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白鵝》的教學反思

【情景說明】

四年級語文《白鵝》的教學反思

《白鵝》這篇課文,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高傲的特點。文章從剛把這隻鵝抱回家時的姿態描寫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繼而以“鵝的高傲”爲線索,從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細緻地刻畫了鵝高傲的特點。作者豐子愷先生以他嫺熟、風趣的筆調,採用了多種恰當的寫法,將白鵝的形象描繪得十分具體、傳神。課文是文質俱佳的範本。

【教學片段一】

師:同學們,你們在閱讀這篇課文前,你們熟悉白鵝嗎?

生:我知道白鵝會捉蟲,我很喜歡它。

生:白鵝一身潔白的羽毛,摸起來很光滑,再加上大紅頂子,也很好看,我很喜歡它。

生:我喜歡白鵝唱歌,鵝也喜歡引頸高歌,我更喜歡它“鵝,鵝,

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

【教學片段二】

師: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白鵝的高傲呢?

生:我從白鵝的叫聲中體會到它的高傲。見到生客進來,它必然厲聲叫囂,彷彿大聲訓斥別人似的,表現它的威嚴。遠處有人走動,也沒惹着它,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於狗吠,好象責備別人打擾了它的安寧。

師:體會得不錯。如果鵝也會說漢語的話,你們猜猜,它會說什麼?

生:見到生客,它會大聲訓斥說:“你是誰?爲什麼不通報一聲就進來?沒禮貌的傢伙!”

師:夠傲的。

生:當籬笆外有人走路時,它引吭大叫,一定說:“外面誰在走動?最好離這兒遠點!”

生:我認爲它可能這樣說:“喂,是狗嗎?你這個討厭的東西,還沒到吃飯的時候,你又在外面幹什麼?”

師:你爲什麼認爲它會這樣說?

生:因爲每當吃飯時,狗都來偷食,白鵝一定恨透了狗,稍有動靜,它就會認爲是狗。

生:我認爲它在喊:“主人,外面有人走動,快出來趕走他!”

師:從你們豐富的現象中,我不僅感受到了鵝的高傲,也看到了它的盡職,難怪主人喜歡它呢。誰來讀讀第3自然段,讓我們從它的叫聲中進一步感受鵝的高傲和盡職。

【教學片段三】

師:有的同學說課文寫的很有趣,那麼,你認爲哪裏寫得好呢?

生:我喜歡課文第4自然段,作者寫鵝的步態,跟鴨子對比寫,寫鴨“步調急速,有侷促不安之相”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平時看到的鴨子走路的樣子,屁股一扭一扭的,走得很快,真像作者寫的一樣!而寫鵝,卻說它“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裏的淨角出場”“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見人走來也毫不相讓。”真是走有走相,站有站相!這樣一對比,顯得很有趣。

師:你注意到了作者對比的寫法,的確,鴨的侷促不安,更顯出了鵝的高貴和傲氣十足,你能讀出這種感受嗎?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

師:知道他爲什麼把“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讀得這麼慢嗎?

生:因爲“從容”就是不慌不忙的意思。

生:因爲這句話中說“頗像京劇裏的淨角出場”,淨角就是京劇裏的大花臉,大花臉半天才走一步,走得很慢。

師:體會得好!大家都試着演一演,表現出白鵝從容的步調。

(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真是各有各的特色。)

生:我特別愛讀這幾句:“它需要三樣東西下飯:一樣是水,一樣是泥,一樣是草。先吃一口冷飯,再喝一口水,然後再到別處吃一口泥和草”。讀後就感到鵝吃東西也是慢悠悠的,不怕耽誤時間,並且很會擺架子。正像文中寫的'“三眼一板,一絲不苟”,讓人覺得很可笑,好象是故意那樣做似的。

生:我很愛讀第6自然段,尤其喜歡“鵝老爺”這個詞。這個詞太形象了,白鵝的確像個“老爺”,吃飯必須有人侍候,擺老爺架子,因爲它自己總是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狗來偷吃,飯被狗吃淨了,它昂首大叫,耍老爺脾氣。

師:說得多好!鵝本身有特點,加上作者語言的詼諧幽默,我們更感覺到這隻鵝的與衆不同。請把你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背誦下來,還可以加上動作,進一步感受作者語言的魅力。

師:透過剛纔我們讀的這些句子,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這些句子表面上是說不喜歡這隻鵝,在說它的缺點,而實際上更能感覺到作者特別喜歡這隻白鵝。

師:看來你已經體會到了這種寫法的作用,所以鵝的“缺點”也就成了作者所要讚美的優點。那麼,文中除了用這樣寫法來表達對鵝的喜愛之情外,還用了什麼方法呢?我們快速瀏覽課文,再說說自己的發現。

生:我發現作者一直把鵝當作人來寫。

師:那你覺得這隻白鵝像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它叫的時候像一個嚴厲的警察,走起路來像一個京劇裏出場的淨角,吃飯的時候相一個要專人侍候的大老爺。總之,像一個很高傲的人。

師:是啊,作者用這種方法寫,既突出了鵝的特點,又表達了自己的喜愛之情。同學們都很善於發現。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有許多好的方法,大可不必口口聲聲地說我喜歡它。

