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範文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範文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1

這學年我們使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品德與社會》,傳統的課程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爲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資訊。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

課堂中的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爲,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爲引導者,學生成爲教學過程的主體。如《自主選舉班幹》這一課,我選擇了真真正正地進行一次學生自己選舉班委會的活動,教師只對選舉程序做說明和解釋,然後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懂得自己應有的權利,並學會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和他人。

課程改革後教學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內的教與學,而是體現在課前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後的延續和知識的連續這樣一個完整過程。強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班集體中的小事入手,緊抓集體中常見的不良現象,如在《在集體中成長》一課中,我們召開了“我的心裏話”發佈會,事先要求學生蒐集各自的心裏話,以便於活動的順利進行,目的在於提升學生在集體中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品德與社會》作爲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讓學生走進歷史,在認識祖國輝煌歷史的基礎上,瞭解祖國遭受屈辱和人民頑強抗爭,進一不增進愛國主義情感。

但有的時候我還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學思路還不夠開闊,沒有多渠道收集資料、資訊,課堂上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加強理論修養,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2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旨在引導兒童“學會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於探究、創新的科學精神。我認爲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培養:

一、 創設情景,誘發創造意識

《品德與社會》標準明確指出:“本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透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地是透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可設情景讓學生憑着自己的想象裝扮春姑娘,激發他們的創造意識。

 二、 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品德與生活”作爲一門獨立的綜合性活動型課程,強調選擇兒童熟悉的,感興趣的,有教育價值的內容作爲活動主題。因此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應從學生的。興趣出,學生纔會心情愉快地去學習,探索。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尊重個性,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大膽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創造條件讓他們表現自我。體現個性,讓他們在活動中心情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的創造力。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基本思路就是從身邊的案例從故事中讓同學們得出啓發,明白生命於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我們要珍愛我們的生命 。這節課我是分成兩大部分四小部分進行的。

 一、永不放棄生的希望

1、要有求生的意志

2、要掌握求生的方法策略。

 二、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1、對待別人的生命的態度

2、對待自己的生命的態度 一個個的故事吸引學生的同時也達到了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當生命遇到威脅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信念:“活下去”!讓學生明白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生命。每個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我們要自我肯定自我尊重。面對殘缺的生命我們更要給予關心幫助更要尊重,善待他人的生命。課堂在相對寬鬆的氛圍中結束。

上完這節課後我感覺有一些收穫但同時也有一些遺憾和不足。

一、課堂上還是我自己講的過多,總是擔心學生們說不好,自己有些越俎代庖,很多應該學生說的東西自己一着急就都說出來了,整堂課還是我在主導,課堂氣氛還是不夠活躍,學生緊張是一方面的原因同時自己的引導沒有到位,沒有把學生們的積極性很好的激發出來。

二、自己沒有能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沒有被激發出來,導致學生回答問題不積極。

三、板書過於簡單而且有些潦草不太適合初中學生接受,影響了學生的認知。

四、課堂上留給學生們思考的時間過短,學生思維沒有能夠很好的被啓發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