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上課後教學反思(精選11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我們該怎麼去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上課後教學反思(精選11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課後教學反思(精選11篇)

上課後教學反思1

《組合圖形》這一課是學生在學習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基本圖形後的一節複習整理課,在這節課中我注重把握以下幾點。

一、創設問題情境,自主體驗

在新課開始,我則是在大屏幕上出示七巧板的基本圖形,然後演示將七巧板的基本圖形拼成一個小房子的形狀的運動過程。接着讓學生觀察後說一說感受。這樣學生就自然而然地認識了組合圖形,最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出組合圖形這個概念。這樣的設計不但分散了難點,而且對下面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作了鋪墊。

二、突出重點,自主探索。

在知識新授部分,首先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創造性地活用了教材,將書中的例題稍作了調整。多媒體出示少先隊隊旗,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根據對組合圖形的理解,大膽地猜測一下用什麼方法能求出它的面積,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所說的那樣,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不同的發展潛能。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允許學生思維的多樣化和思維的思維水平的不同層次。由於每一種方法都是學生自己積極探索得出的,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完完全全地被調動起來了,這樣他們各個都很有自信地發表了自己的想法。我就趁熱打鐵,接着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畫一畫,折一折,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測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積來。於是學生在自己驗證這種方法時會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當學生彙報出許多方法時,體現瞭解題方法的個性化。然後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進行方法的優化,選擇最好的方法解決問題,我們不能讓學生的思維停留在原有的認識上,如果學生的思維停止不前,教學就失去了意義。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思維逐步發展的過程,要讓學生在衆多方法中學會比較、學會發現、學會反思,積極地進行揚棄,保留自己好的方面,捨棄不好的,並能從別人的方法中吸取好的方面,優化學生的思維,例如學生得到許多個性化解題方法後,我並沒有終止學生對問題的探索,而是充分地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的思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喜歡哪種方法?爲什麼?”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反思,重新構建自己的認識,選擇最優化方法。

三、實踐應用,關注應用性的數學。

在本節課的練習中,設計了許多與生活實際有關的問題,如求學校錦旗的面積、路邊標識牌的面積,游泳池的面積等等,這些問題無不讓學生深深地體驗到了數學問題在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也深刻意識到了數學是源於生活而又用於生活的,同時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實用價值。

總之,本節課教學我不僅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特別是由猜測到驗證這一過程的培養。在師生觀上實現了師生角色的徹底改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活動的操作者、觀察者、討論者、交流者,教師是活動的導演,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研究者,我認爲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才能夠真正得到培養。

上課後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教學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順利地完成了原定的教學目標。反思這節課,我認爲做到了以下幾點:

第一.教學目標設計合理,重難點的突破方法得當,教學層次清楚,環環相扣。教師的語言簡練,情感投入,保證了音樂課的質量。

第二.本節課注重了新課標中對欣賞課“聽”的要求,強調在音樂課中以提高聽覺能力爲中心。雖然這首樂曲較長,但教師仍然設計了“整體——部分——整體”聽賞的教學步驟,保證了學生充分聆聽的時間,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樂曲的情緒,更紮實地完成教學目標。

第三.給學生設計創造性參與音樂活動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爲此,教師設計了“爲樂曲取名字”、“即興編歌詞對答演唱”、“用綢棒表現出音樂要素的變化”、“隨音樂自編動作表演過年的熱鬧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四.這首樂曲有四條主題旋律,教師選擇由學生聽琴模唱的方法熟悉,只選擇其中一條進行視唱,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識譜負擔,避免了單調、枯燥的知識性的學習。

第五.滲透了由學生主動質疑的意識,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

第六.教學媒體的選擇樸實無華、經濟實用。

雖然這節課整體效果好,但是,我感到這節課中對答的即興創編歌詞演唱落實得不夠深入,原因是擔心時間不夠用。.

