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夜宿山寺教學反思(通用8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去,是爲了以後。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夜宿山寺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夜宿山寺教學反思(通用8篇)

夜宿山寺教學反思 篇1

我在教《夜宿山寺》這課時,讓學生先初讀,在讀,三讀課文後,再請學生說說詩句中寫了哪些事物,並說說自己的理解,有興趣的可以進行小組交流。但我很快發現,許多學生並沒有參加小組交流,而是饒有興趣地在畫畫,並發現其中一幅有問題的畫,那是一張畫有星星,月亮和一座傾斜得厲害的高樓的畫。看到這情況思考一下後就默許並支援了這一學習方式,並且請學生對那幅畫作出評價,學生很快糾正了錯誤,從而掌握了詩句中“危”字的正確解釋。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不再死抱“預設”,而是及時關注到了課堂的“”生成。由此我深深感觸教師的機智應在於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並在過程與方法中融入新知識的學習指導。我相信學生對這個詩句的理解也已融入他的生命中。新課程標準不再視知識爲確定的獨立於認知者的一個目標,而是視其爲一種探索的行動或創造的過程,它倡導的是“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中的獨特的和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教師要不斷探索這三大學習方式具體有效的操作方法。這些方法不單來自於教師的實踐和創造,更應該關注學習者自身的實踐和創造,他們自己創造的方法更適合他們自身的學習特點和需求,爲師者多麼需要敏銳地捕捉和推廣“畫畫”這類具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的“生成”啊。

教學需要預設,但預設不是教學的全部,教學的生命力與正真價值在於預設下的生成教學。“關注生成”,它所蘊含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人爲本,以學生的發展爲第一要義的教育宗旨,它所倡導的就是自學,也是實踐新課標最基礎的陣地和途徑。

從這節課教學可以得出,新課標下的預設首先要求構建一個“學習主題”,應該思考怎樣合理組合學習內容,使內容與目標相一致;應該思考運用哪些學習策略,使效益與方法相一致;更應該思考學生對學習內容所持有的體驗和情感。在預設過程中,教師從傳統的線型設計轉到了新理念下的框架設計上,即從“以教定學”轉到“以學定教”這一新理念上來。

但是在具體的課堂實踐過程中教師心裏揹着新課標,手中還是拿着那張舊船票。這是因爲他們並沒有真正地課堂上的生成教學,即真正意義上以學定教。新課標更多地關注課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內容,新方法,新過程,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個性化的生命活動。它不僅要看教師教的怎樣,更要看學生學得怎樣,甚至要從學生如何學這個基點來看教師是怎樣教的。

夜宿山寺教學反思 篇2

《夜宿山寺》是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的一首古詩,它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全詩用誇張的手法、絕妙的想象,表達了詩人夜宿山寺身臨高處的獨特感受。前兩句從視覺上以誇張的手法烘托出山寺的高聳入雲,後兩句從聽覺上想象“山寺”與“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瞭。詩人發揮大膽而誇張的想象,極力渲染山寺之奇高,淋漓盡致地描繪出山寺屹立山巔的非凡氣勢。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宿、寺”等6個生字,會寫“危”等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透過圖文對照、想象畫面等,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聳入雲。

在設計課程時,我用兩首李白的詩句匯入,引導孩子認識李白,接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引導孩子根據節奏讀好古詩,中間指導孩子用一個主問題來探討,“你從哪感受到山寺的高呢?”在學生的回答中講解古詩,最後誦讀古詩。

但是整節課下來,老師說的太多,課堂更像是引導孩子學習,並不是孩子自主探究學習。

在課堂上,應該抓住寺廟之高,逐步引導學生找句子或詞語,看插圖,說真實的感受,哪怕小孩兒說的語言不連貫,只要能體會到這個意思就鼓勵。再鼓勵小孩兒把這種體會送到詩句中,讀一讀。

整節課應該在在找詞句,看插圖,談體會,讀詩文中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一定要利用好課文插圖來學習。

設計之外,還應該在課堂上再放開些,親切些,循循善誘,才能引導學生一步步學習。

夜宿山寺教學反思 篇3

《夜宿山寺》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寫下的詩歌。

本首詩歌的教學目標:

1、學生能借助拼音正確朗讀古詩,並能熟讀成誦;

2、能在教師的幫助下大致瞭解詩句的意思;

3、初步感受詩人大膽奇特的想象以及對山、樓之高的感嘆讚美之情。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詩歌教學對我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其難點在於如何引導學生感受詩人大膽的想象以及詩人對山、樓之高的感嘆讚美之情。在教學中,我把教學重點放在詩歌的朗誦上,在揭示課題理解課題意思後,讓學生自由讀詩歌,然後透過指名學生讀,男女生合作讀,分小組讀等方式,讓學生熟讀成誦,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詩歌意思時,我先讓學生試着自己說說詩句的意思,然後再逐步理解詩歌詞語意思,讓學生對詩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

本節課的不足:

