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搭石》教學反思(精選22篇)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搭石》教學反思(精選22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搭石》教學反思(精選22篇)

《搭石》教學反思1

《搭石》是一篇閱讀課文,文章語言樸實。我學習了網上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後思考:班上沒有電腦,怎樣讓在城市的孩子能一目瞭然知道“什麼是搭石呢?”:透過簡筆畫,於是我在板書上下功夫,既要體現家鄉風景美,又要讓學生直觀的懂得了搭石在家鄉起的作用和含着的美,於是我把家鄉人的品質寫在每塊搭石上,突破了重、難點。

教學要回歸本色,透過多種形式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1、分層次地讀,在讀中領悟,在讀中解詞,每次讀的目的不同:

如緊扣“脫鞋綰褲”、“人影綽綽”、“清波漾漾”、“協調有序”等詞,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家鄉人每次過小溪脫鞋綰褲的不方便,透過讀明白什麼是“緊走搭石慢過橋”,朗讀“前面的……後面的……”句子,從而進一步理解“協調有序”等詞語。

2、拓展練習說話:

運用“假如……總會……”關聯詞,讓學生想象畫面練習說話。既培養了想象力,有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不足的地方在於,讀的時間還不夠充分,讀的形式還可以更靈活。

《搭石》教學反思2

我最近的講課在“讀”和“聽”的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嘗試。

《搭石》這片課文的語言樸素而秀美,內容非常貼近實際生活,所以在上課時兩個班的課堂氣氛都比較活躍。但兩個班的特點不一樣,一班的同學管不住自己,熱愛表現,朗讀方面要加強練習;二班的同學沉不住氣,不夠自覺,無論在讀和聽方面都的加強練習。

讀的方式有多種的,先是默讀找出生字詞,解決生字詞的讀音後,自讀課文,爲督促會偷懶得學生一定得親自巡視。然後自讀讀通順,再齊讀,分小組賽讀,抓錯字的字音。選擇喜歡的句子反覆讀一讀,每次的要求都不同。而我在一旁調動氣氛,一節課下來,大家都頗有興致的。

而且,我最大的收穫是學會捕捉即使生成的教學機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資源,點燃學生的表現熱情,使課堂真正成爲我和學生共同創作的舞臺。在課堂上,我即興讓學生把幾個走搭石的場景都演了一遍,加深了印象,感受也深刻多了,有時想想:備課太詳細了,反而侷限了自己,有時拋開教案的束縛,自由的發揮還會有一想不到的收

《搭石》教學反思3

“搭石”是一篇閱讀課文,文章語言樸實。城市學生不理解搭石,於是一開始我便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就課題質疑,理解搭石在鄉村的作用。然後學生在懂得搭石在鄉村的作用和蘊涵的美時,腦際已經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透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瞭解後,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助人爲樂美

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勤勞美

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和諧美.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謙讓美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尊老美

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恆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搭石》教學反思4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也正是“搭石”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1、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中心句,讓學生重點體會三幅感人畫面,去層層深入地閱讀文字,進行感悟。以“美”作爲主線,貫串課堂始終,從看得見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見的人性美、情感美,讓學生從文中去尋找、發現美,感悟、體會美,抒發、表達美,提升了學生的情感,引起了學生的共鳴。

2、我注重朗讀、速讀。透過一次次地朗讀、速讀練習,讓同學們品味感人的場景;感受鄉親們純樸、美好的情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帶來的溫暖和快樂,體會人間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教學永遠不會十全十美,這次教學中存在着幾點遺憾:

1、對於上了點年歲的人是如何搭石的,學生的想象還不夠豐富,體會得還不夠深刻。

2、調控和組織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於提高。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透過多種方式引發學生的想象,同時,還要努力提高自己對課堂的組織調控能力。

《搭石》教學反思5

《搭石》這篇課文有很多老師上過,我也聽了不止一節。本課我是這樣設計的:以一段話匯入課題,然後是理解什麼是搭石,然後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理解鄉親們之間那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這一節課當中,我對於自己的前半部分比較滿意。從各個環節的連接等等都能夠做到位,自然而流暢。從匯入到搭石的理解,我都認爲自己做得還不錯。在詞語的理解方面我能夠聯繫生活實際來進行,加上圖片的運用很形象。在閱讀方面,我能夠做到多種形式的讀,有小組讀,男女生分開讀等……

