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精選7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精選7篇)

小學數學《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1

一、平移和旋轉屬於抽象的幾何概念,是兩種基本的圖形變換。

由於這個內容比較抽象,又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空間觀念,造成學生學習上的難度。

二、要讓學生初步的感知:

物體或圖形在直線方向上移動,而本身沒有發生方向上的改變,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現象。物體以一個點或一個軸爲中心進行圓周運動,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轉現象。概念無需掌握,但特點的感知需要大量表象進行建立。

根據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觀察開、關窗戶,拉窗簾,開關門、電風扇等現象,讓學生描述窗戶和窗簾頭的運動,使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體會各自特點。

透過學習與比較,孩子們對於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運動能較好的進行判斷。

但是在方格紙上將圖形進行平移,並會畫出在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上平移後的圖形,學生掌握依然非常有難度。在做了近3節課的練習後,仍然有近百分之四十的學生有問題。可見學生空間感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三、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討論:

1、要知道平移幾格,你要看哪裏?怎麼確定?透過多個圖形的變化練習讓孩子們感受到要確定平移幾格,應該先在要平移的圖形中確定一個點或者一條線。

2、怎樣找對應點?讓學生練習在平移後的圖形中找到相應的點和線,數出對應的點或線中的方格。如果要畫平移圖形,也是先找到對應的點和線,畫出點或線後,再畫出整個圖形。

雖然精講細練,但發現平移依然是難點。仍需要透過不斷的練習、鞏固方法,熟練畫法,纔可能讓學生較好的掌握。

小學數學《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2

作爲本次課改增加的內容,平移與旋轉有着較重要的作用,對於學生深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對於形成空間觀念都不容忽視,而今後需要學習的許多知識也需要從平移與旋轉的角度去思考。本課在教學的趣味性、教師的引導、爲學生創造思考條件上都下了一定的功夫。

1、創設具有動態效果的典型實例情境。

首先教師把青島版教材情境圖中選取的實例做成了動態的畫面,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讓學生透過參觀熱電廠這一情境,觀察尋找有哪些正在運動中的物體,接着比劃物體是怎麼運動的,並在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根據運動方式的不同可以進行怎樣的分類,透過一系列的討論、爭論,從而進一步加深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徵。

2、兩次思維橋樑的搭建。

本課中使學生會數圖形平移格數是個難點,部分學生易把圖形本身包含的格數數進去,還有部分學生只數平移前後圖形空隙中的格數。爲此教師設計了第一個橋樑包含旋轉及平移步數的舞蹈,然後全體學生用自己的身體做出平移與旋轉的動作,師提出要求讓學生體會平移與旋轉的區別。使學生在進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的同時,爲難點的突破作了孕伏。學生在平移圖形時,把圖形的移動與學生舞蹈中的移步聯繫在一起,明白圖形平移與圖形所佔的總格數沒有關係。第二個橋樑在長方形下面的兩個頂點上分別畫上前後腳,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點上,爲學生理解平移的特徵及掌握根據一個點數格的方法打下基礎,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平移運動的特點。

3、課件欣賞。

最後教師提供的因平移和旋轉而製作出的各種圖案上海音樂廳的平移,體現了知識的延伸,給學生提出了努力學習的方向。

小學數學《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3

本單元主要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穩和旋轉,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沿水平和豎直方向連續平移兩次,把簡單圖形旋轉90度。學會用摺紙等方法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能畫出一些簡單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本單元教材分爲三部分,先分別教學在方格紙上平移和旋轉簡單的圖形。再教學軸對稱圖形的.進一步認識。讓學生進行比較,一個圖形平移前後只是位置改變,圖形並不改變。在具體情境中教學簡單圖形的旋轉。圖形的旋轉是指圖形上所有的點都繞着一個固定的中心點轉動相等的角度。學生已經認識了日常生活裏的旋轉現象。本單元聯繫具體情境,讓學生觀察收費站道口的轉杆開啟和關閉的過程,分別認識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學會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90度。

旋轉是一個難點,很多學生對於抽象思維無法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先把圖畫下來,轉一下,然後再落實在格子圖中,過渡一下。

軸對稱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要重視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教材讓學生分別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對摺,畫出對稱軸,使學生認識到:對摺後摺痕所在的直線就是這個圖形的對稱軸,正方形、長方形還能畫出幾條不同的對稱軸,利用對稱軸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等,從而逐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的認識,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同時聯繫學生的已有基礎和經驗教學簡單的平移。圖形的平移是圖形上所有的點沿着平行的方向等距離移動。一個圖形平移後,各對應點的連線應保持平行。

小學數學《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4

平移和旋轉現象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兩種現象,學生對此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對平移的距離這一抽象的知識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構建平移和旋轉概念是本節課的重點,學平移距離是本節課的難點。在組織學習時,我是透過以下的步驟來和學生們共同探討的,以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

反思整堂課,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發揚:

1、以活動的形式展示教學過程

“平移和旋轉”是孩子們在平時生活中見慣了的現象,對他們來說生活與活動過程中經常會做的。所以本節課我安排學生在活動中去認識“平移和旋轉”,在活動中體驗“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平移是直直的,方向不變;旋轉是圍繞一個點做轉動。不知不覺中學生就認識了“平移和旋轉”的知識點。

2、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讓學生把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學習起來很輕鬆,也很感興趣,學習氛圍非常地足,這纔是真正有效地教與學。透過學生聯繫實際,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數學的巨大魅力得以張顯,在他們的心目中一定留下了“數學真有用”的烙印。

3、不足之處:

