下來。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文章譴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設計的這堂課,旨在透過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和感悟,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在朗讀和賞析中,讓學生感受灕江水的靜、清、綠;山的奇、秀、險。我們置身於這樣的美景中,心曠神怡,人與自然也是和諧共存的。由於學生課前都進行了預習,給課堂學習帶來了較好的效果。就本節課而言,我努力體現以下三點,並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重視感情朗讀。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朗讀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徑,首先透過讀爲學生展現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着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水特點的句子,結合想象,說說對桂林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然後再講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背誦,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能背。

二、重視語言實踐。

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欣賞“桂林山水”,然後睜開眼睛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學生把產生在腦海裏的畫面能講述出來,但不夠美;原因是平時我不注意他們說的能力。這一點有待提高。

三、注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

如我讓學生看着書中的句式“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讓他們仿寫,學生的語言得到了豐富,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還有一些思考,就是如何提高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麼好的文章,也有的同學居然無動於衷,我想我更應該反思的是,如何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利用有效資源,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得語文課人人都有收益。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4

《桂林山水》是一篇經典之做。正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它就是一篇筆墨標緻,頭緒清楚的文章,所導致古還能背下往。做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說了桂林山水的娟秀多姿。文章譴詞造句疏鬆,詩化的說話耐人尋味,字裏止間漫溢了做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那篇課文正在假期中就讓孩子進止了背誦,再加上有預習導讀單的激發,孩子們預習的也很是充分。是以,那節課,我旨正在經過教生多種形式的讀和感悟,讓教生感想薰染到桂林山水的美,體味年夜天然的娟秀和奇異。正在讀和賞析中,讓教生感想薰染灕江水的靜、清、綠;山的奇、秀、險。我們置身於那樣的美景中,賞心都雅,人與天然也是***共存的。

1、重視朗讀。語文新課標指出“朗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嚴重路子,應讓教生正在主動思念和豪情體驗中,獲得思念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是以,正在教教中,我給與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起首是教師範讀,讓教生對整篇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經過教師的說話把他們發進文字;其次是個人讀,讓教生深化文字,與文字對話,從而獲得自身的體驗;別的還有小組讀,男女同教讀等等,讓他們與文字對話,從而能有所思,有所悟。比圓正在教生個人讀中,讓教生正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根基上,指點教生朗讀課文,讀後組織互換各自知道了甚麼。正在互換中,有的教生說:“我知道了做者寫的桂林山水的特點,奇、秀、險,他們奇峯羅列,怪石嶙峋。”有的教生說:“我知道了做者寫了水的特點,水靜、清、綠。”有的教生說:“我發現做者正在寫那山和水的特點時,應用了排比句,更形象地加深了我對桂林山水的認識。”教生細彩的回答陳說我,他們已經初步體味到了文章寫的首要內容。接着,我問:“您們是從文章的哪些地圓體味出往的?您能經過朗讀將您的體味表達出往嗎?”教生正在初步感知的根基上,正在深化朗讀課文。正在讀的過程中,我隨機指點,從而使教生正在讀中詳細感想薰染到桂林山水帶給人們的美。

2、重視說話實踐,我讓教生閉上眼睛閱讀“桂林山水”,然後展開眼睛描寫一下本人所看到的繪里。教生把發生正在腦海裏的繪里能講述出往,但不夠美;緣故緣由是日常平凡我不重視他們說的才能。

3、重視教生設念才能的培育。如我讓教生看着書中的句式“桂林的山實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外形萬千……”讓他們仿照說話,有益於進步教生的說話寫做才能。經過操練,我發現孩子們寓言相當缺少。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5

文章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統領全文。學習本篇課文,一是讓學生透過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讓學生透過品味詞句,從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語文新課標指出:“朗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透過想象主動體會,形成獨特見解,並透過讀表現出來。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作者飽含的思想感情。