在前半部分中,人們走搭石那塊我最滿意。特別是對“協調有序”的理解,從反覆的齊讀中明白“協調有序”的含義,再加上多樣的讀使學生理解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另外,板書的設計我也覺得還不錯。

在這一節課中,我對自己的後半部分十分的不滿意。雖然這一部分的匯入做得還算可以,但是在後面的環節上我處理得不是很好。特別是在處理情感的環節上,我和學生之間出現了小小的誤會,造成了學生回答不了我的問題,課堂幾乎冷場。

另外,在後半部分中,我認爲自己讀的環節設計得太少,幾乎沒什麼讀。本來,在每一塊講完都應該讓學生去讀一讀,但是在這一節課中被我忽略了。我只是機械地問“還可從哪裏看出?”

對於今天的課,我要說的是:我還有很多的東西需要學習。

《搭石》教學反思6

在教學中我透過初讀課文整體感受,帶着問題什麼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來讀書,即爲讀書設立了目標,又爲下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接着主要以這兩個問題爲抓手,層層深入的去解讀什麼是搭石、尋找搭石的美。

在尋找搭石的美這一環節,我引導理解內容的主要方法有:

1、透過理解重點詞句進而理解內容;例如:教學一排排人走搭石時的情景時,透過理解“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來讓學生感受到協調美、畫面美。

2、透過邊讀邊展開想象,把課文描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以此來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時,讓學生展開想象:那將會是一副怎樣的畫面?讓學生從字裏行間感受到文字背後的美。

3、爲了使學生豐富和深化學習的內容,我從課文的實際出發安排了一個小練筆。主要是爲了讓孩子們能感受到並體會到小山村的那種淳樸的美,那種人性的美。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預設時考慮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未必達到預期效果。

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於時間關係,原來預定的“小練筆”臨時改成了課後練習,使寫的訓練沒有完成。

2、由於在教學中既想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還想滲透寫作方法。設計的內容太多,講授的內容太細,不敢大膽的放手,因而對文章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搭石》教學反思7

記得《搭石》這篇課文的文質兼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特想好好地給孩子們上上這一課。爲了上好《搭石》,我從網上下載了幾個課件,然後把這些課件綜合了一下,又看了一下名師的課堂實錄。

我首先讓學生按照我的預習設計預習好了課文,然後學生就用了一節課的準備。我從課文的承上啓下句入手,問學生:“搭石給人的印象怎樣?”學生說:“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美麗的風景。”

我緊接着問:“從哪兒可以看出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美麗的風景呢?”學生們再從課文中找。有的學生先說走搭石的部分,我肯定了學生的回答,提醒學生儘量按順序找,這樣不會把美麗的片段遺漏掉。學生很快反應過來,找到文中整搭石的片段。我出示學生找的部分,讓學生找找本部分的關鍵詞語。“那一行人走搭石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學生很快找到了。“那怎樣的動作纔是協調有序的呢?”“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哪個小組的學生用你的聲音來展示一下人們走搭石的美景?”剛開始學生讀得有些慢,我提醒學生:“千萬別掉到小溪裏去了。”第二小組的學生展示的就更緊湊,只聽前面的一個學生一讀完“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一個學生趕緊接上“後面的緊跟上去”。經過這樣一番展示,學生彷彿看到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我覺得教學能夠讓學生透過文字,讀出文字蘊藏的深意,這也就達到了語文教學的境界。

後面的部分,學生也在剛纔愉快的氛圍中逐漸體會到了。《搭石》是讓學生愛上閱讀語文的好文章,希望編導們多讓學生學習這樣的美文,愛上語文指日可待。我說的不知對不對呢?

《搭石》教學反思8

我在教學這堂課的時候緊緊圍繞一條主線:透過擺搭石、走搭石、讓搭石的場景,讓學生感受山村裏的人們那種爲人着想、無私奉獻、互相謙讓的情感。因此,我針對中高年級的特點,讓學生課前進行預習。

我在課堂上從直接檢查學生的預習入手,把詞語有規律地歸類出示、朗讀。然後讓學生運用句式說課文的大概內容。這樣既是對詞語的重組記憶又是對文字的感知,爲學生學習下文作鋪墊。然後,讓學生圍繞這個主要問題尋找幾個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展開。

