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日月明》課程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日月明》課程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日月明》課程教學反思(精選6篇)

《日月明》課程教學反思 篇1

一、教學優點

1.運用了多樣的識字方法。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題。課堂上,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獨立、合作探討學習方式,並透過一些“小老師領讀、闖關遊戲、藉助圖片猜字”等提高孩子的興趣,形成人人都想要參加的局面。

2. 結合識字和課文。本課的主要重點就是識字,但生字和文章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把生字和文章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把兒歌引匯出來,最後用多種形式反覆誦讀,學生便能夠在輕鬆的環境下讀得順、記得牢。

二、不足的地方

1.卡片的利用不夠充分,孩子初步認識時拼的不太好,可是在學完這課後,還有一些時間,可是讓孩子們再重複拼一拼,效果會更好,整個課堂也會更完整一些。

2.在課堂的結尾有拓展的內容可以讓孩子把這些內容再加到課文中,或讓孩子自己發現字形的變化,孩子的興趣會更高。

三、改進的措施

以後會不斷地學習和努力,也會不斷地探索,爭取上出一堂更完美的課。

《日月明》課程教學反思 篇2

《日月明》一課包含13個生字和一篇提示會意字構字特點的小韻文及三個會寫字,既要使學生把韻文讀得朗朗上口,又要使學生興趣盎然地認字,還要工整的寫字,可以說並非易事。學習本課前,我根據文字特點、學生實際情況、課標要求將課文學習目標設定爲: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在熟讀課文的同時認識13個生字。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同時我將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預設如下:

1、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2、教學難點: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初步感知會意字的構字特點。

爲了設計好這節課,我設計了以“明、鮮”兩字引路,學生合作學習其它會意字的思路。我出示“日”“月”的圖畫,而後出現“明”時,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他們有的說“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有的說“日”很亮,“月”也很亮,“明”就更亮了。緊接着我出示了“鮮”字,問他們“看到它,你又發現了什麼?”時,學生們有的說:“魚肉很好吃,羊肉也很好吃。”有的還說:“魚肉、羊肉都很有營養”。他們主動的學習,帶給我驚喜。 當同桌合作學習完之後就是集體反饋交流,你發現了什麼祕密?由扶到放的這一過程,由於我沒有做好恰當的鋪墊,導致學生在合作學習之後集體反饋環節學習其他會意字時產生了困難。

1、模模糊糊的知道前面幾個字的字形相加就是最後一個的字形了。

2、對於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前面的字形的意思的組合就是最後一個字的意思,基本上沒有領會。

這時我立馬補上,帶領孩子一起理解。如教到“田力男”時,我告訴孩子們,古時候男人們都在田裏耕種,女人則在家紡織,你們知道是爲什麼嗎?很多男孩子驕傲地說:“男人力氣比女人大,所以男人就在田裏幹活。”我笑笑說:“那平時班上有體力活,我們的男孩子就要多出力哦。”一陣歡笑;教到“滅”字時,平時最調皮的任意提問:“老師,滅火要用水,爲什麼上邊不是‘水’字呀?。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馬上給同學們看滅的來歷,圖片上可以看出是拿一牀棉滅火和一根樹枝滅火,這平鋪的棉絮和樹枝就像是火字上面的“一”。

透過反覆的炒“回鍋肉”,學生基本上理解到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而課後雙橫線中的13個生字已無需課後去單獨集中想辦法識記了,課文學完後,我採取了開火車的方法,複習鞏固所學生字。

最後,我把《日月明》中的會意字和《口耳目》中的象形字做了對比複習。把語文字體性的知識,連成網絡鏈。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首先,在識字過程中,可以適當滲透些識字知識與識字方法,漢字中有大量的會意字,讓學生掌握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對於初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教生字時一定要將字音、字形與字義結合起來教。這樣,學生就能很快認識並運用這些字,並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學生產生濃厚的識字興趣,他們纔會到生活中去主動識字,把所學字運用到生活中去,從而培養了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其次,我感受到我的語言是不夠兒童化的,教學語文顯得僵硬呆板。環節之間的過度也不自然。致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直提不起來。

第三,心理學家奧托指出:“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驚人的創造力。”作爲教師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想,去問,去說,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好奇心和興趣。雖然認識到了這一點,但是我的引導卻不夠,特別是由扶到放的這一合作學習的銜接鋪墊,我做得不夠好,纔會使學生後面的學習產生困難。

透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感受到了對於年輕教師的語文教學而言,是師生相互緊密聯繫,相互促進的。學生出現新問題,帶領老師前去學習,去探索,去解決,老師又把自己所學傳授給孩子。而不是單方面的老師教給學生知識。

於我而言,語文教學之路曲折而蜿蜒,還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進。但是,我相信,前進的方向是光明的??

