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反思

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反思1

安排一課時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內容很多,課堂容量很大,本課教學後,有很多方面需要總結。

在證明性質時,不再有同學直接用性質證明性質了,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用三種方法研究性質的證明,要用到小組交流,比較發現有三種方法:取中點,用“SSS”證明全等;作垂線,用“HL”證明全等;作角平分線,用“SAS”證明全等。透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一方面,體會了輔助線不同的作法,就有不同的證法;另一方面,爲性質2“三線合一”的教學提供了方便。不足的是,課堂交流的面可以更寬些。

性質2的應用比較多,初學者往往不能靈活應用這條性質優化證題途徑,因此要解讀這條性質,由圖形訓練和規範符號語言,把性質一句話改寫成三句話或者六句話。

一句話是“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相互重合”。

三句話是“1、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平分底邊、垂直於底邊;2、等腰三角形的底邊上的中線平分頂角、垂直於底邊;3、等腰三角形的底邊上的高平分頂角、平分底邊。”

13.3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教學反思——《初中數學解題能力與解題策略的研究》課題研究階段材料六句話是“1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平分底邊;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垂直於底邊;3等腰三角形的底邊上的中線平分頂角;4等腰三角形的底邊上的中線垂直於底邊;5等腰三角形的底邊上的高平分頂角;6等腰三角形的底邊上的高平分底邊”。結合圖形概括起來就是:在ABc中,AB=Ac,下列論斷∠BAD=∠cAD,BD=cD,AD⊥Bc中,有一條成立,另外兩條就成立,分六句話,寫出推理語言。這裏設計了一組填空題,有利於性質2的應用。學生能夠整齊地敘述,但還需進一步鞏固。

性質在計算中的應用,涉及到方程思想和分類討論思想,課堂上的訓練不是太充分的,安排了兩個同學在黑板上板演,提升學習的六道題沒有討論。要培養學生討論和自覺糾錯的學習習慣。

性質在證明中的應用,集體備課安排的兩道題很好,先由學生獨立思考,多數同學用全等證明,提出問題進行思考“結合新知識,可以不用全等證明嗎”,課堂至此,到了思維的最高潮,兩道題最優解法的得到是學生取得成功的最好感受,這是我覺得提升學習的一道題可以不要了,留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課堂小結,本課的課堂小結還應當更充分些。

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反思2

在新課標中十分強調“過程”這一詞,既要重視學生的參與過程,又要重視知識的再現過程。有了學生的參與,課堂教學才顯得生機勃勃,學生纔會變成課堂學習的主人。知識的再現過程有助於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從何而來,解決何種問題,在有限的時間內探究知識,主動獲取知識。

本節課重點是讓學生透過動手摺紙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及“三線合一”的性質。設計理念是讓學生透過摺紙、猜想、驗證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然後運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識加以論證。使學生思維由形象直觀過渡到抽象的邏輯演繹,層層展開,步步深入,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授課過程分爲4個環節:

⑴ 感受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早已認識了等腰三角形,所以在上課前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等腰三角形”,帶領學生走進《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的知識世界。

⑵ 形象認識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由於等腰三角形的腰、底邊、頂角和底角多數學生已提前掌握,因此對於本環節的學習學生感覺很輕鬆,積極參與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⑶ 透過摺紙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等邊對等角”、“三線合一”的性質都是由其具有軸對稱性質引出的,學生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較爲容易。由於擔心“三線合一”的性質學生會感到困難,我特意介紹了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線、高線和中線,並且爲學生們設計出對應表格,讓學生填出“三線合一”的性質。這樣做降低了“三線合一”的性質得出的難度,學生較易理解。但是我想如果讓學生自主發揮,時間雖然多浪費一些,課堂上不確定因素雖然多了一些,但是學習效果應該會好得多!

