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數學《乘法估算》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數學《乘法估算》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乘法估算》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數學《乘法估算》教學反思1

《乘法的估算》是口算乘法的第2課時,我在備這節課的時候,把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做爲這節課的重點,而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靈活的估算,則是這節課的難點。在上課的時候,感覺學生的掌握還是可以的,但是在批改作業的時候,發現學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問題,現反思如下:

估算的教學在數學課本中的出現沒有一個系統的編排過程,感覺以前學生學過的一些關於估算的知識已經忘的差不多了。而在課堂上,當我向學生提問:這道題目爲什麼需要估算?學生的回答是看到了夠不夠和大約這樣的字眼,這還是比較好的學生的反饋。那麼中等和差一些的學生簡直就是不知所云了。可見,在學生的思維中,估算的意識是非常淡薄的,對於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大量運用幾乎沒有什麼感受和體會,所以,這是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不斷加強的。

同時,我也感覺的學生在估算方面思維模式單一,不靈活,比如,當和實際的解決問題聯繫起來的時候,學生就表現出茫然,爲什麼估算的結果不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有的學生就比較的害怕用估算去解決實際問題,又有一部分的學生感覺的在估算時,比如324可以估算成320,又可以估算成300,而假如乘以9的話,有的學生就又把9估算成10,這樣以來就有了4種結果,所以,給學生又造成了一種模糊的感覺,怎麼估隨便估都行,所以很多本來就似是而非的學生就有些發矇了。

所以,我認爲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一個基本的方法,即四捨五入的估算法則和在處理實際問題時要靈活深入思考的習慣,加上日常課堂練習中不斷的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讓學生體會到估算與實際生活聯繫非常緊密,學生就不會感覺到估算離自己很遙遠,也就能夠逐步的加強對估算的學習能力。

數學《乘法估算》教學反思2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估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並能快速正確的估算。

本節課始我首先複習了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估算,爲新知的教學做好鋪墊。

本節課我首先讓學生觀察情境圖找出圖中的數學資訊和問題,讓學生分析此題選擇什麼方法比較合適,不僅水到渠成的引入新課的教學,同時還讓學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

新知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說並不困難,由於他們之前已經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所以學生很快就發現了兩位數乘兩位數“兩個因數都估近似數”的估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思考:還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嗎?學生很快就發現還可以“把其中任意一個因素估成近似數”,只要便於口算就行了。

“估算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其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體會到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因此在課後練習的設計中,我還增加設計了應用估算的`解決問題,學生反饋效果還不錯。相信,只要我一直堅持這樣訓練,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一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數學《乘法估算》教學反思3

“數學源於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數學不斷髮展,讓學生接觸生活中的數學,才能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如本課教學以富饒的大海這一題材引入,喚起了學生的注意,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又如針對低年級的學生對大量枯燥的口算、筆算不感興趣,容易產生厭倦心理,設計了一些場景,有骨有肉地把練習的內容寓於其中,幫助學生從厭倦的情緒中解放出來,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熱情,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遵循“創設情境,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展示交流,內化提升”——“回顧整理,拓展應用”的教學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給他們提供充分的思維空間。教學中,我儘量把學生的思維火花都引發出來,讓他們大膽地想、儘量地說,讓學生主動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計算的結果,使思維的火花開得燦爛奪目。如計算20乘4的計算方法,學生討論後得出了多種不同的方法。

運用遷移類推,發現解題規律。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放手讓學生運用遷移、類推這一數學學習方法探索學習,由學生在主題圖中發現問題,透過獨立思考與小組交流解決問題。如學會20乘4的方法後,就讓學生同桌討論出200乘4的計算方法。

計算教學要和解決問題有機地聯繫起來,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使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知識;在鞏固知識中建立情感;在建立情感中體驗成功之樂,以此達到課雖盡而趣無窮的效果。

課堂預設不夠,本以爲學生可以馬上想到把29看做30再與6相乘,但是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預料,此時表現有些慌亂,沒處理好,影響後續教學。以後應該充分預設,熟悉學生不只是認識他們,還要了解他們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另外板出算式後,師應明確的引導學生進行估算,如:同學們能很快地估計出29×6大約是多少嗎?比200多,還是比200少?

數學《乘法估算》教學反思4

一、估算是一種數學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確計算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簡便的、粗略的計算。要讓學生明白這種數學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教學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維習慣和個體差異,採取不同的估算策略,從而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學習不同的估算策略,並能運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二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

本節課透過例題說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及用一位數乘的乘法估算方法。我從學生實際生活事例出發,創設生活情境,揭示數學源於生活,並與生活密切聯繫的理念。讓學生了解估算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教例運用購買電影票、參觀航天航空展覽,日常生活的具體事例等。使學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可以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孩子們怎麼想的,只有透過他們的言語得以表現。爲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鬆和充分的尊重,這樣他們的想法和意見才得已盡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結論纔可以在一步步的表達中得已完善,每個孩子的思維和情感也得到了發展。而這一點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四、創設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學的重點。

從計算方法的角度來看,學生長於精確計算,估算意識淡薄,對估算的作用與價值,沒有真實的體驗與感受,在認識和行爲上都感到“不習慣”,常常爲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聯繫生活實際,創設購買郵票、購買電影票、參觀航天航空展覽等問題情境,讓學生