教學反思

一、強調個性閱讀,強化文字意義

每個文字都有其內在的文字意義,即內在的價值取向,讀者無論融入多少個人經驗,只要從特殊的言語形式入手,透過文字意象及文象之間的聯繫去把握理解文字意義的。在新課標的修改稿中,加入“必須引導學生鑽研文字”是大有深意的,體現了個性化閱讀要以文字爲本,以文字的言語形式爲本。

片斷一中第一個學生從鵝的作用來談的,他喜歡鵝只基於“告訴”獲得的知識。第二個學生只從鵝的外形來談的,他喜歡鵝是透過感知來獲得的經驗。第三個學生是從“我”與“鵝”的共同興趣愛好上談的,他喜歡鵝是一種情感的自我體驗。

語文教學就是要倡導學生透過自己的探索去獲得獨特的感受、獨特的體驗和獨特的理解。不管是什麼方式的個性化閱讀,都必須從文字出發,從文字的言語形式入手,既求同,又存異。求同,就是求得和文字意義最爲接近的理解。求異,就是要鼓勵學生基於不同心理特點閱讀感悟,鼓勵學生結合不同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的閱讀感悟。

二、強調整體情感,重視文字的品味

對於“品味”,衆多老師在理解上存在偏頗的認識,以爲“品味”就是對課文內容和思想情感的感受與領悟,其實不然。在小學階段有着不少情感豐富的文章,許多教師一接觸這類課文,就產生教學比重失調,於是在課堂上不惜揮耗大量時間,引導學生多讀多談,來體會作者的情感,忽略了對課文中語言文字的闡析,對立了文字與情感,而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片斷二中我圍繞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來引導學生透過理解、朗讀進行體會,充分挖掘文字中所蘊含的人文內涵,着力於語言文字的訓練,透過語言文字的理解、品味、感悟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確立重點字、詞、句在剖析與理解課文的重要性,使文字更有效地爲體會情感服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把語言文字的品味放到文字背景中去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課文是思想內容與語言形式的統一體,兩者是“血之於肉,分別不開的”。我們不可摒棄語言文字來體會思想內容,或隔開思想內容來感悟語言文字,兩者是有機的統一體。如上述案例中,我抓住“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等幾個詞語的分析,讓學生體會白鵝的高傲以及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這時,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就躍然紙上,而不必花較多的時間去反覆朗讀,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率。

三、強調課堂氣氛,強化文字的感悟

活躍的課堂氣氛,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基於這一認識,許多教師爲了激起課堂上的熱鬧氣氛,進行了課本劇之類的活動表演,學生雖喜聞樂見、躍躍欲試,但細而觀之,其所演內容卻弱化了文字,甚至變相了文字,脫離了教學要求。

在片斷三中,適當安排了一些表演活動,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這表演活動,應在學生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與人物品質的基礎上進行,而不能盲目地追求浮華的活動表演,弱化或變相了文字。對此我有以下兩點體會:

1、立足人物性格,做好活動鋪墊:

語文教育中,要使豐富的人文內容讓學生吸收並內化爲自己的人文素養,就要引導學生自己去讀書,去體驗,去揣摩,尤其是教學一些情節性較強的課文,應引導學生充分感知、理解作者描寫白鵝的特點,甚至是依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來想像出小動物的言行。但這方面的攝取,都必須憑藉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即原有的文字資訊,在這基礎上進行想像和創造,纔不致於表演活動與文字資訊的脫離,才能使活動立足於人物的性格特點,真正做好活動前的鋪墊。

2、重視文字內容,杜絕隨心所欲:

對文字內容的研讀與感悟,是表演活動的前提,只有圍繞文字才能體現學生的活動是爲深入理解與感悟課文服務的,那種脫離文字、隨心所欲的變相活動表演,並非是一種創新,而是一種形式。在教學中,我們應着重從重點詞句的理解加以引申,注意保留好文字的“原味”,把學生隨心所欲的思維引至依據文字的創造,讓表演活動更好地爲學習服務,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把握好文章的本質內容,不能讓文字遊離於一種表面化的形式,正確而充分地挖掘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使語文教學更紮實、更深刻。

【專家點評】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課堂教學要由教師構建轉變爲學生自主構建,教師參與指導的過程。教師要放下權威,平等對待學生,以相信和尊重學生爲前提。學生是具有生命的個體,他們有認知、思考、構建的能力的,教師有應該把主動權和選擇權交給學生呢?雖然學生對問題的認識不夠全面和深刻,但畢竟是他們自我感知的,自我提出的。自己提問題還要靠自己解決,這纔回歸了教學的主體。所謂“文字”,就是指作者已經寫成,未經讀者閱讀理解的文稿,是作者按照自己的價值取向所創作的語言文字。它作爲一種靜態而帶有“生命”的個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師教學策略的選擇和教學活動的開展。

在當今新課程理念的背景下,文字作爲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被賦予了十分豐富而精彩的內容。然而,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或聽課中,有時我們爲了追求某一環節的完美而丟失了文字,忽視了文字的價值取向,致使教學產生“高耗低效”或扭曲教學規律,可謂“得不償失”。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以文字爲中心展開教學,不能遊離於課本之外。