⑷ 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本節課的另一個重點是學會應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課堂上,完成了一些角度計算的填空後,側重於讓學生書寫解題過程。我感覺到新課標教材中對學生解題步驟書寫的規範程度要求比較放鬆,但是我總是認爲如果讓學生養成嚴謹的書寫習慣對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有很大的幫助,因此經過近一個學期的嚴格要求和訓練,我們班雖然還有一部分學生對此感到困難,但是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比較順利地進行解題步驟的書寫。

教學實踐中,提倡數學教學應更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儘量讓全體學生學有所獲。本節課從總體上看,學生基本上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等邊對等角”及“三線合一”的性質,學會了等腰三角形性質的運用,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我總還是覺得,這樣上課,不能滿足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他們會有吃不飽的感覺。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嘗試分組練習,整體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反思3

等腰三角形第一節課,要讓學生透過動手翻折等腰三角形紙片得出等腰三角形"兩個底角相等"、"三線合一"的性質。設計理念是讓學生透過感官認識、摺紙、猜想、驗證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然後運用全等三角的知識加以論證。使學生思維由形象直觀過渡到抽象的邏輯演繹,層層展開,步步深入,從而實現教學目的.。授課過程分爲4個環節:

(1)感受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在學習等腰三角形之前,多數學生早已認識了等腰三角形。所以在課前,我收集了一些輪廓爲等腰三角形的圖片,透過讓學生欣賞圖片,引導學生感受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優美存在,進一步引導學生尋找"你身邊的等腰三角形"。課堂上學生反應熱烈,舉出瞭如:三角板、自行車、房頂、松樹等例子。就連原來數學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也可以舉出身邊的等腰三角形。學生們興趣盎然地走進了《等腰三角形》的知識世界。

(2)形象認識等腰三角形性質特點。設計"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爲5和2,求周長",我的目的是檢查學生對"三角形兩邊和大於第三邊"知識的掌握情況及"等腰三角形有兩條相等的邊"的理解,課堂上學生能夠直接回答,並且有一個學生的回答時指出:"等腰三角形兩腰相等"。由於等腰三角形的腰、底邊、頂角和底角多數學生已提前掌握,因此本環節學習學生感覺很輕鬆。透過圖形變異,學生認清了頂角是兩腰的夾角而非上面的角,底角是腰與底邊的夾角而非是下面的角。課堂上學生表現出極強的參與意識,指認變異圖形的腰、底邊、頂角和底角時,相當一部分後進生紛紛舉手,而且回答準確率極高。由於收穫了成功的喜悅,同學們對於下面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探究躍躍欲試。

(3)透過摺紙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課堂上,當我介紹完操作規則後,學生迫不及待地拿出他們課前準備好的三角形紙片,仔細地翻折。可以看到同桌兩個同學在小聲的討論。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三線合一"都是由其具有軸對稱性質引出的,學生得出"兩個底角相等"較爲容易。因爲擔心"三線合一"學生會感到困難,我特意介紹了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線、高和中線,併爲學生設計出對應表格,讓學生填出"三線合一"的性質。這樣做好處是降低了"三線合一"性質得出的難度,學生較易瞭解,但由於設定表格,學生就被牽着鼻子走,限制了他們在實踐過程的發現,學生的填表僅是印證了課本上的說明,如果讓學生自主發揮,時間多費些,課堂上不確定因素也多了點,但學習效果應該會好一點。

(4)運用"等邊對等角"解決實際問題。本節課的另一知識重點是學會應用"等邊對等角"解決實際問題。課堂上,完成了一些角度計算的填空後,我側重於讓學生書寫解題過程。新課標教材中對學生解題步驟書寫要求比較放鬆,但我認爲學生若養成嚴謹的書寫習慣對於培養思維的嚴謹性有幫助,經過近一個學年的嚴格要求,多數學生能較順利進行解題步驟的書寫,但也還有部分學生對此感到困難。爲進一步讓學生鞏固"等邊對等角"性質的運用,我補充了"聖誕樹輪廓爲等腰三角形"這一道生活題,請同學們根據底角計算樹頂兩條斜線的夾角,本題與例題解法相同,同學們基本上都可以完成。課後反思,這個練習補充得不是很好。雖然可以讓學生鞏固書寫格式,但在時間較緊的情況下,這樣重複訓練顯然沒有必要。

生命化教學實踐中,提倡數學教學應更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儘量讓全體學生學有所獲。本節課從總體上看,學生基本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及"三線合一"的性質,學會了"等邊對等角"的運用,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的。但我總覺得,這樣上課,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不能滿足,會有吃不飽的感覺。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嘗試分組練習,整體效果可能會好些。