《日月明》課程教學反思 篇3

《日月明》是一篇識字韻文,它透過韻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韻文的詞串壓韻,讀起來琅琅上口,便於誦讀記憶。

我在教學此課時,我利用了課件,讓學生觀察課件中的圖片,明白“日與月合起來是明”,然後進行識字方法的指導,學生掌握得蠻快的,於是我利用動作、語言描述、動畫課件演示,生活情景創設等手段加強漢字與客觀事物的聯繫,提高了識字的效率,同時,也保持了孩子識字的興趣。

還根據課件的引導,讓學生看圖猜字,學生興趣很濃,教學效果也蠻好,還進行了課外拓展,學生積累的生字蠻多的,例:三石磊,三金鑫,人云會等等。說明孩子已經掌握了識字的方法。對以後孩子的識字又多了一個識字的方法。

《日月明》課程教學反思 篇4

王雲樹 《日月明》一課共有13個生字,其中11個生字是會意字,所編排的韻文也朗朗上口,易讀易記,所以在備課時我個人認爲學習會很容易的。但在實際上課時,學生的表現距離我預期的效果有很大差距。細分析,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首先,因爲本課都是一些會意字,在備課時認爲學生藉助韻文在讀書過程中就能明白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所以對於本課的生字並沒有進行詳細的講解高估了學生的實際水平。

其次,在處理本課生字上與以往相比過於倉促,學生認讀時間短、形式單一,以至於拿出某個生字,還有部分學生不認識。

鑑於以上不足,再來教學這樣的會意字,我會做好以下工作:

1、首先結合韻文讓學生明白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以“明”爲例,先引導學生了解“日”、“月”所表達的事物,再進一步引導太陽也好,月亮也好,它們都會發光,給人帶來光明,所以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就成了“明”。

2、結合漢字字形“表意”的特點進行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會意字最大的特點就是字形表意,例如:“休”字,一人靠在樹上歇歇腳,就是“休”字。聯繫字義識記和分辨字形這種方法比較簡便,經過一段時間的示範引導,學生就能基本掌握。學生掌握了這種方法,他們就能自主識字,提高識字能力。

3、拓展延伸。漢字是非常有意思的,但對孩子來說,卻是非常抽象的,如何將抽象的字元變得有意思起來,在結合漢字的構字特點、

基本規律的'同時,增強識記的趣味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日月明》這一課,學完文中的會意字,還可以拓展想一想:自己認識的、熟悉的還有哪些類似的字。如:三口品,三日晶等等。

識字教學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不容易,對老師來說更是一個挑戰,在教學中,只有不斷反思,才能找準突破口,帶領學生紮紮實實識字,掌握有效的識字方法。

《日月明》課程教學反思 篇5

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對祖國的語言文字滿腔熱情滿腔愛。不一往情深,就鑽不進去,就不能體會其中的奧妙,就不可能獲得真知。學生學語文,也是同樣的道理。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產生濃厚的感情,就能深入其中,就能刻苦地研究,怎麼激發他們熱愛的感情呢?本堂識字課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因而在教學中就有了閃光點。

在教學開始,我先讓學生說說“日”和“月”分別指什麼?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明白“明”是指很亮的意思。然後讓學生試說,也許是漢字的有趣的構字規律打動了他們,學生的回答很讓人驚奇。他們是這樣理解的:

滅:有人用水管澆火,上面的“一”就是水龍。

看:用手遮在眼睛上,能看得更遠。

男:一個男人在田裏幹力氣活,所以田力是男。

我真是沒想到,孩子的理解竟是如此接近古人的造字規律,本以爲要大講特講的教學環節,竟是孩子如此輕而易舉地理解了,對於不能理解的孩子來說仍是不理解的,但至少也說明了這些構字是那麼地接近我們的生活,確實是從生活中而來。

《日月明》課程教學反思 篇6

興趣是促學的動力,是成功的先驅。小組合作學習要想發揮其合作功能,教師首先應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合作興趣。這樣學生纔有可能積極合作,共同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在低年級教學目標中,有這樣一條: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這種喜歡和願望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育行動中去激發,去培養。我在教《日月明》這一課的生字時,我先將生字卡片一一掛在黑板上,讓孩子們四人一小組合作,想辦法記字,孩子們紛紛出主意,想辦法。只聽見一會兒這個說:“我會記這個字。”一會兒那個說:“這個字是班上的名字。”學生興趣濃厚,個個臉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悅。我又問孩子們:“誰來說說你交了哪個朋友了?”孩子們紛紛舉手,一個小男孩站起來:“老師,我記住了晶,我可以給它編兒歌:三日晶,亮晶晶。”另一個孩子迫不急待站起來:“我還可以給晶打個謎語:一天一天又一天,天天太陽都出來。”……多麼富有童趣的聲音!這聲音源自快樂,源自喜歡!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這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對孩子求知識是何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