在情境中經歷估算,不僅讓學生初步瞭解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解釋估算的思路,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感悟精算與估算之間的區別與聯繫,體驗估算的價值。真正突出了估算教學的重點,即由單純的技巧性訓練轉變到估算意識的培養。

數學《乘法估算》教學反思5

在估算時,除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進行估算,也經常根據具體情況,用不同的求近似數的方法進行估算。在小學階段,怎樣滲透教材以外的其他估算方法呢?下面是本人在“乘法估算”一課中對估算教學所作的反思。

一、 創造性使用教材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數學只用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繫,才能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索的動力。

“乘法估算”一課中原有的兩個例題“王老師帶了200元錢,想買3個籃球,每個籃球58元。他帶的錢夠嗎?”“用這些錢買3 個足球,每個足球74元,夠不夠?”教學中,我沒有侷限於書本,而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着力開發身邊的教學資源,創造性地改編教材。在教這課的前一段時間,我校都在爲迎接省示範校複檢做各種準備,各功能室都在重新添器材,佈置各室,體育組也正添置各種器材,我選擇這一情況作爲學習的素材,創設了以下3個情境:

①我們學校的體育老師張老師帶了200元錢,想買3個籃球,每個58元。她帶的錢夠嗎?

②如果用這些錢買3個足球,每個足球74元,夠不夠?

③如果張老師帶210元夠買3個足球嗎?帶多少錢合適?創設的這些情境使學生從周圍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教學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都是“張老師怎樣”,都入情入境地替張老師設想。第3個情境是本人使教學內容持續生成,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成功之處。在這一情境中,學生自己質疑、釋疑,明白了用進一法估算的方法。學生的表現達到了本節課的高潮。

二、滲透多種估算方法

學生估算習慣的培養與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估算意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就充分挖掘估算題材,在教學中重視進行估算示範,使學生認識到估算的必要性和優越性。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透過讓學生調查一年級各班的人數,估計出一年級的總人數,使學生理解估算的意義。透過創設的前兩個情境使學生掌握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估算。學生基本上掌握了運用四捨五入法進行估算。在此基礎上,本人創設了第3個問題情境,學生在解決第3個問題時,就運用了不同的估算策略:

①大部分學生直接估算:74≈70,70×3=210,帶的錢夠了。

②把74看成80,80×3=240,張老師帶240元就夠了。

③我想張老師可以帶300元,每個足球74元,帶100元,只帶3張,很方便。在學生基本上都用第①種估算時,出現了認知上的矛盾:估算出來是夠的啊,可是計算的結果怎麼不夠了?

學生自發討論起爲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從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確計算之間是有誤差的。“帶多少錢合適?”這一問題,又把學生引入採用什麼估算策略解決問題的探索中,這時就有了②③兩種策略的精彩生成。對於“把74看成80”這種方法,學生依據四捨五入法提出質疑,透過學生間的互動解疑,明白了用“進一法”進行估算的策略。“把74看成100”實際上也是進一法的運用,又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的做法。學生在教師預設的情境中意識到根據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估算能力得到提高,在自主探索中解決了問題。

數學《乘法估算》教學反思6

《乘法估算》四年級上冊內容,我在按計劃上完這一節後,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成功的關健在於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完全採用了學生身邊的生活素材,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和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交流,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後每一個環節,大膽地說出自己想說的,從而體驗到教學學習的快樂,認真反思,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1、素材源於生活,讓學生產生估算的需求。

做算天天要用,估算日日存在。可當我們教學估算時卻發現,有時學生根本不去估算,或者是先算一個準確結唱歌再寫出近似數。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之一是教師交給學生的素材沒有結合實際生活,學生面對這樣的資訊,情感上沒有引起共鳴,沒有估算的需求,乾脆算個準確結果完事。而這節課的主要三組素材都來自於身邊或社會生活實際。例如:

①估人數選擇活動場地,參加活動人數沒辦法一個一個地數,活動場地的座位也沒有一個一個地數的必要,那就根據經驗估算。

②寫作文時,透過規定的字數確定要寫的面數,一般不會一格一格地去數和精確計算,而只需要根據每面行數和每行格數估算。

這樣,估算在學生眼中成爲生活中的一種需求,而不是遙不可及的數學知識,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了數學應用意識。同時,這樣的素材有利於學生主動進行觀察、猜測、探索和交流等數學活動。

2、同題源自學生,讓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我們要以看到,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雖然不是這節課的惟一目標,但仍然是一個重要目標,傳統教學中常見有些教師給出封閉的,只有惟一答案的問題,讓學生去解答,然後進行機械的記憶與重複地訓練。而本節課,我給出了一些來自於生活實際的資訊,主要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共同質疑、互相交流。

在各自觀點的交匯處,讓我們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成功喜悅,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儘管有的學生在交流中想法還不夠成熟,但這一過程已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方法的總結也有自己的功勞,滿足了學生自尊、交流、成功等方法的心理需求,從而使它們始終都積級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數學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數學教學要讓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有關現象,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有關問題,並建立良好的進一步學習的情感,我將在數學教學中努力實踐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