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有時,空白也是一種美

所謂“空白”,就是指空着,沒有被填滿或沒有被利用的部分。在繪畫藝術中就有一種美叫做空白美。那在我們的教學中也有一種方法能以此爲鑑,稱之爲——“空白”藝術。特別是伴隨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推進,教師的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課堂上,我們要儘可能地多留一些時間、空間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使他們在適當的引導下發揮創造性、盡情展示,描繪出屬於他們的精彩。

在教學《春雨的色彩》的過程中,有一隻小手突然舉起來,打斷了我的教學——“老師,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全班學生頓時沉寂了,同學們渴求的眼睛齊唰唰地投向了我——他們在等待我給予他們正確的答案!“同學們,春雨其實是……”我正準備告訴他們,但欲言又止了,爲何不聽聽學生們的意見呢?“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你們自己想想看!”我把一個“空白”留給了他們。學生們用不解、疑惑的目光看着我,不過教室裏馬上又沸騰了起來,開始了七嘴八舌的討論。

——老師,我知道!

——老師,我來告訴他!

——春雨是紅色的,因爲春雨落灑在桃樹上,桃花紅了。

——春雨是綠色的,因爲春雨淋在柳枝上,柳枝就變綠了。

——春雨是黃色的,因爲春雨落在油菜地裏,油菜花黃了。

——春雨是無色的,因爲我們每次看到的春雨就是透明無色的。

多麼富有獨到見解和想像力的對話啊!我感到很滿意,因爲我並沒有講解,但是學生已經正確理解了課文的主旨。在這個小小的“空白”中,學生們各抒己見、主動發展,這不正是我們的新課程理念的生動體現嗎?春雨是什麼顏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們已經能從大自然中找到答案了。

可見,只要課堂空白留得恰當,不僅不用擔心學生理解不了,而且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得到提高。這是爲什麼呢?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

1.整堂課都是知識的傳授,極易導致學生產生生理和心理的疲勞,引起學生的“分心”現象;而留下空白點,學生可以從中得到積極的`休息,由聽轉爲

思。

2.從記憶原理看,“滿堂灌”的教法,學生並不容易記住,因爲缺乏學生自己的理解;而留下空白點的課,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成爲了主動的參與者,實際記憶效果好。

3.從創造和想像原理來說,留下空白點的課更容易使學生蕩起想像的浪花,激起好奇的漣漪。大量教學事例也證實,空白效應會增進教學實效。

但並不是留下任何空白都能起到效應的。一是說,留“空白”是一門藝術,不是一件簡單、隨意的事。一要掌握火候,二要精心設計,找到引與發的必然聯繫,並在點撥之後,使學生有聯想,有垂直思考與平面思考的交*點。然後以“發問”、“激疑”等方式激起學生的思維,從而使之上下聯繫,左右貫通,新舊融合,用所思、所慮、所獲填補思維空白點,獲取預期的效果。

當然,這種“空白”藝術也可以運用在對學生的日常教育中。學生犯了錯誤,我們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批評、指責。批評之後最好留些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找原因,這樣學生就不會有被“窮追不捨”之感,逆反心理就會銳減。

標籤: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