上課後教學反思3

透過前面我們學習了中國的農業後,來引入我們學習的工業,國民經濟中另外一個重要的或者說最重要的生產部門——工業,我們這節課就是來了解一下工業的基本類別、特點,我國工業50年來的發展及前景。當然我在這裏也設計了一個問題環節,那就是工業的作用。學生透過自學瞭解到了以下的幾個方面:

(1)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工業發展水平。

(2)工業生產的一些產品是現代農業所不可缺少的,而一些農產品也需要工業的加工才能爲我們所利用。

(3)顯然,對於交通和國防的建設來說,其現代化水平同樣取決於工業發展水平。因此,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在工業各部門中,哪些部門與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國防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最爲密切?

接下來我們透過瞭解了工業的幾大部門後,着重瞭解工業需要各種能源,那就是煤、鐵、石油等能源。這節課我認爲能夠掀起高潮的部分,就是讓學生自己來談根據所見所聞,談談你對開發“小煤窯”的看法?而這個問題學生有的在課下已經準備好了許多小煤窯發生的重大人員傷亡的事故,引起了學生們的極大關注,透過了課件也讓學生看到了許多小煤窯事故的慘景,學生看的是觸目驚心,無形中瞭解到了一種道德觀念,那就是人不能只圖自己的利益,而忽視了國家和他們的整體利益,所以這也對學生進行了一種道德教育。

上課後教學反思4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第98頁上的例5(收集礦泉水瓶),這個例5是關於三位數加減法的估算內容,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進行估算,是書上的小朋友(明明)提出的要求進行解答。這一課的教學,我是這樣按排的。

首先是創設情境,激活思維。這節課是透過學生熟悉的身邊的生活事例-----收集礦泉水瓶入手,引導學生從統計表裏收集資訊,整理資訊,並提出數學問題,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數學,解決問題。

第二是重視估算意識的培養,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樣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探索估算方法的多樣化。例如:在估算(192+219)時,策略一:192接近200,219接近200,第三、四周大約收集了400個。策略二:192接近190,219接近220,大約收集了410個。使學生體驗估算的全過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並掌握一些基本估算方法和估算策略,表現在學生對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能選擇恰當的算法,還能根據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

第三是培養估算的應用意識,注意實際問題的解決。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估算方法和策略後,引導學生解決了第100練習二十中的第6題“乘火車比乘飛機大約便宜多少錢”從而密切瞭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使學生體會到估算在生活中的普遍應用,平常應該用數學的眼光去看生活,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上課後教學反思5

作爲一篇詩歌題材的課文,描寫了雨後孩子們在廣場上赤腳玩水的景象,突出了小哥哥和小妹妹踩水而行的內心體驗,反映了孩子們對玩水的喜愛之情,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在此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從學生的平時生活入手,藉助學生的已有生活與情感經歷來學習課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由於二年級的孩子還比較小,許多孩子都特別喜歡玩水和踩水,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這種快樂的感覺。因此,在課前匯入部分,我先引導學生回味玩水的經歷,談談自己曾經玩水、踩水的快樂體驗,從而揭示課題,匯入新課的學習。孩子們爭先恐後、暢所欲言,有效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課文學習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讀詩歌,感受小兄妹玩水、踩水的有趣場景。然後大膽聯想自己在玩水、踩水時的畫面及情景。這時,有些孩子已經按耐不住,情不自禁的融入了表情和動作。我趁機請幾個孩子上講臺示範表演,接着讓全班孩子一起站起來,感受“踩水”的樂趣,即使“不小心摔了一跤”,孩子們也依舊玩的不亦樂乎。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加上孩子們學習本詩歌時的興奮和熱乎勁兒,我趁機引導:同學們,那就讓我們用“讀”來表現出你們的快樂和興奮吧!這樣的一句話,就把孩子們的朗讀興趣給激起來了,孩子們們的朗讀就表現得淋漓盡致了。

