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原電池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以下關於原電池的教學反思是小編爲各位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歡迎閱讀與借鑑。

原電池的教學反思

原電池的教學反思(1)

[教學原述]

透過銅—鋅原電池的演示實驗及動畫演示電子流動情況,幫助學生理解原

電池的原理,原電池教學反思。我考慮到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概括能力還不是很強,沒有讓學生馬上討論“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我對教材進行了處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實驗(如下表),按銅—鋅原電池的裝置,變化電極材料和燒杯裏的物質(其中實驗6中鋅和銅分別放在兩個燒杯中),讓學生透過預測、觀察、對比、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序號 電極材料 燒杯中物質 預測結果 實驗結果 1 Zn——Zn 稀硫酸     2 Cu——Cu 稀硫酸     3 Zn——C(石墨) 稀硫酸     4 Zn——Cu 硫酸銅溶液     5 Zn——Cu 無水乙醇     6 Zn——Cu 稀硫酸     同學們一邊興致勃勃地預測實驗結果,一邊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我一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一邊有序地做着實驗。隨着實驗的進行,同學們順利的得出了構成原電池的條件。然後學生透過練習鞏固所學內容。從反饋來看,學生似乎掌握得很好了。

[問題分析]

課後有學生對我說,如果能讓他們自己親手做這些實驗就好了。還有學生問:我家裏的電動車裏的電池的正負極及電解液是什麼?每年要更換電池的原因是什麼?怎樣才能延長壽命?我被深深地觸動了,我們往往只注重學生是否掌握了理論知識,而不注重學生是如何獲得這些理論知識;只注重怎樣讓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而不捨得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理論知識,教學反思《原電池教學反思》。而且理論知識要聯繫生活實際,要爲實際生活服務。我們是否就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理論知識?如此培養出來的學生顯然缺乏應有的化學素養,只會是一個死讀書的學生。

[反思視點]

反思一:本課例是典型的師導生學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識點。但本課內容與生活聯繫很多,可以在對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發現問題方面都有很好的資源連接,例如音樂卡片、廢舊乾電池、電動玩具、手機、電子手錶、照相機、電動車、汽車等等。能不能調整課堂模式,讓學生從生活中來提升學習知識能力呢?

反思二: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有關原電池最關注的是什麼?選擇什麼作爲活動的切入點,怎樣利用好所有的資源與活動內容進行最佳組合?怎樣的形式來展開才能真正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出發更好地引領學生?

反思三:找準切入點後整個活動的順序安排怎樣?從時間、材料、內容、重點難點、學生情況進行有機整合。

[模式改進]

課堂活動模式改爲:

創設情境      探究活動      分析問題      探究加深      掌握新知 在一陣音樂賀卡的音樂聲中開始了新的學習,學生們馬上充滿了好奇,音樂賀卡的工作原理是什麼?然後我就順水推舟的告訴學生要探究的主題。教師在每個桌子上提供以下材料:電極有鐵、銅、鋅、石墨;溶液有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無水乙醇;還有塑料繩、電線、電流計。學生從中挑選材料設計出原電池。學生先分組討論,擬訂實驗方案,然後利用實驗探究。教師參與其中,加以有效地引導、啓發。學生實驗完畢後,各小組彙報實驗研究情況,小組間互相交流,從而理解原電池的原理及構成條件。最後教師設計問題情景讓學生分析實際問題。課後佈置家庭小實驗——水果的原電池實驗。

原電池的教學反思(2)

原電池在高一化學必修2已經初步學習過,在選修4中的學習是其知識的延續和加深。我準備了一週的《原電池》錄像課終於錄完了。回顧這節課留下了不少遺憾。我個人覺得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但更多的是主觀原因。比如自己太過自信,太求全求多,實驗設計、問題設計過多,對學生的學情瞭解不夠,學案的探究實驗設定不夠細化,板書事先預設不夠,有點隨意,示範性不夠。當天由於學生遲來錄播室,又因做探究實驗,時間控制不好,導致拖堂。而最後的幾分鐘是我這節課的設計魂眼。但由於時間的關係收的急了點。如果再給我一點時間,我的課就會少一些遺憾。這種種的種種都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雖然有這許多不足,但我個人覺得我這節課也還是有亮點和成功之處的。

先說下我的教學設計

透過設計桔子電池電極不同的插入手法導致有的能構成原電池,有的不能構成原電池,引起學生的思考,接下來透過複習引課,讓學生回答原電池工作的原理,構成原電池的條件,再回到解釋前面不成功的桔子電池——是由於電極沒有插入同一瓣橘肉中,沒有構成閉合迴路。拋出如何改進裝置的問題?然後開展第一個探究性實驗---有鹽橋的原電池。我在此處爲了讓鹽橋的出現水到渠成,做了實驗的創新,讓學生(1)將乾的紙巾做成橋狀放入;(2)將上面“幹橋”放入左邊ZnSO4溶液浸溼後放入“溼橋”;(3)放入事先準備好的鹽橋;(4)取出鹽橋。透過提供材料,探究實驗,設計問題串、讓學生實驗探究、思考討論,達到對有鹽橋的原電池的工作原理的清晰的認識。此時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最後再透過與單液原電池的實驗現象的對比,讓學生討論兩種裝置的優缺點,這樣也就讓學生明白雙液原電池的核心理念就是要讓還原劑和氧化劑分開以提高能量轉換效率。讓學生明白裝置設計的合理性對能量轉換的重要性,解決了爲什麼我們還要在選修4學習原電池的`意義。

我的成功之處有:

一情境引入有創新:透過讓學生動手做水果電池,在插入電極時,不同的插入手法導致有的構成原電池,看到電流計指針偏轉;有的沒能構成原電池,看到電流計指針沒偏轉,以此引起學生的思考。