擺搭石這部分內容,我主要抓住“無論、只要”等一些連接詞讓學生體會,在體會中讀好這段內容。走搭石這部分內容很美,主要是指導學生朗讀,透過各種形式的讀,各種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蘊涵的情景。讓搭石這部分內容,主要讓學生抓住文字的空白點進行想象。“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過搭石——”,問:你覺得這兩個人會是怎樣的兩個人讓學生想象其中的一幕場景。使人物形象顯得更豐滿,學生對情感的體會也就更深刻。

接着是對文字的整體提升,透過朗讀達到高潮,最後把課文最後一節進行改變,以小詩的形式出現,進行拓展與延伸。整個課堂老師滿懷激情的語言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起來,把學生朗讀的情感激發起來了,感受着一種課堂的融洽與和諧。

同時也使我認識到,這節課的教學反思只是我的一點粗淺的理解,真正的有教育意義的教學反思每個老師都會有很多。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許多老師在課堂上進行適時的指導、點撥、,使課堂教學更深入更有效,藉以引起我不斷反思的東西。我將不斷努力與探究,爭取更大的進步。

《搭石》教學反思9

《搭石》這篇文章就是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結合。文中詩一般流暢的語言,鄉親們水一般清澄的心靈,都給學生一種美的薰陶。在上課初始,我就想把學生帶進文中那個詩情畫意的氛圍,描繪家鄉美景匯入。從學生們的表情上,雖似懂非懂的意象已經使他們感受到了一種美。這樣也激發了他們接下來學習的積極性。

《搭石》這一課,並進行了認真的備課。當我捧讀課文,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兩個人面對面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著鄉村的生活氣息。

讓學生透過這些畫面的體會,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時,學習最後一段,並透過背景介紹,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搭石默默無聞的美,情感又進一步得到昇華。

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裏,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搭石》教學反思10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情感體驗,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搭石》是人教版語文第七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編排的特點之一,就是以主題組織單元。本組教材的主題是──讓學生感受“人間真情”。

《搭石》描寫的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課文語言質樸,景中有人、景中有情。爲了讓學生更好地與文字對話,使得學生的情感在對話中流動,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風景”這個詞,深入學習課文。

整堂課,我主要是透過三種途徑來讓學生學習體驗。學生對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體悟是深刻的而非膚淺的,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並達到既走進文字,又跳出文字,和作者“同命運、共呼吸”的境界。

一、結合問題,學習課文,感悟和諧美

風景1: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初讀句子後,教師語言過渡:這是一幅美麗的畫,出示填空:

從這段話中,我感受到了的美,我是從這個詞知道的;我還感受到的美,我是從這個詞知道的,我還感受到了的美,我是從這個詞知道的。

《搭石》教學反思11

《搭石》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劉章爺爺透過身邊平凡的小事——搭石,把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默默無聞的在文中字裏行間表達出來。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讓學生在感知美、體會美、欣賞美、感受美、發現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爲人之美。

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等,並注重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如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家鄉人會怎樣做的”,進行說話的訓練。

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引導學生學習一行人走搭石的內容時:我借用了知名特級教師王玲湘的巧妙設計即創造出似“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的文字情境,再將文字轉換成詩的語段,透過朗讀訓練,使得孩子們讀出鄉親們過搭石時的和諧之音。

教學,永遠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在這節的教學中,我感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學語言還未夠自然,靈活性不夠。

2、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有點走過場,如:在講“謙讓美”這部分時,挖掘得不夠,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倆人會說些什麼家常話呢?從而進一步體會家鄉人淳樸的感情。

3、板書與講解有時未能同步。

4、如果能增加一些課外的資料豐富課堂就更好了。

《搭石》教學反思12

《搭石》全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本文透過截取了農村生活中的幾個非常平凡的鏡頭,但是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樸素中閃爍着美好的思想。

在設計教學時,我本着標準實驗教科書中的教學建議採用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教學思路進行,重點放在“美”當中,有情景的“美”,有心靈的“美”,有能想象的到的實際的“美”,有需要我們自己去感悟的“美”,在學習後,班級學生交流感受,昇華感情。

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沒有達到預想的情景,總結反思有以下幾點

1.同學們的積極性沒有被充分的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一般,使得我有些緊張,直接的影響到了我的情緒,致使思路有些被打亂。如果我能充分的利用多媒體,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首先把同學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的話,我想效果會好很多的。

在引導同學們充分的朗讀上,我覺得我還是有些進步的,在原來的教學中,我沒能更好的

2.同學們在讀中體驗、感悟並且積累,現在我已經知道了學語文的重點應放在讀中了,但是教學中引導讀的時候環節有些散亂,例如在句子中體會詞語,在句子中聯繫上下文,層層相應的聯繫性、統一性不夠好,使知識變的有些雜亂了,學生理解掌握起來就有困難了。