另外,在講授過程中,我很注重引導學生品味句子,學習寫作方法。結合學生的習作水平,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我引導學業生抓住許多典型的句子進行講解,如“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個排比句,把桂林水的特點寫得形象具體,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受到習作方法的指導練,對學生今後的寫作有所幫助。在學習描寫桂林的山的部分時,讓學生自由舉手朗讀,其他學生勾畫文中採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然後全班同學分享自己找到的句子,嘗試作簡單分析,這也是對前面學習桂林的水的部分時老師所講知識點的一個夯實鞏固。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6

本文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文章譴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裏行間洋溢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讀着本文,如臨其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我設計的這節課,旨在透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和感悟,配合小組的合作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還讓學生學習作者觀察環境、描寫景物的方法,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有效地進行讀和寫的訓練,使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提倡個性化學習,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世界,他會用自己獨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獨特的心靈世界。在閱讀過程中,同樣會有他自己獨特的方式,獨特的感悟。作爲教師應尊重孩子喜歡的學習方式,珍視學生的各種的感悟。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了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的環節,使學生學得更主動,學得更有效。

採用討論學習的小組成員不僅準確地掌握了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而且還深入地研讀了文字,瞭解瞭如何透過展開豐富的想象,把事物的特點描繪得更具體些,甚至還有學生在討論中能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我對‘秀’特別感興趣。因爲翠綠的屏障和新生的竹筍我都很喜歡。屏障本來就很美,翠綠色的,那就更美了;竹筍,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活力,很可愛!”

以小導遊的方式反饋學習成果的學生對桂林的象鼻山和駱駝山很瞭解,講得繪聲繪色,使聽的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從而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心情下了解桂林山的特點。

從“畫山”的小組所展示的作品能看出學生對“奇峯羅列、形態萬千、危峯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的正確詮釋。

學生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彙報交流,彙報效果較好,這爲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領悟作者寫作方法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圖片展示,直觀教學

我用圖片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那美不勝收、引人入勝的仙境足以使學生留戀讚美,清晰的畫面把遙遠的地域一下子展現在學生面前,既給人以形象美,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圖片,說說對桂林山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

三、緊扣情感,由讀到寫

桂林山水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熱情。如果老師講得太多,文章會搞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被破壞。只有透過多讀,反覆讀,讀出語感,以讀代講,使作者的感情和學生的感情溶爲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透過品讀、誦讀、引讀、配樂讀,將自已的感受透過多種朗讀的方式表達出來。在學生品讀時,我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啓發想象,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薰陶。

學生透過讀已經充分體會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愛,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美。這時候,我設問:“那麼作者又是怎樣把這種情感在文字中表現出來的呢?從這篇課文中,我們除了欣賞到了桂林山水的美,你還發現其他的美了嗎?”隨後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特別精彩的地方。透過小組討論,學生能體會到句子的優美,如:課文中有一段描寫桂林山的文字:“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象老人,象巨象,象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象翠綠的屏障,象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這一處排比生動形象地把桂林山的特點描繪了出來,結合課文,我相機指導,讓學生仿照寫例句,結合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很好地運用在排比句中,既訓練了學生的遣詞造句,又增加了學生的美感意識。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發現對於每一篇課文,在引導學生學習時如能做到讀與寫相結合,將會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很好的鍛鍊。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7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這篇文章是訓練用段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例子。課文內容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這一課重點就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難點是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我認爲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完成較好,因爲學生在課前已經佈置學生預習和查閱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對字的掌握沒有太大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採用整體感知課文的方法,然後進入分段研讀,在讀中讓學生感悟,學生對課文中出現的描寫句子中運用的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學生的找得非常準,因爲本文的詞彙豐富,句子優美,除了在閱讀中結合上下文理解外,還仿照例句寫話,如仿寫“真靜啊,靜得……;真清啊,清得……;真綠啊,綠得……”的句式練習寫話。加強了基本功訓練。