這是我對《等腰三角形》課後的幾點認識,希望同行給予指教,以期在生命化教學實踐中能真正做到:師生創建平等、合諧的氛圍,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形成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使我們的課堂走向精彩。

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反思4

安排一課時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內容很多,課堂容量很大,本課教學後,有很多方面需要總結。

在證明性質時,用三種方法研究性質的證明,要用到小組交流,比較發現有三種方法:取中點,用“SSS”證明全等;作垂線,用“HL”證明全等;作角平分線,用“SAS”證明全等。透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一方面,體會了輔助線不同的作法,就有不同的證法;另一方面,爲性質2“三線合一”的教學提供了方便。不足的是,課堂交流的不是很充分。

性質2的應用比較多,學生往往不能靈活應用這條性質,因此要由圖形訓練和規範符號語言。

在△ABC中,AB=AC,下列論斷①∠BAD=∠CAD,②BD=CD,③AD⊥BC中,有一條成立,另外兩條就成立,設計一組填空題,有利於性質2的應用。

要培養學生討論和自覺糾錯的學習習慣。性質在證明中的應用,先由學生獨立思考,多數同學用全等證明,提出問題進行思考“結合新知識,可以不用全等證明嗎”最後留出時間進行課堂小結。

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活動是從回顧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入手。因爲等腰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爲此,教材把本節內容安排在了軸對稱之後。我利用舊知的複習喚起學生對等腰三角形的記憶。然後透過讓學生預習,摺紙、剪紙、猜想、驗證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並運用全等三角的知識加以論證。使學生思維由形象直觀過渡到抽象的邏輯演繹,層層展開,步步深入,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中探究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在教學設計上,我把重點放在了學生交流展示和解疑點評上,由個別形象到一般抽象,體現出了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知識發生發展的認知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對解題思路和方法進行總結,滲透化歸思想與分類討論數學思想;注重培養學生形成積極探索、主動學習的態度,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體驗,充分體現數學教學主要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意識與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小組合作意識。

存在的問題:

1、本課主要放在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上,因此對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應用及知識的拓展方面較薄弱,顯得深度不夠。還需要在習題的設計上來補充體現。

2、課堂氣氛雖熱烈,學生對“三線合一”這一新名詞很感興趣,但還是難免一些同學只是湊熱鬧,並非真正學得真知的缺陷。要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和體會幾何語言的的魅力。

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反思6

本課內容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起着比較重要的作用,它是對三角形的性質的呈現,《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賈祥川。透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反映在一個三角形中等邊對等角,等角對等邊的邊角關係,並且對軸對稱圖形性質的直觀反映(三線合一)。並且在以後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也佔有一席之地。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1、2、3,使學生會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進行證明或計算,逐步滲透幾何證題的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綜合法,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而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是本課的重點,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運用是本課的難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首先教師應創造一種環境,引導學生從已知的、熟悉的知識入手,讓學生自己在某一種環境下不知不覺中運用舊知識的鑰匙去開啟新知識的大門,進入新知識的領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解決新問題,發掘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能力,從而達到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的目的,發掘學生的創新精神。

首先我用生活中的圖片引入等腰三角形的基本圖形,聯繫生活,創設問題情境,把問題作爲教學的出發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學生探究心理,迅速集中注意力,使其帶着濃厚的興趣開始積極探索思考。從而使學生的原認知結構對新知的學習具有某種“召喚力”,既明確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了解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適用於生活,緊接着進入第二個環節。在本章的開始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分類,並且認識了等腰三角形,爲了更好地學好本節課,讓學生畫一個等腰三角形,指出其各部分的名稱,然後讓學生猜測等腰三角形除了兩腰相等以外它還具有哪些性質?猜想形成不成熟的結論∠B=∠C,那麼,我們如何來證明呢?爲學生提供可探索性的問題,合理的設計實驗過程,創造出良好的問題情境,不斷地引導學生觀察、實驗、思考、探索,使學生感到自己就像數學家那樣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去發現規律,證實結論。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科學的研究方法、實事求是的態度,透過引導,學生容易想到可添加輔助線構造全等三角形來加以證明。透過這樣一個過程既培養了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也使本節課的難點得以突破,最後師生共同完成證明過程,定理得證,教學反思《《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賈祥川》。從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