二、教學設計新穎流暢:本節課我以實驗事實設疑,又以實驗事實釋疑,讓學生從直觀、生動的實驗中發現問題,找到學生的知識生長點,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推理和分析,再透過實驗驗證分析的結果,層層展開教學。

三挖掘教材探究內容:對教材中的探究性內容進行深刻挖掘和合理處理,如;對鹽橋的引出做了鋪墊。對比單雙液原電池的放電情況和實驗現象。拓展了教材的思想內涵。

四 營造寬鬆民主的氛圍:每次實驗或討論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使討論較充分和徹底。

五突出化學實驗作用:本課時開設了學生分組實驗。從情境問題的設定,討論後假設的驗證,到最後規律的得出都是透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獲得,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使學生有了親身體驗,更使學生懂得了實驗是化學知識的來源,使學生明白尊重事實,實事求是是科學研究的最基本精神。

六、發揮媒體輔助功能,本課時多媒體課件製作優良,,藉助現代媒體生動直觀地展開原電池原理,並利用多媒體的微觀動畫演示了加鹽橋的原電池中鹽橋的作用,有利於學生突破原電池原理這一教學難點。

雖然課已上完,留下了許多遺憾,但真真切切感受到在準備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東西,給我今後的教學之路很大的幫助。最後,在此感謝我的導師和跟崗隊員,是他們給了我智慧和勇氣,也對我的學生分組探究實驗給予了很大的幫助,感謝萬中的實驗室老師爲我準備了實驗器材,感謝東莞中學的吳老師、濟川中學的曾老師,讓我感受到精彩的不一樣的《原電池》同課異構課。

原電池的教學反思(3)

[教學過程原述]——透過銅—鋅原電池的演示實驗及動畫演示電子流動情況,幫助學生理解原電池的原理。我考慮到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概括能力還不是很強,沒有讓學生馬上討論“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我對教材進行了處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實驗(如下表),按銅—鋅原電池的裝置,變化電極材料和燒杯裏的物質(其中實驗6中鋅和銅分別放在兩個燒杯中),讓學生透過預測、觀察、對比、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同學們一邊興致勃勃地預測實驗結果,一邊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我一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一邊有序地做着實驗。隨着實驗的進行,同學們順利的得出了構成原電池的條件。然後學生透過練習鞏固所學內容。從反饋來看,學生似乎掌握得很好了。

[呈現問題分析]——課後有學生對我說,如果能讓他們自己親手做這些實驗就好了。還有學生問:我家裏的電動車裏電池的正負極及電解液是什麼?每年要更換電池的原因是什麼?怎樣才能延長電池的壽命?我被深深地觸動了,我們往往只注重學生是否掌握了理論知識,而不注重學生是如何獲得這些理論知識;只注重怎樣讓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而不捨得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理論知識。而且理論知識要聯繫生活實際,要爲實際生活服務。我們是否就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理論知識?如此培養出來的學生顯然缺乏應有的化學素養,只會是一個死讀書的學生。

[反思視點]反思一:本課例是典型的師導生學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識點。但本課內容與生活聯繫很多,可以在對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發現問題方面都有很好的資源連接,例如音樂卡片、廢舊乾電池、電動玩具、手機、電子手錶、照相機、電動車、汽車等等。能不能調整課堂模式,讓學生從生活中來提升學習知識能力呢?

反思二: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有關原電池最關注的是什麼?選擇什麼作爲活動的切入點,怎樣利用好所有的資源與活動內容進行最佳組合?怎樣的形式來展開才能真正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出發更好地引領學生?

反思三:找準切入點後整個活動的順序安排怎樣?從時間、材料、內容、重點難點、學生情況進行有機整合。

[教學模式改進]——課堂活動模式改爲:

創設情境—探究活動——分析問題——探究加深—掌握新知

在一陣音樂賀卡的音樂聲中開始了新的學習,學生們馬上充滿了好奇,音樂賀卡的工作原理是什麼?然後我就順水推舟的告訴學生要探究的主題。教師在每個桌子上提供以下材料:電極有鐵、銅、鋅、石墨;溶液有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硫酸鋅、無水乙醇;還有燒杯、塑料繩、電線、電流計。學生從中挑選材料設計出原電池。學生先分組討論,擬訂實驗方案,然後利用實驗探究。教師參與其中,加以有效地引導、啓發。學生實驗完畢後,各小組彙報實驗研究情況,小組間互相交流,從而理解原電池的原理及構成條件。最後教師設計問題情景讓學生分析實際問題。(1)能否將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分開在兩個不同的區域進行呢?出示鹽橋讓學生按教材中圖示操作,並介紹鹽橋的作用。(2)如果用鎂和鋁作電極,用氫氧化鈉溶液作電解質溶液,能否設計出原電池?電極反應如何?課後佈置家庭小實驗——水果的原電池實驗。

[反思教學體會]——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相當活躍,最後提出的問題大大出乎意料。如有學生提問:在實驗中把導線連接的銅片與鋅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書本上說只有銅片上有氣泡,可實驗中明明鋅片上也有氣泡?銅—鋅原電池中稀硫酸在不斷的消耗,那手機上的電池爲何不需要補充電解液?銅—鋅原電池的裝置改成銅—銀原電池(電解質仍爲稀硫酸),現象是否一樣?如果將鹽橋換成導線這個裝置還是原電池嗎?教師引導學生自學課本內容,適當用課件輔助解決上述問題,並指導學生去查有關的資料。透過上述活動使學生增強了分析具體問題的能力,本課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後又誘使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從問題開始,最後又以問題結束,體現了一種全新的以問題爲主鏈的課堂學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