3.低估了學生的能力,課堂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理解有時會超越教師的設想,有時同學們的問題讓我不知道該怎麼樣去解釋、回答,在這方面我想和我備課不夠充分以及教學機智不夠靈活有很大關係。學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新課程倡導學生應該是發展的人、獨特的人、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所以我應在認真備好課的前提下,不束縛孩子發展的想法。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

總之,在語文教學的環節和方法以及個人素質能力方面,我覺得我還應該不斷加強,虛心學習,積累經驗,把語文課上好。

《搭石》教學反思13

《搭石》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透過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體會到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爲此,我設計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鄉親們淳樸的愛,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平凡的小事讓我們感受到美的。本文描寫了農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農村生活中的平凡鏡頭,透過細節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樸素中閃爍着的美好思想。

教學過程中,我從課文的整體入手,以“美”作爲這篇課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按照“發現美——感受美——體現美——表達美”的閱讀思路,透過對重點詞的理解,朗讀指導,想象畫面,適時的語言渲染等語文訓練手段,引導學生去發現這道特殊的風景,感悟濃濃的家情之美。

(一)以風景爲主線

這篇課文文字並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新課伊始,由課題引入什麼是搭石?讓學生從圖文中領略出搭石的美,領略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並領悟到鄉親們擺搭石是爲別人着想,是心靈美。然後,我請學生帶着“你從哪幅畫面感受到了什麼美”。抓住“老人走搭石”,“一羣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四個板塊,勾勒成四幅畫面,很自然地引導學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裏爲什麼是一道風景。

(二)、以欣賞爲前提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讀“什麼是搭石”那一段,我透過引讀“脫鞋綰褲”讓學生讀出搭石爲人們帶來的方便。讀“一羣人走搭石”那段話,我透過引導學生對“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理解,引導學生誦讀,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有着濃濃鄉情的搭石旁邊,引領學生用朗讀將這美好的畫面呈現在了大家面前。而“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主要讓學生抓住描寫人物動詞進行想象。

《搭石》教學反思14

我在教學《搭石》這篇課文時,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以“美”爲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

在教學中,我創設了恰當的情境,引導學生感悟走搭石的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緊緊抓住“一羣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年輕人走搭石”三幅畫面,將讀懂詞句、體驗畫面、感悟情感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引導學生一步步理解搭石在家鄉的人們心中爲什麼是一道風景。

如在理解“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這一句時,我抓住“協調有序”這個關鍵點,創設情境,透過“我們是在走什麼?”“不小心會掉進水裏”等情景渲染,讓學生採用合作朗讀“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前面的……後面的……”來體驗朗讀的協調有序,進而感悟人們走搭石時動作的協調有序。然後,我又改課文爲詩歌,引導學生誦讀詩歌,更是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有着濃濃鄉情的搭石旁邊,引領學生用朗讀將這美好的畫面呈現在大家面前。

對於青年人遇到老年人怎樣走搭石的內容,我則以“在讀書的過程中,有的詞語會讓你心頭輕輕一顫”的引導方式很自然地引導學生抓住“伏”和“理所當然”。從“伏”的品詞到“理所當然”的過渡,又由請學生上臺做“伏”的動作,說說要不要老人千恩萬謝達到自然和諧的統一。我像鏈子般地將文中的語言點串到了一起,在我的引領下,孩子們用心地體會文字的味和美!我的一句“得到幫助的老人曾在年輕時理所當然地幫過別的老人,而幫助他人的年輕人也會在自己年老時理所當然地得到其他年輕人的幫助。”不僅讓學生順利地理解了“理所當然”這個詞語,更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對學生尊敬老人,學會將心比心的思想道德教育,而這樣的引導方法,又絲毫不會沖淡我們語文課中寶貴的語文味。

《搭石》教學反思15

《搭石》是四年級上冊第六組教材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

文字教學,捕捉畫面,品讀文美

抓住“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悟老人擺搭石,擺出了助人美;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含着的謙讓美;“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體現的敬老美,同樣都是家鄉的一道風景。讓學生在感知美、體會美、欣賞美、感受美、發現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人景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爲人之美。