性質得出後再引導學生觀察。既然△ABC≌△ACD,那麼∠BAD、∠CAD,BD與CD、AD與BC有什麼關係呢?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聯想,能充分地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透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得到兩個定理的內容,可以使他們比較好的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達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本人利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實驗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而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氛圍,把學生從被動學習步入主動想學的習慣。

學完定理,我出示了一組練習,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爲了突出重點,我設計了具有變式性的練習,透過口答、掄答形式來完成,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課堂教學,一是注重引入激發興趣,二是注重教學過程,重視方法,三是注重概括總結,首先我讓學業生總結本節課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哪些解題方法、學習方法,然後教師對肯定學生的積極性,在今後的學習中繼續發揚,讓學生帶着成功感走出課堂。

作業必做題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基本知識的鞏固,選做題面向學有餘力的同學,培養他們產生學好數學的長久願望。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遵循着“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原則,在課上的每個環節中透過各種媒體,各種手段,始終注重興趣的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的熱情,讓他們在輕鬆愉快中學習知識。

總之,在本節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致力啓用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以啓發學生,挖掘學生潛力,讓他們展開聯想的思維,培養其能力爲主旨而發展的。

幾點反思:對教材的處理上我作了很大的調整,比如畫一個等腰三角形,採用了老教材的處理方法;在教學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二時,淡化了老教材疊合法的說理過程,爲了突破難點把一個問題分成三個知識點來學降低難度,幾何畫板的演示使學生能正確辨析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二,達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在學生畫等腰三角形是否讓學生留一點時間討論交流?對猜測是否有更多的交流?學生的小結是否先讓他們交流後再說?或許學生會有更多的體會?是否得歸納一下研究一個圖形的基本方法應從圖形的角、邊幾個元素着手,養成學習幾何的基本方法,方便以後的學習。令人遺憾的是本節課新教材安排一課時完成,內容太多,性質的應用只能放在第二課時完成,教材的編寫是否得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吹盡黃沙始現金,我們只有以“沒有最好,力求更好”來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與時俱進。

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反思7

本人在等腰三角形性質(第三課時)的教學中,教學方法是採用“目標--問題”的教學方法,力求體現“主體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導引探”的教學理念。本着“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原則,精心設計了一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有半數的學生回答了教師的提問,但礙於教學計劃,有的問題在答問過程中還不時得到本人的提醒,這樣導致的結果是難於發現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多提問”固然有利於學生思考和理解知識,有利於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但在倡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今天,更要重視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問起於疑,疑源於思,課堂上教師要爲學生質疑創造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目標--問題教學法的本質在於: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令人遺憾的是本節課由於教學設計中留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偏少,導致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太少,長此以往的“後遺症”是學生問題意識的淡化。而在探索問題的關鍵時候,本人也缺乏耐心急於把思路給出,這是缺乏對學生的信任,學生將因此產生思維惰性。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吹盡黃沙始現金,我們只有以“沒有最好,力求更好”來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與時俱進。

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反思8

等腰三角形作爲特殊三角形的典範,既是三角形、軸對稱等知識的深化,又是證明角相等、線段相等、直線垂直的常用依據,也爲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全等等後繼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八年級的學生,從心理髮展水平決定學習的思維特徵由經驗型推理向演繹推理過度,依賴於直觀經驗作出相應的判斷和猜想,有了初步的推理驗證意識。

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內容,要求落實“四基”,課堂教學要體現教學的過程性、互動性和生成性,要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構建、對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和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我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採用了問題激趣引發思考,將學生掌握的等腰三角形概念和三角形的高、中線等已有知識經驗與新知進行橋接。針對學習主題,指導學生設計學習方案,逐步積累設計的活動經驗。學生主動開展操作實驗、觀察猜想、推理論證的探究性學習,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關注其動手實踐、觀察猜想的直接活動活動經驗和推理論證、符號抽象的間接活動經驗的積累。學生在我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呈現教學情境中,積極參與,對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證明,多角度的展開,活躍了思維,積累了一題多證的解題經驗。

在進一步在變式訓練中,學生透過應用性質的解釋現象,解決問題,促使經驗內化爲思想,外化爲解題的方法。課堂中學生充分展示學習收穫,積極開展互評互議,體驗成功的樂趣,學會客觀的評價,初步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探究性和合作交流的必要性。