在這一環節中,我覺得自己有點操之過急了,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理解,而是過於迅速地將詩句中字詞的意思告訴了學生,在以後的教學環節中需要去改進。同時在引導學生理解詩人誇張手法的運用時,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學”恐驚天上人“時,學生質疑:天上沒有神仙,詩人爲什麼這樣寫呢?我直接告訴學生這裏詩人運用了誇張的寫法,但是顯然,孩子們對誇張這一修辭手法並不是很理解,這一環節的教學需要我去思考。

改進措施:

在今後的的教學中放慢速度放低要求,以孩童的視角去思考問題、設計問題;同時在今後的教學中充分地備自己,重視課堂的生成。

夜宿山寺教學反思 篇4

古詩教學對於一個新手教師有一定難度,我也是處於不斷思索學習之中。回憶起之前的課堂,往往把重點放在了對古詩的理解上而忽視了對古詩的誦讀,學生只是爲了達到背誦的要求而一遍遍的讀,體會不到誦讀古詩的韻味,課堂就顯得單調乏味。所以還是要研讀教材、教參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方向。

二年級孩子年齡比較小,只學過四首李白的古詩,對李白瞭解比較少,對古詩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針對以上學情王巖梅老師採取主要教學方法就是緊扣古詩中的樓高的景象,引導學生抓具體的詩句,師生之間展開多種形式的誦讀,善於利用課本中的插圖,從而創設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融入到古詩的情境之中,真正領會《夜宿山寺》裏的意境之美。

課堂剛開始時用古詩對對碰的遊戲複習舊知識促進積累,又巧妙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結合重點字理解古詩題目。自由朗讀故事自己感知古詩大意培養語感,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對於古詩的理解王老師以讀爲主,採用多種形式的讀。開始是老師示範學生跟讀,讀出古詩節奏,多找學生練習讀。在理解前兩句古詩大意的基礎上再讀,鼓勵學生讀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感受或者動作,從而加深對古詩的理解。接着就是同桌互讀、指名讀、師生誦讀時配以古樂伴奏是古詩教學豐蘊起來。

總之這堂課王老師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那麼今後在我的課堂也要重視朗讀,精心備課,讓學生願意去學習古詩。

夜宿山寺教學反思 篇5

前段時間,我校組織了《夜宿山寺》同課異構聽評課活動,收穫頗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芮老師和白老師各具特色的教學方式和環節,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讓我受益匪淺。

第一節芮老師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兒童的心理特點,課前誦李白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營造學習氛圍。接着出示“宿”字的義項引導學生解題,由圖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孩子們明白了宿的意思,在由甲骨文引導到漢字,不僅能夠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更使孩子們記憶牢固。

第二節白老師教學的思路明晰,目標明確,對學生各方面習慣的培養到位,尤其是生字教學中識字方法的歸類,還有教學誇張修辭方法時的練習,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語文素養,體現了教師較獨到的教學理念和紮實的教學功力。

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就是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

兩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

榜樣就在身邊,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爲名師名家,但也要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夜宿山寺教學反思 篇6

《夜宿山寺》寫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夜晚投宿在山寺中的觀感。此詩想象奇特,構思新穎,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讀後令人讚歎,不愧爲千古傳誦的名篇。

全詩四句。首句點明中心,“百尺”一詞極言其高,誇張地突出了寺院裏高樓之“高”。以下三句是形象的描寫。第二句具體寫出了寺院樓房的高勢:彷彿住在樓上的人一伸手就可以摘取星星似的;三、四句寫得就更爲奇妙、逼真,詩人好像已經住到了天上和仙人比鄰相守一般:我不敢高聲談笑,恐怕打擾了天上的仙人。寥寥二十字,詩人透過大膽誇張和奇特想象把一個“高”字寫絕了,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山本身就高,樓憑藉山勢更顯其高,從而表達了詩人嚮往清高仙逸生活的情趣。

教學時,在理解字詞、弄懂詩意的基礎上,我着重引導學生進入詩境,深入體會詩的形象美、情感美。我主要按照“四步走”的教學法進行:

1、播放錄音,創設情境。我要求學生閉上眼睛,靜聽配樂詩朗誦,耳腦並用,根據詩文、旋律想象畫面。學生很快進入詩境之中,頭腦裏便會形成具體形象的畫面來。

2、結合情境,描繪詩境。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樂曲中進入詩的情境裏,老師可藉助幻燈或多媒體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描繪詩的意境。學生根據詩意積極發言,描繪出一幅意境高奇的畫面:高山深處,寺院高樓直插雲霄,站在樓上手可摘星,語驚仙人。

3、展開想象,加深體會。教學中,我根據詩文設計一些問題,如:詩人怎麼想到把“樓”與“天”聯繫起來?舉手真能摘取天上的星星嗎?詩人爲什麼要這樣寫呢?透過討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去深入體會詩境、領悟詩情。

4、反覆誦讀,領會詩情。待學生理解詩意後,我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詩文。朗讀時,要把握住詩的節奏,讀出大聲說話恐怕驚動仙人的那種細微謹慎的語調。從而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領會詩人嚮往清高仙逸生活的情趣。