如上了年紀的人擺搭石的場面,透過學生想象老人發現不平穩的石頭到放平穩,再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才離開這個過程,他會想什麼,做什麼,體會他認真負責,爲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質。又如年輕人背老人過河,透過理解“理所當然”,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家鄉人會怎樣做的”,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來體現出他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讓學生透過這些畫面的體會,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時,學習最後一段,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搭石默默無聞的美,以及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美,情感又進一步得到昇華。

在這節的教學中,我感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學總結的語言過多,隨機處理問題的靈活性不夠。

2、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沒有落地,如:批註感受的時候,學生只畫了相關語句但沒有寫出感受,在講“謙讓美”這部分時,學生在表演走搭石時,動作不規範,沒有引導學生明白走搭石的方法。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揚長避短,不斷努力,不斷反思,爭取進步。

《搭石》教學反思16

《搭石》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透過描繪擺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幾個平凡情境,讚頌了搭石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同時也讚美了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所寫內容和我們本地的情況非常相似,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聯繫生活實際,理解什麼是“搭石”。由於我班學生全都生活在山區,這裏小溪、小河密佈,在地震前搭石處處可見。於是我就讓學生聯繫課文和生活實際,說說什麼是搭石,並講講文中搭石的特點和我們這裏的搭石的特點的不同之處。這樣下來,學生對搭石的理解就特別深刻。

2、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說說怎樣“擺搭石”和怎樣“走搭石”,再讀課文,找出文中“擺搭石”和“走搭石”的部分,讓學生深深體會到文章內容和自己的生活是多麼接近。

3、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它們的意思和描繪的具體情境,進而理解內容;例如:教學一排排人走搭石時的情景時,就讓學生說說“緊走搭石慢過橋”和“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它們的意思和描繪的具體情境,來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抓住關鍵段落,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的美,體會生活中的美,學習生活中的美和發揚生活中的美。如在教學“擺搭石”和“走搭石”部分時,就讓學生感受和學習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

從一堂課的教學中不僅可以反映出自己本堂課的得失,還可以反映出過去教學的得失,我就發現本堂課存在以下不足:

1、學生髮言不夠大膽,以後還需鼓勵。

2、學生理解能力不強,以後還要多多指導。

《搭石》教學反思17

今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抱着認真虛心學習的態度去參加這次我校與嶽村鄉教研組合辦的《城鄉聯誼教研活動》,這次去嶽村的東西寨小學,由我代表我校執教《搭石》一課,並同時聽了該校的韓老師也講授的《搭石》。課後,我們同去的我校的五位老師和嶽村鄉兩個學校的語文老師及教研組長和校長們同時研討了這兩節課的得與失,這節課使我有了很大收穫,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首先反思自己今天的課堂實錄,我感覺自己的課堂機智能力還是欠缺,面對老師聽課的時候,自己就不由得有些緊張,情緒的波動,總會使自己在課堂中遺漏一些教學環節,造成不必要的遺憾。以後我一定會抓緊時間鍛鍊自己,使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有所提高。

其次是在上課之前,我對自己做的課件沒有檢查一遍就開始上課了,結果在課堂中音樂沒有聲音,雖然我及時調整好,但我感覺還是沖淡了音樂效果,由此我想,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訓,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一定對自己本節課所用的東西如:課件、課本、粉筆等準備充分,反覆檢查,不要造成臨時抱佛腳、慌里慌張的局面,影響課堂效果。

在這次上課時,由於他們學校的限制,四年級就一個班,況且這個班中學生又少,所以就只能兩個老師同時用這些學生上同一課,這樣上課我覺得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折磨,又是一種時間的浪費,再加上由於某種原因,他們學校韓老師在這次上課前又把這一課給學生講過了,課堂上老師的問題學生回答得滴水不漏、嚴絲合縫,老師沒有問到的問題學生都知道並且在課堂中提醒老師來問他們,使我感覺很滑稽、又有些哭笑不得,更覺得這次活動失去研討的意義,語文研討怎麼能有實效性呢?

所以我希望在以後的研討活動中,不論課講得好壞,我們必須上實實在在的課,上真實的課,上沒有花架子、沒有虛假成分的課,這樣才能真正的從活動中看出不足、取長補短,才能促使自己不斷成長、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不斷走向輝煌!