本節課的設計和實施中需要改進的地方:①設計的練習,對學生準確運用性質符號有序推理考察反饋的顯少。②變式練習在完成的過程中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限制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直接經驗的積累和思想方法的感悟。③對於證明角度相等,未將“等邊對等角”與全等證明進行比較辨析,促進學生將獲得知識和積累經驗內化到已知的認識體系。④對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的應用條件限制未進行判斷辨析,易導致學生將“三線合一”性質泛化到腰上。

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反思9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以及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解決相關問題。在教學方面,主要按以下步驟進行教學,教學效果比較好。

一、教學建議

1、課前先複習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這樣做對後面學習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時候,才能使學生非常容易的知道:哪個角是底角,哪個角是頂角,哪條邊是底邊,能使教師的教學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的時候,一定要使學生自己剪出等腰三角形,自己來折貼,透過分組討論,從而得出等腰三角形的2條性質。這樣做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團結合作的能力,以及探究的能力,動口的能力。這樣的課堂比單純教師說出來的效果要好很多,也使學生對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掌握更深刻得多。另外,在得出等腰三角形的2條性質以後,還要問學生怎樣用數學語言來表示,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做題時,書寫格式更流暢。

3、在做練習時,對比較簡單的題目,就讓學生先做,然後老師點評;對比較難的題目,教師和學生先一起來分析解題思路,再讓學生做,或者先讓學生討論,再讓學生上來板書,然後教師點評。這樣做的目的,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二、教學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在練習題與例題的編排上打破常規,讓學生學生自己來折貼剪出等腰三角形,透過質疑—猜想—類比—探索—歸納—總結出等腰三角形的2條性質,再讓學生用等腰三角形的2條性質來解決不同類型的題目,適時地參透了類比的數學思想,並深刻地體現了新教材的課改理念。

2.在授課過程中,教師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思維空間,透過自己的親自操作,運用探索發現法,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把主體地位返還給學生。無論是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推導,還是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應用,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完成的,教師這樣做,重視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應用中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發散思維與應用技巧得到了鍛鍊。

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反思10

在本節課中,首先,從學生熟悉的親身經歷的現實生活入手,符合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營造使學生親自體驗新知識的氛圍,創設有利於引向數學問題本質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探究的慾望,顯示實際生活中等腰三角形的廣泛應用,引出研究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

其次,透過對摺、測量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意識和動手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現、猜想、驗證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體驗數學的學習活動過程,發展合理推理能力,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然後, 在學生經歷“實驗 --- 發現 --- 猜想 --- 驗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分別作出不同的輔助線,利用不同的方法證明,猜想, 符合學生的原有知識結構,使學生逐步意識到,結論的正確性需要演繹推理的確認,把證明作爲學生探索等腰三角形性質活動的自然延續和必要發展,發展演繹推理的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證明的興趣,提高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

最後,啓發引導學生:要證明兩個角相等,可以透過構造 兩個全等三角形進行證明。在學生獨立思考後,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分別作出不同的輔助線,用不同的 思路、方法 證明性質, 教師對學生及時進行鼓勵評價,歸納示範,形成定理,並 揭示 等腰三角形 性質 定理的實質,體會轉化思想 ,同時幫助引導學生總結證明兩個角相等的方法,開闊學生思路。

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反思11

在疫情之下,只能在網上上課,在新奇的上課過程中,學生比較積極,但是由於看不到學生,缺少了一些真實性,心裏有了更多的疑問,但是還是要上好每一節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首先讓學生自己在某一種環境下不知不覺中運用舊知識的鑰匙去開啟新知識的大門,進入新知識的領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解決新問題,發掘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能力,首先我用生活中的圖片引入等腰三角形的基本圖形,聯繫生活,創設問題情境,把問題作爲教學的出發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學生探究心理,迅速集中注意力,使其帶着濃厚的興趣開始積極探索思考。從而使學生的原認知結構對新知的學習具有某種“召喚力”,既明確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了解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適用於生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思考中提出問題,而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氛圍,我出示了一組練習,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爲了突出重點,我設計了變式練習。

反思,是否得歸納一下研究一個圖形的基本方法應從圖形的角、邊幾個元素着手,養成學習幾何的基本方法,方便以後的學習。本節課內容太多,練習時間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