夜宿山寺教學反思 篇7

《夜宿山寺》是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第18課《古詩二首》中的一首,本首詩歌的教學目標:

1、學習6個生字,會寫3個漢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3、瞭解古詩《夜宿山寺》的內容,初步體會詩的意境,感悟詩的意思,能說出從哪看出山寺很高。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詩歌教學對我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其難點在於如何引導學生感受詩人大膽的想象以及詩人對山、樓之高的感嘆讚美之情。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自育自學型的課堂教學模式,透過設計四個活動,四人小組合作,認識生字,讀古詩,想象畫面,理解詩意。在想象畫面時,先組織學生朗讀詩句,然後小組合作爲每句詩配上一個動作或手勢,既有助於背誦積累,有能幫助理解詩句的意思。這種教學方式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互相合作學習,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提高了學習興趣。

本節課的不足:在理解詩意,想象畫面的環節中有點操之過急了,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反覆地練習鞏固,而是迅速地進入了下一環節,在以後的教學環節中需要去改進。同時在引導學生理解詩人誇張手法的運用時,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學”恐驚天上人“時,學生質疑:天上沒有神仙,詩人爲什麼這樣寫呢?我直接告訴學生這裏詩人運用了誇張的`寫法,但是顯然,孩子們對誇張這一修辭手法並不是很理解,這一環節的教學需要我去思考。

改進措施:在今後的的教學中放慢速度放低要求,以孩童的視角去思考問題、設計問題;同時在今後的教學中充分地備自己,重視課堂的生成,開啟陳舊的模式,放開想象的翅膀,讓語文課大語文化。

夜宿山寺教學反思 篇8

《 李時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表現了李時珍爲修好《本草綱目》不怕吃苦、一心爲民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爲了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體會文章的中心,我反覆地研究教材,發現文章的第七節,也就是李時珍夜宿古時所說的一段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一、緊扣“苦”字,對課文進行有效地整合。

課前我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課文一共有十三個自然段,文章主要說明李時珍“不辭勞苦、認真嚴謹、爲科學事業勇於獻身”的精神,而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要給萬民造福。所以我把教材分爲兩部分來處理:第一部分1-7自然段,緊扣“苦”字,“苦”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住得苦、吃得苦,但李時珍卻“以苦爲樂”,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着他呢?——萬民造福!這也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第二部分透過李時珍如何記錄藥材並親嘗雞腸草,感悟他科學嚴謹、爲事業勇於獻身的精神,而他能爲科學事業不怕危險也是因爲他立志爲民造福!所以我以“爲民造福”爲中心線索,引領着李時珍“不辭勞苦、以苦爲樂”和“爲科學事業勇於獻身”的精神兩大版塊進行教學。這樣把我就把文章進行了有機地整合,既提取了文章的精髓,節省了時間,又把握了文章的中心,突出了教學的重點,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實現了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我在教學時,讓學生朗讀體會李時珍所說的苦,再引導他們到課文中去找找描寫“苦”的段落或句子,反覆朗讀感悟。最後,又回到第七節,使學生體會到李時珍吃這麼多苦是爲了萬民得福。這種教學,打亂了原來的課文順序,對課文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把重點的、有語文價值的歸納出來講,其餘的不多講,有效地節省了時間,學生學起來主動性很高,實現了有效教學。

二、抓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朗讀感悟。

教學時,文中的四處內容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李時珍師徒爲編寫《本草綱目》吃盡了千辛萬苦:

1、師徒倆長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敗景象;

3、月下談話的內容;

4、李時珍親自嘗草藥。

在學習這幾部分時,我讓學生自己讀,大膽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句有感情地反覆朗讀,加深感悟。例如在體會寺廟的破敗時學生抓住“破敗、殘垣斷壁、到處是灰塵”等詞語體會出這是一座破敗、荒涼、危險、從來沒有人住的古寺;在總結李時珍師徒倆住得苦、吃得苦時,學生抓住“飢餐渴飲”、“曉行夜宿”這兩個詞,然後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深入體會:是啊,他們餓了就隨便啃點身上的乾糧,渴了就飲點泉水,只能維持生活的最低需求;白天天一亮就去考察,直到晚上才隨便找個地方住下來,有的還不如這樣破敗的寺廟,這就是“飢餐渴飲、曉行夜宿”,這兩個詞語就是對李時珍師徒倆生活最好的寫照;透過李時珍的表情“笑”和他說的話“爲萬民造福、吃苦也值”等詞語體會他“以苦爲樂、造福萬民”的高貴品質;

三、設定多種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感悟

《李時珍夜宿古寺》這篇課文要想深入體會人物的品格,需要設定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想象體會人物的品格。如在體會李時珍“不辭勞苦、以苦爲樂”的精神時我設定了這樣的情境:“李時珍在採藥過程中還吃了哪些苦呢?”學生充滿了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如“夏日炎炎下、李時珍又犯病時、在懸崖峭壁上李時珍依然堅持察訪採集藥材。”而他做這一切都是爲了萬民得福,頓時一個吃盡千辛萬苦卻毫不退縮的高大的李時珍形象印在了腦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