《搭石》教學反思18

《搭石》這篇課文描繪了一幅幅鄉間人築就和諧、動人的畫面: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岸邊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了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兩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若是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強烈地感染着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爲他人奉獻的熱望。這也正是“搭石”於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爲此本課教學從以下三各方面着手:

一、質疑問難。本課教學從指導從質疑入手,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後梳理學生的質疑以“爲什麼說搭石,構成家鄉一道風景呢?”統領學生的問題。這樣做:①有助於學生深入思考,發現問題;②有助於老師瞭解學生自學情況,老師教學有的放矢。

二、情景展示。什麼是搭石對於學生是陌生的,更沒有走搭石的體驗,因此,課堂教學可以進行一個模擬的搭石,讓學生走搭石,從而感受家鄉人們走搭石的情景,把家鄉搭石美麗風景展現在學生面前。

三.讀中感悟。在精讀部分,圍繞“文中哪些地方讓我們感受到美”展開交流和討論。在交流的同時,加強讀的力度,引導學生透過文字想象畫面,體會課文濃郁的生活氣息,從而纔可在暢所欲言中品味自然的美,品味鄉親們和諧的人性美。這樣的教學,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能讓學生充分與文字對話,挖掘語言文字的內涵,調動閱讀的興趣,體會表達方法。

《搭石》教學反思19

《搭石》是一篇以愛爲主體的文章,透過家鄉人們主動搭石的一幕幕情景,體會到家鄉人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爲了突破這個重難點,在教學設計我引導學生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中心句,抓住“老人擺、行人走,應對面讓,年輕人背”四個畫面,來逐步體會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老人擺搭石時,我引導學生們體會“無論……只要……必須……”這幾個詞語,讓學生們想象老人可能急着去幹什麼?學生們七嘴八舌:“他可能急着趕火車”,“他可能急着替自己的親人去買藥”,甚至還有同學說“他急着去上廁所”,總之體會到老人當時着急的情緒,我又之後引導想象可不巧的是他踩在了一個不穩的搭石上,他想“……”。學生立馬舉手“他想我還是擺穩吧,要不有人不留意掉在水裏可怎樣辦呢?”“他想如果我明白不穩還不搭上,心裏怎樣對得起鄉親們呢?”順着學生的話,我又往下引導“於是,他停下急匆匆的腳步,放下手中的東西,來擺石。”於是學生們在想象老人的狀況,心理動作過程中體會到老人的心靈美,然後又回到中心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理解了風景美和情感美。

在教學三段行人走搭石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協調有序”,想象人們走搭石的畫面。然後採用朗讀的方法去感悟。

學習“兩人應對面”“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的情景時,我先讓學生想象,當兩個相對而行時,他們這麼做,又說了些什麼?然後有找人情景再現,模擬表演。最後又抓住“理所當然”一詞,引導學生體會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指的是相互謙讓,尊敬老人的完美品質。

總之,在這節課上,我採用了補白、想象、朗讀感悟,模擬表演三種不同形式,有詳有略地帶領學生逐層深入領悟到家鄉人們純真、質樸的完美心靈。正因爲形式多樣,也給了學生更寬廣的自由發揮的空間,於是在課堂上學生才表現得生龍活虎。這也提醒了我在今後的備課中,必須要把備學生提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只有明確了學生的心理。我們才能更準確地把握,俗語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就是這個道理。

《搭石》教學反思20

《搭石》石一篇很美的課文,在平白樸實的語言中展現出人性的光輝何作者對家鄉的無比依戀,選編這篇課文除了要讓學生感受到人性的美之外更重要是要讓學生學會從不起眼的事物中去發現美。

怎樣讓課文走進學生的心中,激起他們心中的漣漪激撞出美麗的浪花,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在上課前我想到在南京的語文素養大賽上佟雅坤老師在進行朗讀點評時提到的朗讀就是要把文字讀成畫面,才能把語意表達得很清楚,那《搭石》石一篇畫面感非常強的文字,只要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幅幅畫,學生的學習就會主動、有效了。有了這樣的理念和思路,接下來的教學就變得非常簡單了。

首先用“什麼是搭石”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學生很快就用書上的原話回答出來了,配合插圖學生很快就弄懂了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課文二到五自然段的內容的學習,我只是給了學生一個引導“家鄉的搭石究竟給作者留下怎樣的印象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二到五自然段,邊讀邊做批註,看看你從這幾個自然段中看到了一些什麼畫面?”學生經過較長時間的自學之後,我又安排了小組的討論,讓學生在小組充分發表意見。學生的討論比較熱烈,從巡視中我指導很多學生都看到了其中的一、兩個畫面。在指名彙報的環節中,學生最先彙報的是課文第三自然段“一行人走搭石”的圖畫,他們還讀出“一行人走搭石”的特點是協調有序。順着學生的思路,我用情景體驗何朗讀指導等方法深入學習了第三自然段,“協調有序”“人影綽綽”等難理解的詞在想象畫面、情景體驗的就變得很容易理解了。