於是這一課沒怎麼提示,孩子們就用已有的感情投入享受於課文的朗讀之中,讀的一個比一個好,完美的展現了課文的童趣畫面。

上課後教學反思6

《早》這一課做了一個練筆:結合第三自然段,運用準確的方位詞,描寫一處地方的多個景物。一開始的目的在於準確運用方位詞,計劃中,學生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許多學生在介紹的時候,雖用上了方位詞,但是缺少順序,一會兒東,一會兒西的,整個空間的內物品之間的關係,依然沒有能夠表現出來。由此想到《天安門廣場》一課,這應該是第一次比較全面的瞭解方位詞,課後還有一個在圖畫上填名稱的練習。可能由於當時沒有進行有效的訓練,因此學生知道是什麼,卻不知道怎麼用。語文往往不像數學一樣,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如何鞏固,如何檢測,都有比較系統的構建。語文則更多的是基於經驗,很多時候也缺少有效的訓練,因此經常重複教學。

其次在於內容的遞進上。我年級,仍然停留在方位詞的運用上,顯然是有些淺的。深挖之下,第三自然段的描寫,其實是圍繞這一個中心來描寫的,即介紹私塾,所有的選擇和描寫都是在突出這個中心。正常的情況下,我們的教學也應該立足在這個點上。可現實的情況是,一部分人連準確運用方位詞還沒有掌握,現在要在此基礎上,去突出描寫對象的個性特徵,於是,他們與較好學生的差距就越來越大了。

上課後教學反思7

一 課後反思

在舞蹈課堂中,學生們只注意動作的模仿,忽略了內在情感的體驗,有的學生在表演中會產生表情淡漠、眼睛無神、內心空蕩。透過這節課的訓練,讓學生了解什麼是舞蹈表現力,從而開始學會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來表演舞蹈情感。

二、本節課還存在一些問題

1、在授新課的環節中,沒能掌握好新課內容,動作教授的過多,過急,講的不夠細緻,最後沒能讓學生有一個完整的展示,在下節課上,會把動作細緻講解,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舞蹈動作,因爲舞蹈表現力中的外部動作與內部情感是不分家的,兩者缺一不可。

2、在講授什麼是舞蹈表現力這一環節上,應該講的通俗易懂,或者透過一些適合孩子的方式,講明白,單一的把概念拋給二年級的學生來理解,還是比較困難的。

3、最後做遊戲的設計,時間掌握的不太好,遊戲時間過短,只起到了複習的作用,沒能讓孩子進行更深的拓展練習。下節課遊戲這個環節還要繼續做,將舞蹈動作融入進舞蹈音樂中去表演。

小學生舞蹈動作的規範是需要嚴格要求的,絕不能鬆懈,透過音樂、遊戲、表演等一些藝術活動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挖掘出每位學生所具有的不同潛力,是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去實踐、去探索、去創新改進的,非常感謝各位老師給我提出的寶貴意見,以及你們的支援和幫助,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虛心的向各位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提高自己,謝謝大家!

上課後教學反思8

《牧歌》的教學,我認爲好的地方在於整個教學過程將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以最大的空間感受、體驗、想象、表現的機會,從而能夠充分展示才華、挖掘潛力、釋放情感、體驗成功。

本節課的教學,我創設了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關注學生的情感,從談話中、表揚中、活動中充分讓學生說、玩、唱、跳、想象和創造,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悅。新《標準》中提到: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爲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本節課注重學生的發展,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教育的要點。本課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聽,是感知與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也是藝術實踐最重要的過程,因而要從聽入手,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熟悉音樂的旋律,再引導學生從歌詞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透過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後透過學生的感知,引導學生從唱、跳、伴奏和創造等方面來表現音樂的美。另外,本節課也給了很多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每個學生既是創作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賞者。

但是本節課中也有不足之處,如學生學習歌曲的方式還可以更靈活多樣,以更大的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歌詞的學習上時間過長,應該充分相信初中年級學生的能力,比較簡單的節奏教師只需稍做引導就可學生自主學習。

