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

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1

這節課的重點是掌握估計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難點是如何轉化爲近似的基本圖形。在進行新課之前,自己心理感覺很沒底,因爲前一課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一些學生還掌握得不是很牢固。因此課前先給學生們預熱了一下,強化學生“分割”和“添補”圖形的能力,爲估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做鋪墊。

在探索新知時,先出示“小華剛出生時的的腳印”圖形,讓學生透過觀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算出“腳印”的面積,再讓他們小組交流討論,最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估算過程和思路。這時,很多學生還是用數方格的方法,於是我引導了一下:“除了用數格子的方法估算“腳印”面積外,還有其它的方法嗎?”就簡單的一句引導,激起了好多火花,如黃道政同學:我把小華的腳印大約成一個長方形,先數數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有幾個格子,再算出它的面積。還有幾個同學也看出了這種方法,但都表達得還不是很嚴密。這時我把他們的發言加以總結:剛纔的同學就是透過“分割”、“添補”的方法,把不規則圖形近似的看成已學過的基本圖形的面積,進行了計算。加上用課件演示這個過程,並在方格紙的“腳印”中畫出近似基本圖,給學生一種視覺上的刺激,讓學生很直觀地觀察估算的過程,學會把不規則圖形近似的看成基本圖再計算的方法。再讓學生用這種方法估算小華2歲時的腳印面積,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讓學生說出他們是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圖,最後也用課件演示整個估算過程,畫出近似基本圖。鞏固學生把不規則圖形近似看成基本圖再估算的能力。整個環節下來,感覺還不錯,大部分學生在估算小華2歲時的腳印面積都獨立完成得挺好。

然後,透過課件展示更漂亮的不規則的圖形(如:樹葉、魚、木偶、小雞等等),讓學生透過觀察,再進行估算,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討論,最後再用課件演示畫出近似圖。這個過程,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的估算思路,加強鞏固了估算不規則圖形面積的方法。

我覺得這節課,學生的參與度比較高,所以效果也是比較好的,基本上都能掌握此種估算不規則圖形面積的方法。

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2

《成長的腳印》屬於空間與圖形這一部分的內容,根據《標準》的要求,讓學生掌握估計、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一個方面,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個方面。因此新教材特別注重圖形面積的估計。

學生在第二單元中曾學習過用數格子的方法計算不規則直線圖形的面積,在單元測試中也進行了考查,但是準確率較低,對於不滿一格的部分,學生數錯的現象普遍存在,爲此,在單元檢測後我們三位老師還進行了交流討論。可以說掌握這部分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而《成長的腳印》這一課把這一知識的難度又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這裏出現的不規則圖形是曲線圖形,而且隨意性更大,以歷屆的教學經驗來看,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困難。

教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用數格子的方法,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這種方法數起來速度慢、出錯多,我在備課時細細地數了多次,逐漸發現,我們是在不知不覺中邊數邊拼補的,即哪一格缺了一小塊可以用另外的一小塊補上,這樣補一補,補成整格。於是我聯想到可以把整個圖看作一個長方形,把長方形外面多餘的部分補到裏面,要使自己的估計結果接近準確結果,需要我們能準確地判斷出多大的長方形和原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最接近。當然,根據不規則圖形的特點,還可以把它看作近似的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看作近似的基本圖形後,只需找到相關數據,就可以用計算的方法求出面積了。爲此我在教學中自然地從數方格的方法過渡到看作近似的基本圖形,提高了教參的教學目標。在學生的估計越來越合理準確的時候,學生遇到了估計楓葉的面積這道題,學生立刻發現看作一個基本圖來估計有困難,這時就聯想到可以看作兩、三個基本圖面積的和,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課堂的最後一題可以採用兩個基本圖相減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估計策略的靈活性。

總的來說,本節課有如下優點:

一、環節清楚,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

從比較小貓圖和松樹圖面積的大小引入,讓學生回顧數方格求面積的方法,過渡到腳印這種不規則圖形面積的估計。從數方格估計腳印的面積過渡到看作近似的基本圖來估計,讓學生初步認識到看作近似的基本圖來估計更快一些。再透過對大腳印(格子數變多)的估計,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方格速度慢,進一步發展了看作近似的基本圖估計的能力。然後安排了學生熟悉的大唐芙蓉園平面圖面積的估計,體現了數學與實際的緊密聯繫。透過熱帶魚、小丑圖、老虎頭這些有趣圖形面積的估計,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進一步發展了學生估計的能力。其後利用學生思維的衝突,讓學生髮現幾個基本圖相加、相減的方法,能力進一步得到了提高。

二、目標達成得好,學生掌握情況好。

教學目標簡明,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制定準確集中、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做到課堂教學的高效整合。經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能很好地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所估計的結果接近準確值,符合估計結果範圍的要求,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教學方法簡便、有效,在一堂課中徹底解決了一兩個學生切實需要解決的問題,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準確合理地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選擇合適的估計方法,使估計值接近準確值。

四、教學過程簡捷。

因爲備課時做了充分的考慮,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力求深入淺出地展開本節課的教學,把複雜的教學內容變得簡明,避免了花哨的教學環節和繁瑣的教學步驟,展示出一種樸實、紮實的簡約課堂。

五、課件展示清晰,突顯了重點方法。

透過課件的展示。生動形象地體現了估計圖形面積的方法,課件的快捷和便利,有效地節省了課堂時間,加大了課堂教學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爲下節課估計實際中樹葉的面積做好了準備,構築了學生能力繼續發展的平臺。但仍存在一些遺憾:因爲課堂時間有限,正式上課時,刪去了把腳印看作梯形以及大唐芙蓉園面積用平行四邊形加梯形的方法,考慮放在第二課時進行,卻使得本節第一課時的內容不夠豐富,應再思考改進的方法。

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3

在以前的'教材中,並沒有安排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問題。可不規則圖形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卻隨處可見,因此北師大版教材就把這一內容編入教科書中,要求學生掌握估計、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這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也助於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成長的腳印》就是這一領域的一個內容。

每個孩子都經歷過嬰兒時代,可現在回過頭去看自己剛出生時的腳印,都覺得小得不可思議。從而懷着興奮而好奇的心情開始了本課的探究:小華出生時腳印的面積約是多少?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被激發了上來,都積極投入地去尋找比較合適的方法來正確估算腳印這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因而得到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有的用數格子的;有的把腳印看作近似的長方形再來計算;有的看作近似的梯形來計算;有的看作近似的三角形再來計算……雖然方法各異,結果也有誤差,但孩子的思維是處於被激活的狀態。有的用數格子的方法計算的同學爲了使結果更精確一點,居然以半格爲一個單位認真的數着,結果精確到十分位。這樣,在孩子們積極主動的探索下,輕鬆的達到了教學目標。所以在探究小華2歲時的腳印面積是多少時,就不再有懸念了,學生學得輕鬆愉快。

反思本課教學,能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爲孩子們創造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孩子們學得積極、主動,思路開闊,方法多樣。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遇到暫時的困難,但在我的隱性指導下,孩子們能很好的完成學習活動。這使得課堂成爲師生共同研討問題、解決問題的互動生成的課堂。可不足的地方就是孩子們的估計值與準確數值之間還存在着一定的誤差,如何有效縮小誤差的範圍,還有待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