我感覺還有一些不足,其中最明顯得是學生朗讀的少。今後在閱讀教學中多研究,加大朗讀力度。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8

學生們沒有去過廣西桂林,更沒有觀賞過桂林山水,所以上課伊始,我就播放桂林山水的影片,給學生第一印象,爲後面品讀課文打下基礎。事實證明是比 成功的,學習課文讓學生抓住山水的特點,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

教學第二自然段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主要讓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灕江水的特點.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首先是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灕江水的主要特點是什麼?並用圈劃出來。當學生找出“靜、清、綠”之後,我讓學生用詞把這三個字連起來說,學生說“灕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灕江的水既靜,又清又綠”。“灕江的水不但靜,而且清綠。”

達到了訓練學生概括能力的目的。進而我又讓學生把這三個字重疊起來說,感嘆句式說,進而初步體會作者對灕江水的喜歡之情。接着讓學生體會灕江水靜到什麼程度、清到什麼程度、綠到什麼程度,採用引讀、遐想旅遊、聽音樂想畫面等方式讓學生具體感受,相信學生腦海中會留下許多美好畫面。其次再讓學生體會比喻句式的表達作用,我主要採用口述一個句式各文中句式作比較,再讓學生朗讀體會。最後讓學生思考:作者既然寫灕江的水,爲什麼開始要寫大海和西湖呢?(其目的是突出灕江水的靜、清、綠。)透過以上四個教學環節,初步達到了教學目標,較好地突破了教學重點。

教學第三自然段,課文中的生詞比較多,教師主要是透過板畫、看圖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但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比較欠缺,不妨讓學生自學後,在全班提出來,師生、生生共同交流,放手讓學生解答,使他們真正成爲課堂教學的主人。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9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字裏行間洋溢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

這堂課,旨在透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和感悟,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在讀和賞析中,讓學生達成共識: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諧的。我們人置身於這樣的美景中,心曠神怡,人與自然也是和諧共存的。

其一創設情境,提升感悟。

教師在課間談話時用一則小故事引入,來縮短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學生沒有去過桂林,所以我播放了介紹桂林風光的錄像,學生欣賞後請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誇一誇桂林的山和水。有了直觀的感受,學生的感悟自然更深。有的說:“桂林山水多美啊,名不虛傳。”有的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雖然學生在欣賞時,非常的投入,但要表達的學生似乎並不多。

其二入情入境,感情朗讀。

桂林的水獨一無二,桂林的山與衆不同,都很美。教師上的時候是按順序從水到山,按部就班。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地練一練,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的方式表達出來,說說你爲什麼這麼讀。當學生感悟得很不錯,能用聲情並茂的朗讀來表現他感受到的美時,就追問學生:你是怎麼讀好的?朗讀時,你感悟到些什麼?或是問其他的學生:聽了他的朗讀,你覺得他是怎麼處理纔讀得這般好?經過學生的討論,談自己的感悟後,學生逐漸入情入境,對文字的感悟更深,朗讀起來也十分投入,深深地陶醉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中。現在想來這樣設計是否更好。考慮到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應該請學生在兩者之間選擇其一,自己去讀去感悟,說說喜歡的理由。但因爲個人引導的欠缺,特別是學習“山”那部分時,有“走過場”的感覺。如果有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去讀去感悟,相信他們會讀出更多的精彩,更多獨特的感悟。

其三直抒抒情,激發創作。

教師沿着教材的內容線索在學生激動的情感狀態下,設定一個創造性訓練,爲學生創設可運用自己理解、自己感受、自己評價,用自己語言敘述、想象的空間。這是體驗者以自己的情感結構、價值取向去生成自己對事物的獨特的領悟,學生透過深入地想象和思考,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自己對桂林山水的感受,從這裏可看出激情越豐富,想象就越活躍,思維創造也越能得以充分發揮。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10

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徵。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展。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呢?首先我用圖片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着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圖片,說說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並透過讀表現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着在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引讀、配樂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啓發想象,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