接下來學生又先後彙報了“上了年歲的人擺放搭石”、“面對面讓搭石”、“背老人過搭石”等畫面。在畫面的想象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一個個簡單的動作後面感受作者家鄉人民爲他人着想、互相謙讓、尊敬老人的美好品德。在學生對整篇文章形成了一定的畫面感之後,我再次讓學生默讀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體會“風景”的內在含義,既有外在的自然風光的美,更加重要的由人們身上看不見的心靈美塑造出的一幅幅畫面的美。

《搭石》教學反思21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如“搭石”一般於默默無聞中凸現。本節課要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和“讓”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鄉親們純樸、美好的情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帶來的溫暖和快樂,並使學生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第一次執教四年級第七冊的語文,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挑戰,而這節公開課讓我收穫了很多。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首先,目標明確,每個環節的教學目的性較強。我緊緊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詞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並透過多種方式地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字,與文字對話。

2、以“美”爲切入點,創設情境,讀中感悟。

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朗讀,如在學習“協調有序”一詞時,我運用想像,讓學生置身其中的方法領讀課文,開火車讓學生讀“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讓學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寫的畫面。又如:把課文其中一段內容變成一首小詩,讓一個學生配樂示範讀,再讓全班讀。讓學生在濃濃的“美”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美句子。

但是,在教學中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促使着自己以後在教學中要多學習、多思考:

1、我的教學語言節奏較快,讓學生聽不清楚或跟不上老師的思路。

2、教學機智還需培養。在課堂上,我注重重點詞句品味,但是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讓學生透過對重點詞語(如“人影綽綽、理所當然”)不理解的基礎上,充分發動學生評議、補充再總結的方式,因此錯失讓學生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的機會

3、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沒有進行個別的反饋,而是透過整體地檢查、整體地過關。

4、在過渡語上還不夠連貫。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揚長避短,不斷努力,不斷反思,爭取進步。

《搭石》教學反思22

《搭石》是一篇很美的寫景文,不僅美在文字,更美在它的內容以及其中包含着的豐富的人情味。因此,本堂課我以讓學生欣賞作者家鄉這一道美景爲主,讓學生在看到搭石美的同時,也能夠看到家鄉人淳樸善良的美。

課文的朗讀由我和學生分段配合完成,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的朗讀不僅聲音洪亮,也有效改善了“拖音”的習慣,並帶上了一絲自己的感情。朗讀之前,我提出問題:什麼是搭石?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朗讀,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學生正確回答了“什麼是搭石”這一問題後,我不斷引導學生讀“脫鞋挽褲”四字,讀出搭石爲家鄉人帶來的方便。

瞭解家鄉人是如何擺搭石,我着重讓學生體會老年人踩到不穩的搭石是如何做的?是什麼樣的心理?並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如果你急着去上學,踩到了一塊不穩的搭石,你會怎麼做?如果你是一個急着去做買賣的商人,踩到了一塊不穩的搭石,你會怎麼做?”引導學生用課文的句子回答,在反覆的朗讀中感受家鄉人勤勞善良的美。

體會家鄉人如何走搭石,引導學生對“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理解並朗讀這幾個詞語。在這一部分,我在課堂上創設了走搭石的情景,由一組同學用富有節奏感的口號模擬走搭石場景,從而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什麼是“協調有序”,什麼是“緊走搭石慢走橋”,體會這詩一般的畫面,體會家鄉人的和諧美。

而“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年人與青年人走搭石”主要讓學生抓住文章重點語句進行理解想象,並讓學生模擬“伏”的動作,感受家鄉人的謙讓美與敬老美。

透過這一幅幅的畫面,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課文最後一部分的學習,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搭石默默無聞的美與家鄉人的心靈美。

整堂課學生配合度非常高,課堂上不斷地朗讀不僅讓學生體會搭石美,而且朗讀的情感上也得到了較大的改善,這是讓我非常欣慰的一點,學生的配合就是對老師最大的肯定。這堂課也讓我真正的體會到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的作用,情感引導與朗讀指導有效結合,學生纔會真正融入課文,理解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