上課後教學反思9

器樂曲《草原放牧》是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段。共分兩個主題,第一主題節奏輕快活潑,旋律靈活,速度較快,刻畫了小姐妹倆歡快、活潑的放牧的情景。第二主題音調寬廣起伏,速度緩慢,表達了對美麗家鄉和幸福生活的讚美。

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們認識琵琶,瞭解琵琶的相關知識,知道琵琶的演奏姿勢,在聽了草原小姐妹的故事後,孩子們對都對兩姐妹產生了崇拜之情,樂曲有兩個主題旋律,兩個旋律有明顯的不同,第一段速度較快、情緒很歡快,第二段速度較慢、情緒比較抒情,這些很多孩子都能感受出來,教學中,我還讓孩子們透過線條或圖形表現兩段音樂的不同,有些孩子表現非常好,1班的李若涵同學說:“第二段音樂是悲傷的、難過的”,所以他的創作中用很多“點”表示眼淚,還有同學第一段音樂用“點”表示歡快、跳動的,第二段音樂用“線”表示優美、連貫的,這些都讓我感受到音樂的強大力量。

同樣的“點”可以表示跳動,可以表示眼淚,這取決於我們怎樣理解、怎樣表達,音樂帶給我們的發散的思維、自由想象的空間,值得我們認真地聆聽、真切的感受,原本是透過聆聽,自由表達,然而很多孩子卻人云亦云,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與音樂相結合的表達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上課後教學反思10

今日,我校開始了新一輪的評教評學活動,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第12課《番茄太陽》,本節課主要完成的目標是:透過反覆朗讀,讓學生走進盲童明明的內心,感受明明是個聰明可愛,極富愛心的孩子。理解三個“番茄太陽”的含義。孩子們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課始,總喜歡課題質疑,其實我已經預料到了,但由於問題較多,解決起來總覺得有些亂。

本節課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沒有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雖問題都是在我的引導下學生解決的,可整節課我說的較多,生生互動較少些。

駕馭課堂的能力還很差,不能很好得處理教材,比如在問題的塞選和主次上不妥,還有對時間的調控也差,老毛病——先鬆後緊總也改不了。以至於在深化中心的環節上顯得浮淺。

由於小組成員都是新朋友,難免在合作時還需要一定的磨合,所以合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這節課最值得我思考的是:怎樣合作效果最好?什麼時候合作最適宜?什麼樣的問題最值得合作? 什麼時候適宜2人合作,什麼時候4人合作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相信只要大膽嘗試,及時反思,我想總能找到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最有效的合作之路的!!不管怎樣,在課堂上千萬不要自己包辦太多,時刻記着: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向前走。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上課後教學反思11

《放飛蜻蜓》講述了教育家陶行知見一羣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朋友,並放飛蜻蜓的故事,教育學生要保護有益動物,激發學生探求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我主要從認識蜻蜓和走近陶行知兩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認識蜻蜓

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認識蜻蜓是本文的主線,在引導學生了解蜻蜓的知識時,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自主學習,瞭解蜻蜓的特點和作用。學生緊扣文字,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個方面的知識,並整合書本資源與課前收集到的資料,來介紹自己所瞭解的蜻蜓。課後,組織學生進行蜻蜓知識大比拼,目的在於激發孩子探究動物世界的興趣,有的學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報,有的介紹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釋了什麼叫蜻蜓點水……

二、走近陶行知

爲了讓學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對學生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特點,在教學中我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描寫陶先生神態、動作的語句,體會體會,你能感受到什麼?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劃、悟。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慈愛的撫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走進文字、閱讀文字、感悟文字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誘的教育,孩子們具體地說出自己對這些關鍵詞的理解,同時補充陶行知的故事,從而體會陶先生的慈愛和諄諄教導,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