對“旋轉”學生的認識還比較好。對於“平移”學生掌握的不夠好。特別是課後練習“給小魚塗顏色”,我讓學生到黑板上,透過平移,找到能夠重合的魚兒,有一個學生,做了兩次,都不知該怎樣平移,他雖然把魚兒移到了紅魚的位置,但不是平移,在移動的過程中有旋轉和平移。

今後的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製作一些實用的教學課件,使我們的數學課堂變成生動的課堂,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5

《平移和旋轉》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平移和旋轉是常見的、也是比較簡單的運動方式,教學平移與旋轉的知識,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描述物體的運動,從而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首次教學平移與旋轉,對它們的認識只能是初步的,只要求結合實例認識,不進行抽象的描述,更不下定義。在方格紙上平移的圖形應該是直線圖形,而且是比較簡單的圖形。只要求平移一次,或是水平地左、右平移,或是豎直的上、下平移。主要的教學環節分爲:

1.識平移、旋轉的教學活動。

2.格紙上平移圖形的教學活動。

在安排圖形平移的練習時本着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平移的圖形要簡單,邊數不宜多,不要出現曲線圖形;二是平移的距離要稍遠些,防止圖形平移前後有重疊的部分。但是在教學之後,從作業反饋上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有一下幾點:

一、找方向

由虛線圖形—實線圖形就是圖形平移的方向,學生很容易搞混。

二、兩種窗戶和窗簾。

重合是門是平移,推拉的門是旋轉;窗簾既不是平移也不是旋轉,因爲窗簾雖然在移動,在改變形狀了。無論是平移還是旋轉都是位置發生變化,但形狀和大小都不變。

三、找對應點。

在平移時,原來圖形左邊的點,在平移後學生會把當成平移後的圖形右邊的點。

四、不在方格圖交叉點上的“特殊點”。

以上是學生出現錯誤最多的地方。爲了改正和避免此類錯誤的再次發生。在課上結合作業上的題目讓學生自己講一講,老師歸納出解決方法。讓學生體會在做題時要用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

小學數學《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6

平移和旋轉屬於數學課程標準《空間和圖形》這一內容,它主要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由於在生活中有很多平移和旋轉現象,因此,在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了遊遊樂場的情境,來實現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1、情境圖是靜態的,物體如何運動的學生不能直接感知,只能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來認識,效果不好。於是我利用課件進行教學,變靜態爲動態,讓學生親身模仿運動,結合講解,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像大門、傳送帶、升降機等的移動是平移現象,像換氣扇、吊扇、汽車輪子的轉動是旋轉現象。引導學生觀察、模仿它們的運動方式,說說它們的運動方式有什麼不同,介紹平移和旋轉現象。

2、透過辨析平移和旋轉現象,尋找自己身邊的平移和旋轉現象,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這兩種運動現象的認識,體會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的不同特徵,感受它們的普遍存在。出示一些平移和旋轉的畫面,引導學生思考,判斷哪些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將判斷的結果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彙報;再說說自己生活中見到過的平移和旋轉現象,然後全班交流。學生舉例時,很多學生認爲教室的門是平移運動,爲了糾正我親自開啟教室的門,讓學生看門是如何運動的,並讓學生思考,“如果沒有牆,門能不能轉一圈”,最終澄清了答案。但是又不同於家裏衛生間的推拉門,那是一種平移運動。

3、讓學生用肢體語言表示這兩種不同的運動現象,能夠使他們獲得感性認識,加深理解。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做一個表示平移或旋轉的動作,在班內彙報表演。

4、平移與旋轉教學中,平移多少格是個難點,不易突破。先讓學生觀察,看題中的圖形移動了多少格,然後由學生彙報結果,彙報過程中出現了不同觀點,透過讓學生髮表觀點,互相辯論後,最終總結出方法:看一個圖形移動多少格,只需數圖形上某個點移動了多少格。而不是看平移前後兩個圖形之間有幾個空格。

小學數學《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7

平移和旋轉主要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課程標準》只要求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有一個平移和旋轉現象有一個初步的感受,因此,我在透過學生對生活中火車、觀光電梯、風扇葉片、飛機螺旋槳,對平移和旋轉現象再現,讓學生感受平移和旋轉。在此基礎上,促使學生正確區分平移和旋轉。

觀察感知,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突出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如:在引入“平移和旋轉”時,出現四幅圖片,有學生根據生活常識來演示這些物體的運動方式,進而講不同的運動方式加以區分,根據各自的特點得出什麼是平移,什麼是旋轉?初步瞭解了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徵。緊接着有學生先想象再用手勢演示,在頭腦中構建起平移和旋轉的運動方式。然後判斷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現象,這裏我從生活入手,拍攝身邊的常見現象,(如:轉門的旋轉,車門的開關,方向盤的轉動)使孩子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興趣濃厚。這裏我將書本例題中的鐘擺圖加入進來,不演示,直接讓學生尋找,學生髮現時針分針的運動是旋轉,然後演示鐘擺,部分學生認爲是平移,我做了個簡單的演示,使學生在演示中明白:旋轉是圍繞着一個點或一根軸做圓周運動,鐘擺的擺動其實是圓周運動的一部分。最後安排了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平移旋轉現象,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的認識。

創設情景,揭示特徵。這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創設了一個“小鳥爭先”的故事,在故事中,讓學生明確什麼是對應點,並得出“物體在平移時,各部分移動的距離是相同的”。藉助課件演示,學生在輕鬆地故事中很快得出了結論,這爲數平移情況或是畫平移提供了很多的幫助。

在數和畫的環節中,因爲有了上面的鋪墊,學生很快歸納出,先在原圖找點,再在平移後的圖形中找對應點,接着數一數這組對應點中間隔多少距離。在畫圖時,更加容易的發現了繪畫的技巧:先找點,在移點,最後將平移後的點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